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思考
——基于湖南益阳的实践与反思

2024-03-30 01:06谌译博谌争勇
青海金融 2024年1期
关键词:益阳市信贷贷款

■ 谌译博 谌争勇

(1.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2.中国人民银行益阳市分行 湖南益阳 413000)

引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绿色金融将经济金融和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生态的保护,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双碳”目标顺利实现的迫切需要,在加快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大作用。近年来,湖南省益阳市牢固树立绿色金融发展理念,采取多项措施和办法,助推绿色金融提质增效,服务区域绿色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9月末,益阳市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392.27亿元,比年初净增151.08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6.82%,同比增长78.74%。

一、金融支持绿色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成效

(一)加强组织机制建设,严格控制高能耗和碳排放强度

一是高度重视推进“双碳”工作。2023年2月21日,益阳市人民政府正式出台《益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十大行动”,着重强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妥善处理减煤降碳和能源保供的关系,严格控制高能耗和碳排放强度,主抓产业结构升级,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十大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形成中心城区带动发展、湖区、山区快速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此外,益阳市人民政府还出台了《益阳市生态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将绿色信贷发放、绿色金融综合评价等关键指标归入双碳达成方案,将助推绿色金融发展纳入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二是建立健全碳核算和碳排放制度。益阳市人民政府颁布的《益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明确对“两高”项目实施清单管理,积极督导企业开展碳核算工作,督导重点排放企业做好日常监测计量设备校准、煤炭元素规范监测等,采取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等多项措施,对确有必要管制的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高耗能企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停工或整改。益阳市人民政府为了全力响应“3060”双碳目标,正在制订《益阳市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该方案提出了主要目标、五项“重点任务”、五项“保障措施”、三项“工作要求”,人民银行益阳市分行作为企业碳排放核算能力测算的主要参与单位,积极参加全市碳排放统计核算建设工作,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细化核算方法。

(二)聚焦新兴产业,实施绿色信贷精准滴灌

为保障信贷资源精准滴灌绿色环保领域,人民银行益阳市分行结合益阳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十大产业发展规划,联合生态环境、发展改革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金融支持益阳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统筹推进绿色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支持钢铁、装备制造、造纸、电子等高能耗产业清洁化转型,以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并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定期向金融机构推送绿色信贷“白名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经济和新兴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工商银行益阳分行为解决风电、环保能源等大型绿色项目因贷款金额大、缺少有效抵押物而面临的融资困境,以项目建成后收费权为质押,为益阳市七里松风电场项目、光大环保能源(益阳)有限公司分别发放前期信用贷款3.7亿元、2.48亿元,该行金融支持益阳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项目入选“湖南省绿色金融十佳案例”。农业银行益阳分行主动对接绿色金融重点项目,创新推出信贷特色产品,实施“一户一案”,重点支持环保低碳新型材料和新能源开发项目,截至2023年9月末,该行累计发放新能源贷款62笔、金额23.87亿元。该行为安化抽水蓄能项目、风力发电项目、沅江三峡水环境治理项目、光伏发电项目分别发放贷款11.5亿元、7.67亿元、3.27亿元、0.9亿元,向南县经开区凤栖湖水系连通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益阳市创鑫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投放专项贷款5.5亿、2.1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绿色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依托特色产业,优化绿色金融产品服务

近年来,益阳市委、市政府实施“一县一特色、一片一产业”农业发展战略,其中南县以稻虾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安化县以黑茶和林业作为特色产业。为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益阳市金融机构不断优化绿色金融服务,促进绿色信贷与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的多方融合。建设银行益阳市分行通过“裕农通”在全市所有乡镇村建立村口金融服务点,推出“善担贷”“裕农生猪贷”“优享贷(文明贷)”“裕农业主贷”等创新型农村绿色金融贷款产品,积极贯彻绿色金融发展理念,该行与南县人民政府签订支持稻虾产业战略,重点支持县域稻虾产业发展,为南县稻虾小镇建设投入资金累计达3.5亿元。邮储银行南县支行通过创新“稻虾共生惠农贷”专项产品,共发放多种信贷品种对接稻虾种养殖客户920余户,累计投放贷款1.85亿元,以“小贷款”带动了“大产业”。安化农商银行推出“聚财宝”“仓乐通”“乡村振兴茶旅贷”等新型信贷产品,扩大绿色企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了对“一县一特色”黑茶产业的支持力度,已累计发放黑茶企业“仓乐通”贷款3.16亿元,帮助29家企业做大做强,并带动了3万多户茶农致富,有效地推动了茶企增效、茶农增收、茶产业提质发展。邮储银行益阳市分行全力支持绿色经济安化“储备林”项目建设,共授信3亿元,并已向一家公司发放湖南省首笔“三高四新”储备林项目贷款7000万元,有效拓展了林权主体融资渠道,被中宣部“学习强国”作为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典型案例推介。

(四)紧盯节能减排,助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人民银行益阳市分行引导金融机构紧盯节能减排,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信贷投放,逐步退出和严禁对“两高一剩”行业的信贷投入,助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据统计,2023年9月末,全市新型基础设施领域贷款新增近118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额的51.45%,有效支持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为给长江流域大保护提供“金融活水”,农发行益阳分行向湖南沅江高新区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发放贷款7900万元。工商银行益阳分行退出存在环保问题的沅江纸业有限公司6995万元存量贷款。沅江市金太阳纸业有限公司因环境信用等级不高,被沅江农商银行收回贷款1050万元。工商银行安化支行创新“种植e贷”模式,共为28家黄精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农户授信,实现信贷投放3800万元,用“绿色金融”润泽安化“林下经济”黄精产业蓬勃发展,相关做法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和工商银行总行推介。益阳市向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清洁柴油,系通过成品油中加入催化剂,进行提纯、清洁,提高成品油的品质,其生产的清洁柴油和传统成品油相比,废气和颗粒物能降低40%,不但减少了柴油消耗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提高了柴油的利用率,节约了能源,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公司向桃江农商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1000万元,但其房屋抵押品价值不足,桃江农商银行便创新绿色信贷抵质押方式,以该客户在益阳农商银行的股权为质押,为其提供足额贷款1000万元,解了客户的燃眉之急,极大地支持了节能减排行业的发展。

(五)创新信贷模式,支持地方生态环境治理

益阳市地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地带,是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湖南省唯一的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市。近年来,人民银行益阳市分行引导辖内银行机构聚焦洞庭湖干支流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在贷保担联动发展、拓展融资抵质押物、提升融资便利性等方面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推出商标权、排污权等权益类质押产品和船舶抵押、农机贷等动产融资产品。如:为改变大通湖水污染现状,农业发展银行益阳市分行向大通湖田园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发放贷款3.6亿元,用于种植既能净化水质,又能带来收入的水草。在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支持下,大通湖水生态综合治理成效卓越,不仅摘掉了劣V类水质的“黑帽子”,还依靠水草种植调整了种养业结构,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建设银行益阳市分行全方位了解南县顺祥食品有限公司的“潜在价值”,创新融资模式,向该公司发放湖南省首笔稻虾产业商标权质押贷款4000万元,提升了虾壳健康产品加工能力,大幅减少了城市餐厨垃圾和排污压力,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头版推介。沅江农商银行通过搭建“银行+企业+船主”三方合作的综合授信模式,累计为船舶制造业集群发放贷款3.2亿余元。农业银行益阳分行以助力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为目标,不断创新信贷模式,累计投放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3亿多元,助推生态乡村和智慧乡村建设,被誉为“赫山模式”,被央视、农业部和湖南省政府等推介。

(六)强化基础建设,助力绿色金融稳健发展

一是加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人民银行益阳市分行按照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有关开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的要求,结合益阳市辖内实际,通过制定工作方案,举办相关会议与培训等,研究地方法人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督导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分配工作任务,确保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已实现了辖内地方法人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全覆盖。二是推进企业建设碳账户。引导电力企业尝试全面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益阳长安发电公司已具有碳配额交易权并成功开立碳账户;推动配电网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巩固提升农村电网,加快风电、光伏发电与新型储能融合发展,促进能源集约利用。三是开展绿色项目库建设。人民银行益阳市分行积极加强与市政府金融办、生态环境、发展改革等部门的沟通联系,梳理辖内能源、环保、节能改造等项目,推动辖内绿色项目库建设,引导辖内金融机构积极对接,不断推动绿色金融增量扩面。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生态环境部门认定的绿色环保认证企业悉数纳入绿色项目库。截至2023年9月末,认定企业已达200余家。

(七)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提升绿色金融政策执行力

一是用好货币政策工具。人民银行益阳市分行积极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和碳减排支持工具在辖内的落地,目前已助力益阳长安发电公司的煤炭高效利用项目贷款上报总行,实现煤炭高效利用项目再贷款在益阳落地落实。截至2023年9月末,益阳碳减排支持工具再贷款余额16650万元,其中工商银行投放七里松风电场工程项目3500万贷款;农业银行投放国家能源集团龙源安化风力发电有限公司5650万,益阳市龙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7500万元贷款,有效支持辖内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并推动相关企业积极对接国家及湖南省有关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价格支持政策。同时,还支持湖南益阳海螺水泥有限公司通过节能减排,享受到了退税红利近3700万元。二是开展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考核和竞赛活动及宏观审慎评估(MPA)。为树立信贷政策的绿色导向,人民银行益阳市分行加强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的评价和考核,修订完善了《益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办法》,将绿色金融工作纳入到了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评价范畴,按年通报评价结果;定期对金融机构开展宏观审慎评估(MPA),将绿色贷款余额纳入MPA评估体系,按季通报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进展情况,督导各县(市、区)、各银行加大对绿色低碳转型重点领域的信贷投入。组织全市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综合评价和参加全省绿色金融劳动竞赛,以此激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活力和动力,提升绿色金融政策执行力。

二、金融支持绿色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难点

(一)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不够,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

益阳市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较晚,金融机构对绿色信贷产品研发创新重视程度不够,在绿色信贷产品创新方面动力不足,目前益阳市绿色信贷主要集中在特色产业、风电、水电、污染治理等贷款产品,绿色农业、林业、工业节能节水环保领域缺乏配套产品,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林业碳汇等质押贷款仍未突破,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需求的绿色金融产品、科技创新产品、供应链融资产品创新仍然不足,部分轻资产的中小型科创企业和新业态及绿色企业仍然难以获得信贷支持。以中央银行碳减排贷款工具使用为例,益阳市辖内真正能够享受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项目并不多,目前益阳市仅有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这两家商业银行发放了此类专项贷款,截至2023年9月末,贷款余额共计16650万元,对于地方国企投资的“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分布式光伏是否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没有明确的文件支撑,而且目前益阳市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开立碳账户的只有长安益阳发电有限公司,且中碳登和中碳交属于新型业务,商业银行亟待加强这方面的职工培训,以推动辖内企业开立碳账户和实施碳交易。

(二)绿色项目承贷主体较弱,影响信贷投放积极性

调研显示,目前益阳市已经通过绿色认证的在建项目普遍存在资金缺口,融资需求量较大。但对小微企业而言,该类企业“小而散”,财务报表欠规范,金融机构难以正确判断其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信息的不对称导致违约风险系数增加,影响了银行投放绿色信贷业务的信心。而就大型项目来说,益阳市绿色金融涉及的重要湖泊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整治等项目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其产生的现金流难以覆盖项目贷款本息,影响了部分项目的后续推动。另外,因受地域的限制,部分地区绿色项目匮乏,也影响了绿色信贷的投放。如,据桃江农商银行反映,桃江县辖内企业不多,主要集中在灰山港工业集中区、桃江经济开发区、牛潭河工业园区,基本都是私人控股企业,与环保、节能、绿色相关的企业少,制约了该行绿色信贷的拓展。截至2023年9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1.01亿元,占该行各项贷款余额73.2亿元的比重仅为1.38%。

(三)生态资源基础制度不健全,绿色金融项目库建设缓慢

一是生态资源基础制度不健全。包括生态资源权属、管理、使用等制度不健全,生态产品价值的公允核算、市场发现、交易机制不完善,缺乏能对生态产品价值进行准确评估的机构和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林业碳汇交易机制不健全,价格发现机制尚未形成,市场规模偏小等。二是绿色金融项目库建设缓慢。多家银行机构反映,由于缺少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等与绿色金融发展密切相关的项目清单,针对性开展绿色信贷营销较难,造成绿色信贷项目储备较为紧张,客户可选择性不强,市场切入点难觅,绿色金融债券业务发展也比较缓慢。全市9家中小法人银行机构中,目前只有安化农商银行和桃江农商银行分别持有绿色债券25400万元和2000万元。另外,据相关金融机构反映,为响应国家“双碳”号召,益阳市辖内投资建设风电、光伏的项目较多,但央企、国企投资该类项目的相对较少,造成区域内金融机构在贷款利率等方面竞争比较激烈,有的新能源贷款项目不得不以2.5%~2.6%左右的低利率发放,给商业银行的盈利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四)绿色信贷信息共享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绿色信贷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

一是绿色信贷信息共享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调研显示,商业银行在获取企业环保信息时,无法全面掌握碳减排、环保达标等绿色信贷指标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影响了绿色信贷的投放和增长。另据部分商业银行反映,由于没有形成符合当前绿色信贷业务发展需要的审核体系,绿色信贷的业务标准和专门人才缺乏,缺少相关经验的人员配备,特别是对绿色信贷业务还没有建立差异化的正向激励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信贷业务的拓展。如,桃江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到2023年三季度才实现绿色信贷零的突破,截至2023年9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仅100万元,占该行各项贷款余额的0.18%。二是绿色信贷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部分项目具有风险高、周期长、收益不确定和前期投入大等特点,需通过财税优惠政策、风险补偿等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而地方政府基于绿色产业的共享性、公益性和低收益性等特征,特别是受不同地区财力的约束,也难以建立有规模的绿色产业基金和有力度的贴息制度,在担保和风险处置方面也难有作为,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风险处置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辖内银行机构绿色信贷投放的“提质、扩面、增量”。

三、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绿色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质效的策略与路径

(一)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强化信贷支持力度

构建绿色信贷政策体系,优化绿色信贷投放结构,增加对节能减排、污染源治理、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绿色信贷产品供给,推动绿色金融授信机制、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使信贷政策向生态环境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重点领域倾斜,推动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项目的贷款规模、准入条件、利率定价、担保等方面给予差异化信贷政策,如适当下放贷款利率定价优惠权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借款人资产负债率、信用等级等准入门槛。同时,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推广以排污权抵押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未来收益权抵押贷款、收费权抵押贷款、应收账款抵押贷款、节能技改项目贷款、环保公共服务商融资、节能设备供应商买方信贷和能效信贷等信贷产品,为绿色产业和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服务。发展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在科技创新和绿色金融等领域,选择适合开展资产证券化的贷款项目,建立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池,发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盘活信贷存量资金,扩大绿色信贷投放空间。

(二)拓宽绿色企业和项目融资渠道,加快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建议尽快实现国内绿色债券认证标准的统一,探索发行绿色债券,建立绿色基金,开办绿色保险,研究推进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和绿色资产管理产品的发展,积极开展绿色结构性存款、碳配额质押融资等衍生绿色金融业务。支持发行长江大保护、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专项用于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发行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债务融资工具。城镇污水处理、环境综合治理、企业搬迁改造等绿色环保项目融资需求均以中长期融资为主,应由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提供长期稳定、足额低息的资金来源,形成低融资成本、长信贷期限和大规模信贷资金支持的优势,满足项目建设及运营。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积极探索水源地、湿地、生态保护区等环境资源保险业务,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生物医药、IT企业的保险支持力度。同时,加强对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环境风险管理知识普及,提高公众保险意识和利用保险工具补偿风险的能力。支持设立绿色发展基金,设立民间绿色投资基金,为绿色低碳行业提供直接投融资服务。

(三)推动建立生态资产价值实现机制,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生态资源产权明晰制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完善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机制,健全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围绕生态资源的“确权-核算-评估-交易”等全流程进行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融资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通过采取“碳信用+补充质押+国内信用证”融资和基于“兜底收储”的林权抵押贷款等金融支持模式,加快把“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二是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尽快实现农村产权交易领域统一的网络建设和统一的服务标准。积极发展碳汇交易,加快林业碳汇等碳市场建设,扩大碳汇市场参与主体,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面。大力推动排污权、节能量和水权交易,积极发展各类环境权益融资工具,大力开办林权抵押融资业务,尝试开展温室气体、污染物等环境权益现货和合约交易。通过入驻奖励、税费减免等方式,积极引进专业化的担保、评级、增信机构,完善会计、审计、评估等配套服务,降低收费标准,进而降低绿色金融融资成本。

(四)加大信息共享力度,完善政策激励机制

一是加强信息共享,畅通融资渠道。建议相关部门完善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金融机构、生态环境部门及监管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开展绿色金融重点项目库建设,组织开展银企对接,将重点项目和重要工程建设的相关信息,特别是企业资金需求信息及时发布,为银行提供更加完善的企业信息服务,畅通投融资渠道。同时,以清单形式建立多部门协同的绿色信贷禁入产业或项目,形成绿色信贷禁入责任约束。二是发挥政策合力,完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通过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抵押补充贷款、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融资担保、财政贴息、税收优惠、专项产业基金和风险分担补偿等全方位的政策配套工具,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产业,增加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的可用资金,建立“银行+政府+担保”的信贷风险共担模式,提升对绿色经济活动的风险保障功能,消除银行无法处置抵押物的后顾之忧,并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绿色信贷考核和激励机制,健全尽职免责办法。建议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在分配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时,对推进“双碳”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予以奖励。

(五)开展绿色金融综合评价,防范“洗绿”等风险

人民银行应全面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综合评价,主要对银行机构的绿色机制建设、绿色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业绩、气候环境效益和相关金融风险五个维度进行综合考查和评定,确定和通报评价等级。绿色金融综合评价结果是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根据银行机构落实国家和地方绿色金融政策、提供绿色金融服务及防范气候相关金融风险情况进行差别化管理的重要依据,对评价结果为A类的银行机构,人民银行协同财政部门给予其适当金额的一次性奖励,以此激励银行机构有序增加绿色资产配置,切实服务绿色低碳转型。与此同时,应不断强化金融监管,防范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的违约风险,防止出现绿色项目杠杆率过高、资本空转和“洗绿”等问题。应建立信息共享和数据披露机制,提高信息透明度。信息披露公开透明化,必要时可启动第三方核查,并进行强制性的绿色报表公开,确保核查人员和贷款银行能够还原其真实的“绿色”执行情况,加大对企业“洗绿”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可对其适度提高贷款利率或降低授信额度,防范和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六)构建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思想和行动基础

发展绿色金融,支持低碳经济,也离不开学校的宣传和教育。建议各大中小学以近日教育部印发的《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蓝本,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构建特色鲜明、上下衔接、内容丰富的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思想和行动基础。一是把绿色低碳要求融入国民教育各学段课程教材。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精神充分融入国民教育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资源环境国情教育和碳达峰碳中和知识普及工作。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系统规划、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方式,鼓励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教材。二是将践行绿色低碳作为教育活动重要内容。创新绿色低碳教育形式,充分利用智慧教育平台普及有关知识、开展线上活动。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节点为契机,持续开展节水、节电、节粮、垃圾分类等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大中小学生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自觉践行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各项要求。三是加强教师绿色低碳发展教育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大中小学要结合实际在相关课程体系、校长培训和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中加入碳达峰碳中和最新知识、绿色低碳发展最新要求、教育领域职责与使命等内容,推动教师队伍率先树立绿色低碳理念,提升传播绿色低碳知识能力。

猜你喜欢
益阳市信贷贷款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乐为编纂党史正本献余热——记益阳市中共党史联络组顾问钟明星
对党忠诚 纪律严明 赴汤蹈火 竭诚为民——益阳市消防支队侧记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还贷款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益阳市水库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应用
益阳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进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