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强国重要论述的逻辑框架、时代内涵及价值意蕴

2024-03-30 14:17张永霞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强国金融发展

周 立 张永霞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金融发展提出了系列重要论断和实践要求。中国金融事业获得了历史性成就,金融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日益深化,金融服务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机构服务质量持续改善,金融监管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何德旭等,2022)。2023年10月30-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3年11月1日01版.。习近平总书记就金融高质量发展如何助力强国建设、金融创新如何服务好实体经济转型、有效预防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等重大战略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全面且系统地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的精神实质、重要内容和实际需求,强化使命担当,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围绕这一理论定性,立足国情实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金融强国重要论述深化了现代金融发展规律认识、金融服务根本宗旨和功能定位,既指明了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目标方向,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破解金融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已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中国金融体系始终秉承渐进性改革原则,逐步呈现出多元化银行机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两翼”主体,金融监管框架和金融基础设施亦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金融风险监管和治理模式,避免中国可能遭受到类似其他发展中国家所不断遭遇的自由化危机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观,全面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以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均衡、制度不完善不包容等现实问题,不断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生态友好的现代金融体系,重点表现在央行货币政策制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债务风险处置和金融风险防范等宏观战略层面和保障“三农”事业、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等微观机制运行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事业长足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全面落实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和服务民生的首要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融强国重要论述在金融实践层面上,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出发点,始终坚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奋力推进共同富裕,以新发展理念为重要抓手,全面加强审慎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以服务实体经济和维护金融安全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理论创新层面上,始终强调金融强国要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开辟社会主义金融理论新境界。本文旨在阐明金融强国重要论述的系统性理论架构,挖掘其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从根本上揭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金融制度的根本保证;揭示了新时代中国金融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揭示了金融发展要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宗旨;揭示了统筹金融开放和金融安全的运行机制;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金融新道路的现实选择。金融强国重要论述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实践活动进行全面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重大理论成果,更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金融强国重要论述的逻辑框架

金融强国重要论述是中国新时代金融工作指引,其逻辑框架主要包括新时代金融强国根本使命、新时代金融强国基本目标和新时代金融强国突出特征三大方面。

(一)新时代金融强国根本使命

1.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也是财富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强调要将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①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17-03/08/content_5174882.htm.。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②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53.htm.和“坚持把金融的血脉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③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3年11月1日01版.。金融要着力服务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服务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着力服务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数字强国建设等方面(魏丽波和姚莉,2020)。因此,中国金融发展要持续为实体经济部门创造良性融资环境,畅通金融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渠道,避免金融资本“脱实向虚”。一要全面落实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驱动引擎的责任使命,通过将多数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部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实体经济高质量增长和人民群众所需的新型金融服务。二要着力调整金融业结构,进一步疏通信贷渠道和提高资本市场资金配置效率,引导银行资金和市场资本重点服务现代高端制造业持续升级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三要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功能齐全的金融机构功能体系,规范中间金融业务环节,防止变相提高实体经济投融资成本问题,着力破解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难题。

2.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⑤习近平: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做好金融工作维护金融安全[N].人民日报,2017年14月27日01版.。金融强国重要论述将双支柱调控框架纳入金融监管体系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稳健性,着力做好跨地区、跨行业的逆周期调控,不断充实微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包,实现金融全领域监管,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方面,中国面临着新旧增长动能转换、地方政府平台债务违约风险增加和大型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不断暴露的重大现实挑战。要健全符合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动态调整的监管体系架构,进一步明晰监督管理部门职能与风险预防处置责任,形成审慎监管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搭配协调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着力化解国内重大金融风险隐患。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全球局部战争等因素导致国内外汇率风险高企,需完善符合中国国情且与国际投融资规则接轨的外汇管理制度,健全国际投融资风险监管架构,对国内外金融风险活动进行动态监管。另外,还需健全现代化金融动态监管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创新活动,特别是将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监管范畴,切实保护金融投资者行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3.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面对中国金融业现存的主要矛盾和现实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⑥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J].中国金融家,2019(4).。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和扩大双向开放水平,不仅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矫正资金要素配置扭曲,提高资金供给适应性和灵活性;还要发挥资本市场核心能力,改善上市企业融资质量,提升整体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要持续完善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体系,有针对性的满足多元化的新时代金融需求,推动金融服务质效逐步提升。持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构建高水平开放型双循环经济体制,形成面向全球、独立自主、有序开放的金融服务体系。要根据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变化和中国发展战略需要,研究推进新的金融改革开放举措。欧美发达国家利用前沿科技和金融霸权优势,以技术封锁、操作汇率等方式要求中方遵循欧美金融规则,独占全球市场资源的旧时代格局正在逐渐改变。中国应同广大新兴国家一起,以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多边原则,共同维护全球经济繁荣新秩序。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扩大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影响力,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积极开展双多边国际金融交流合作,不仅要遵照国际金融现行治理规则,更要建设符合社会中国经济金融战略要求的合作机制(魏建,2023),以不断自主有序地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加强国际投融资业务合作。

(二)新时代金融强国基本目标

1.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金融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22.。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我国金融制度建设和发展路径的顶层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制度是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和改革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起来的制度框架,为实体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金融资源支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的金融要牢记初心使命和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助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核心技术重大突破及满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日常需求。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到首位,确保金融发展的正确方向。一方面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嵌入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统筹财政和金融政策基础性功能,在风险防控层面压实各方责任,更好地应对财政金融风险的互溢,进一步强化现代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提升银行信贷的覆盖面和普惠性,更好地服务包含广大中小企业在内融资主体信贷要求,进一步构建匹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结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基础性功能,为产业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提供发展资金,以满足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根据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能定位有序完成“三定方案”③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zhengce/202311/content_6914736.htm.,不断破解金融高质量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难题,稳妥处理金融领域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完善党管金融的体制机制,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金融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行业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2.基础设施完善的金融强国。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体系高效稳定运行的硬件保障,亦是实施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宏观审慎监管及防控系统性风险的基础性条件(杨枝煌和陈尧,2023)。一是完善金融监管架构职能。中国先后通过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完成合并银监会和保监会、重组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重大金融改革举措,构建完成“一委一行一局一会”金融基本监管框架,既体现了国家金融意志,又统一了监管体制,金融监管部门职能更加顺畅有效。二是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建设。在《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等法律基础上,修订和出台了《金融稳定法》《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等基础性法律法规,规范了金融治理框架、准入条件与运营机制,统筹推进了金融监管协调性,充实了双支柱调控框架工具包,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三是完善金融信息平台建设。持续加强金融交易数据和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打通不同部门、不同机构间的数据孤岛,利用大数据决策平台为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持续完善中国安全高效的国际支付结算体系,不断拓展国内外支付结算服务覆盖面;加快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大数据决策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形成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黄益平和邱晗,2021),持续优化扶贫信用评价指标,提高助农金融服务精准性。

3.服务产业技术创新的金融强国。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中国金融强国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都离不开制造业,要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技术创新上继续下功夫”①习近平.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金融现代化要落实到党中央制造业强国战略部署上,深刻认识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及中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紧迫性,助力产业技术创新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发展。一要着力提升制造业金融服务的适配性。持续优化中国金融结构,不断完善银行机构和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同时对制造业全产业链优化路径进行系统研究,把握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演进路径,匹配适宜高端制造业加速发展的金融供给,为高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二要以“智慧金融”助力“智能制造”。加快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充分利用大数据金融分析技术,优化业务授权流程、完善贷后风险管理及绩效考核评价等方面,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功能的差异化、多层次和靶向性,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高新制造业领域聚集,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三要着力提升中国制造国际核心竞争力。坚持共建共享“一带一路”中国理念,加强境内外资本合作和资金融通,鼓励中方企业深度介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重构机遇,推动中国制造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持续迈进。四是要提高金融服务中小制造业企业能力。引导更多优质金融资源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汇集,夯实产业生态基础韧性和激发技术创新原动力。

4.统筹国家发展与安全的金融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②习近平:金融活经济活 金融稳经济稳 做好金融工作维护金融安全[N].人民日报,2017年14月27日01版.。统筹国家发展与安全是中国式金融强国建设的重中之重。就国内金融风险而言,仍存部分金融机构风险内控体系不健全、公司治理体制不规范、同业风险交叉传染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激增等问题。首先,健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利用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扩大系统性风险监控范围,提高风险预警与评估能力,通过适当提高资产拨备率、资产充足率等方式增强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其次,完善金融风险处置问责机制。建立完备金融职责体系,强调权责一体,明晰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监管部门监管职责和地方人民政府的属地职责,规范问责范围、标准和程序。监管部门要加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做好风险处置应急预案,及时掌握危机处理的时机、节奏和强度,有效防范次生金融风险。最后,健全央地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金融决策监督机制。建立事前金融决策信息共享、事中多方协商决策机制及事后追踪问责的监督机制。就国际金融风险而言,重点是把握好金融开放和金融安全的平衡点。首先,完善国际资金流动监控机制,减缓西方经济大国货币政策转向及国际游资操纵套利对国内金融市场的负向冲击,建立国内金融体系前端风险隔离墙和防火墙,增强中国金融体系安全稳定性。其次,探索跨境金融创新和金融新业态有效监管模式。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商事制度氛围及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融资环境,促进国际金融开放合作和资金出入安全有序。最后,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在中美贸易争端未趋缓和态势前,应把保障海外资产安全和防控国际金融风险放在关键位置,在努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扎好外部金融风险输入藩篱,警惕发达国家操纵金融风险输出转嫁危机,要将金融竞争放置到同国际政治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同等重要位置,努力维护中国金融安全和核心利益。

(三)新时代金融强国突出特征

1.数字普惠金融助力民生改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切实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问题”①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22-02/28/content_5676110.htm.。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助力共同富裕要以多层次、广覆盖、降成本的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重要抓手,普惠金融需全面覆盖于社会基层,全面增强普惠金融的深度、广度及质量效能,提升基层民众创业增收水平(陆凤芝等,2022)。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供给水平在传统金融服务难以全面覆盖的中小微企业、农村偏远及以“老少边穷”为代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显著提升,但囿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尽完善,长尾客户群体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提升长尾客户群体数字金融素养和降低其数字金融准入门槛。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一方面,要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全面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规避“数字鸿沟”现象,增加长尾客户在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服务方面的可得性;另一方面,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民生金融。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强化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贫困地区的金融精准滴灌,切实缓解“三农”资金约束、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贵问题,为长尾客户提供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推动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此外,还要持续加强数字普惠保险供给,提升普惠金融社会保障水平,切实解决民众后顾之忧、扩大民众消费能力。

2.科技金融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现代金融体系作为资金要素配置枢纽,既为企业生产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又为产业转型风险对冲提供了相关金融工具,是推动中国产业科技创新及转型发展的重要推手。科学技术和金融资源充分融合有利于金融产品明晰其市场定位和功能细分,降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性,精准引导金融资本流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更好满足不同投融资期限结构和风险特征的企业主体投融资需求(成海燕等,2020)。科技金融长足发展还通过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引导银行机构和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提供更为精准的新型金融服务,特别是引导中长期资金投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地服务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满足“专精特新”类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持续支持中国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金融还可更好助力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更好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新兴技术产业集聚区、绿色低碳产业聚集区倾斜,并逐步压缩“两高一剩”产业产能,实现区域经济清洁发展。此外,科技金融还服务于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等强国建设战略实施(邹新月等,2018),以高效率的金融服务促进产业科技良性循环,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

3.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金融是经济发展与生态转型的纽带,是引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①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承担合理环境责任是支持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手段,亦是中国金融业促进绿色转型发展时代使命的内在要求(刘锡良和文书洋,2019)。增加绿色产业资金供给(刘霞和何鹏,2019),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王遥等,2016),有利于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宁伟和佘金花,2014;华怡婷和石宝峰,2023)。目前,中国绿色金融交易市场存在交易价格高、主体不活跃、产品不充足和跨市交易难等现实难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在统一中国各家碳交易所制度上,丰富与碳排放交易相配套的绿色金融产品,健全绿色金融市场交易体系。一是持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助推企业绿色转型。在加大企业绿色信贷支持力度的同时,加快发展与企业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理念一致的碳债券、碳基金、碳保险、碳信托、碳租赁等新型产品。二是制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标准,疏通绿色金融服务堵点。完善企业环境责任信息按时披露机制,强化企业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要求,助力企业碳减排及绿色转型发展,防范企业“漂绿”“洗绿”行为。三是打造规范统一的国内外绿色金融标准化产品。积极推动国内统一,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交易体系建设,开展多层次、多元化、多方协作的绿色金融国际服务及产品合作,推动搭建“碳-人民币”国际结算体系。

三、金融强国重要论述的时代内涵

金融强国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主要包括公平性、人民性、创新性、专业性和开放性五大方面。

(一)共同富裕体现公平性

1.金融助力“做大蛋糕”。持之以恒地做大做好“蛋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主要特征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根据合理的制度将‘蛋糕’切好分好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将“蛋糕”做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主要经济发展任务是实现居民收入增加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同步,人民劳动报酬增加与劳动者劳动生产率提升基本同步,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各类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基本健全”。收入增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条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成果。巩固共同富裕物质基础,促进人民收入实现质的稳定增长和量的合理提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一是通过市场化和政策性金融政策组合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繁荣发展格局,以更均等且坚实的物质基础促进共同富裕。二是创造更加公平的金融市场准入条件,缓解长尾群体的融资约束,畅通社会上下阶层流动通道,鼓励更多人诚信勤劳创富,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引导金融资源向“三农”和中小企业倾斜,提升民众就业增收能力,增强广大群众获得感。三是通过现代数字金融技术,丰富数字金融线上业务和鼓励金融分支机构下沉,优化金融物理网点布局,弥补“数字鸿沟”,提高长尾客户金融可得性。

2.金融助力“分好蛋糕”。切实分好共富“蛋糕”,助力全面实现共同富裕。金融支持共同富裕不仅要做大“蛋糕”,还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安排切好“蛋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①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中国要顺利建成现代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及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等现实问题。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20年中国约有9亿城镇常住居民和5.1亿农村常住居民,其中,约3.6亿城镇常住居民和4.1亿农村常住居民为中等偏下收入群体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六号)》,http://www.stats.gov.cn/sj/tjgb/rkpcgb/qgrkpcgb/202302/t20230206_1902006.html,2021年5月11日.。共同富裕之关键在于普遍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扶贫致富的责任主体,有义务更公平高效地分好“蛋糕”,在初次分配、再分配以及第三次分配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一是认识公共金融服务产品均衡性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以开发性金融夯实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产品服务均衡化水平,保障市场弱势主体资金可获得性,为广大社会成员合法合规致富提供制度性金融保障。二是金融助力巩固脱贫攻坚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亦需不断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平衡性,同时还要做好金融减费让利,让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小企业和低收入民众。三是规范涉农金融规范运作,切实维护农民投资消费合法权益,避免人民群众资产收入减损,守护好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共同富裕。此外,通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供给,有效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优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态生活环境。

(二)普惠金融体现人民性

1.普惠金融强调人民立场。秉承“人民至上”价值理念,践行包容普惠发展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人民立场回答了金融发展“为了谁”的宗旨问题,是金融首重解决的立场原则问题。这说明普惠金融的本质特征与人民金融的基本立场相一致,均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服务体系。人民立场强调要把为人民群众谋发展谋幸福、为人民群众全面发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求金融始终“脱虚向实”,推动金融要素流向实体经济,将金融服务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相结合,满足人民群众资金需求,解决市场化金融“嫌贫爱富”问题,缓解社会贫富矛盾,畅通社会阶层晋升渠道,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①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22-02/28/content_5676110.htm.。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共同富裕本质要求,不断完善金融扶贫和助力脱贫攻坚功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忧、盼”的现实困境,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2.普惠金融突出人民主体。以人民为主体,推动普惠金融走实走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②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最坚实的根基,是党统领金融强国战略的最大底气。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要体现出民生理念和民本情怀,普惠金融的人民主体性必须回答金融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价值取向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③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必须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中国式现代化金融制度贯彻到底,充分发挥广大群众主动创造性。在金融强国建设过程中,要突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主义强国建设,让人民群众在金融发展过程中拥有参与权和话语权,以获得最广泛的人民群众支持。同时要完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新时代多样化的人民金融需求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不断强化普惠金融系统性观念,合理降低服务成本,提供最贴近人民群众的惠普金融服务。

3.普惠金融聚焦人民关切。聚焦民生关切,扎实提升普惠金融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④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人民关切主要回答了金融发展中“谁受益”的基本问题,即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人民群众要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聚焦人民关切可检验普惠金融工作是否取得了实效、可检验人民的金融权益是否得到了切实保障、可检验人民的金融难痛点是否得以有效解决。普惠金融覆盖范围广、联接长尾群体众多,尤其要解决好落后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普遍实现人民群众收入整体提高和共同发展。普惠金融聚焦人民关切,一要健全金融机构信贷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涉农领域金融支持力度,精准服务小微群体,努力提升民众就业创业增收机会,提升广大民众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二要积极开展不动产和经营性资产融资服务创新,有效拓宽弱势群体普惠融资渠道,大力实施金融服务减费让利工程,让金融政策红利惠及更多小微市场主体。三要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大幅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精准“滴灌”能力,把具体金融产品服务落实到村户,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实举措贯彻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战略。

(三)强国理念体现创新性

1.金融理论创新。金融强国重要论述和一系列深化金融工作部署,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开拓了中国金融事业的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①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②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15/c_1114372592.htm.。金融强国重要论述着力强调当前金融工作的“八个坚持”③八个坚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明确“金融强国服务强国建设”这一根本任务;强调继续“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根本保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核心宗旨;突出“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一工作重点。金融强国重要论述为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社会主义金融实践工作提供了最坚实的行动指南,金融强国重要论述既是金融世界观,又是金融工作方法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金融本质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强国理论新境界。

2.金融实践创新。金融实践创新需以金融理论作为指引,不断激发中国金融部门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④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金融实践创新是检验理论创新是否正确的核心环节,也是检验制度建设是否完善的核心环节。要利用中国超大市场规模、产业部门齐全、优质人才资源和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积极发挥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在金融创新发展中的主体驱动作用,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现代金融业态融合发展,深化金融科技在金融业态创新中的重要引领作用,强化金融监管部门对科技创新的制度保障,一要始终坚持金融业态创新面向产业技术最前沿、面向经济基本面、面向国家重点战略、面向人民全面发展,围绕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实效。二要优化科技金融业务流程,推广数据科学在金融产品前沿应用,依靠数据科学完善专项投融资审查制度,促进资金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及绿色环保产业门类倾斜。三要凝聚银行保险机构和资本市场多方科技合力,加快完善金融综合服务业态体系,根据企业发展阶段不同融资需求,提供多层级、多维度、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四要完善企业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落实多层次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融资,探索新型授信和融资方式,以可负担的资本成本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

(四)审慎监管体现专业性

1.监管职责更加明确。秉承金融强国重要论述安全底线思维,审慎监管原则始终将中国各金融部门作为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重点防控金融系统内外部风险生成及交叉传播的可能性,及时制定具体宏微观审慎政策并采取逆周期调控工具,降低金融危机发生频率并减少对实体部门冲击程度。2017年中国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①2023年10月中旬,该机构功能职责整体划归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旨在进一步强化金融全面监管工作,弥补金融监管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宏观审慎、微观审慎、行为监管三维立体监管调控框架,审慎监管模式由组织监管逐渐转向过程监管和功能监管。宏观审慎监管旨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生成及蔓延,要及时切断金融风险跨地区、跨周期、跨行业交叉感染传播,以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微观审慎监管旨在防范金融机构业务风险,避免因单业务产品风险、流程风险或操作风险等而引致金融机构批量倒闭;行为监管旨在防范从业者行为风险,规避行业道德风险,保障金融投资消费者权益,维护金融市场诚信环境。三维立体监管政策组合搭配、互为补充、各司其职,共同承担起对金融体系风险、金融产品创新活动及金融基础设施运行效率的全面监管。在纵向维度上,中国重点考量顺周期性金融风险累积,主要考量宏观经济环境、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风险预警和处置方案,及时识别其中可能蕴含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把“主动防”放在突出位置,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在横向维度上,要切断不同机构之间金融风险交叉传染及向外溢出的可能性,进一步健全金融同业风险监管机制,有效控制金融资产负债错配程度,及时做好金融业务信息披露和动态风险监测,完善风险生成处置机制。

2.监管范围持续扩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中国不断完善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持续扩大金融监管范围,防控金融风险意识和处置金融风险能力均有明显提升。金融风险监管主要采用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置双结合策略。从前期风险预防和疏通来看,中国主要实行灵活适度且总体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综合运用逆周期调控货币政策工具,以维护市场利率整体稳定;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规范信贷、助贷、增信和考核环节收费行为,督促银行落实各项减费让利政策要求,支持企业重组及债转股,给予债务展期或本息适当减免,尽力帮助企业脱困。从后期风险防控和处置情况来看,一要合理处置大型房企债务危机引致的银行不良资产,督促商业银行足额计提拨备,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二要有序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压实各方主体责任,拓宽风险资本补充渠道,着力化解地方中小商业流动性风险;三要健全影子银行监管制度和风险监测体系,持续压缩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直至影子银行业务风险持续收敛;四要完善金融控股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监管制度,大力打击金融违法违规乱象,推进高风险金融集团业务风险处置、资产清理、追回损失、风险隔离等措施落实;五要隔离外部金融风险输入,健全汇率风险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应对预案。

3.监管工具多元化。创新金融监管工具,提升审慎监管效率。中国宏微观审慎监管框架尚处完善期,监管工具在智能监督、识别、分类和评价等方面尚存较大发展空间。微观审慎监管体系作为宏观审慎管理的基石,不仅为宏观审慎管理提供信息来源和决策保障,也是实现宏观审慎目标的重要途径。面对中国超大规模的金融市场及不断涌现的金融科技业务创新模式,紧靠传统金融监管工具无法全面管控金融市场风险,需进一步革新与完善金融监管工具。现阶段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侧重于固定时点考核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静态评估其风险系数,在预警风险方面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指标体系,适时动态设定并校准风险阈值以反映风险的发展变化。进一步丰富风险监测技术工具,采取热力图、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金融压力指数、金融条件指数、宏观审慎压力测试、专项调查等多种方法进行监测和评估,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分门别类精准识别具体机构、行业、国别金融风险暴露程度及传染性。中国金融监管体系还应侧重于审慎监管定量分析,对金融机构表内外业务核心资本分层计量、对表外项目风险暴露进行敏感度分析、对具有内在联系的金融部门间潜在风险传递阈值进行评估。审慎政策工具还应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不断增强监管业务和监管职能之间的适配性,以利于提升金融监管效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和持续性监管”等方方面面。

(五)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开放性

1.“一带一路”共建引领金融开放新格局。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惠及世界民众。“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产能结构优化、扩宽中国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稳定繁荣、推动全球经济共建共享具有重大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①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15-09/29/content_2940084.htm.。一要以互利互惠原则,夯实互联互通基础。加强与沿线国家政策沟通协调,促进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贸易、投资和结算规则的对接和制定。二要深化沿线产能合作,筑牢人民币结算基础。通过扩大对外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延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价值链,提升中国在“一带一路”产业价值共创的主导地位和引导作用。三要畅通国际贸易投资渠道,增强人民币计价结算功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投资贸易网络,夯实人民币贸易融资和大宗商品结算基础量,提升人民币区域贸易计价和结算货币地位。四要提高现代国际金融服务效率,提升人民币国际使用意愿。以科技金融和数字人民币为助手,加速建设自主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加强与CIPS等传统结算体系的协调合作,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效率夯实人民币国际使用意愿基础。

2.“中国方案”共建国际金融新秩序。打造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共建全球金融治理新秩序,推动沿线国家金融治理体系优化。习总书记指出:“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②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J].求是,2023(23).。可以四大重点领域作为突破口:一是构建以中方为主导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鼓励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畅通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渠道。二是搭建“一带一路”数字贸易新平台。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合作,对接共建国利益诉求的贸易规则体系,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平台、跨境资本监控平台、与共建国家货币互换交易平台等建设,为人民币在沿线贸易中广泛使用创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三是深化双多边开发金融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双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多层次支撑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开发投融资协调机制,探索设立人民币国际基金、股权债券投资模式,扩宽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使用半径,以项目平台为抓手签订双多边本外币互换协议,鼓励沿线国家提高投融资、经贸往来、外汇储备和对外结算中的人民币份额。四是推动沿线大宗商品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战略机遇,推动沿线国家大宗商品采用人民计价结算,完善人民币出入境管理机制,为交易商提供集开户、兑换和结算等综合性金融服务。

3.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新征程。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币国际使用场景日益丰富、跨境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双多边本外币互换合作稳步开展,离岸市场人民币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不断提升。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诸多改革方案来看,只有人民币逐渐从外围货币向中心货币转型取得积极进展,且在SDR货币篮子份额提升到10.92%。这不仅是全球人民对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认可,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更多资产配置选择和分享中国持续增长的经济红利,还在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分散了国际储备金融风险。不过,人民币国际外汇储备份额尚不到3%,远低于其在SDR货币篮子中10%以上的份额,要进一步扩大中国对外经贸合作水平,增加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占比,逐步打破国际计价结算市场上存在“强币路径”惯性依赖。一要继续保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人民币国际化不能单纯地硬性追求金融国际化,应把重点放在提升综合国力和经济核心竞争力上面。二要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完善财政货币政策和审慎监管政策搭配组合,扩大金融开放与防范风险不可偏废。三要完善跨境金融基础设施。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国际联通,综合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提升跨国金融服务质量,提升中国金融产品服务国际竞争力。四要加强国际资金出入境收支管理。随着未来贸易结算和币种可兑换范围程度提高,跨境资金双向流动将更趋活跃,结算量可能呈现倍增现象,需健全跨境资本流动审慎管理框架,加强跨境流动资金监管国际合作,提高开放金融风险防控和处置能力。

四、金融强国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金融强国重要论述是强国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研判当前发展阶段和国内外整体形势首创的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性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创新价值: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理论新境界

1.基于国情的马克思主义金融发展理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金融强国是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体系功能有效发挥程度直接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和步速。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金融强国方案和金融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路径,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理念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任务,促进金融监管体制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向前。金融强国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金融理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革新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能的内在要求,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全面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复兴民族伟业的内在要求。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金融强国理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金融工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谱写中国现代化金融发展新篇章、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础性支撑条件。

2.始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这一重大论断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展成果的科学总结,也是对进一步继续发挥金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功能而作出的最新要求。走中国特色金融高质量发展道路,要始终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保证,确保正确发展方向,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对金融制度组织设计、实践过程和发展规律的全面总结,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服务民生提供制度性保障。必须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为落脚点,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优化金融资源流向,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全面助力建成创新型国家。必须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思想,大力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必须始终统筹金融安全和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确保中国核心金融利益和共建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全球金融新秩序。金融强国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了“国之大者、关乎大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的“金融核心论”时代答案。中国金融工作要始终以“四个意识”引领,践行核心使命。对党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及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要做到心中有数。要继续聚焦我国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深刻认识把握内外部金融环境复杂变化,有效防范化解经济金融运行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探索并走好中国现代化金融特色发展之路,保障国家金融稳定和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

3.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根本立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把人民放在最高利益位置,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稳定和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表明商品使用价值效用和商品服务价值增值相统一才能增进社会民众公共福利,这是社会主义金融理论发展和创新实践中必须遵守的价值规律,而以收益最大化的资本主义金融运行基本模式,常导致两者分离,引致金融资本“脱实向虚”和产生高于产业部门回报率的金融资本“食利”阶层。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人民金融的首要目标,是实现民众福祉最大化的先决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金融发展观,实现金融资本和实体产业共生共荣,人民群众才能获得更多就业创业增收机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J].前进论坛,2022(10).。这指明中国金融还应继续贯彻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金融理念,不断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惠及中小企业和基层民众,纾解市场微观主体生产经营资金困境;不断巩固乡村振兴成果,引导金融资源向“三农”集聚,着力解决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兴旺资金需求难以有效匹配问题;不断优化金融在二三次收入分配中正向调节功能作用,不断扩大中国中间收入群体规模,提升全体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持续开辟中国特色金融理论体系新境界。金融强国最新重要论述,不仅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而且不断提升了中国特色金融理论体系新境界。金融强国重要论述植根于中国金融发展的现实国情,侧重于中国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聚焦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和经济金融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全面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理论的成功实践经验和规律性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破解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着力做好金融领域重点工作提供了战略指引和行动指南,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金融发展的根本保证、指导原则、路径选择等一系列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求党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正确发展方向,要求金融工作“回归本源”,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部门薄弱环节。同时突出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指出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并科学进行了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顶层设计,完善了金融监管模式,统筹了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推动构建公平有序国际金融新秩序。金融强国重要论述不仅持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理论新境界,也为世界各国破解金融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

(二)实践导向价值:为中国新时代金融创新发展提供战略指引

1.服务强国建设的时代新理念。新时代赋予新金融使命,新发展理念提出新金融要求,新经济格局召唤新金融作为。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中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一要把握好金融强国新历史方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金融强国助力强国建设,要更好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公正透明、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形成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广泛参与国际金融合作与竞争。二要把握金融强国新战略重点。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完善国内外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扩充人民币计价产品广度和深度,丰富人民币国际金融产品和风险对冲工具,增强人民币金融产品国际定价权和结算交易量。三要把握好金融强国新突破方向。积极推动金融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加快提升金融资源国际配置能力,健全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功能,不断提高中国金融体系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四要把握好金融强国新发展路径。一方面要逐步提高国际金融话语权,聚焦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与国际支付结算系统规则兼容性,扩大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的同时保证资金安全,推进合作共赢的国际金融新制度构建;另一方面提升数字金融竞争优势,抢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贸易金融和民生金融等新赛道,增强新时代金融发展新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2.践行人民金融的时代新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强国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时代要求,是中国新时代特色金融根本宗旨的生动体现。人民金融要求坚持金融为民服务,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着重提高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可得性、公平性、包容性及惠普性来回答“为了谁、依靠谁、谁受益”三个核心问题,人民金融理念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聚焦百姓百家百业,把增进民众公共福祉和促进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提升金融可得性。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在成本可控情况下将数字金融服务扩展到传统金融未能覆盖的边远地区,向低收入人群提供门槛适宜、价格合理、产品友好、方便快捷的金融产品服务。二是提升金融公平性。着力实现全体民众机会均等地享有金融服务,着力推动金融更好服务于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农”、社会低收入民众以及特殊群体,着力实现金融资源供求平衡状态和社会和谐发展,消除金融两极分化,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提升金融包容性。提高金融服务广度深度以更好地履行民生职责,创新金融服务以满足不同企业主体和社会群体实际所需,着力让“中小微”企业及弱势民众获得公平金融服务机会。四是提升金融普惠性。以稳就业保民生为中心,继续施行有利于经济社会稳定增长和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的金融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全面落实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加强弱势群体就业创业金融支持,助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3.服务产业重点领域的价值导向。金融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培育新兴产业与产业技术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①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J].求是,2023(23).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②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加快建设以自主高端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中国赢得未来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战略支撑,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金融服务要同步推进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两大核心任务。一方面,要优化市场金融资源配置,设立各门类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引导资金资源向战略性新兴行业倾斜,围绕核心产业领域和产业技术薄弱环节持续发力,金融机构要大力加强对人工智能、重大技术装备、材料工程、生物医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技术等重点产业方向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金融资源要聚力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金融产品服务要下沉到传统金融覆盖不到的“老少边穷”地区,打通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优化乡村和薄弱地区金融供给分布,发挥政策性金融调补资金“缺口”作用,发挥乡村金融机构乡土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金融在农村产业振兴中的政策引领和资金牵引作用。

4.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理念。深化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支持、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价格政策支持”③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23/0718/c64094-40038459.htm l.。就中国绿色金融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和构建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来说:一是要夯实绿色金融数据信息基础。碳核算和碳披露是双碳工作的基础,也是构建绿色金融发展平台的前提,运用“大、云、物、移、智、链”等数字技术构建绿色金融数据中心,强化碳交易数据安全合规使用。二是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完善绿色金融票据、碳基金、碳债券、碳期货等产品工具,跟踪企业碳账户交易数据,实时进行碳消费数据分析,追踪绿色金融资金流向,提高绿色金融产品对生态经济正向支持作用。三是构建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凭靠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打造区域共建、多元共治、平台共用、资源共享、数据互通的绿色金融产品交易中心,将ESG表现纳入企业融资管理体系,强化企业碳排放及交易信息披露,探索降低企业能耗和优化产能的绿色发展之路。四是加快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交易领域的法规制度,完善市场监管程序,建立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的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提高绿色转型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

5.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时代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并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这就需要新时期中国必须将积极预防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置于经济安全的首要位置,努力完善国家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对处置机制。从国际主要金融风险输入来源考虑,一是要全面防范由全球多个局部战争冲突诱导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导入;二是继续提防以美国为首西方大国货币政策从松到紧的转向,美欧中小商业银行相继破产而传导到国内金融机构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贸易争端、核心技术封锁以及操纵金融市场手段等可能导致资本外流风险、汇率风险及沽空股市风险的监控;四是防范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及供应链体系波动引起中国产品体系价格不稳而引致系统性金融风险输入;五是积极布局对冲国际粮食现货、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波动可能引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从国内系统性金融风险生成的主要方面来看,一是国内大型地产企业危机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成因尚未完全化解,保交楼、稳房价和稳妥处理上下游产业关联债务在当前尤为重要;二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隐性债务高居不下,要逐步规范其财政收支和信用投资行为,应坚持企业化、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逐步化解淤积于各地方城投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三是产能过剩及经营债务杠杆率高的各类企业可能引发区域局部金融风险,警惕杠杆企业出现的公开市场债务违约事件。在国内外潜在金融风险叠加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财力弱、经济发展偏缓、营商信用较差的地区,还可能引致实体经济风险和金融市场风险相互交叉感染,从而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机率。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对维护社会长期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时代主题意义。

五、结语

金融强国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是中国新时代经济金融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本文以金融强国重要论述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其系统性逻辑框架,挖掘其蕴含的丰富时代内涵和重大价值意蕴。研究发现,金融强国重要论述理论框架方面主要围绕新时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使命、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技术创新、市场化法治化现代化推进金融事业创新发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金融开放和国家安全,防控系统金融风险等方面展开;时代内涵方面主要是以共同富裕体现公平性,普惠金融体现人民性,金融新发展理念体现创新性,现代化审慎监管体现专业性,“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开放性等方面进行理论性总结;价值意蕴方面主要是从理论创新和实践价值导向两大方面进行重点探讨,金融强国重要论述是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是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实践的重大创新成果,为中国现代化金融强国建设指明了新发展方向。

新时代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顺利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向第二个目标奋进的历史新时期。中国金融强国之路亦进入重大战略机遇期,面临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新要求、新任务和新挑战。在新时代谋篇布局,推动金融持续为实体经济提供“源头活水”,需进一步深入理解金融强国重要论述的时代涵义和价值意蕴,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技术创新,助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尽早实现,全面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点强调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置于核心地位,紧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社会稳定,要求持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扩大更高水平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切实增强金融国际竞争力。同时要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金融需求,大力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引导金融科技向善,着重解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转型发展、中小微金融普而不惠、民众收入结构不合理及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等重大现实课题,助力全面实现共同富裕。

金融强国重要论述深入阐述了中国金融事业发展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更是与马克思主义经济金融立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本土化金融理论。金融强国重要论述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中国金融实际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金融革新之路。金融强国重要论述强化了中国共产党对金融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功能和社会主义特色金融体制性保障作用。金融强国重要论述,明确了金融强国的功能作用、核心宗旨、理想信念、工作制度等方面,是继往开来、审时度势、举旗定向、不断创新的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融工作方案和行动指南。金融强国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实践导向价值,为新时代金融理论创新、新时代人民金融内在要求、服务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等方面提供了整体工作原则。金融强国重要论述集中回答了“依靠谁、为了谁、谁受益”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更是推动新时代中国金融学理论创新发展的根本遵循。

猜你喜欢
强国金融发展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强国有我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秦晋争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