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进驻促进共同富裕了吗?

2024-03-31 17:19董康银刘洋王辉
求是学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共同富裕

董康银 刘洋 王辉

摘 要: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新阶段,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新途径,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2006—2020年全国295个城市数据,构建了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测算,发现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水平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全国工商注册企业数据库,进一步探究了科技企业进驻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科技企业进驻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仍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科技企业进驻对東部、中部地区和高共同富裕地区效果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科技企业进驻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等途径对共同富裕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为深入了解科技企业进驻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关联提供了经验证据,对深化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共同富裕;科技企业进驻;创新发展

作者简介:董康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029);刘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29);王辉,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长沙 410006)

基金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能源减贫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机理、路径与对策研究”(HZKY20220005)

DOI编码: 10.19667/j.cnki.cn23-1070/c.2024.02.007

一、绪论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不但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长久以来的奋斗目标。2020年,中国宣布打赢脱贫攻坚战,成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在下一个发展过程中,如何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更公平的收入和财富分配,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迫在眉睫。经济发展是实现收入增长和共同富裕的基础,而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发展的驱动力。过去低技术、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引领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要实现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目标,就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对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科技企业的快速崛起和持续发展不仅改变了产业格局,也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企业承担着引领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等多重使命。与此同时,科技企业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肩负着新的社会责任。一方面,科技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引入新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繁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不竭动力源泉。另一方面,科技企业的发展使得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经济得以崛起。这些经济模式为小型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从而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不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让更多居民共享发展。因此,科学合理评估科技企业进驻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不仅有益于深化共同富裕的理论研究,还有助于扩展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

科学地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是探究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抓紧提出科学可行、符合国情的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估办法。现有研究中学者从共同富裕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对如何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有学者将共同富裕分为总体富裕度和发展成果共享程度。还有学者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视角切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在对共同富裕进行了定量分析之后,许多学者探究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刘心怡等人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收入水平提升和收入差距缩小上均展现出明显效果。夏杰长和刘诚从数字经济视角分析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不但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即“做大蛋糕”,还可以通过促进产业分散化、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均衡增长,即“分好蛋糕”。还有学者从收入分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探讨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覃成林和杨霞研究发现共同富裕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先富地区可以通过经济增长的空间外溢来促进部分邻近地区的共同富裕,但这种带动效应的有效范围有限,而且其程度也存在差异。

还有学者聚焦于创新政策对于共同富裕的影响。杨仁发和李自鑫的研究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此外,其他创新政策如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以及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试点同样有效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现有文献对科技创新促进共同富裕的相关研究已经较为成熟,然而从科技企业进驻视角进行研究的文献仍然较少,且对于科技企业进驻如何影响共同富裕的探讨仍存在空白。因此,研究科技企业进驻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使用2006—2019年全国295个城市的宏观数据以及全国工商企业注册信息数据库,实证检验科技企业进驻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可能存在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本文使用多指标综合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从城市层面对共同富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测度,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数据测算,进而能够为共同富裕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提供经验证据;第二,本文首次考察了辖区内科技企业进驻对该地区共同富裕的影响,为探究新时期共同富裕实现路径拓展了思路;第三,本文从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两个角度,系统检验了辖区内科技企业进驻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制定促进共同富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余下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科技企业进驻对共同富裕影响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模型与数据介绍;第四部分是本文的实证结果分析;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共同富裕应是全体人民有机会有能力均等地参与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的统一。首先,共同富裕要求在高水平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全社会福祉与福利总量不断提高,这是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与发展前提,这就要求在现阶段推动共同富裕仍要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其次,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共同”,因此如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成为关键问题。这就要确保不同群体都有获得财富和享受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健康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最后,实现共同富裕还需要保证发展的协调适应、长远利益和种族繁衍的可持续性。这意味着共同富裕的实现不能以牺牲环境质量、破坏自然资源和下一代人的利益为代价,发展要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本文尝试从这一内涵角度进行理论分析。

科技企业进驻可以改善创新环境,优化人才的培养,提升总体技术水平,催生更多高附加值的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为所在辖区注入创新活力,在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带动社会产业结构的升级。这种财富的增加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更体现在新产业和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层出不穷,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的同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科技企业进驻带来的创新活力是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动力来源,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科技企业在各个领域的投入已经广泛地影响人民的生活,覆盖了人口健康、交通出行、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多个方面。科技的广泛应用使得农民能够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收入水平,居民能够更加便捷和快速地进行出行,同时也使信息传递在时间和空间上更为高效。由此可见,科技能够改善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平等获得财富和高品质公共服务的权利,实现发展共享的目标,有利于实现“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的共同富裕目标。此外,科技企业进驻可以有效推进辖区内产业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智能化和可再生循环,有利于建设绿色、高效、低碳的生产体系,促进地区产业从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模型转型,实现“发展为了人民”的共同富裕目标。

研究假说1:科技企业进驻能够有效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科技企业通常具备先进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应用前景,科技企业进驻可以带来先进的科技和产业资源,并创造更多高附加值的就业机会,这会吸引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并激励本地居民追求科技领域的教育和职业发展。科技企业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形成多方参与、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于促进所在辖区的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也存在积极影响。从发展性角度看,科技创新不仅引领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提高了生产力和效率,同时改善了生活质量,还通过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新产品的开发,推动各行各业的增长,增加收入和就业机会。从共享性角度看,科技的普及和可及性有助于弥补数字鸿沟,使更多人能够参与到经济和社会活动中来。科技创新还可以改善基础设施、医疗保健和教育领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最终,科技创新的成功实施可以加强社会的包容性和公平性,确保更多人分享到社会和经济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景。从可持续性角度看,科技创新有助于摆脱粗放式发展,实现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产业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产业现代化体系的差距,是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科技企业覆盖产业链中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科技企业进驻带来的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会促进地区上下游产业革新,形成地区产业结构的“创造性破坏”。在此基础上,科技企业进驻带来的新产业通常具备产品功能和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可以满足潜在用户的消费需求,从消费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此外,科技企业进驻创造高附加值的就业机会,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吸引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为地区的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有助于促进人才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科技企业进驻可以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促使产业向高端价值链、高附加值和高创新率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同样可以对共同富裕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它促使劳动力更多地流向第二和第三产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进而有助提升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加速要素流动,减少资源错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收入分配机制,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从而有助于减轻城乡和不同行业之间的不平等问题。

研究假说2:科技企业进驻通过提高所在辖区科技创新水平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共同富裕。

三、模型和数据

(一)计量模型

本文使用如下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研究假设:

(二)变量设置

1.科技企业进驻

本文采用了全国工商企业注册信息数据库的信息来识别科技企业的进驻情况。这个数据库是由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提供的,包含了全国范围内的2亿家工商企业的成立时间、经营状态、所属行业、所在地区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准确地识别科技企业的进驻情况。具体而言,本文选择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一行业作为研究对象,然后根据企业的成立时间和所在地区这两个维度,收集和整理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增企業的数量。这一数据可以有效衡量科技企业的进驻情况,并全面展示科技企业在特定年份和城市的增长趋势,从而更好地分析和理解科技领域的发展情况。这一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弥补现有文献对于企业进驻这一核心指标衡量不足的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基础。

2.共同富裕

本文从共同富裕的内涵出发,结合地级市相关指标的可获得性,构建了一个包含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三个方面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包括了3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详见表1)。为了避免主观赋权和多指标数据的重叠问题,本文使用熵值法对共同富裕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赋值,构建各个地级市的共同富裕发展指数。此外,本文还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共同富裕指数,用于稳健性检验。

图1展示了根据熵值法计算中国共同富裕综合指数及其三个子指标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2006年至2020年共同富裕综合指数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这一时期共同富裕状况持续改善。发展指数存在显著增长,而共享性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增长较为缓慢。这表明,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确保社会各阶层公平分配发展利益和可持续性方面仍有改进空间。共享性指数增长缓慢,意味着仍需在缩小贫富差距和确保社会所有成员都能公平分享经济增长的好处方面取得更大进展。此外,低可持续性指数表明中国发展的某些方面仍具有一定的不可持续性,突出说明未来发展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解决环境问题、以可持续发展态度进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3.控制变量

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科技企业进驻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还需要设定对共同富裕可能产生影响的控制变量,参考相关文献。本文控制变量选用:(1)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实际人均GDP衡量;(2)金融发展水平,用机构存贷款余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表示;(3)人均消费水平,用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表示;(4)开放水平,用外商投资金额表示;(5)人口密度,用某地区人口数与该地区土地面积比值表示。

(三)数据说明

本文使用2006—2020年全国29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科技企业进驻数据来自全国工商企业注册信息数据库,其他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本文将所有以绝对数值度量的变量进行取对数处理,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四、估計结果

(一)基本估计结果

表3汇报了科技企业进驻影响共同富裕及其子指标的基准回归结果。表3第(1)列结果表明科技企业进驻可以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在控制变量中,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对外开放程度以及金融发展水平会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发展,说明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发展,地区经济情况越好、金融发展越成熟以及对外开放发展程度越好,越有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而人口密度会抑制共同富裕的发展,这是由于人口密度越大,贫富差距越大,发展成果越难与全体人民共享,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表3第(2)—(4)列为科技企业进驻对共同富裕的三个子指标的影响,可以发现科技企业进驻对三个子指标的影响均显著为正,控制变量回归结果与(1)列基本相同。从系数上看,科技企业进驻对发展性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共享性,最小的是可持续性。上述实证结果部分验证本文假说1。

(二)稳健性检验

1.排除直辖市影响

直辖市与普通城市在行政地位、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本文去除四个直辖市样本,重新进行回归。从表4第(1)列估计结果可知,在剔除直辖市样本后,科技企业进驻对于共同富裕的影响仍显著为正,证明本文基准回归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2.替换动态模型估计方法

考虑到科技企业进驻对共同富裕的潜在滞后效应,本研究在实证分析中选择了动态面板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广义矩估计(GMM)是本研究的主要估计方法,主要包括差分广义矩估计和系统广义矩估计两种方法。表4 第(2)—(3)列分别汇报了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模型和差分广义矩估计(DIF-GMM)模型检验科技企业进驻影响共同富裕的结果。AR(1)检验的结果显示自相关系数小于0.1,而AR(2)检验的结果大于0.1。这意味着扰动项存在一阶自相关,但不存在二阶自相关,这支持了原假设,即扰动项之间不存在自相关关系。此外,Hansen检验的结果大于0.1,表明所选用的工具变量没有引起过度识别问题。对于因变量的滞后项系数,它显著为正,这表明共同富裕具有明显的时间滞后效应。换句话说,前一时期的共同富裕水平提升会导致当期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

3.变换共同富裕计算方法

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重新计算共同富裕指数。表4第(4)列展示了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而来的共同富裕指数结果。结果显示,科技企业进驻的系数在回归结果中仍旧显著为正。这一实证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本文的基准回归具有一定的稳健性。进一步证实了科技企业进驻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

(三)异质性分析

1.共同富裕程度异质性

共同富裕程度不同可能会影响科技企业进驻的效果。表5展现了科技企业进驻影响共同富裕的地区异质性结果。本文首先计算各年份共同富裕指数均值,随后将高于均值部分设为高共同富裕发展程度地区,低于均值的为低共同富裕发展程度地区,并使用分样本进行回归。表5第(1)列和第(2)列分别展示了高共同富裕和低共同富裕地区样本回归结果,结果显示科技企业进驻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高共同富裕发展程度的地区更显著。在共同富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民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人力资本水平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能够满足科技企业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级技工人才的需求,科技企业进驻后可以带动更多人创业就业。而共同富裕水平较低的地区,由于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人才供给和需求并不能完美适配,需要时间来培养技能、基础设施和市场,因此相对于高共同富裕地区,科技企业进驻的带动作用相对较小。

2.区域异质性

科技企业进驻影响共同富裕可能与所处的地理区位等因素相关。本文按照经济发展程度将城市所在区域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并进行分样本回归。第(3)—(5)列分别展示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分样本估计结果。结果显示,中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科技企业进驻能有效促进共同富裕,而西部地区的科技企业进驻对共同富裕影响并不显著。其中,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数字技术创新系数分别是0.013和0.016,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进一步证实了两个地区的科技企业进驻的带动效应显著。而西部地区,科技企业进驻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不显著。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相较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处于经济发展上升阶段,科技企业进驻对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西部地区相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产业链完整度较低,科技企业进驻无法发挥带动作用。

3.企业异质性

不同所有制企业由于股权性质、经营目标以及就业政策不同,进驻所带来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共同富裕国有企业由国家控股,承担了许多政策性目标,企业经营方式具有一定特殊性。相反,非国有企业以追求最大化经济利益为经营目标,经营方式更偏向市场化。为此,我们将样本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发现国有科技企业进驻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要强于非国有企业。可能的解释为:一方面,国有企业通常受政府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和指导,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和资源分配来促使国有企业参与项目或领域,以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另一方面,国有企业通常可以获得政府资本和资源的支持,包括贷款、补贴、土地资源等,这使它们更有能力在共同富裕领域投资和扩展业务,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四)机制分析

1.科技创新

科技企业进驻能够带来先进的科技和产业资源,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促进所在辖区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而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本文利用发明专利数表征科技创新水平,并将其作为中介变量来探究科技企业进驻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路径。其中表7的第(1)列估计了科技企业进驻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lnTEE 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科技企业进驻能有效促进科技创新。第(2)列展示了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显示lnRD 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科技企业进驻可以通过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共同富裕水平度。上述结果部分验证本文假说2。

2.产业结构升级

本文利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值衡量产业结构升级,作为中介变量表征科技企业进驻影响共同富裕的中介变量。其中表6的第(3)列是科技企业进驻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lnTEE 显著为正,即科技企业进驻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体而言,科技企业进驻每升高1%,会大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平均上升0.049%。第(4)列中的IND 系数显著为正,产业结构升级每升高1%,会促进共同富裕指数提升0.021%,表明了产业结构升级能有效促进共同富裕。上述结果表明,科技企业进驻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共同富裕。上述结果部分验证本文假说2。科技企业进驻让更多的资源应用于生产效率更高的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可以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间协调发展,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从而促进共同富裕。

为了克服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城市平均地理坡度数据作为科技企业进驻的工具变量。一个地区地理坡度越大,土地平整坡度花费成本就越高,那么企业进驻的可能性就越小。表6汇报了使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在表中,KP-LM 的P 值小于0.1,说明通过了弱工具变量检验,Hansen J统计量均在10%的水平上不显著,通过了过度识别检验,证明了工具变量的有效性。工具变量回归结果与前文基准回归结果相一致,证明前文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为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新途径,对共同富裕这一时代主题注入新动力,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步,系统评估科技企业进驻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利用2006—2020年全国295个城市数據以及全国工商注册企业数据库,在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并进行测算基础上,探究了科技企业进驻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共同富裕水平不断提升;第二,科技企业进驻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在促进发展方面尤为明显,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仍旧成立;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科技企业进驻对东部、中部地区和高共同富裕地区效果更显著;第四,机制分析表明,科技企业进驻通过提升所在辖区科技创新水平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途径对共同富裕产生影响。

据此,本文针对科技企业进驻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共同富裕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政府应“筑巢引凤”来吸引和支持科技企业的进驻和发展。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政策来吸引和支持科技企业的进驻和发展,包括提供税收激励、研发资金、科技园区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这些政策可以促使更多的科技企业在不同地区建立业务,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第二,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对共同富裕的支撑作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筑牢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第三,要加强科技企业创新成果在民生领域的应用和转化,提高支持民生领域科技创新的力度和质量。关注民生领域的科技主题,特别是在生命健康、交通出行、气候环境等关乎民生的重大领域,要加大技术开发和推广示范的支持力度和范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围绕实现“双碳”目标,加强绿色科技创新和技术传播,构建绿色循环技术体系,以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 求实]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共同富裕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