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组赋能教育模式干预对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4-03-31 12:43石红英
黑龙江医药 2024年5期
关键词:群组银屑病门诊

夏 博,董 颖,刘 威,石红英

1.商丘工学院医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2.新乡医学院附属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商丘 476100;3.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11;4.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银屑病是一种与生活质量下降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界限明显的红斑,有时伴有瘙痒和疼痛,其病因尚不明确[1]。《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2018 版)》[2]指出,银屑病不仅是一种皮肤病,更是一种系统性疾病,该病可与多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并发,其危害程度已经超出了皮肤的范围。此外,该病引起的耻辱感、疼痛和皮肤不适,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增加,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各种负面影响使银屑病患者在疾病的自我管理上面临着较大挑战。现在各大医院皮肤科的现状是门诊患者居多,而在银屑病中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多见。因此,针对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探索更为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至关重要。群组管理是将患有相同或不同疾病的个体组织在一起,进行诊疗与管理、群体健康教育和个体化治疗为一体的新型疾病管理模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中[3],但尚未发现对银屑病患者的相关研究。近年来,赋能理论在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中被广大医护人员所认可[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群组赋能教育模式干预对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旨在为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 年10 月—2021 年10月于新乡医学院附属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9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在干预过程中,对照组由于个人原因失访2例,最终对照组47例、干预组49 例完成研究。纳入标准:(1)符合《皮肤性病学》[5]中拟定的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并已确诊为该疾病。(2)患者年龄≥18 岁。(3)认知功能正常。(4)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及其他内科疾病。(2)合并其他慢性皮肤病。(3)妊娠、哺乳期妇女。(4)中途由于其他原因退出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询问及对症治疗,护士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对疾病的基本介绍、饮食禁忌、复诊的指导)。就诊后,向患者发放银屑病患者关爱手册,并通过每日更新微信公众号对患者进行网络指导。

干预组实施群组赋能教育模式干预。参考Scott 等[6]创建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群组管理模式并结合赋能式健康教育对患者实施干预。成立多学科群组干预团队,由4 名护理人员(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和3 名临床医师组成,在干预前,由皮肤科专家对小组成员培训疾病相关知识、群组管理模式及赋能理论相关知识等。具体干预方法如下:(1)登记。登记参加活动患者的姓名,将就诊时相邻的患者分成一组,每组约7 名患者,并建立微信群,了解每组患者参加活动的情况,对不能按时参加活动的患者编排入下一组。(2)健康教育。该环节每次教育具有相应的主题,见表1。并按照赋能教育的5个步骤进行干预。①确立问题。每次健康教育前,查看患者的赋能教育记录本,评估患者,并以开放式访谈的形式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提出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②表达情感。明确问题后,双方互相尊重并建立信任关系,鼓励患者表达情感,引导其释放痛苦情绪,缓解心理负担。在此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注意倾听和支持。③设立目标。协助其设立近期及长期目标,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注意与患者沟通,遵循个体化原则,而不是将设定的目标强加给患者。④制定计划。以短期目标为主,双方共同制定相应的计划,使患者循序渐进完成目标的同时感受到自我参与疾病康复的成就感。⑤效果评估。以开放式提问的方式为主,帮助患者总结计划的完成情况,对未达成的目标及出现的新问题,分析其原因,并协助患者做进一步调整。(3)小组交流。该环节鼓励小组同伴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分享他们在生活经验、疾病管理上的技巧,以获得同伴的鼓励与支持。(4)疑难解答。相互交流后,对患者产生的疑惑进行详细的解答。(5)个体化诊疗。由多学科群组干预团队对患者进行个体的诊疗和指导。干预时间为6个月。

表1 干预组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计划

1.3 观察指标

有系统综述表明[7],由于生命质量各量表的特点及局限性,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测评可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等量表结合使用。(1)生活质量。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8]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DLQI 包括生理、心理、日常活动、穿衣等10 个问题,每个问题的回答分为4 个等级,即无、轻微、中度、严重,分别赋值0~3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2)健康状况。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9]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健康状况。SF-36 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等9 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为0~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好。(3)心理状态。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10]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程度。HADS 包括焦虑和抑郁2 个维度,由14 个项目组成,其中7 个项目评定焦虑,7 个项目评定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DLQI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DLQ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DLQI 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DLQI评分情况(±s) 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DLQI评分情况(±s) 分

组别对照组(n=47)干预组(n=49)t值P值干预前7.23±4.12 7.82±6.41-0.527 0.599干预后6.04±3.41 3.59±3.46 3.493 0.001 t值1.528 4.059 P值0.130 0.00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 中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F-36 中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情况(±s) 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情况(±s) 分

维度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47)92.13±14.29 96.06±8.72 88.30±24.92 94.68±15.58 88.36±20.39 93.43±12.53 69.48±20.32 76.53±17.59 71.28±15.24 76.70±12.74 77.63±24.35 82.74±11.54 85.11±29.33 91.49±18.99 74.26±14.27 79.68±12.31 53.62±23.45 60.11±22.52干预组(n=49)94.80±10.41 98.16±6.35 83.67±30.43 95.41±9.78 85.55±25.63 94.12±11.19 68.27±20.63 83.65±16.10 69.47±22.68 76.86±17.15 80.58±24.39 93.42±9.05 86.40±20.32 93.20±13.57 71.65±14.59 84.92±12.15 48.88±26.60 73.06±21.57 t值-1.049-1.353 0.813-0.275 0.593-0.288 0.290-2.071 0.456-0.050-0.588-5.058-0.251-0.509 0.883-2.097 0.925-2.879 P值0.297 0.179 0.418 0.784 0.555 0.774 0.772 0.041 0.649 0.960 0.558 0.001 0.802 0.612 0.379 0.039 0.358 0.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DS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HA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HADS 中焦虑、抑郁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DS评分情况(±s) 分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DS评分情况(±s) 分

组别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照组(n=47)干预组(n=49)t值P值干预前9.13±2.90 9.67±3.78-0.792 0.431干预后8.19±2.05 6.69±2.26 3.399 0.001 t值1.807 4.741 P值0.074 0.001干预前9.49±2.30 9.80±3.77-0.594 0.554干预后8.49±2.30 7.33±2.24 2.509 0.014 t值1.626 3.942 P值0.107 0.001

3 讨论

3.1 群组赋能教育模式干预可显著改善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DLQI 等级划分,6~10 分表示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中度,寻常型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大多已达到中度水平,对一些患者的影响甚至达到了重度或极重度水平,说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也不容乐观。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DLQI 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群组赋能教育模式干预可显著改善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由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全面指导,纠正患者及家庭对银屑病的错误认知,小组交流环节及微信群的建立为患者提供相互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有助于改变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健康教育环节以赋能理论为指导,该教育模式把医患建立在一种伙伴关系的基础上[6],多以支持为目的,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充分挖掘患者内在潜力,调动其对健康的控制感,从而提高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此外,本研究中,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F-36 中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群组赋能教育模式干预能够改善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其原因在于,患者在就诊时,在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方面表现出较低得分水平,通过群组赋能教育模式干预,以上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精力方面,虽然得分较低,但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这可能是与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而这一因素,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很难得到改变;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方面,患者在就诊时表现出较高得分水平,说明患者在这些方面并没有表现出相关困扰。

3.2 群组赋能教育模式干预可显著降低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

银屑病患者会因为皮损而感到尴尬和羞愧,缺乏信心,经历焦虑或抑郁情绪,有时甚至产生自杀的想法[3]。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HADS 中焦虑维度评分、抑郁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群组赋能教育模式干预能够降低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以赋能理论为指导对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群组教育干预,其赋能的教育模式能够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能够为其进行支持性专业性的疏导。同时,群组管理模式将自我管理支持、心理干预和个体化诊疗相结合,通过多学科的协作,一次性满足患者多层次个体化的需求[5]。并且在小组交流环节,由于患者之间拥有相同的疾病经历,彼此更能了解其感受和需要,通过在日常生活管理中的鼓励与督促,使同伴之间在支持中获得信息和情感支持,从而减少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群组赋能教育模式干预能够显著改善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降低其焦虑、抑郁水平。

猜你喜欢
群组银屑病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寻常型银屑病治验1则
关系图特征在敏感群组挖掘中的应用研究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基于统计模型的空间群组目标空间位置计算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妊娠与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