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教师示范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24-04-01 09:46张雯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示范有效性课堂

张雯

【摘 要】美术作为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课堂上的示范环节必不可少。一方面,示范的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另一方面,示范的针对性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创作困难、增强学习自信,优化课堂教学。合理运用课堂示范环节,可以大大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 示范 有效性

一、当下美术课堂示范环节的现状

(一)信息化的美术课堂——淡化示范环节

随着课改的步伐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通常,美术教师只需要制作一个精美的课件,授课内容就会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件的展示过程是课堂的重点,示范环节却被微课视频一带而过,这样的课就是一节“好课”,这样的美术课堂教学也变成了当下教学日益追捧的模式。看似“热闹”的美术课堂似乎失去了原本的“味道”。

(二)薄弱地区的美术课堂——忽视示范环节

在美术教材中有很多綜合实践性课程,这些课程对学校、教师、学生都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乡村学校的学生,接触美术知识的机会不多,特别是技能方面非常薄弱,所以需要教师通过课堂示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种种原因导致这类课程较难实施,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示范环节也不重视,往往只是借助网络视频进行教学。

因此,示范在美术教学过程的整个环节中,都居于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示范环节在美术课堂中的意义

美术学科直观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实际 “操作”,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的有效示范在课堂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示范——开启兴趣之门

当笔者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大师的作品时,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虽然被大师的作品折服,但眼神却没有波澜。而当笔者拿出自己画好的范画给学生看的时候,他们则会目瞪口呆,都说:“老师画得真好呀!”由此可见,学生更加崇拜自己熟悉的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绘画还处于萌芽时期,当教师在黑板上满怀激情、潇洒自如地画出一幅幅范画时,他们的内心就会掀起大大的波澜:“好想像老师一样,画出这么好看的画!”从教师的示范中,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教师作画时的情绪、状态和技法的运用,这些都直接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直达心里,化为感情后便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示范——提高教学质量

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思想没有行动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他坚持“行”才是知识的来源。这就说明,如果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讲授理论知识,而不做一定的示范,远远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因此,好的示范能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作品,也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做了一个对比实验。笔者在教学“风景如画”一课时,在一个班用纯讲授的方式讲完了所有的教学内容,提出作业要求:创作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结果这个班的很多学生都无从下手,想了半天才勉强画出来,交上来的作品也出现了很多构图和透视的问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给另一个班级上同样的课时,笔者在作业前加入了示范的环节,对于构图、透视等重难点单独局部示范。结果这个班级的学生画得很轻松,画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良好的示范能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作品创作,让课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示范——降低绘画难度

美术教材的内容根据不同年级,由浅入深地编写,在教学比较难的课时,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画人物”一课属于造型与表现领域,画人又是绘画中比较难的表现内容。能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比例关系和神态特征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时,笔者便通过示范,直观地教会学生运用比例关系画出人物结构,抓住人物的神态特征进行描绘,边画边讲,既展现了绘画方法,又突破了绘画的难点。这样,学生在自己创作时便能够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四)示范——激发创作灵感

学生在创作中,有一些是需要通过模仿来完成的,有一些则是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才能完成的。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一边画一边将绘画创作时的体验和感受告知学生,学生在直观感受绘画技巧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教师的创作思维,将这种感悟运用到自己的作品创作中,激发创作灵感。例如,在教学“儿歌与童画”一课时,笔者为学生展示了童画故事的主题创作的部分过程,在绘画时边画边强调人物造型要突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为学生的创作奠定思维基础,让学生在创作时迸发出更多的奇思妙想,让他们的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三、如何提高美术课示范环节的有效性

(一)示范需要“真”发生

1.示范应注重引导,避免负面效果

艺术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各种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影像、范画、故事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因此,教师示范的真正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边绘画边与学生交流,对有难度的绘画知识点给予及时的指导。例如,教学“花儿朵朵”这一课,笔者在示范花朵的局部时,边画边讲,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遮挡关系。画完一些花瓣后,笔者停下来告诉学生:“这是前面的花瓣,画后面的花瓣时要注意遮挡关系。”通过示范突破创作难点,让学生遇到困难也不退缩。

2.示范应有针对性,发挥最大作用

示范不能为了示范而做,更不是在学生面前的一场“秀”。示范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来决定,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做有目的性和有针对性的示范,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示范前还应了解学生的实际绘画能力,教师的课堂示范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有效的,但对于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可能还不够。此时,教师就要给这些学生做个别有针对性的示范。例如,笔者在教学“对比的艺术”一课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在画面中灵活使用多种对比元素,画面丰富多彩,但还是有个别学生不会运用对比元素,呈现不了对比的画面,在作业展评环节时,他们不自信,也不愿意将作品给大家欣赏。于是,笔者给他们做单独的示范,耐心地引导他们感悟对比元素在画面中是怎样的。

3.示范应讲究方式,实现最大效果

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做的大部分是正面的示范,有时候做一个“错误”的示范,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近大远小”这一课,笔者在做示范的时候,故意把路尽头的大树画得又高又大,把近处草地上的房子画得又矮又小。笔者还没画完,学生就在下面窃窃私语了:“老师好像画错了!”于是笔者停下来对学生说:“老师这幅画似乎有点小毛病,谁能帮老师指出来?”有学生立马举手站起来说:“老师,您的树画大了,它在远处应该画小,房子在近处,应该画大!”其他学生也都跟着附和。这样的示范更能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也避免了自己在创作中犯类似的错误。

4.示范应重视基础,打好绘画底色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绘画更多的是一种“天性”的体现,他们不懂任何绘画技巧和方法,总是摸不到头绪,跟着自己的感觉去绘画。在这个阶段,“入门”就显得很重要了。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展示最基础的绘画步骤和方法,就能轻松让学生入门绘画。在教学低年级美术课时,笔者会在课堂上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水彩笔的涂色方法,告诉学生要一笔一笔地涂才能涂均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创作的作品很精美,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对今后的绘画创作更加有自信。

(二)示范需要一个“度”

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季峰说过:“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一靠规则,二靠激情,三靠智慧。”把握美术课堂示范的“度”就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因此,不能为了示范而示范,更不能滥用示范。

1.过度示范,会造成刻意模仿,不利于个性发展

美术教师的示范画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他们的思维很容易受到范画的影响。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掌握的绘画技巧不够,对创作的独立思维没有形成,教师又是他們崇拜的绘画偶像。因此,他们都特别喜欢模仿教师的画。过度的示范,则会让学生在绘画的初期养成不动脑筋、依葫芦画瓢的坏习惯。这样呈现出来的作品缺乏创意和多样性,缺乏个性。

2.过度示范,会束缚想象自由,不利于思维发展

教师的示范目的是让学生更加自由地创作,但是过度的示范的确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创作思维。例如,“机器人小伙伴”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想象并设计一个未来的机器人。教师主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这样的课,教师的示范只能点到为止,再借用一些科幻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打开自己的思维,学生才能大胆地想象创作,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会富有创意。

3.过度示范,会挫伤绘画自信,不利于兴趣培养

教师过多地在学生面前做示范,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学到很多绘画的技法,但是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打击”。他们会认为自己和教师的差距太大了,想学也学不好,慢慢地失去自信心,最后连动笔的勇气都没有了。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也会慢慢丧失。

美术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的有效载体,在美术课堂上做示范对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示范就像一个“助力器”,它可以帮助学生飞得更高,看得更远,只有合理地运用示范,让示范在课堂中真“发生”,才能让学生这座艺术的宝库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白连顺.行知觅秀[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季峰.教育的名字叫“唤醒”[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2(8).

猜你喜欢
示范有效性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平行文本在旅游翻译中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