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台网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优化研究

2024-04-01 06:41段志能
电视技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数据安全加密广播

段志能

(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 昆明 650000)

0 引言

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融媒体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形态。融媒体是指多种媒介形式的融合,通过技术手段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边界变得模糊,从而实现内容、渠道、平台、技术等多方面的整合与创新。在此背景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广播电视台在处理大量用户数据时面临着诸多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涉及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还包括节目内容、内部通信等敏感数据的保护。因此,广播电视台必须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来优化网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这不仅是对用户负责的表现,也是媒体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 融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台网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需求

随着媒体融合的加速,数据成为广播电视台运营的核心资产,其安全性直接关系机构的信誉与运营效率。数据安全的需求体现在对内部信息的保护上,包括但不限于节目制作资料、员工个人信息、财务数据及内部通信记录等。这些数据的泄露不仅可能导致经济损失,还可能损害广播电视台的行业地位和公众信任度。因此,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能够有效防止内部数据被非法访问或恶意攻击,是融媒体语境下的首要需求[1]。

随着融媒体应用的普及,用户产生的数据量呈爆炸性增长,这些数据的类型也愈加多样化,包括用户观看偏好、交互行为、个人身份信息等。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台在处理和存储数据时必须确保其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篡改或丢失。特别是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用户的隐私权不被侵犯。在这个过程中,广播电视台不仅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保护,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和销毁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除了保障数据的安全,融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台还面临着用户隐私保护的重大需求。隐私保护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维护用户信任和品牌声誉的必要条件。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用户隐私的界定和保护变得更加复杂。广播电视台在采集、处理和分析用户数据时,需要严格遵守隐私保护原则,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被滥用。

融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台网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内部敏感数据的安全保护,也包括对用户隐私的严格保护。这些需求不仅源于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更是法律和伦理的要求,是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时代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

2 融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台网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优化路径

2.1 使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

在融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台采用的网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优化路径需要建立在综合性的安全管理框架上,如图1 所示。

图1 广播电视台网络安全管理框架

该框架以多层防御策略为核心,综合应用不同的技术模块以防御外部攻击、内部威胁、数据泄漏及恶意软件。在物理安全层,采用入侵检测系统和环境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数据中心的物理入侵和环境变化。通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DCIM)工具跟踪关键性能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s),如温湿度、电能利用效率(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PUE)和资产管理状态,确保物理层面的安全性和运维效率。在访问控制层,利用多因素认证(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MFA)与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RBAC)机制,细化权限管理,限制数据访问仅限于必要人员,同时监控权限变更与访问尝试的绝对广量指标(Absolute Breadth Index,ABI),以识别潜在的未授权访问尝试[2]。

在传输层加密层,使用安全套接层协议层/传输层安全性协议(Secure Sockets Layer/Transport Layer Security,SSL/TLS)、互联网安全协议(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IPSec)、安全外壳协议(Secure Shell,SSH)和优良保密协议(Pretty Good Privacy,PGP)等协议,为各类数据传输提供端到端加密。依据网络层传输效率指标和加密数据吞吐量,定期评估传输层的安全性能,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与完整性。

在SD-WAN VPN 层,部署SD-WAN VPN 以优化网络流量并加强数据隧道的安全性。通过定量监测网络延迟、丢包率、吞吐量等网络性能指标,实现数据传输的高效性与安全性同步增强。在数据存储层,实施全盘加密和数据库加密,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保护存储数据。通过实施定期的安全加密标准合规性审计,确保加密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数据恢复能力指标符合预定的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计划要求。这套复合式架构体系利用数据指标类的专业名词,通过连续的监控和定期的性能评估,确保广播电视台在网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上的技术优化路径始终保持最佳状态,从而应对融媒体环境下的复杂安全挑战。

2.2 使用证书和访问控制技术

为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敏感数据和系统资源,同时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广播电视台可以使用数字证书技术。数字证书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框架,能够为用户和设备提供一个可验证的身份标识。在实际应用中,广播电视台可以利用SSL/TLS 证书来确保其网站和在线服务的通信加密。这些证书通过绑定密钥对(一个公钥和一个私钥)到一个特定的身份(如服务器的域名)上,来确保通信的安全性。当用户或其他系统尝试与服务器通信时,服务器会提供其证书以证明身份,并通过证书中的公钥建立加密的通信通道。这不仅能够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免受窃听和篡改,还可以防止诸如中间人攻击等安全威胁[3]。

访问控制技术在管理用户和系统对敏感数据和资源的访问方面也至关重要。广播电视台可以实施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策略,以确保用户仅能访问其执行工作所需的信息和资源。例如,编辑人员只能访问内容管理系统,而不能访问财务系统。访问控制策略通常包括身份验证、授权和审计等机制。其中:身份验证能够确保只有合法用户能够访问系统,可以通过MFA 来加强,如结合密码、生物识别技术和手机短信验证码;授权机制定义用户可以访问哪些资源,以及可以执行哪些操作;审计则是记录和监控访问活动,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追踪和分析。通过使用这些技术,广播电视台不仅能够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还能有效管理和控制对敏感数据的访问,从而减少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的风险。

2.3 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

在融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台网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技术优化不仅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和系统,还极大地依赖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意识教育的核心在于提高员工对网络安全威胁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对网络钓鱼、恶意软件、社交工程等常见网络攻击方式的教育。教育内容应涵盖如何识别和应对这些威胁,如识别可疑电子邮件、不点击未知来源的链接或附件、不泄露敏感信息等。此外,安全意识教育还应包括数据保护的最佳实践,如使用强密码、定期更新密码、不在未加密的网络上发送敏感信息等[4]。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可以确保员工对于保护个人和公司数据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为实施连续的评估机制,广播电视台还可以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测试。例如,通过在线测验或纸质问卷的形式来评估员工对于网络安全基本知识和公司安全政策的理解。这些测试可以包括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以及情景模拟问题,涵盖密码管理、识别可疑电子邮件、正确处理敏感信息等多个方面。此外,通过模拟钓鱼攻击的方式也可以评估员工对实际威胁的应对能力。通过发送含有无害链接的假冒电子邮件到员工邮箱,然后追踪点击率和反应,以此来衡量员工识别和应对钓鱼攻击的能力。在反馈机制方面,广播电视台可以通过设立奖励系统来激励员工的安全行为。例如,对于成功识别和报告安全威胁的员工,可以给予小额现金奖励、额外的休假时间或公开表扬等形式的奖励。这种正面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安全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地警惕和响应潜在的安全威胁。对于在安全测试中表现优异的员工,也可以给予认可和奖励,如颁发证书、提供专业发展机会等,以此来强化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其持续学习。

2.4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检查

安全演练是一种模拟实际攻击或安全事件的活动,旨在验证广播电视台对于网络安全威胁的响应策略和程序。演练可以采取不同形式,如模拟黑客攻击、内部数据泄露事件或者物理安全威胁等。在这些演练中,事件响应时间、影响范围控制、恢复时间和有效沟通等被密切监控和评估。例如,在黑客攻击模拟中,可以评估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IPS)的有效性,以及员工对于异常活动的识别和报告能力。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也是确保广播电视台网络数据安全的关键步骤,包括对网络系统的漏洞扫描、安全配置审查和风险评估等[5]。其中:漏洞扫描可以通过自动化工具进行,用以识别系统中的已知漏洞和潜在的安全风险点;安全配置审查关注于系统设置是否符合最佳安全实践,如是否禁用不必要的服务,是否实施最小权限原则等;风险评估则涉及对整个网络环境的全面分析,识别关键资产、潜在威胁和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3 结语

在融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台的网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优化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通过实施多层次的安全措施,从物理安全到数据存储加密,确保了数据在各个阶段的安全性。利用先进的加密技术、访问控制以及持续的安全演练和检查,广播电视台能够构建强大的防御体系,应对多样化的安全威胁。此外,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保障安全政策的有效执行,也同样不可或缺。全方位的技术与管理结合,将为广播电视台在新时代背景下提供坚实的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基础。

猜你喜欢
数据安全加密广播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云计算中基于用户隐私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法
一种基于熵的混沌加密小波变换水印算法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
认证加密的研究进展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大数据安全搜索与共享
基于ECC加密的电子商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