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东北插上腾飞之翼

2024-04-02 15:19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国资报告 2024年2期
关键词:沈飞航空工业航空

航空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是实现东北全面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航空工业发展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不久回信航空工业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对航空工业建设始终给予亲切关怀、寄予殷切期望。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沈飞”)作为航空工业集团骨干企业和东北地区头部企业,聚焦国之所需、践行“国之大者”,重任在肩、使命光荣,更加需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定位,落实航空工业五大领域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全局。

融通打造航空战略科技力量

航空工业沈飞立足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拉通整合科技创新优势资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引领构建国家航空战略科技力量,在助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中带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进步,推动打造新质生产力“关键引擎”。

坚持“开门”创新,打造科技创新“生态圈”。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构建科技创新生态圈,聚焦内外融汇创新建立创新研究院,聚焦产研联动创新成立厂所协同创新中心,聚焦校企协同创新建设联合实验室,统筹建设优势资源协同集聚的联合创新平台,强化全链贯通、多域联动的系统性和集成式创新,整合优势力量开展基础研究、工艺研究、背景项目预研及前沿技术探索,加速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近三年,航空工业沈飞专利申请年均增长52%,7项科技成果获国防科技奖,8项科技成果获省级科技奖,领先创新力不断提升。

强化“多元”保障,加强创新突破“新活力”。围绕装备建设所需、科技发展所趋,系统谋划设立创新性牵引指标和管理考核机制,统筹采用“揭榜挂帅”“赛马竞争”“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等模式集智攻关,每年投入2000万元奖励资金,设立技术研究、提质增效、创新成果三个百万级奖励,全方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速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同时,推动构建多元化研发投入机制,深化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领域持续增加自主研发经费投入。2021年以来,航空工业沈飞自主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有效保障优势航空装备研制科技供给。

做优“平台”支撑,打通成果转化“快车道”。聚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构建“专利池”、培育“成果树”,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制,依托航空工业沈阳所“技术超市”和航空工业沈飞“集团公司技术转移中心东北分中心”,积极搭建科技成果“供给端”到“需求端”的桥梁通道,利用区域优势盘活行业内技术资源,不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速率,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带动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驱动升级现代航空产业体系

航空工业沈飞坚持围绕国防安全和航空产业发展大局,立足航空产业集成驱动和区域辐射优势,积极融入东北振兴发挥“链长”作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发展,共促航空产业强基韧链,着力打造航空装备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多维发力”,布好产业驱动的“局”。系统优化产业结构,夯实产业升级牢固“基石”。以系统思维审视产业结构完整性,加速产业链前向后向延展贯通。入股扬州院,深度参与研发设计;完成吉航分立重组,深化造修一体融合,切实拓展增强产业链前端研发设计和产业链后端维保能力,实现从航空装备研发、制造到维修、服务保障的全链条布局,强化航空产业升级系统驱动。

新塑区域核心板块,打造产业升级重要“支点”。面向未来优势航空装备研制发展需要,以局部搬迁为契机,打造沈飞新区数字化、信息化、柔性化、智能化示范生产线,着力建设先进水平军机集成交付基地,央地联合推进沈北配套航空产业园建设,聚力做优核心航空产业板块,带动区域航空产业集群化、融合式、高质量发展。

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拓产业升级前沿“高地”。统筹装备发展需求及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前瞻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方向,推进战略性新兴产品“研、产、销”体系建设,联通优势单位探索建立“共同投资、共同开发、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协同发展模式,抢占未来发展机遇。

围绕“四化方向”,建好产业辐射的“链”。深入对接产业布局升级,以“三保两增”目标为牵引,统筹生产线技术等级/能力类型,创新谋划以“四化”为方向的自主式改革,充分释放产业链发展效能。在核心能力自主化方面,集中优势资源加强集成试验等核心能力建设,加速推动核心能力跨越升级。在重要能力产业化方面,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推动所属线束公司深度转换机制,实现航空线束制造产业化发展;央地密切协同、深化协作,探索实施钛合金成形、复材加工等重要能力专业化整合,协力打造专业化领军企业。在一般能力市场化方面,结合装备建设需求,深度挖掘社会资源比较优势,有序向市场释放锻造、非金属制造等一般能力,着力培育核心供应商。在工业服务社会化方面,成立设备维保、动力运行保障分公司,推进工业服务走向社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争创“一流企业”,带好产业发展的“头”。深刻认识和把握“三新一高”要求,錨定建设世界一流航空企业目标深化探索实践,保障公司始终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中流砥柱和领军力量。统筹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要求部署,制定实施纲领性指导文件,细化措施清单、严格执行管控、压实责任链条,加速提升公司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同时,紧贴公司发展实际,统筹谋划推动“三个沈飞”建设——以法治沈飞建设筑牢改革发展法治保障,以数字沈飞建设赋能公司数字化转型升级,以精益沈飞建设引领驱动企业精益发展,“三个沈飞”关联并进、互融互促,着力构建公司高质量发展新业态。

系统性培育赋能新质生产力

航空工业沈飞深刻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实质内涵,围绕“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新型基础设施”,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实施路径,为接续贡献大局打造新优势、培育新动能。

系统驱动,培育强健优质人才队伍。系统推进人才发展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打造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等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赋能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围绕“事业立人、待遇留人、文化塑人、素质育人、感情化人”制定实施“人才新政三十条”,统筹建立校所企人才联盟等育才机制。紧贴一线打造“四类四级”创新工作室(四类:劳模、博士、专家、优秀共产党员;四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公司级),融合建设“两级三校”(两级:“公司级、单位级”两级培训平台;三校:“党校、培训学校、团校”三校融合培训机制)等育才平台。实施“百博千硕”和“新双百”(到2030年,博士研究生人数≥200人;清华、北大毕业生人数≥100人)工程,推进“三个一百”专家队伍建设工程(培养100名高素质、复合型的管理专家,培养100名具备航空工业“首特一”技术水平和能力素质的技术专家,培养100名具备航空工业“首特”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技能专家)与“六个一”专家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带好一支专业队伍、解决一系列科研生产难题、取得一系列科技[管理]成果、讲好一门专业课程、发表一系列论文[专利]、参与一系列专业建设),加速建设英才荟萃的航空强企。多年来,航空工业沈飞涌现出一大批高水平航空科技人才,3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53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7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领军人才队伍创新动能全面激发。

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先进劳动对象。推动构建以工业化信息化融合为基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体系,切实打通数智驱动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有效路径。在工艺设计、零部件制造、装配集成、检验检测等专业领域纵深推进数智化转型升级。加速产品数字化、制造智能化融合发展,有效满足现代先进制造体系建设需要。

数字引领,加快打造高效劳动工具。依托数字化技术应用打造新型生产运营管理工具,抓牢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要素。统筹推进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构建研发、制造等业务领域数据架构,依托iERP(智能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AI等先进信息系统和技术应用,推进装备生产主价值链要素数据集成管控,实现运营可视化指标分析、异常告警,有效支撑运营决策,不断提升生产运营管控效率。推动产品信息从“设计端”到“工艺端”再到“制造端”的全流程实时监测管控,为装备建设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征程万里,使命在肩。航空工業沈飞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在航空工业集团党组坚强领导下,紧跟核心、勇毅前行,大力践行“航空报国、航空强国”初心使命,奋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打造优势装备,矢志实现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和新时代航空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航空力量!

猜你喜欢
沈飞航空工业航空
“骑士春晚”:给700 万骑手 办春晚
带700万骑手办春晚:有一种野心叫灵魂有火
航空工业计量所60年发展史的回望与传承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淬火冷却介质在航空工业的应用
一家四代都是航空人工龄累计已达700年
中航沈飞在上交所正式挂牌
航空工业向阳:战略引领 砥砺前行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