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勇挑大梁

2024-04-02 15:19刘青山
国资报告 2024年2期
关键词:战略性中央企业

刘青山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全程。

这一年,中央企业顶压前行,实现营业收入39.8万亿元、利润总额2.6万亿元、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实现高质量的稳步增长,为中国经济破浪前行作出了“压舱石”“顶梁柱”的应有贡献。

2024年1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庄树新,副秘书长、财务监管与运行评价局局长、新闻发言人李冰,产权管理局副局长谢小兵出席发布会,发布了2023年中央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介绍了2024年国资央企各项重点工作。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坚持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坚决当好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性力量、带动我国产业体系全面升级的引领性力量、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性力量。”袁野表示。

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央企业发展的鲜明特征。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以“一利五率”考核体系为抓手,指导中央企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效益和效率相统一、突出价值创造能力,交出了一份实打实的、含金量充足的成绩单。

2023年,中央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6.6%,股东回报保持在较好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78.4万元/人;营业现金比率10.1%,全年保持了逐月稳步上升态势;截至2023年底,央企整体资产负债率64.8%。2023年,中央企业完成投资总额超过6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5万亿元,其中,主业投资占比超过95%,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研发经费投入1.1万亿元,连续两年破万亿元。

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更加聚焦高质量发展,从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收入和增加值的占比、品牌價值五个方面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是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2023年,国资央企在积极把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同时,积极打通“科技、产业和金融”循环。初步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投入科研资金达到2885亿元,户均7.8亿元。

2023年三季度报告显示,383家央企控股的境内上市公司总资产、净资产规模分别达到53万亿元、17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8.63万亿元和1.06万亿元,整体净资产收益率达7.53%。其中,已经有154家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了四成。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持续发力。”谢小兵表示,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一是继续构建定位清晰、梯次发展的上市格局,稳步做精增量,积极做优存量;二是持续发力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妥善化解风险;三是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

增强经济价值创造能力的同时,国资央企积极发挥功能价值,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作为。

2024年1月22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发生山体滑坡。中国安能集团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从北京派出工程、地质、应急6人专家组,从广西、贵州、云南等方向迅速调派112名救援队员,携带38台套专业救援装备(其中挖掘机12台,破碎锤3台,搜救装备12台)到达灾区,全力开展救援工作。

疾风知劲草,温暖在涓滴。

春节将至,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桦皮厂胡同8号楼的居民们相约来到改造后的新家,不少人还给新房贴上了喜庆的福字。

桦皮厂胡同8号楼建于20世纪70年代,基础结构老化,居民改造意愿强烈。面对核心城区老楼原址改造的诸多挑战,中建海龙科技依托原创研发的C-MiC(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将建筑从工地搬进工厂,解决了现场施工难的问题,大幅缩短了建设周期。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居民从迁出到精装交付,回搬入住,仅需3个月左右。这为施工场地小、环保要求高、建设周期长的老城区改造探索了有效路径。

2024年1月24日,国投集团“关爱她”乡村女教师关爱项目启动会在京举行。国投集团董事长付刚峰表示,国投集团始终把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在此过程中着力打造了产业基金、慈善信托、“关爱她”公益项目、健康养老、数字科技“五张名片”,不断提高帮扶地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加快构建大中小企业有序竞合、融通发展的新格局,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会同工信部共同发起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

截至2023年底,中央企业围绕机床、移动信息、轨道交通、低碳冶金等领域,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地举办了13场共链行动,累计发布供需清单1000余项,签订合同超过5000余项,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层次合作关系。

庄树新表示,新的一年将进一步强化供需对接,进一步创新“共链”形式,进一步打造合作成果。“努力形成一批效果好、能够复制推广的合作模式,打造一批质量高、带动作用强的示范项目,更好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庄树新说。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国之大者”,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2023年,国资央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要素、加强创新组织、优化创新生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效能进一步提升。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说,国有企业是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市场应用者。“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市场主体,国有企业不仅要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排头兵,还要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关键作用。”

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将围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推动企业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依托国有企业应用场景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鼓励中央企业从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中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在前沿领域形成一批原创成果。带动中央企业稳步提高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提高发展的“科技含量”。指导中央企业用好用足国家各类科技政策,从赋权松绑减负、强化正向激励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给,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不断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资央企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目标。

“新质生产力之新,在于构成要素新、组合形式新、作用方式新,使其表现出一种高创新性、强引领性、广渗透性。”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冬林说。在后发优势红利逐步衰减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历史节点,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力量、新引擎。

2023年以来,国资央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一项牵引性、全局性工作来抓,明确了发展新方向,启动实施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

针对相关央企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与传统主业不完全匹配等顾虑,国务院国资委及时优化主责主业管理,建立完善主业动态调整机制,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探索新增长点。同时,在资源投入、主业培育、人才支撑等方面制定了一揽子政策,给予企业“顶格”“管用”“解渴”的支持。

2023年,中央企业在光伏制氢、碳纤维制造、汽车芯片等领域落地了一批重点项目,在激光制造、量子通信、卫星互联网等领域组建了一批新企业,在电子科技、新能源、生态环保、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推动了一批重组整合,新产业新业态正在成为企业的重要增长点。

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下一步将完善推进机制、优化支持政策,集全系统之力,持之以恒、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央企产业焕新和未来产业启航“两个行动”为抓手,加快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上取得關键进展,在央企布局结构上实现战略转型,切实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好发挥国资央企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中的引领作用。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建设现代新国企

2023年12月28日,中国宝武宣布战略投资山钢集团。通过本次战略投资,中国宝武将持有山钢集团49%股权,宝钢股份将持有山钢日照48.6139%股权。

2019年以来,中国宝武先后与马钢集团、太钢集团、新钢集团、中钢集团实施联合重组,并成为重钢股份的实际控制人,还托管重钢集团、昆钢集团,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钢铁企业。

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进一步加大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工作力度,在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方面均取得实质性突破。

总体上看,中央企业在整合形式方面,方式方法更加丰富多样,既有无偿划转、协议转让、投资并购,也有股权合作、组建战略联盟和创新联合体等;整合范围方面,合作对象更加多元,除中央企业之间、中央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外,还涉及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之间的协同互补;整合领域方面,在注重基础性、保障性、公共性等传统领域资源整合优化的同时,关系未来长远发展、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性新兴领域的整合项目呈现出持续上升态势。

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一个方面。

2023年,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的基础上,党中央作出了乘势而上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大战略安排。

“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功能性改革是国有企业落实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突出特点,旨在推动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梅珺淇说。

在功能性改革方面,国务院国资委修订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对科研设计、重型装备制造、粮食储备等企业,还制定了专门的差异化考核办法。对于企业加强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力度大的支持政策。中央企业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战略性重组,成立了一批新的企业,20多家企业集中签约了生态环保、生物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一批专业化整合项目。

巩固深化制度性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活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主要是巩固前一轮三年改革行动所取得的成果,重点解决‘从有形到有神的问题,推动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来运营。”袁野说。 2023年,中央企业董事会规范运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外部董事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刚性兑现得到了强化。“科改行动”“双百行动”扩围深化,一些标杆企业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2024年是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国资国企将统筹安排进度、抓好推进落实,在重点难点任务方面务求取得突破。

一是将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革,将继续实施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投入,加大新产业新赛道布局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强基转型,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二是将围绕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一方面,加快健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党委(党组)“前置事项清单”,推进科学理性高效的董事会建设,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另一方面,将持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提质扩面,构建精准高效、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机制,加快建设现代新国企。

三是将围绕健全制度保障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出资人监管权责事项,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更好发挥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监管优势。进一步优化考核体系,实施“一企一策”“一业一策”考核,增强政策供给的精准性、科学性和一致性。健全协同高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切实提升监管效能,维护好国有资产安全,为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战略性中央企业
企业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企业
企业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