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国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带动作用

2024-04-02 15:19李政周希禛
国资报告 2024年2期
关键词:核心技术领域国有企业

李政 周希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承担新时代新使命、打造现代新国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国务院国资委高度重视中央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2024年1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披露,2023年,国资央企积极践行新型举国体制,以强烈紧迫感和强有力举措全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令人瞩目的显著成效。国有企业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态势正在加速形成和不断巩固。

一是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2023年,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1万亿元,连续两年破万亿元。2023年前三个季度,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投入科研资金达到2885亿元,户均7.8亿元。中央企业主动作为,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在能源、工程、医药领域重组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参与国际科创中心和区域创新中心创建,深入推进未来科学城建设,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国有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的重要进展。60余家央企组建7个创新联合体,带动近200家高校院所、国企民企参与;产学研协同不断深入,组建了一批技术产业创新基地,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中央企业29名个人、20个团队荣获“国家工程师”奖,一批央企院士专家进入国家科技专家库。

三是国有企业重大科技成果蓬勃涌现。中核集团四代核电技术快堆示范工程建成投运,中国华能高温气冷堆实现商业化,航天科技神舟十六号、十七号成功发射,中国商飞C919商业首航,中国船舶国产大型邮轮命名交付,中国电科研发国际领先的类脑异构融合架构,中国移动6G网络架构创造长距离传输世界纪录,东方电气集团直驱海上风电机组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四是国有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扎实推进。从国家所需、产业所需出发,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领域深入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布局和建设,组织实施“加强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等11个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中央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专项行动。首批策源地企业已经建成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汇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队伍,50位院士领衔200余个研发团队,从海外引才100余人。首批策源地企业产出了一批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成果。

五是国有企业进一步优化布局结构,整合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和力量,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显著成效。中央企业2023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在光伏制氢、碳纤维制造、汽车芯片等领域落地了一批重点项目,在激光制造、量子通信、卫星互联网等领域组建了一批新企业,在电子科技、新能源、生态环保、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推动了一批企业重组整合,新产业新业态正在成为企业的重要增长点。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信息等未来产业,启动实施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了发展重心和方向,细化了任务目标和路径。此外,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央企业聚焦横向合并、纵向联合、创新攻坚及内部协同,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后两次举办集中签约仪式,涵盖生态环保、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完成中国电科重组华录集团,集聚电子信息领域优势资源,提升关键技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补强产业链关键环节,在智能制造、数据存储等领域形成协同优势。

2024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推进的关键之年。国有企业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其中,科技创新是根本,决定着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的发挥。科技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三种类型。其中,原始创新是迈向科技强国的原动力。我国科技由“大”变“强”,关键在于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同时,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必由之路。原始创新的特点就是根本性、彻底性的创新,包括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和高技术领域的根本創新,是0到1的突破,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往往需要跨学科、跨领域、开创性的研究与反复实验、反复探索,因此不是一般中小企业所能实现的。历史上许多重大原始创新和突破性创新都是在国家力量和举国体制的推动下产生的。新征程上,国有企业要积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围绕原创性技术创新进行投资布局,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努力成为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市场应用者,掌握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主动权。

国有企业是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需求提出者。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可以把公共和私人部门在创新中承担的职能合为一体,将高强度的研发支出和国有企业创新采购及其他以需求为基础的措施相结合,构建创新链上各主体共同参与的创新网络,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大力推进科技攻关,努力掌握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

国有企业是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创新组织者。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具有规模优势、规范管理、品牌影响等优势共同形成的特有组织整合优势,可以整合国内外经济资源和要素,充分联合各创新主体打造开放式创新平台,构建行业内和行业间的技术产业联盟,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形成跨领域、跨学科、大协作、大纵深和高强度的创新基地,发挥集成、协同及整合优势,以重大需求为牵引,通过科学降维识别技术难题,为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突破提供新方向。同时,国有企业能够以高能级创新联合体为抓手,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共同深入推进有组织的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

国有企业是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技术供给者。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问题的攻克,离不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国有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资源和能力积累,是重要的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供给主体。国有企业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切实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和产业龙头优势,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动力,更好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要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着力强化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供给,为国家战略布局、产业优化调整提供技术支持。

国有企业是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市场应用者。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可利用其组织平台优势,建设一批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主动开放应用场景,探索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谋划阶段明确自主可控目标,积极应用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技术产品,在应用过程中不断促进技术产品的完善和迭代升级,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要重视自身先进技术成果的积累与梳理,并将适用技术成果转移到其他企业和行业中,带动国内相关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汇聚。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国有企业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市场主体,不仅要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排头兵”,还要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关键作用:要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要努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协同突破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为此,要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和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以中央企业为核心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建立国有企业之间、国有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产业创新协调机制,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数字经济布局,建立和完善中长期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制度化容错纠错机制,激发保护优秀企业家精神,营造全员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

猜你喜欢
核心技术领域国有企业
烧结矿低硅均质慢烧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习近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领域·对峙
颠覆式创新: 集汽车级十项核心技术的ROBYF1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欣锐特:掌控新能源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