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时代审美价值分析

2024-04-03 06:19矫宇洋徐韶华
美与时代·上 2024年2期

矫宇洋 徐韶华

摘  要:民国时期的上海,作为国际性的商业中心,带动了上海经济的迅猛发展。上海繁荣的经济条件催生出了近代上海的商业美术。民国月份牌作为近代商业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画种,集设计、美术、广告于一体,具有很强的时代审美价值。近年来,许多月份牌的爱好者们利用民国月份牌画报来进行室内装饰,或者布置主题会所,使得这一时期的大众艺术又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掀起了持续不断的收藏热。文章以民国月份牌为例,探寻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从而进行设计的时代审美价值分析。

关键词:设计审美;商业美术;民国月份牌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是在审美对象上能够满足主体的审美需要、引起主体审美感受的某种属性。它包括人的美、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物质产品美和精神产品美,以及可供人观赏的自然景物美。其中审美价值最高的是优秀的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文学等文艺作品。作为审美价值的观念,是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审美价值也会发生变化,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孕育出时代的审美特征,形成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带动整个时代的审美价值。

(二)商业美术

美术设计这一概念,并非中国本土产生,而是来源于日本及西方国家,在近百年间,其内涵反复引进,以至产生了异议。因此,在研究之初,首先要对“商业美术”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民国时期,“商业美术”也叫“工商美术”“装潢设计”。“商业美术”有一种理解是“以商业服务的,或以商业为目的进行的,以商业模式运作的美术设计工作”,其涉及广泛,包括“视觉传达”“环境艺术”“服装设计”“产品造型”等[1]。民国时期的商业美术家,以月份牌、报刊广告为主要创作类型,属“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因此,在本论文中,将“商业美术”界定为“视觉传达设计”,也可将其归于“平面设计”或“印刷媒体设计”。

(三)月份牌

月份牌是中西合璧的一种产物,是一种广告载体,也是绘画、设计、日历、广告相结合的媒介,是在海上画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商业美术作品,属于商业美术中的一大重要类型,主要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时尚女性为主要设计题材。早期是因用擦笔淡彩作画,以近代印刷制版印成的彩色画片,并附有阴阳历和二十四节气排成的年历表,上面还有厂商的商品广告而得名[2]。后期为加速印制广告画,月份牌上的日历开始消失,只在画面中出现商品样式及商标名称等,其商业性质逐渐增强,但“月份牌”的叫法却依旧保留。因月份牌中的美女形象深受大众喜爱,逐渐被运用于书籍封面,蔚然成风,形成“月份牌风格”,民国晚期一些印刷公司还将月份牌印制成画片进行售卖,该风格还影响到了同时代的报刊杂志、商品包装以及车身广告等。

二、月份牌产生的时代背景

月份牌这种新型的商业美术作品,在我国19世纪末,以新颖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它依托清末民初特殊的政治與经济环境、外来的新兴技术、商业美术的兴起等因素孕育而生,成为民国时期最具时代审美价值、最具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一)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

清朝晚期,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迅猛发展,清王朝风雨飘摇。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与外界几乎隔离。而西方列强在工业革命后,急于拓展海外市场并掠夺原材料,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的中国自然成为列强的首要目标。

1842年,英国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上海随之成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开埠之后的上海,人口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商业、文化等迅速发展,由原来的荒凉之地,逐渐发展成为商铺林立、贸易繁荣的国际性大都市。迅猛发展的经济,吸引了大量的移民至上海定居,同时人口迁移也进一步促进了上海经济的发展,使上海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贸易中心。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宣布以振兴实业为目标,并创办实业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停止了对中国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迎来了“黄金时期”。

上海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开放的思潮,人口的激增,都推动了商业美术的出现,成为民国艺术史中不可缺少的文化载体。

(二)技术影响下的设计形式

上海作为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在开埠之后,国外先进的技术成果被各国传教士带入,使得上海的科技文化发展水平逐渐提升,这也影响了中国传统的美术表现形式。

1.印刷技术

民国初期,印刷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无论从印刷术的呈现效果,还是印刷质量上,西方的现代印刷技术早已超越了中国传统的印刷术。大批的传教士从通商口岸进入中国,因其注重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教,所以需要印制大量的教义及传教书籍进行传播[3]。在传播西方艺术教育的同时,还带来了其先进的印刷技术和印刷设备。传统美术在其发展中逐渐接受了西方的印刷技术,为商业美术作品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2.造纸技术

中国传统造纸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然而,因纸质松软、韧性不足,难以满足日益进步的印刷技术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商业包装的印刷需求,西方造纸技术的传入改变了这一局面。当时流行的洋纸,通过机器可大量生产,质量佳,价格优,能够适应市场的大量需求,被洋务派官员所重视,并主张将该技术引入中国。

3.摄影技术

起源于19世纪欧洲的摄影技术,同样也是随着“五口通商”而传入中国,并最先在上海、广州等地流行起来。那时候的上海汇聚着大量的西方人,他们将摄影设备带入中国,并在中国进行摄影创作。原先那些绘制人物“影像”的画家及商业美术家地位受到冲击,一些具有发展视野的商业美术家开始纷纷学习摄影技术。照片中所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图像表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商业美术家的绘画风格,并将摄影技术中的立体感、光影感与自己作品进行融会贯通,使得大众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商品的信息。

(三)商业美术的兴起

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迈出了走向现代化进程的第一步。民国政府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而后又颁布了一系列的变革措施来推动资本主义市场的繁荣。此时的欧洲,在经历过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后,艺术设计领域逐渐积累了全新的现代设计内涵,即设计与工业逐渐结合,设计转向服务大众[4]。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带有新审美和新思想的西方工业品漂洋过海,迅速涌入中国,在交易与流通过程中,逐渐拓宽了国人的审美意蕴与认知领域。在现代与传统的激烈碰撞之下,国人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由传统化向现代化过渡。

华洋杂处的上海,艺术家受中西文化的浸润,他们的思想更加自由。清末民初的诸位画家如周慕桥、任柏年、吴友如、虚谷等,皆是靠卖画为生。在长期的竞争切磋、学习交流中,他们渴望找到一种属于自身的表现形式,既能突破传统绘画的壁垒,又能彰显与西方艺术之差别,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融合中西文化的近代商业美术新形式。随着商业美术的兴起,也涌现出了一批思维活跃、创意十足的商业美术画家群体,如郑曼陀、杭穉英、谢之光、金梅生、李慕白等。月份牌在众多画家的笔下应运而生,在民国那个特殊的时代熠熠生辉,成为民国最具代表性的产物。

三、月份牌设计中所呈现的时代审美价值

(一)科技还原色彩之美

在平面设计的诸多要素中,色彩是吸引观者眼球的首要视觉要素。恰当的色彩能够起到装饰和美化的作用,还能够迅速与观者建立情感共鸣,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平面广告中,还能够引起人的消费欲望。色彩便是月份牌的一大亮点,散发着时代独具特色的魅力与光辉,这与月份牌的绘制技法与印刷技术都有很大的关联性。

西方绘画技巧与西方审美逐渐影响到月份牌,以杭穉英为代表的商业美术家,将水彩、素描与传统的人物工笔画结合,其创作出的作品备受市场追捧。擦笔水彩画法非常适合用于表现月份牌中的摩登女郎形象,碳粉不用于加强画作的对比,而是用于绘制素描的细节。而后再上一层清淡的水彩,会使摩登女郎的面部肌肤更加清透动人(如图1、图2)。水彩作为水与颜料相结合的艺术,颜料在水的稀释下,所呈现出的色彩往往轻柔、淡雅,如水一般温柔,饰以女性题材的作品相得益彰,女性的柔美被这样的色彩衬托得恰到好处。不仅如此,商业美术家杭穉英大胆用色,在色彩中寻求一种可能性,借鉴上海流行的迪士尼动画中的色调,因此,在其作品中色彩多艳丽,颇受大众喜爱。

在采用新的石印技术后,月份牌逐渐有别于传统的年画,呈现出绘制更为专业、生产规模大的特点。商业美术家为了印刷作品的质量能够达到预期水平,便不断进行钻研,以求印刷作品与原作保持一致,这也使得印刷技术有了很大突破。三色铜板印刷便是当时商业美术家研究的成果,并成功取代了石印,多用于制作月份牌及期刊封面图片,其色彩较为丰富,效果逼真,还原度高,受到广泛好评。据史书记载,20世纪20年代影写版和彩色影写版在上海问世。所用的是可打印多达12种颜色的彩色印刷机,印出的广告与原作几乎没有任何差异。足以见得当时印刷水平之高,且走入了国际前列。

(二)中西合璧的构图范式

从的构图角度来看,月份牌插画主要描绘的对象多为仕女、风景等,在画面之侧或是下方,印制了月历,赋予了月份牌非常实际的功能与用途,而在画面两侧或下方,部分作品还会以简要的语言介绍产品优点与公司实力。本应当是广告的商品图文却常常零散地出现在画面的边缘角落,这种主体画面与商品疏离的设计构思与现在的商业广告设计理念背道而驰,但在当时却收到了大众的欢迎。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月份牌不仅是一个广告,更是一件室内装饰用品,即形式与实用功能的集中体现,因此商品的性质反而退居其次。这让月份牌的装饰性功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以图3月份牌为例,图中主体插画为民国时期的时尚女郎,微笑面向消费者,饱含深情,身着民国流行款式的旗袍,优雅地坐在椅子上,手持宣传的商品,仿佛在向消費者诉说产品的优点。人物背后的背景部分,陈列着当时较为流行的欧式家具,这样的构图也将人物与背景之间前后的空间感塑造了出来。在月份牌上方,很明显的标注着产品名字“健胃固肠丸”、公司标识以及产品优势。月份牌下方,是对公司及产品的相关介绍及补充说明,强调产品的优势、公司的强盛。画面左下角,绘制的则是产品的图样,从而能够对产品进行更好地宣传。画面两侧是月历,这也让作品具有实用功能。在穆夏风格的招贴设计排版方式中女性形象醒目地占据画面主体,装饰风格的文字分布在画面的顶部或底部。在“月份牌”著名设计师谢之光先生创作的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对这种方式的借鉴。月份牌带有装饰性图案的边框,多以花草为主,其整体结构与排版,都与当时西方的招贴画极为相似,这是因为商业美术家是受到了欧洲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导致了这一现象,但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成为月份牌的一大特色,影响着近代商业美术的发展。

(三)与画面相契合的字体设计

具有装饰化特点的美术字体设计,似乎天生便是为广告而服务的,自它诞生之日起,便被应用到广告设计领域中。翻检所有现存的月份牌,主要以图文结合设计与文字类设计两类为主,而不论哪一种表现形式,运用美术字体来表达广告创意、吸引人的视线以及美化广告画面,都使得美术字体,成为了近代上海广告设计中的重要艺术设计形式。

令人赞叹的是,近代商业美术字体设计都以手绘为主,手写书味的洒脱与印刷字体的严谨相结合,打造出的美术字体设计形式灵活多变,花样繁多。但不论在形式上如何变化,这些美术字体设计都遵守了整齐、均匀、统一、和谐的设计原则。在此原则下,写出的美术字不但整洁美观,而且醒目易懂,体现了近代上海广告设计的特色。民国时期商业美术字体依旧影响着当代的字体设计,也有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可见影响之深远(如图4)。

(四)紧跟潮流的人物主体形象

开埠以来的上海,日益开放在西方文化流入国内,使国人不断接触并看到欧美国家的女性生活样本,以及大批留学归来的学子带回来的“尊重女性、解放女性”的新观念,还有欧美各国的电影在上海的持续播放等,这些间接、直接的思想宣传,给20世纪初期的上海市民开启了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同时对女性问题的认识也逐渐发生着改变。随着女性解放意识的勃发,加之市场经济利益的导向,使得20世纪30年代的月份牌图像显露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变化。各种明艳照人的“时髦女郎”,取代了早期以清新古朴的“仕女”美,从此时起一种“浓艳富丽”的画面格调悄然而起;“女郎”不再以庄重、贞静为美,转而追求一种开放、热烈、刺激的挑逗形象;画面背景不再是意境高远的青山绿水,转而变为人人为之羡慕的各种时尚、高档的消费场所,即便背景是室内,那也必定是摆满了时髦的家居环境(如图5)。

从月份牌鲜明的图像范式转变轨迹中,流露出的不仅是从清末到民国时期的社会风土人情的变革面貌,更是对这一转折时期的人们的审美观念的转变的折射。从崇尚“清淡、质朴”之美到到对“艳丽、物欲”的追求。这一设计形式的转变折射出近代国人审美观念的转变,即从“宁静、澹泊”的士人风气向“浮华、实用”的世俗商人风气转变。

女性以穿旗袍者为主,玲珑有致,皆为当时所流行的服饰,可以说月份牌的服饰引领着整个社会的时尚潮流,甚至在月份牌鼎盛时期还有不少的裸女形象。在作品中,女性姿态是多样的,有双手交叉,支脸、托腮、执扇、照镜、抱嬰儿、抱宠物的等,表现地十分自然、大方。在1920年以前,因受到束胸的影响,美术家笔下多以平胸居多,之后则开始突出描绘女性的身材(如图6、图7)。

月份牌画的风格也影响到了期刊杂志封面,通过杂志封面的女性形象,可以从中探寻民国月份牌画中对女性发型的审美风尚。20世纪20年代所流行的女性发式主要为辫发、垂丝刘海发、双髻发等,在商业美术家谢之光为《半月》所绘的64幅封面中,他将民初经典的女性发式在其期刊封面中描绘了出来,笔者通过对发式进行整理,列出几种不同风格的发式(如图8)。

在五官样貌上,从早期月份牌作品中可见,女性形象清一色为单眼皮,为中国传统的丹凤眼,妆容较为淡雅。而到了中、后期,作品中女性形象普遍较为健美,开始出现大眼睛、双眼皮,以凸显其健康美,此转变痕迹十分清晰,这与西方的审美观念流入中国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见时代的审美变化。

(五)文化交融为设计注入活力

月份牌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成为商业竞争中的最佳竞争手段,成为民国时期商业美术的主流品种,是因为其内容和形式能够打动大多数的消费者,且其适用面也非常广阔。

民国以来,上海城市经济的繁荣、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大量外来人口的增长,都为现代艺术提供了发展的空间。西方现代广告的发展中催生了商业美术的变革,商业美术逐渐开始出现中西合璧的现象。

从擦笔水彩技法的开创,到杭穉英、谢之光等人对月份牌的改造,无不倾注着几代商业美术画家的心血。在月份牌创作中,商业美术家将自己扎实的西洋画技法运用于其中,将传统题材通过西式画法表现出来,同时也能够巧妙将国外元素与传统题材相结合,丰富了传统题材的趣味性。

民国上海的特殊经济政治条件,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追求西方艺术成为一种风尚。而立足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中国商业美术家们,希望能够保留自己的文化特性,在交织与冲突中,月份牌逐渐中西合璧,为商业美术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血液”,这也是民国这个特殊时代下孕育出来的产物。

部分月份牌作品题材也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审美。民国时期的麻将风靡一时,商业美术家谢之光正是抓住了当时人们好赌、博彩的心态,在1935年创作了月份牌《洪武豪赌图》(如图9)。画面主要描绘的是朱元璋(明洪武)与沈万三(明朝商人)等人豪赌的场面,将三人的赌徒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洪武豪赌图》故事原型源于民间传说,也带有画家创作的元素。画中朱元璋神情凝重,若有所思,呆滞的目光凝视着前方,身体紧紧地靠着桌边,双手摊放在桌上的金元宝上,可谓十足的赌徒形象;相反的,其对手却显得很坦然,不紧不慢,用手指着一张一百万两的银票,仿佛在谈论,其背后箱子中的银两和聚宝盆的封条上写着“沈万三”,这也是导致朱元璋眼红的关键所在。该作品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活灵活现,背景陈设细致入微,用色沉稳细腻,画技过人,使得该作品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在众多美女月份牌中脱颖而出,其独特的风格和动人的情节引起一时之盛。

民国正处于古今文化、中西文化交汇之时,国人希冀找到既能符合时代发展的,又能区别于西方的文化。于是在不断的求索中,商业美术家们将西方绘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美术相结合。在抗日战争前夕,中西融合的现象在上海尤为突出,商业美术家在此背景之下,将古今中外技法熔于一炉,创作出带有自己时代特色的月份牌作品。月份牌可以代表一种民族精神,它是对年画的复兴,亦是迫于追求民族文化独立的体现。这是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多冲文化碰撞的结果,正如海上画派一般,具有强烈的包容性。

(六)受新技术影响的美术形式

年画与月份牌的诞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受到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上海旧校场年画的影响,商业美术家将这种寄予了中国千百年来民俗信仰的年画技术与早期商业美术结合,创作出了迎合城市生活需求、大众喜闻乐见的月份牌,以达到宣传商品的目的,这也让技术在月份牌作品中得以升华,让传统美以新的形式不断延续(如表1)。

西方写实的绘画技法在民国前夕已被用于月份牌的创作中,这离不开西方的摄影技术,许多商业美术家都以明星或家人等照片作为原型进行月份牌的创作。摄影技术的发展和电影艺术的兴起则为月份牌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源泉。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讲道:“人造的器物总是可以由人来仿制的,学生制造复制品以练习技艺,大师制造复制品以传播自己的作品,最后第三党制造复制品以作品来牟利,然而机械复制却反映了某种新东西。”[5]从传统角度来看,如果两件作品完全相同,那么第二件作品便失去了价值,然而,月份牌作为大众艺术,如果不被大量模仿和复制,便无法满足市场需要。月份牌也正是在“印刷时代”下流行起来的,并逐渐成为大众化了的通俗艺术。因此,恰恰是技术铸就了月份牌的产生与传播,提升了印刷的速度与质量,这也正是技术美的所在。

四、时代审美视角下月份牌风格的变迁

时代的审美价值会影响设计风格的发展与转变,月份牌的风格特点也在随着时代的审美而不断变化。分析月份牌的风格与流派,有必要对民国商业美术家进行分析,从而对月份牌的不同审美风格有更好的理解与认识。

在月份牌的三代发展历程中,周慕桥、郑曼陀、杭穉英分别是三个阶段的代表画家。从月份牌的绘画技法、整体风格、人物形象、画面构图等角度来看,可以将月份牌划分为不同的流派,每一流派都有商业美术画家与之对应。这些画家或有师承关系,或绘画风格、技法相近,因此将其归为一派。民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商业美术画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一)传统题材,意趣古典

传统题材的月份牌是以周慕桥为代表的商业美术画家所创,在周慕桥之后,传统题材作品依旧是在商业美术中进行广泛引用。其中周柏生和丁云先传统题材作品较多,为该派别的代表性商业美术家。

周慕桥、丁云先、周柏生作为传统题材月份牌的代表性画家,其作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仕女画作为传统中国绘画的一部分,在历朝历代的传承中,其人物造型各有特色。清末民初的仕女图在画面风格以及绘画技法上有了新的变化,人物呈现清新淡雅的特点。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保留了传统仕女画的部分特征,丹凤眼、樱桃小嘴尽显古典意蕴,同时也保留着传统的服装与造型。随着西方审美对国美传统思想有所冲击,在服装、造型上逐渐呈现民国早期女性时尚的缩影,西式烫发、裘皮大衣、高跟鞋都是当时所流行的服饰(如图10、图11)。

究其原因,这也与其所处时代有关。月份牌正在经历由传统仕女画向时装女性形象过渡的阶段,同时当时的中国并未完全接受西方思想,因此画面人物造型较为传统、古典,因而这时的审美风尚决定了月份牌的风格特征。此类型作品到民国中后期依然有许多受众群体,但无论是绘画技法还是人物形象,与后期的擦笔水彩技法相比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二)擦笔水彩,中西合璧

郑曼陀将擦笔水彩技法应用于商业美术作品中,使得月份牌画得以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擦笔水彩技法的月份牌作品蔚然成风,杭穉英(如图12)、谢之光为代表的月份牌画成为市场主流,月份牌在发展中呈现出新的面貌。金雪尘、李慕白作为穉英画室的成员,同样为月份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图13)。

这一时期的月份牌达到了其发展的高潮阶段,“百花争鸣,百家齐放”,商业美术家们相互竞争,相互借鉴,同时在市场的作用下,商业气息愈发浓重。市场涌现了月份牌“三剑客”郑曼陀、杭穉英、谢之光。郑曼陀作为早期的商业美术画家,他独创的擦笔水彩画法用于月份牌的创作中,其作品成为同时期商业美术家模仿的对象。谢之光笔下的女性形象气质优雅、眼神平和,更是以其背景独树一帜,而杭穉英所绘的女性形象多呈现为健康自行、活力四射的摩登女郎,与谢之光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但在也有一些商业美术家为了迎合市场,创作较为艳俗的月份牌。西方审美思想被国人逐渐接受,思想逐渐开放、包容,时代的审美价值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然而在设计思潮的变迁中,商业美术家依旧将作品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他们渴望冲破传统的束缚,又不愿完全融入西式的审美范畴,在不断的思索与探索中,探寻出了独具特色的月份牌,为商业美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山水画、纯水彩、油画之运用

在此流派中,代表人物主要是徐咏青、胡伯翔、梁鼎铭三位商业美术画家。他们并没有使用当时所流行的擦笔水彩技法绘画,而是用山水画、水彩画、油画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风格,以其精湛的画技折服了众人。他们以自己独特的形式进行创作,同时又与时代的审美价值相吻合。

胡伯翔(1896-1989)在此脉系中最为出名,作为著名海派书画家胡郯卿之子。月份牌在胡伯翔看来,只是作为业余爱好,出身书香世家的他,受吴昌硕赏识,二人遂成为忘年之交。胡伯翔常在画面中突出山水画的部分,使其作品多了一丝文人气息。除了文人画,胡伯翔还擅长水彩画,其技法更是精湛,是少数能以纯水彩绘制月份牌的画家。如果从商业角度看待其作品,可以说胡伯翔的作品不能够体现出任何的商业属性。但也正是因此,加之其画技惊人,女性形象温婉柔美,充满东方韵味,其作品深受大众乃至文人的喜爱。

艺术正是在一代代的创新与传承中延续,汲取着古人的智慧,并随着时代、社会的变化,不断走在时尚前沿,适应时代的潮流,这也是民族精神与文化得以延绵的原因,时代的审美价值得到升华。

五、结语

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月份牌作为不入流的艺术,以杭穉英为代表的商业美术画家无法与正统画家相提并论,更无法达到徐悲鸿、张大千、黄宾虹等人的成就、地位与历史影响力。但是他们对于艺术的贡献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民国的月份牌作品中透露的时代审美价值,有其不朽的一面,为后世研究民国时尚与审美文化,乃至历史等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但它的不朽性并不在于它超出人类历史,而是在于它在历史长河中始终拥有生命力。

就艺术作品而言,作品文本永远只是一个原点。而一件伟大作品的伟大性在于这个文本原点在历史长河中具有意义生发的无穷的可能性[6]。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环境下引发的审美标准及特定语境下的审美思想。回望依稀渐远的民国岁月,那个时代的思想激变、精神气节及文化变革之林林总总,色彩斑斓却又气息磅礴延绵,最终融成一种独特的民国色调与色彩谱系。月份牌中依稀能够触碰到中西不同审美文化相互触碰引起的火花,能够聆听到无数美术家为了探寻民族艺术之新出路的激情演讲,重温民国月份牌所蕴含的时代审美价值,如阳光般照耀着今人依然去前行,去探索民族设计的复兴之路。

参考文献:

[1]林家治.民国商业美术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3.

[2]张锡昌.美女月份牌[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8:1-10.

[3]黄翔宇.民国时期商业插画艺术风格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9.

[4]徐晨.民国时期商业美术发展历程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7.

[5]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J].张旭东,译.世界电影,1990(1):124-148.

[6]王德峰.藝术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57.

作者简介:矫宇洋,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

徐韶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