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农机化发展现状与方向

2024-04-06 17:36林文英施伟强徐露凝
现代农机 2024年1期
关键词:松阳县松阳全县

林文英,施伟强,徐露凝

(松阳县农业农村局,323400,浙江松阳)

1 松阳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松阳县地处浙南山区、瓯江上游,全县总人口约为24 万,总面积1 406 km2,其中山地占76%、耕地占8%、水域及其他占16%,谓“八山一水一分田”。松阳县农业产业以茶叶、水稻、畜禽、食用菌等为主。

1.1 茶叶产业

松阳产茶历史源远流长,是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目前,全县共有10 万人从事茶产业,茶园面积达1.02 万hm2。2022年茶叶产量为1.86 万t,产值达8.48 亿元,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9.8%。全县已培育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1 家、省级茶叶龙头企业2 家、市级茶叶龙头企业14 家、省级名牌产品(农产品)4 个、市级名牌产品6个,振通宏、碧云天2 家企业成为“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松阳浙南茶叶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4 000 多名茶商常驻市场,辐射和带动浙江及全国主要产茶地福建、湖北、江西、安徽、湖南、四川、贵州等省市66.7 万余hm2茶园,惠及茶农150 余万户。销售网络遍及全国20 多个省市,浙南茶叶市场全年交易量为8.16 万t,交易额达65.39 亿元,是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市场,交易量、交易额连续多年居全国同类市场第一。

1.2 粮食产业

松阳县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等,2022 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7 753 hm2,总产量达3.86 万t,其中:谷物播种面积为4 353 hm2,总产量达2.67 万t;豆类播种面积为2 067 hm2,总产量达0.48 万t;薯类播种面积为1 333 hm2,总产量达0.7万t。松阳县按照“保护能力、藏粮于地,稳面提质、绿色高效,需求引领、优化结构”的要求,全面深化粮食稳面增产和绿色增效行动。在古市镇、樟溪乡、斋坛乡等乡镇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及新品种展示示范方创建,建立3 个省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1 个水稻高产百亩攻关方和4 个省级粮食新品种展示示范方。加快适合松阳县实际的高性能农业机械装备的应用,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推进粮食生产 “机器换人”。

1.3 畜牧产业

松阳县畜牧产业主要养殖种类有生猪、肉牛、蛋鸡、肉鸡、肉羊。2022 年畜牧业产值2.35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生猪产值为1.84 亿元,全县现有规模养猪场33 家、国家级产能调控基地2 家、市级产能调控基地1 家。

1.4 蔬菜、食用菌产业

2022 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有4 747 hm2,产量达12.02 万t,比上年增长3%,实现产值1.66 亿元,比上年增长3.7%。蔬菜产业主要种植品种有油菜、白菜、萝卜、四季豆等。松阳县通过对接相关企业,鼓励农户种植相关订单蔬菜,可使农户出售蔬菜价格高于市场批发价。同时,近年来山区乡镇蔬菜面积增加,高山蔬菜产量占比提高,引领全县蔬菜高产高效。全县食用菌实现产值2.44 亿元,同比增长3.1%。2022 年松阳开展了七河系列、T2 香菇新品种引进试验并取得一定效果,定向出菇技术提升试验取得阶段性效果,产量和优质菇比例均得到较大提升。

2 机械化发展总体情况

2.1 茶叶产业

近年来,松阳县大力推广现代茶园智能信息管理系统、全自动水肥一体物联网设施、自动虫情测报灯系统、植保无人机、轨道运输机、茶叶自动化生产加工流水线、茶叶智能色选机等新技术、新装备,茶叶种植生产加工机械化作业与应用水平稳步提高。2022 年茶叶种植面积达9 200 hm2,中耕机械化水平为97.61%,施肥机械化水平为97.61%,植保机械化水平为100%,修剪机械化水平为100%,采收机械化水平为39.71%,田间转运机械化水平为92.84%,茶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6.51%。

2.2 水稻产业

近年来,随着茶产业的发展,松阳县水稻种植人工严重缺乏,推动了水稻耕种收机械化作业水平逐年提高,全县拥有粮食生产机械3 043 台,2022 年水稻种植面积达2 327 hm2,机耕水平为99.13%,机播水平为35.24%,机收水平为91.53%,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7.68%。目前全县有水稻产业耕种收植保烘干全程机械化服务组织4 家、飞防作业服务组织1 家、烘干服务组织3 家。通过持续举办理论培训班、现场演示会,大力推广水稻高效植保等农机化新技术,全县水稻生产机械化创新应用意识明显提升,农机具应用逐步向高质、高效、绿色、智能方向发展。接下来要继续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制定水稻生产机械化主要作业环节技术规范,形成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为推动主要农作物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3 畜牧产业

全县生猪规模养殖场、蛋鸡规模养殖场、肉鸡规模养殖场包括自动洗消、自动喂料(水)、环境控制、粪污水收集处理等各环节全部实现全程机械化,并实现数字化覆盖。病死动物由县里组织统一在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点处理。

3 主要经验做法

3.1 茶叶产业

近年来,松阳县多次制定出台茶产业科技发展长远规划。印发《松阳县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办法》,引导茶业生产“机器换人”,扶持茶机制造业发展;印发《松阳县生态农业发展扶持办法》《松阳县创建省级茶叶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实施方案》等文件,统筹财政资金对农机购置、示范建设等内容进行补贴,推动茶产业机械化发展。

同时全面聚焦茶叶耕种收各环节,结合每年举办的中国(国际)茶商大会、“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等,举办茶叶生产智能装备展,邀请省内外茶机产销企业现场展销现代茶园智能信息管理系统、茶叶自动化生产加工流水线、茶叶智能色选机等新技术、新机具和新装备,为茶农开拓视野,增强机械强农意识。

通过组织茶叶、农机、土肥、植保等方面专家成立茶产业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研究松阳茶叶生产技术体系,对茶产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专家会诊、专题研究,提出突破农业机械化推动茶产业发展瓶颈的建议及方案,实现农机农艺高效融合。

积极开展茶产业“机器换人”示范乡镇、示范基地、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机采示范点等示范创建,以点带面,引导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茶叶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自动化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

3.2 水稻产业

松阳县通过出台促进粮食生产相关文件,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提升全程机械化作业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对为散户提供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的粮食生产专业化服务组织,给予1 500 元/hm2“以奖代补”补助;对为散户提供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服务面积达到6.7 hm2以上的粮食生产专业化服务组织,给予750 元/hm2“以奖代补”补助:充分调动服务组织积极性。

同时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积极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促进耕地向种粮大户和种粮能手集中,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种植,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松阳县以全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省建设为契机,在创建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乡镇、示范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创建水稻社会化服务示范方。在7 个乡镇建立了10 个示范方基地,面积共计200 多hm2,基地内的机械化栽培率达到85%以上,粮食生产率先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以示范方基地为依托,大力开展技术示范、培训和宣传,加速技术的熟化和成果的转化。

3.3 畜牧产业

近年来,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肆虐,对全县养殖场造成不小冲击,倒逼一批仍正常经营的养殖场对养殖设备进行改造提升,将传统人工养殖逐步替换为全自动智能机械养殖,降低疫病传染风险,促进了全县养殖机械化水平整体提升。

自动控温、自动饮水、自动清粪、自动喂料等数字化设备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工成本。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效益强烈吸引养殖业主自发主动地发展机械化养殖,尤其是一些中大型养殖场,传统人工养殖的弊端尤其明显,促进全县新建一批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养殖场。

松阳县通过积极开展工业化污水处理等示范点位建设,让养殖户对新机具、新技术有一个直观、具体的感受,成为先进技术的最大受益者,从而主动应用适宜的机械设备,推动全县机械化养殖全面普及。

4 存在问题和需求分析

4.1 茶叶产业

(1)茶叶产业种植组织化程度不高,制约了机械化的推进。松阳县有家家户户种植茶叶的传统,普通家庭种植面积只有0.2~0.33 hm2,这种种植户占到总体的70%,同时缺乏适合山区作业的名优茶采摘机械,导致松阳茶叶采摘环节机械化率较低,用工较多,每年春茶采摘期间有3 万多外地采茶工到松阳“淘金”。

(2)新一轮购机补贴政策对茶叶相关机械的补贴比例下降较多。松阳是茶叶大县,又是全省山区26 县之一,县级配套资金很困难,补贴比例下降导致下一步茶叶产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受到影响。

(3)松阳茶叶种植垄间距偏小,缺乏适合翻耕施肥的作业机械。老百姓施肥只能撒叶面肥,需深施的有机肥难以推广,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成效不大。

4.2 水稻产业

(1)耕地宜机化条件不够成熟。松阳县地处浙西南山区,耕地大部分是小面积田块,田块之间坡度较大,操作道狭小,耕种机械难以下田,山区的情况尤为突出。

(2)粮食机械、从业人员及机械操作技术缺乏。随着松阳县“非粮化”整治的深入推进,目前的3 家粮食机械化服务组织规模显得偏小,机械数量、操作人员都不多,当前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机械尤其缺少,难以承担下一年新增耕地的耕种收服务。

(3)县域内粮食机械维修人才紧缺。松阳这几年农业机械化总体推进成绩突出,但对比先进地区,松阳县粮食机械的维修人才不足,影响了粮食机械的正常作业。

4.3 畜牧产业

(1)市场价格波动冲击养殖业主的信心。畜牧产品的市场价格起伏波动较大,一些中小规模养殖业主受制于自身条件,难以把握市场动向,不敢冒险投资。

(2)养殖机械及技术缺乏,制约机械化发展。松阳县养殖业主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机械化养殖技术缺乏,难以跟上畜牧养殖机械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全县整体养殖机械配比率不高。

(3)畜牧机械投入大,拉高养殖门槛。畜牧机械动辄十几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目前,松阳有很多一批小规模养殖场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能力引进成套养殖设备。

5 主要产业机械化发展方向

5.1 茶叶产业

(1)全力做好“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工作。围绕提升县域农机化发展水平,开展茶叶“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建设,建成茶产业高水平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3 个以上。

(2)开展农机研发和机械装备集成应用。全县计划投资3 000 万元,联合浙江理工大学、丽水市农科院共同开展智能采摘机及茶叶全程机械化集成应用研究,破解松阳名优茶采摘“招工难、用工贵”难题。加强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试验应用基地建设,力争建成茶叶农机创新研究试验基地1 个以上。

(3)提高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加快5G、北斗导航、植保无人机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茶产业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融合应用,加强茶叶机械装备数字信息集成互通。创建1 个以上数字农机应用示范基地。

(4)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结合松阳县当前茶叶产业发展特点,探索推广茶叶飞防高效植保、茶叶色选、茶叶包装等环节社会化服务。力争建成1 个高标准飞防服务中心。

(5)深化农机农艺融合。组织茶叶、农机、土肥、植保等方面专家,探索适应机械化作业的茶叶种植规范与标准,加快形成可复制、易落地的茶产业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标准体系,推进老旧茶园的宜机化改造。力争建成3 个以上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

5.2 水稻产业

(1)积极开展粮食耕种收机械化操作培训。一是动员县内原有机械操作手开展以老带新、实战操作的室外田间培训,力求新机手以最短时间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二是组织机械化操作提升培训,邀请专业机械操作教练员为新机手进行系统、专业的机械操作培训,提高机手的操作水平。

(2)积极开展耕地宜机化建设。一是要积极探索农户以土地入股分红或以粮代租等新模式,将农户零散的土地流转、承包给种粮大户或专业合作社等,尽可能整理出大田块,甚至连块成片、平整度相对较好的耕地;二是要重新规划建设连片耕地适合耕作机械直通田间地头的道路、沟渠,注重农机下田坡道设计与建设。

(3)重点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根据当前松阳县“非粮化”整治进展及未来5 年粮食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建成3 家以上装备设施先进、服务链条完整、运行管理规范、辐射带动明显的高标准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探索推广农机装备“合作社购买、农民租用”“自愿联合、机具共享”等模式,鼓励工商资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运营。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向区域化、专业化、“一站式”方向发展。

(4)推进高质高效农机农艺融合。结合松阳县丘陵山区耕地特点,进行宜机化粮种选择与推广,采用多季粮经轮作、水旱轮作、种养结合等种植模式,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示范性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标准体系,建设3 个以上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

5.3 畜牧产业

(1)加快推进主要畜种规模化养殖全程机械化。按照“控猪牛、稳家禽、增湖羊、振兴中蜂”的产业发展总思路,推进畜种、养殖工艺、设施装备集成配套,加强机械化技术指导,大力推进养殖全程机械化。聚焦畜牧业主产区规模养殖场,加快解决疫病防控、畜产品采集加工、粪污收集处理与利用等薄弱环节机械装备应用难题,构建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2)加快绿色高效新装备新技术示范推广。积极打造资源节约、环境优良畜牧业,加快构建畜牧业绿色生产和有效供给体系。大力推进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开展绿色循环体、畜禽屠宰场污水处理、规模养殖场臭气治理等项目建设,创建省级美丽牧场3 家以上。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对畜牧机械装备的支持力度,重点向规模化养殖场倾斜,实行应补尽补。完善养殖场设施用地标准,支持养殖场宜机化改造建设,为畜牧业机械化创造良好条件。

猜你喜欢
松阳县松阳全县
捉蟋蟀
楼上楼下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松阳:以科技为引领 推进产业转型林业增效
松阳香榧迎来发展新篇章
松阳县关工委走访慰问贫困学生
宅基地上的“暖心工程”——松阳县探索“以宅基地换养老”的调查
田园松阳 宜尼桃源
松阳县城镇低效利用土地再开发工作初步成效与思考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