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菜富民 当好蔬菜机械化生产的领头羊
——宁波市余姚康绿蔬菜专业合作社

2024-04-06 17:36楼晓红
现代农机 2024年1期
关键词:余姚毛豆西兰花

楼晓红,孙 权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315400,浙江宁波)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民合作社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引擎。宁波市余姚康绿蔬菜专业合作社不仅在蔬菜生产农业机械引进推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传授农业知识、带领周边农民创业致富方面为新时代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1 基本情况

宁波市余姚康绿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 年,是一家专门从事西兰花、青毛豆等蔬菜种苗供应、机械化种植、代加工代销售的农民合作社。合作社现有社员103 名,拥有智能化育苗温室大棚6.13 hm2、蔬菜基地404.67 hm2(余姚138 hm2、乌兰察布200 hm2、徐州66.67 hm2),各类农业机械100 余台(套),保鲜冷库8 000 m3,生产管理用房2 100 m2,设置了蔬菜标准化生产区、智能化育苗区、新机械试验区、产后分级包装区、新技术培训区等五个功能区。近年来,合作社积极引进先进机械装备,开展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智能化育苗,蔬菜的产量和效益都有大幅提升。2022 年,合作社收获蔬菜11 000 余t,销售秧苗8 500 万余株,总产值达5 200 万元,实现利润600 万元,社员年收入普遍在30 万元以上,并带动周边5 个乡镇的1 200 多户农户共同致富。2011 年以来,合作社先后荣获全国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单位、全国蔬菜标准园、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宁波市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等称号。

2 主要做法

(1)组建一支专家团队。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此,宁波市余姚康绿合作社从成立开始就非常重视农机农艺技术人才的培养,先后招聘农学专业的大学生3 名,培养余姚乡土专家4 名、各类农机操作人员12 人,为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储备人才力量。2012 年,在宁波市、余姚市两级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整合了多方力量,成立了由余姚市农业局、余姚市农机局、乡镇农业农村办、合作社四方组建的农机、农艺、植保等方面的专家团队,利用智力优势为合作社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政策、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2)引进一批先进农机。宁波市余姚康绿合作社非常注重先进农机和设施装备的引进,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结合中央购置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累计投资800 多万元,购置包括全自动播种流水线2 套、移栽机4 台、农用无人机4 台、毛豆采摘机5 台等在内的先进农业机械100 余台,建设露地喷滴灌106.67 hm2,安装太阳能杀虫灯与性诱剂138 hm2。2013 年合作社出资127 万元,在国内率先引进1 台日本进口毛豆采摘机,采摘速度从人工单人每天0.07 hm2提高到单机2 hm2,在服务本地的同时还开展跨区机采作业,当年实现利润42 万元。2015 年,建设农业物联网,在6.13 hm2育苗大棚内安装了摄像机、传感器、控制箱等设备,运用互联网技术组成智能种植系统,通过手机实时监测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肥力等数据,秧苗的质量和产量均有明显提高。2022 年合作社培育蔬菜秧苗8 500万余株,可供大田种植1.733 万hm2。

(3)打造一种经营模式。宁波市余姚康绿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余姚市泗门镇建设了2 个基地,吸纳了220 多户农户种植蔬菜,并提供种子、秧苗、农机作业、代购代销等全链条农事服务。近年来,针对本地耕地资源有限、劳动力紧缺、用工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合作社通过实施“订单农业”,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和江苏徐州发展了2 个种植基地,流转土地266.67 hm2,按照统一经营、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等“六统一”模式开展经营。通过基地延伸扩展,合作社把先进技术和经营优势同基地、农户的土地、人力要素很好地结合起来,辐射带动加工型蔬菜基地面积1 333 hm2以上,帮助周边1 200 多户农户致富,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4)建设一方示范基地。宁波市余姚康绿合作社以西兰花、青毛豆等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生产为着力点,2017 年以来引进全自动精量播种机、耕地开沟播种一体机、移栽机、毛豆采摘机等先进农业机械50余台(套),开展西兰花移栽农机农艺融合试验,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的西兰花、青毛豆轮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并在余姚大量推广应用。合作社主动与科研院所对接,引进新机械新技术,助力产业提质增效。2019 年与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合作研制试验榨菜收割机;2022 年引进水肥协同地埋式灌溉技术,建设水肥一体地埋式灌溉示范点1.33 hm2,有效解决了传统喷杆灌溉影响农机翻耕、采收等问题。经过多年建设,合作社蔬菜工厂化育苗、机械化作业、数字化管理等成了浙江省内蔬菜种植的样板,每年接待各地参观考察人员超过500 人次,培训技术人员100 余人次。2023 年,宁波市余姚康绿合作社在浙江省送科技下乡现场会上得到了重点推介。

3 取得成效

(1)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宁波市余姚康绿合作社通过“机器换人”,提升农业装备水平,西兰花和青毛豆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破解了农业生产招人难、成本高的难题,突破发展瓶颈,蔬菜的种植规模从2006 年的5.33 hm2发展到现在的400 余hm2。2022年,合作社收获蔬菜11 000 余t,实现产值5 200 万元,净利润达到600 万元,规模效应进一步放大,为合作社再次腾飞提供了新的机遇。

(2)联营助推实现共同富裕。宁波市余姚康绿合作社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下,将蔬菜新品种、生产新技术、经营新理念推广到合作的基地及农户,联合打造以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2022 年,合作社为周边乡镇1 200 户合作农户约1 533 hm2种植地提供“美青”“浙青100”等新品种西兰花苗,传授农业技能520 人次,代销蔬菜800多t,合作农户年收入普遍在30 万元以上;在乌兰察布、徐州合作基地种植西兰花266.67 hm2、青毛豆66.67 hm2,产出蔬菜6 200 t,销售额达2 800 万元,基地内220 多户农户每户可增收8 万元,并辐射带动周边1 000 多户农户种植蔬菜共同致富。

4 经验启示

从经济和社会效益看,宁波市余姚康绿蔬菜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是一家非常成功的农民合作社,在很多方面都有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一是科技示范引领产业升级。合作社主动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引入优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持,开展试验示范,推进农业科技转换,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二是“机器换人”效果显著。合作社十分注重新型农业机械的引进和应用,购置自动精量播种机、蔬菜移栽机、农用无人机、毛豆采摘机等大量先进农业机械,建设智能化、数字化育苗工厂,为蔬菜机械化种植提供经验借鉴。三是异地借力助推经济发展。合作社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江苏徐州市等地建设蔬菜基地,充分利用当地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种植西兰花、青毛豆等蔬菜,既能扩大种植规模,又能吸引当地富裕劳动力,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三方互利共赢的新模式,推动合作社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余姚毛豆西兰花
毛豆飘香秋来到
毛豆姐姐的信
星级大厨
我和我唯一的毛豆
摘毛豆
西兰花最好蒸着吃
余姚用“五个有”监管好土地
莴苣—西瓜—西兰花高效种植模式
灾害报道中的地方媒体作为——以《余姚日报》抗洪救灾报道为例
余姚男子私设作坊排污水污染环境被刑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