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教学模式在麻醉科住培中提升医师应急能力的应用效果

2024-04-06 12:51张晓坤张津玮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麻醉科规范化医师

张晓坤 张津玮

为了保证手术患者麻醉方案选择和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麻醉科医师需在开展临床操作前做好充分的应对和准备工作,从而保证麻醉过程中各类常见紧急事件能够得到有效的处理和解决。由于麻醉科工作的学习难度相对比较大且处理流程较为复杂,各类紧急事件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这就给麻醉科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在紧急事件发生后较短的时间窗内开展有效地处理,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常规的病例讲解授课的规范化培训医师教学模式,因缺乏现场面临各类紧急事件时的紧张感,而无法真正理解紧急事件的处理方法和流程,这也会对其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不良影响,这种无法直观感受紧急事件处理现场的教学模式应用价值较低。随着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和优化,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ase—based learning,CBL)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一教学模式时在常规授课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模式基础上逐步完善和发展而来的。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是在对带教对象学习表现进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化表格方式进行评分和反馈的一种简单且有效教学评估模式,能够对教学方案的作用和价值进行直接、客观且准确的评估,这一教学方法适用于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教学[1-2]。本研究以选择2019 年1 月-2021 年12 月时间段内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院麻醉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40 名住院医师作为数据研究对象,对麻醉科住培中采用紧急时间处理教学联合教学模式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2021 年12 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40 名住院医师作为数据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研究对象均对规范化培训过程知情认可,且自愿参加培训,身体状况良好;(2)性别不限;(3)研究期间无任何岗位调动。排除标准:(1)培训期间提出离职申请者;(2)因休假、学习、出差等原因无法完成本次培训者。结合教学模式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20 名,对照组男8 名,女12 名,年龄27~31 岁,平均(29.66±1.23)岁,学历:本科7 名,研究生13 名。观察组男7 名,女13 名,年龄28~32 岁,平均(29.82±1.16)岁,学历:本科5名,研究生15 名,2 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以麻醉科临床上遇到的实际紧急事件为教学案例开展教学,每周四上午开展集中教学,每学年共计48 次教学,内容涉及围术期麻醉中常见心律失常、高钾血症、紧急剖宫产、脓毒症、过敏性休克等紧急事件。结合传统病例讲解授课模式进行讲解,具体操作:对照组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方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对以往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讲解新知识并巩固运用,对教学成果进行检查,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教师为核心,学生仅被动接受。

观察组开展联合模式教学,具体操作:教师讲解前1 周内向住培医师发送案例资料,使其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做好准备工作,术前充分准备并了解围术期不同阶段潜在的紧急事件风险,通过情景模拟演示的方式开展集中讨论分析,对于规范化培训医师遇到的问题和知识缺陷给予针对性的讲解和解决。同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利用系统讲解与临床演示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于麻醉中紧急事件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2 组均接受为期3 个月的培训。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理论考试、临床应急案例分析。经过3个月规范化培训后,从临床理论和临床应急案例分析两个维度着手,对麻醉科规范化培训医师的教学成绩进行考核分析,2 组考核内容和形式完全相同,规范化培训导师为考核人员,临床应建立选择一些麻醉科临床上发生率比较高的紧急突发事件,而临床理论考试则通过笔试的方式完成。满分为100 分。

(2)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规范化培训医师的教学模式和效果进行评价[3],共设计5 个问题,每个问题赋值0~10 分,具体包括:第一,对你的学习过程中收货情况及印象深刻程度进行评价?第二,对培训中模拟案例的完善性进行全面分析?第三,对培训中规范化培训医师的参与度进行评价?第四,对培训内容和过程的吸引性进行评价?第五,对培训过程的生动性进行评价?满分50 分。

(3)满意度。利用问卷调查[4]的方式,对2 组规范化培训医师对培训的整体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估分析,评价维度包括: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临床操作水平、临床思维能力等。

(4)医师资格考试、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全部规范化培训医师均参与医师资格考试和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对2 组规范化培训医师的考核通过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5)学年考核。比较2 组规范化培训医师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考核成绩。满分为100 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处理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理论考试和临床应急案例分析成绩比较

观察组临床理论考试和临床应急案例分析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对照组理论考试和临床应急案例分析成绩比较(分,)

表1 观察组、对照组理论考试和临床应急案例分析成绩比较(分,)

2.2 2 组问卷调查评分比较

观察组印象深刻程度、分析全面性、学员参与度、教学吸引力和教学生动性等维度的问卷调查评分结果都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对照组问卷调查评分比较(分,)

表2 观察组、对照组问卷调查评分比较(分,)

2.3 2 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临床操作水平、临床思维能力和整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对照组医师满意度比较[名(%)]

2.4 2 组住院医师考核通过率比较

观察组医师资格考试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考核通过率都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中实践能力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理论知识考核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对照组医师资格考试、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考核通过率比较[名(%)]

2.5 2 组医师3 年学习成绩比较

观察组医师第一学年、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考核成绩都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观察组、对照组3 年学习成绩比较(分,)

表5 观察组、对照组3 年学习成绩比较(分,)

3 讨论

常规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存在授课时间长、内容繁杂、规范化培训医师主动性不足等问题[5],CBL 教学模式能够从医师的核心作用出发,通过紧急事件案例分析的辅助作用,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结合,教师也可以结合学员的个人特征与学习情况对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给予纠正,鼓励规范化培训医师主动反思自身的不足,在导师的引导下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可见,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规范化培训医师的综合临床技能和水平,整体拟真性和针对性比较好[6-7]。Mini-CEX 教学模式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常见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科学性,关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强化反馈性训练的重要性,而这也是规范化培训医师临床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有利于麻醉科住培效果和质量的提升[8-9]。

研究证实,联合方法有利于规范化培训医师考核成绩的提升,学习满意度更高,有利于其更加顺利地通过各项考核[10-11]。但从实际的应用情况来看,麻醉科教师对于联合教学模式的认知仍然相对较差,需要从当前的教学需要和潜在问题出发,加强联合教学模式的宣导,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关注麻醉科临床紧急事件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更加科学的培训制度和激励制度,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2-13]。本次研究中,针对麻醉科紧急事件处理教学开展CBL 与Mini-CEX联合教学模式,结果证实,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理论考试和临床应急案例分析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在印象深刻程度、分析全面性、学员参与度、教学吸引力和教学生动性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这一教学模式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提升研究对象的专业能力。同时,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临床操作水平、临床思维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医师资格考试和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通过率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学年、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这一教学模式能够结合不同的教学阶段,全面提升研究对象的综合素质和临床能力,分析原因在于,结合教学模式能够通过集中培训、观摩学习、学习交流等多种途径,强化带教导师对于联合教学模式的认知,这不仅有利于规范化培训医师应急案例分析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的提升,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规范化培训医师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提升其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水平,培养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这一教学方法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和效率[14-15]。同时,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能够通过大量的示范,及时发现医师的共性错误,开展有针对性的纠错指导,并借助小组教学的方式,促进医师之间的交流,解决问题时有团队合作意识,在年度考核时,临床思维能力和快速处理急重症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15]。

综上所述,麻醉科住培中采用临床紧急时间处理教学模式,能够调动规范化培训医师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加融入培训过程,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成果,有利于其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整体培训相比较理想。

猜你喜欢
麻醉科规范化医师
麻醉科特色教学查房模式探讨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醉科住院医师术前访视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