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4-04-07 13:12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川镇中学马文达
新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新课标创新能力作业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川镇中学 马文达

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在课程改革推进的背景下,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基于这一现实要求,教师有必要把握新课标的内涵,意识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结合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状况积极采取措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期间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初中数学新课标概述

新课标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产物,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相较于旧的课程标准,新课标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高效、主动的学习状态下实现数学思维、学习能力的协同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当主动优化课程内容选择,做好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有效呈现课程内容,实施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数学教学活动,并主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将教育信息化与数学教学充分融合。

创新能力是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自然世界或数学情境中发现与数学相关的元素,提出数学问题,能够通过具体的实例,结合归纳、类比、推理判断等方法发现其中的数学关系与规律,提出数学问题进而加以验证。同时,学生能够主动探索一些非常规的或者开放性数学问题,能够主动提出质疑并进行独立思考,养成崇尚理性、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二、新课标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的本质是人类进行的具有开创意义的一种思维活动,能够帮助人类提升思维认知水平,而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各阶段学生群体提出的新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期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帮助学生适应愈发激烈的社会竞争,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使学生保持创新精神,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在数学课堂教学期间,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会主动质疑、主动提问,更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增进师生互动,而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味着教师需要主动丰富课堂教学资源,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使其在创新精神的驱动下形成突出的创新能力,这可以促使教师主动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借助打造高效、有趣的创新性数学课堂的机会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障碍性因素

1.教学观念有待创新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教学实践具有直接影响,也关系到教师是否会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从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没有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主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一定阻碍。具体而言,部分数学教师仍旧持有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学生只需要掌握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知识性内容即可,忽视学生在学科思维和能力层面的发展情况,也并未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部分数学教师仍旧采取单一的讲授式教学,直接讲解数学知识,而很少让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分析数学概念。讲授式教学的优点在于能够保持统一的教学进度,降低教师的教学成本,但会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步骤展开学习,缺乏自主性,而且缺少质疑和创新的机会,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同时,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师生之间互动交流不足,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数学基础,也不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情况,无法开展针对性教学。

3.教学内容有待优化

在现阶段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多来自于课本例题,教师直接讲解课本例题,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本步骤进行练习,并尝试解答课后习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搬运公式、套用步骤的状态,缺乏足够的思考,而且没有主动尝试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不仅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而且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同时,部分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难度过高,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直接丧失创新动力,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钻研新的思路和解题方法。

4.数学教学评价不够合理

新课标强调教师需要在数学课堂上优化教学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和指导功能,但就目前情况而言,部分教师给出的评价不甚合理[1]。例如,教师关注学生能否解出数学题目,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数学知识,但并未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情况,部分学生采取新思路解答问题,但由于缺乏解题经验,没有顺利解出正确答案,而教师并未关注到学生创新解题思路的举动,没有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导致学生创新积极性受挫,很难在日后的学习中再保持主动创新的状态,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5.教学作业设计质量不高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数学作业设计质量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抱有传统的“题海战术”思维,给学生布置大量的数学作业,但多是计算题和应用题,意在通过大量的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仅导致学生的作业压力增大,而且使学生感到数学作业枯燥乏味。同时,学生在直接套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思维定势,并没有实现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现阶段数学作业设计质量不高、缺乏创新性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分析

1.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结合前文分析,教师应当主动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能够意识到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既要关注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并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发挥教学目标对于学生发展的指导性作用。

例如,在学习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将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设置为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在讲解代入消元法时,教师设置如下目标:①了解代入消元法的概念;②掌握代入消元法并进行应用;③思考除了代入消元法以外,是否有其他消元方法。

在上述教学目标中,目标①和目标②针对的是代入消元法的概念和应用方法,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代入消元法,而目标③则是让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学生在教材后续内容的帮助下开始接触加减消元法,部分学习基础相对扎实、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可以先行学习加减消元法的内容。

此外,在教学之余,教师需要主动学习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等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用其优化自身的教学观念,并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设置多元化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实现数学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

2.创新教学模式,增加数学课堂互动

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具有直接影响,而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部分数学教师采取讲授的教学方式,无疑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教师需要主动创新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

一是开展互动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互动教学,根据数学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增进生生互动,而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同时,学生根据新的想法、新的观点进行解题实践,进而实现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互动教学的应用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加强教学指导,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形成更清晰的思路,并进行创新实践。二是打造翻转课堂,在课堂教学期间,师生互换角色,学生可以向教师进行提问、质疑,而教师则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既能够增进课堂互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发展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在质疑提问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三是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分享观点,互助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碰撞思维,在小组交流、合作下形成新的观点,实现学习创新。

3.优化教学内容,开展变式教学

为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应当主动优化教学内容。具体来看,教师可以从下述几方面做起。一是设置变式题目,主要指教师将课本例题、课本习题进行变式处理,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思考如何解答新的题目,而学生通过思考和运算得出答案以后会发现虽然题目形式不同,但题目背后所对应的知识点是相同的,既可以突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科目的魅力。二是坚持最近发展区理论优化教学内容难度,确保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既要对学生的学习实践形成一定挑战,又能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学习内容,力求教学内容难度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区间,避免难度过高而挫败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三是设置一题多解类题目,教师可以设置某一题目,而后明确告诉学生有不同解法,让学生争取思考出两种及以上的解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动脑,寻找新的思路并大胆尝试,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3]。

4.完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情况

教师应当主动完善课堂的教学评价,一是要给出全面性的教学评价,全面诊断学生的发展情况,既要诊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判断学生是否能够有效掌握、应用数学知识,也要诊断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情况,如果学生能够不拘泥于传统的解题思路,利用新的思路解答问题,即便学生没有成功解出题目,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善于创新的精神进行肯定,并对学生的新思路加以指导,帮助学生成功解答题目。二是给出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教师要分析学生创新受挫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指导建议,使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顺利创新、解答问题,不断培养创新的信心,能够具备更强的创新积极性,实现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三是开展交互评价,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对自身的教学成果进行点评,例如,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是否新颖,是否具有创新性,或者说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否新颖有趣等,都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并进一步优化教学实践,进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优化作业设计,设置创新性作业

前文提及,部分教师长期采取题海战术式的作业设计思路,布置大量的机械性题目,不仅导致学生的作业压力增大,而且阻碍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主动优化作业设计,提升数学作业质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作业方面的保障。

一方面,教师需要主动优化作业设计思路,打破题海战术的作业设计思维,主动削减作业数量,重视作业质量,力求数学作业设计实现“减负提质”,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创新性思考,使题目更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创新类作业、思考作业,例如,教师布置数学作业,让学生采用课堂上讲解的方法尝试解题,而后让学生思考是否存在其他解题方法,并主动进行创新性思考,付诸实践。相较于传统的作业,这类创新类作业、思考类作业具有更强的趣味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学生在找到新的解题思路或者方法以后也会产生更为强烈的效能感,这种效能感又会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形成正向循环[4]。

除了优化作业设计以外,教师在批阅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状况。具体来看,如果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主动创新思路并采取新的解题方法,教师要肯定学生这种主动创新的意识,并对学生的思路和作业步骤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

五、结论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尤为重要,对于数学教师的职业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现阶段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并未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此,教师需要主动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互动教学、翻转课堂、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的应用,并主动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创新性题目。同时,教师要做好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和数学作业设计,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新课标创新能力作业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快来写作业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作业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