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2024-04-07 09:00
人民与权力 2024年3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老百姓法规

编者按:

新春伊始,一部法治题材的影片不断刷新电影票房成绩,它就是《第二十条》。作为国内首部聚焦“正当防卫”议题的影片,片名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讲述的是“正当防卫”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

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地方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扬民主、凝聚立法共识,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加强人权法治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才能让每一步法规都载满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

近期,特邀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人大代表、各级人大常委会机关的立法工作者,听一听他们立足工作实际,谈维护“公平正义”的初心——

“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这是影片里韩明在听证会上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一句发言。韩明能够坚定发表王永强构成正当防卫的意见,实则是法律人每年办理几十、上百件案件后,仍能耐心倾听犯罪嫌疑人的申辩、设身处地体谅老百姓的心声诉求,这是循天理、遵法律、顺人情的正义结果。对此,我时刻警醒自己,绝不能让自己手里的案件落入“法律没错,那谁有错?”的窘迫境地,坚持信念不仅因为刑法字字都在讲公平和正义,还因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我们办的不是案件,而是别人的人生”,电影借用检察官的角色反映出所有法律人的心声。

——省人大代表、江苏瀛之志律师事务所主任 曹立志

铭刻在公民内心的法律,就是老百姓“心中有杆秤”。在我看来,天理、国法、人情不是截然区分、泾渭分明,而是相互渗透、彼此交融。人情和天理本身是案件事实的组成部分,是判断犯罪构成的要件事实及量刑情节需考虑的因素,还是刑法评价的对象。贯穿全片的“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是正当防卫对民众的授权,鼓励百姓向不法侵害作斗争。每一次裁判,都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命运,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是非观和正义感。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守住法律在人民心中的最后一方净土,让法律铭刻在人民心中。

——省人大代表、江苏品维律师事务所主任 朱晓梅

《第二十条》影片以发生在昆山的真实案例为背景,通过生活中的3个事例进行拍摄,给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带来了很多有益启示。首先,法的权威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期待,地方立法要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做到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其次,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所坚守的底线、红线,绝不能向不法低头,应当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伸张正义。最后,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这既要立法机关出台的法规具有可操作性,还要司法机关、执法机关正确理解、善于运用法规条文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让“纸上的法”变成“行动中的法”。

——扬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 彭苏宁

观看完电影《第二十条》后,我感觉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上,我们不仅要将过去沉睡的法条逐一唤醒,使其发挥效用、彰显权威,更要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如何有效避免法条深睡,更好地让法律法规从“纸上”落到实践,真正走进人民心里,得到普遍尊崇。结合自身从事的地方立法工作,我认为要扎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走进群众、深入基层,听清各层面意见,摸透各方面情况;要积极开展“小快灵”立法,针对矛盾问题,做到有几条立几条,保证句句管用、条条有力,让群众一看就懂、拿来就用;要大力推进法规实施,用群众语言、用讲故事的方式,把法规宣传好、解读好、阐释好,以高质量立法助力“走在前、做示范”。

——泰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处处长 张飞飞

影片使我深切明白法律不应该是冰冷的,而应当是有温度的;不应该是疲软的,而应当是有力的;不应该被束之高阁,而应当被广泛适用。结合本职工作,我意识到立法中的差之毫厘很可能导致法律适用中的谬以千里,提高百姓的法治获得感,立法人责无旁贷。作为一名地方立法工作者,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贯穿到法规审查修改全过程、各方面,着力提升立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法规制度设计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省人大法制委、法工委办公室 刘世峰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是我观影后久久不能忘怀的一句话。它让我深刻感受到,只有更加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更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条款,才能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良法的期待,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我们要深刻理解“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充分研究人大社会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聚焦民生保障和基层治理,不断加强立法引领、增强监督实效,补齐制度短板,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省人大社会委办公室 张行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作为一名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人员,我们日常参与的每一个法律条款、每一项法律制度都有可能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法治进步的“第二十条”。正如影片所说,“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科学民主立法的责任感、使命感,努力推动每一部法律、每一个法律条文更能符合民情民意、更能体现公平正义,让老百姓勇于做正确的事情,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昆山基层立法联系点 姜星

从社会治理角度,影片给了我几点启示:要始终坚持法律是社会治理的基础。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全体公民的法治素养,使每个人都能知法、守法、用法。要在法律和道德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社会治理不能仅依靠法律,还需要道德的约束,在平衡点上助力实现社会和谐与进步。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检察院、学校等切实发挥作用,只有每个组织、每个个体都参与其中,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昆山市双联中心立法联系科 冯一帆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老百姓法规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老百姓的话
老百姓的福
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关爱弱势群体 维护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