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700高强钢臂架焊接工艺研究

2024-04-07 09:03霍雷张毅王伟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3期
关键词:臂架焊丝坡口

霍雷,张毅,王伟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隧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河南新乡 453000

1 序言

工程机械产品具有设计结构强度高、使用工况恶劣、产品使用过程中受动载荷作用较明显的特点,这就导致工程机械产品对设计结构、结构强度和工件重量有较高的要求。在产品设计中,为了保证产品结构的强度,满足使用时动载荷强度和产品轻量化的要求,必须在产品的关键结构中大量使用高强钢或超高强钢,如某产品的臂架,长度4~5m,工件板厚10m m,横截面宽度350mm×250mm,工件整体采用上下两端的折弯U形件对接结构,构件结构如图1所示。对接处开8mm×60°对接坡口,坡口焊缝焊接成形,焊接后保证焊缝的焊接质量和结构强度,产品设计时选用材料为BS700高强钢。

图1 构件结构示意

针对BS700高强钢臂架焊接,首先进行焊接工艺试验,主要进行了焊缝的无损检测、力学性能检测和宏观金相试验,然后对臂架工件进行焊接实践验证,确定BS700高强钢臂架焊接的工艺方法,为同类产品的工艺实践提供参考。

2 焊接试件准备

2.1 焊接材料

表1 BS700钢力学性能

表2 BS700钢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2)焊接材料 根据BS系列高强钢的材料性能,在接头力学性能满足工件焊接要求的前提下,BS系列高强钢的配套焊接材料应尽可能选择强度级别稍低的焊接材料,避免高匹配焊接材料的选用,因此,推荐选用最低抗拉强度700MPa级别的焊接材料。选用GHS-70级高强钢焊丝,焊丝直径1.2mm。焊丝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分别见表3、表4。

表3 GHS-70焊丝力学性能

表4 GHS-70焊丝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2.2 试件制备

结合臂架结构特征,由于臂架采用折弯U形件对接结构,对接处开钝边为2mm的V形坡口,坡口角度60°。选用10mm厚BS700板材,激光下料尺寸为400mm×150mm×10mm板件,尺寸150mm一端开钝边2mm的单边V形坡口,坡口角度30°,去除坡口面氧化渣等杂物,打磨坡口表面至见金属光泽,将板件组对成对接坡口,板件间预留2mm的间隙,定位焊焊接牢固,如图2所示。

图2 对接坡口示意

3 试件焊接工艺方法

焊前清理工件待焊表面,打磨焊缝及焊缝两侧30~50mm内不得有锈蚀、油污、油漆等污物,并打磨表面至见金属光泽。根据焊接位置、接头形式和作业效率等选择合适的焊接辅助装置。室内焊接,确保环境温度≥5℃,焊接工位风速<2m/s。

在试件两端分别焊接引弧板、引出板,引弧板、引出板材质与试件相同或相近,尺寸不小于50mm×30mm×6mm,并打磨引弧板、引出板表面至见金属光泽。

由于BS700钢材属于高强钢板,为了降低试件的焊接应力和拘束度,减缓焊后的冷却速度,避免产生氢致裂纹,同时也为了降低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淬硬倾向,提高焊缝接头的抗裂性能[1-3],焊前需进行局部预热,预热温度为100~150℃,预热范围为焊缝两侧各100mm左右。

焊接时先全位置焊接打底焊缝,焊缝成形均匀,焊缝高度3~4m m,焊后检查,若焊缝有夹渣、气孔和裂纹等缺陷,则必须刨除缺陷焊缝后重新焊接。采用多层多道焊接方法,后一焊道压住前一焊道焊缝的1/3~1/2,焊缝的接头处错开距离不少于8~10mm,焊缝层间、道间必须清渣处理。控制焊缝的层间、道间温度为100~250℃。若温度过低,则需重新预热,焊后使用石棉被保温。

为了减少焊接飞溅、细化溶滴、增强多层多道焊接金属间的熔合度、降低微裂纹倾向和改善焊缝成形质量、提高焊缝的综合性能[1-3],采用富氩混合气体保护(80%Ar+20%CO2)焊接方法,使用GHS-70级焊丝,焊丝直径1.2mm,人工焊接,焊缝分3层依次焊接完成,焊接参数见表5。

11月8日,中国石油在北京郑重宣布,全面开启加油站3.0时代。中国石油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客户和数据为纽带,把加油站打造成为“安全、便捷、绿色、温馨、智能”的“人·车·生活”驿站,形成线上线下协同运营的客户服务综合平台,全面构建“人·车·生活”生态圈,为客户提供全产品、全渠道、全路途的服务,让加油站运营更智能、服务更专业、客户体验更温馨。

表5 富氩混合气体保护焊焊接参数

试件焊接后,清理焊缝表面及引弧板、引出板切割面,焊缝表面及周围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及明显的焊渣飞溅,焊缝与母材交接处圆滑过渡。为了防止焊接冷裂纹产生,改善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有效消除焊接内应力,稳定尺寸,减小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变形[4],焊接后整体进行去应力处理,以释放焊接内应力,获得质量稳定的焊缝。

4 试件焊后检测

4.1 外观检查

试件焊接后,进行焊缝外观检查,焊缝与母材交接处圆滑过渡,焊缝成形均匀,接头匀直,焊缝表面未出现裂纹、气孔、未熔合、夹渣及明显的焊渣飞溅等缺陷。

4.2 无损检测

试件焊接完成24h后,进行焊缝的超声波检测,按照GB/T 11345—2013《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进行B级检测,并按照GB/T 29712—2013《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验收等级》2级标准进行验收。

经无损检测,焊缝内部未发现超标缺陷,焊接质量达到2级要求。

4.3 力学性能检测

试件经无损检测后,依据ISO 15614-1:2017《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规定,并结合我公司臂架产品的设计要求,分别进行了焊缝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宏观金相检测等焊缝力学性能检测,试件检测全部合格,试验结果如下。

(1)拉伸试验 按照GB/T 2651—2008《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对试件的焊缝接头进行拉伸试验,在万能试验机上进行试验,焊缝的抗拉强度为770~781MPa,相当于GHS-70级焊丝的抗拉强度,满足BS700钢材焊接低匹配原则要求,且拉伸断裂位置不在焊缝上,表明试件的焊缝满足设计焊缝的强度要求,试验结果见表6。

表6 拉伸试验结果

(2)弯曲试验 按照GB/T 2653—2008《焊接接头弯曲试验方法》对试件的焊缝接头进行弯曲试验,根据ISO 15614-1:2017《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进行2件180°正弯和2件180°背弯试样的弯曲试验,试样弯曲后均未出现裂纹和其他缺欠,表明试件焊缝接头的强度和塑性较好,满足标准ISO 15614-1:2017《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的要求,试验结果见表7。

表7 弯曲试验结果

(3)宏观断面试验 按照GB/T 226—2015《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对试件的焊缝接头进行低倍宏观金相检测。经检测,焊缝接头未出现肉眼可见的裂纹、未熔合、根部未焊透等缺陷及其他危害性缺欠,焊缝已完全焊透,且焊缝成形良好,如图3所示。

图3 接头宏观断面照片

试件的焊接检测结果显示,试件焊缝已完全焊透且焊缝成形良好,焊缝内部未出现GB/T 29712—2013《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验收等级》2级标准的超标缺陷,焊缝质量达到2级要求,焊缝接头的抗拉强度相当于GHS-70级焊丝的抗拉强度,满足BS700钢材焊接时低匹配焊接材料的原则要求,且焊缝接头的强度和塑性较好,弯曲(正弯、背弯)180°后均未发现裂纹和其他缺欠,满足ISO 15614-1:2017《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焊接质量要求。检测表明,对于BS700钢材对接焊缝,采用富氩混合气体保护(80%Ar+20%CO2)焊接方法,选用GHS-70级高强钢焊丝,焊丝直径1.2mm,使用表5中的焊接参数,焊接时预热温度至100~150℃,采用多层多道焊接方法,并控制焊缝的层间道间温度的焊接工艺方法是可行的,能够满足其焊接质量要求。

5 工件焊接生产过程

5.1 工件组对

工件经折弯、开设坡口后,吊运至拼装平台上进行组对,上下两件中心线对齐,坡口焊缝对接,对接处错边量≤1mm,坡口间预留2mm拼装间隙,如图4所示。组对后定位焊焊接牢固,工件表面外侧焊接桥板控制工件的焊接变形。

图4 工件组对

5.2 焊接工艺方法

焊前清理工件待焊表面及焊缝两侧,打磨焊缝及焊缝两侧30~50mm内露出金属光泽,不得有影响焊接质量的铁锈、油污、水及涂料等异物。

室内焊接,确保环境温度≥5℃,焊接工位风速<2m/s。焊前局部预热,预热温度至100~150℃,预热范围为焊缝两侧各100mm左右。采用富氩混合气体保护(80%Ar+20%CO2)焊接方法,使用GHS-70级焊丝,焊丝直径1.2mm,焊接参数见表5。

为了减小工件的不均匀温度场,增大焊缝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焊接后的焊缝热量尽快散失,以控制工件的焊接应力[5],减小工件的纵向焊接变形,工件纵向焊缝采用交替法、间断性焊接[6],从两端向中间分段跳焊,逐段将整条纵焊缝焊满,焊接顺序如图5所示。

图5 纵向焊缝焊接顺序

为了减小焊接应力对工件外形的作用,控制工件的横向焊接变形,工件两侧的对称焊缝采用对称性焊接,一侧焊完一层后翻转焊接另一侧焊缝,焊接后再翻转焊接这一侧焊缝,依次类推,焊缝厚度方向分多次逐步将两侧焊缝焊满,不允许一次性焊满一侧焊缝后再焊接另一侧焊缝,焊接顺序如图6所示。

图6 两侧焊缝焊接顺序

先全位置焊接打底焊缝,焊缝成形均匀,焊缝高度3~4m m,焊后检查,若焊缝有夹渣、气孔和裂纹等缺陷,则必须刨除缺陷焊缝后重新焊接。填充焊和盖面焊,清理打底焊缝表面焊渣飞溅,采用多层多道焊接方法,后一焊道压住前一焊道焊缝的1/3~1/2,焊缝的接头处错开距离不少于8~10m m,焊接时控制焊缝层间道间温度100~250℃,当温度<100℃时,需停止焊接并重新加热。

焊接后焊缝表面覆盖石棉被保温,工件冷却后,清理焊缝表面及周围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焊接缺陷及明显的焊渣飞溅,焊缝与母材交接处圆滑过渡。然后,对工件整体进行去应力处理。

5.3 焊后质量检测

(1)工件外观检查 工件焊接完成后,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工件外形尺寸变形量≤1mm,焊缝对接处外形尺寸内缩0.5~1mm,三维坐标检查工件表面的平面度≤1.5mm,工件整体焊接变形量满足图样设计公差要求。

(2)焊缝外观检查 焊缝成形均匀,接头匀直,焊缝表面没有出现裂纹、气孔、未熔合、夹渣及明显的焊渣飞溅等焊接缺陷。工件放置2天后,再次检查焊缝表面,未出现裂纹、气孔、未熔合、夹渣及明显的焊渣飞溅等焊接缺陷。

(3)焊缝内部检测 工件放置24h后,进行焊缝的超声波检测,检测焊缝的有效熔深≥板厚,满足图样设计的熔深要求。焊缝内部未出现G B/T 29712—2013《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验收等级》2级标准的超标缺陷,焊缝质量达到2级要求。

6 结束语

通过对BS700高强钢试件的焊接试验和BS700高强钢臂架的焊接实践证明,对于BS700高强钢臂架,采用富氩混合气体保护(80%Ar+20%CO2)焊接方法,选用GHS-70级高强钢焊丝,焊丝直径1.2mm,使用本研究所用焊接参数,焊接时预热温度至100~150℃,采用多层多道焊接方法,并控制焊缝的层间、道间温度的焊接工艺方法是可行的,能够满足臂架产品的焊接质量需求。同时,通过纵焊缝交替法、间断性焊接,对称焊缝对称性焊接,并辅以外侧加焊桥板的焊接工艺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工件的焊接变形,满足臂架图样要求的形位公差。

对于BS700高强钢臂架产品,上述焊接工艺方法已通过我公司产品的批量验证,产品在施工服役过程中没有出现焊缝开裂、层状撕裂等焊接质量问题。实践证明,该种焊接工艺方法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对于BS700高强钢材和同类臂架产品的焊接和生产,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臂架焊丝坡口
水下作业臂架力学特性分析
钢结构生产中常用坡口选用及经济性分析
激光坡口切割技术应用与研究
基于ANSYS的四连杆臂架系统全幅度应力分析
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折叠型式和机构分析
折臂式举高消防车臂架系统振动特性研究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船用便携式切割机的坡口切割误差分析
立向下自保护堆焊药芯焊丝的研制
150GH与100XT两种耐磨事焊丝性能分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