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火热处理工艺对431不锈钢锻件硬度的影响

2024-04-07 09:03蔡杰郑腾腾王攀智杨家典项春花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3期
关键词:马氏体锻件铁素体

蔡杰,郑腾腾,王攀智,杨家典,项春花

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0081

1 序言

431不锈钢(相当于国内1Cr17Ni2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对氧化性的酸类(一定温度、浓度的硝酸、大部分的有机酸),以及有机酸水溶液都有良好的耐蚀性,其耐蚀性优于410钢和430钢。431属于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其既保留了铁素体钢的耐蚀性,又具备马氏体不锈钢的高强度,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较高的强度,以及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及冷冲压成形性能,适用于制造在潮湿介质中工作的承力件,是轴、销、螺栓等部件的专用材料[1,2]。

由于431不锈钢仍保留了高铬钢所具有的某些缺陷,如热处理组织稳定性差、元素成分微量波动就会引起钢的组织性能较大的变化等,因此常导致该材料热处理后硬度不能满足标准要求。

2 431不锈钢锻件存在的问题

我公司承制的431 不锈钢锻件,规格为φ2200mm×φ2050×400mm,为大型环锻件,热处理制度通常为:淬火(加热温度960~980℃,保温130~150min,空冷)+回火(加热温度720~740℃,190~220min,空冷)。经统计该锻件回火前和回火后硬度见表1。

表1 431不锈钢锻件回火前和回火后硬度(HBW)

从表1可看出,在现行热处理制度下,淬火后锻件硬度较高,经回火后硬度有明显的降低趋势,但仍不满足标准要求。通过对现行热处理制度及已制锻件硬度值的统计,可推测造成锻件最终硬度不合格的原因可能为回火处理条件不合适。因此,拟进行工艺试验,通过改变回火处理制度来验证上述推论,同时摸索新的热处理制度,以满足标准规定的硬度要求。

3 试验材料及方法

3.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431不锈钢,锻造后从锻件本体上切取试块,尺寸为60mm×15mm×15mm,数量9组,编号1#~9#,每组3个试块。试验材料均来自同一炉批的原材料,其化学成分见表2。

表2 试验431不锈钢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3.2 试验方法

1)将上述9组试样同炉按标准要求进行相同的淬火处理:(920±10)℃,保温120~126min,油冷。

2)将淬火后的9组试样分别进行不同工艺的回火处理,冷却后对试样表面抛光1.5~2mm,然后在布氏硬度机上检测其硬度,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工艺回火处理后试样的硬度值

3.3 试验结果小结

从试验结果可知,在同样的淬火条件下,一次回火(试样1#组、3#组、4#组、6#组、8#组)硬度很难满足要求(≤290HBW);从试样3#组与4#组试验结果可知,一次回火保温时间对硬度影响不大;从试样1#组、3#组、6#组、8#组试验结果可知,一次回火温度不能太高,若温度升高,则硬度有上升趋势;从试样2#组、5#组、7#组、9#组试验结果可知,两次回火且二次回火温度比一次回火温度低时,硬度下降较为明显,均能达到要求值;从试样5#组、7#组试验结果可知,一次回火温度降低,硬度有下降趋势。

4 试验结果组织机理分析

对于一次回火的 431 不锈钢而言,在热处理状态下其显微组织主要包括马氏体相+铁素体相+碳化铬析出相+残留奥氏体相[3],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碳化铬析出增加,导致回火温度升高,强度与硬度具有升高趋势。

对于二次回火的431不锈钢而言,在热处理状态下,其显微组织主要为回火索氏体+少量铁素体+碳化物M23C6颗粒[4],由此可推测431不锈钢锻件在经过比一次回火温度低的二次回火处理后,其硬度反而呈下降趋势的原因,主要为二次回火时,新产生的板条马氏体转变为回火索氏体组织,从而使强度、硬度降低。

为验证这一推测,选取经二次回火处理的试样(2#组试样),按ASTM E112—2013《平均晶粒度测定的试验方法标准》的方法经腐蚀后进行高倍组织观察,其组织如图1所示。从图1可看出,其金相组织主要为回火索氏体+少量铁素体+M23C6碳化物颗粒,推测得以验证[5,6]。

5 产品热处理结果

从表3可看出,7#组试样硬度降低最为明显。由于产品规格及壁厚大,选用与7#组试样相同的热处理制度,即淬火(990℃)+一次回火(720℃)+二次回火(660℃)。产品按以上制度进行热处理后,其硬度检测结果见表4。其晶粒度为6~6.5级(标准要求3级或更细)。产品经新的制度进行淬火+二次回火处理后,其硬度及奥氏体晶粒度均满足技术条件的要求。

6 结束语

1)431不锈钢锻件在经过淬火后一次回火处理,其组织主要为马氏体相+铁素体相+碳化铬析出相+残留奥氏体相,随着回火温度升高,碳化铬析出增加,其强度硬度有上升趋势。

2)431不锈钢锻件在经过淬火后二次回火处理,其显微组织主要为回火索氏体+少量铁素体+M23C6碳化物颗粒。在经过比一次回火温度低的二次回火处理后,原板条马氏体转变为回火索氏体组织,从而使强度、硬度降低。

3)通过试验及机理分析可知,要满足标准要求的硬度值≤290HBW,一次回火温度不能太高或太低,区间为700~740℃最佳,二次回火需比一次回火温度低,区间为660~690℃。

猜你喜欢
马氏体锻件铁素体
铌钛对铁素体不锈钢组织和成形性的影响
中低碳系列马氏体不锈钢开发与生产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激光制备预压应力超高强韧马氏体层的组织与性能
铁素体不锈钢钢水深脱硫技术应用实践
Fe-C-Mn-Si-Cr的马氏体开始转变点的热力学计算
关于Fe-1.4C合金马氏体相变的研究
亚温正火在大型锻件中的应用
提高20Mn2钢锻件屈服强度的实用技术
20MnMoNb锻件超标缺陷解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