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4141大锥度喷嘴内支撑环锻造工艺研究

2024-04-07 09:03项春花王光宇林凌张诗扬颜开群王攀智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3期
关键词:细晶头端锻件

项春花,王光宇,林凌,张诗扬,颜开群,王攀智

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0081

1 序言

GH4141大锥度喷嘴内支撑环是异形锻件,其形状复杂,为非对称结构,斜度为45°~55°,采用传统的矩形件锻造与机械加工方法,虽然锻造方法简单,但对材料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又因RENE41的价格昂贵而使成本剧增[1]。因此,为提高产品的材料利用率,降低产品的锻造成本,设计出与该产品轮廓接近的异形锻件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以前期模拟试验为基础,设计出完整的工艺流程,经过多次锻造后再经机械加工得出成品,并通过对比分析锻件前后晶粒度来判断锻件的性能。

2 锻件特点

1)GH4141是沉积硬化型镍基变形高温合金,在650~950℃温度内,具有高的拉伸和持久蠕变强度,以及杰出的抗氧化功能。与GH4169相比,G H4141使用温度范围更宽,广泛适用于制造在870℃以下要求有高强度,以及在980℃以下要求抗氧化的航空航天发动机高温零部件[3]。该锻件的组织性能要求较高,晶粒度要求3级或更细且要求均匀,主要性能有高温拉伸、硬度及晶粒度等。

2)该合金变形抗力大,锻造温度范围更窄,若锻造温度低,则材料容易出现表面裂纹;若锻造温度高,则锻件的性能和晶粒组织不能满足要求,流动性较差,给锻件成形带来困难。

3)从锻件形状看,锻件大头外径为869mm,小头内径为484mm,如图1所示。锻件最大位置斜度约45°,属于大锥度形状,需进行胎模掰形并整形,从锻件的体积分布看(见图2),锻件小头端料小,大头端料大,故锻件在成形过程中需进行大头端聚料。从锻件尺寸及中间矩形坯料壁厚考虑,考虑常规掰形方案模具数量多、火次多,且在掰形阶段高度容易拉料等问题,结合以前成形方案的经验,该锻件在成形过程中使用定制胎膜预成形方法进行预制坯,通过大头端面局部聚料方法成形。锻件基础信息见表1。

表1 锻件基础信息

图1 锻件规格尺寸

图2 锻件体积分布

3 锻造工艺设计与模拟

根据锻件形状,初步设计锻件生产过程为镦粗、冲孔、矩形预轧、异形终轧和定制胎膜预成形,并对胎模掰斜聚料进行模拟,如图3所示。

图3 胎模成形过程模拟

从模拟情况看,坯料经过预成形工序,过程简单,火次少,锻件成形过程贴膜良好,尺寸满足设计图样要求。

4 成形过程

4.1 原材料

锻件原材料采用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Rene41高温合金,规格为φ250mm,化学成分见表2。交付状态为锻造车光,试样状态为退火+固溶+时效态,具体性能见表3。

表2 原材料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表3 原材料性能

4.2 工艺流程

1)为保证锻件的最终晶粒度在3级或更细且晶粒均匀,锻件的力学性能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将坯料的制坯加热温度定在1080~1120℃,成形温度定在1000~1065℃,并且在锻造过程中使用包套的方法,减小温降,减少锻造过程中裂纹的产生,为得到均匀的组织和满足要求的力学性能提供了保障。

2)具体工艺路线:下料→镦粗、冲孔→预轧、平端面→预轧→预轧→终轧→胀形→锻检→高倍检查→预成形→锻检→预成形→锻检→预成形→锻检→高倍检查→预成形→锻检→成形→锻检→高倍检查→退火+固溶→高倍检查→机械加工→理化检测。

3)按上述工艺方案试制出的锻件,其外形良好,锻件各部位均能够填充模具型腔,锻件成形形状如图4所示。

图4 锻件成形形状

4)分别在轧制完成后与成形后检测端面晶粒度,与未锻造前晶粒度相比,锻件的原始晶粒度为3~6级,轧制完成后存在约60%的4.5~5级晶粒,约40%的9.5~10级细晶,锻造过程变形较为均匀,晶粒度满足规范要求,预成形期间,由于主要对大端面进行变形掰斜,因此大端与小端晶粒度存在差异,小端为6~7级,大端为7~8级,存在约30%的9~10级细晶,后续通过热处理改善使锻件整体晶粒度均匀。

5)热处理制度如下。

退火:(1079±14)℃×(30~35)min,风冷。

固溶:(1066±14)℃×(30~35)min,风冷。

6)将成形后锻件转机械加工去除毛边后,划线检测锻件尺寸,具体划线检测要求如图5所示,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确认位置直径(mm)

从表4可看出,与名义尺寸相比,内径与外径整体在名义尺寸附近偏离0~3mm,在公差范围内,满足工艺要求。

4.3 组织、性能分析

经机械加工后做全截面晶粒度检测,图6所示为大头端与小头端的显微组织。从图6可看出,大头端晶粒度在6.5~7级,小头端平均晶粒度在6~7级,且存在个别粗晶,约4级,原因是在锻造过程中,小头端变形量小,导致个别晶粒长大。但大小头晶粒度差距不大,晶粒度均匀,且满足规范要求。与未热处理之前相比,细晶消除,整体晶粒度均匀,力学性能得到大幅改善。

5 结束语

1)从模拟情况看,坯料经过预成形工序,过程简单,锻件成形过程贴膜良好,尺寸满足设计图样要求。

2)经过多次锻造成形后,划线检测内外径尺寸,大头端出现内径多肉、外径偏小的情况,但锻件尺寸满足公差要求。

3)锻件前后晶粒度变化明显,轧制完成后晶粒度整体较为均匀且明显细化,约60%的4.5~5级晶粒,约40%的9.5~10级细晶,力学性能因此大大提高,成形后晶粒度大头端与小头端相比,大头端更细,热处理后得以改善。

4)经机械加工后进行全截面晶粒度检测,结果整个截面晶粒度均匀,达到6.5~7级,满足规范要求。

猜你喜欢
细晶头端锻件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超细钼铜复合粉体及细晶钼铜合金的制备
超声监测辅助心电图引导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定位的价值
亚温正火在大型锻件中的应用
提高20Mn2钢锻件屈服强度的实用技术
20MnMoNb锻件超标缺陷解剖分析
高性能细晶钨及钨合金的研究进展
退火时间对细晶高强IF 钢的织构和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
强生新一代豪韵® FOCUS+超声刀
冷轧压下率对含硼和铌细晶高强IF 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