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文体旅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4-04-08 08:30王晓玲温亚虎冯军文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6期
关键词:河西走廊文体融合

王晓玲 温亚虎 冯军文(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1、文体旅融合的内涵

产业融合是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在高新技术推动下产生的产业经济现象,主要指“数字融合”(Digital convergence)“产业边界收缩或消失”以及“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行业间壁垒”。文体旅融合属于旅游业全新的一个发展趋势,是指文化、体育、旅游产业之间的相互促进、协同共生、向高附加值上升的动态过程,已成为我国大力扶持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和新动能。这种融合是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不断发展的。融合的核心是通过产业链的交叉、渗透、重组,获取资源重新配置效率,形成“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文化+体育”两业融合和“文化+体育+旅游”三业融合的新型价值链。文体旅产业是“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文化和体育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旅游是推进文化和体育产业的重要动力。

2、河西走廊实现文体旅有效融合发展SWOT 分析

2.1、河西走廊文体旅融合的优势(Strength)分析

长约1000km,宽近200km 的河西走廊是一条名胜荟萃、古迹璀璨、风光壮美、风情浓郁的旅游景观长廊,所辖地区包括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和嘉峪关。同时,也具备着旅游兴业、体育健身、文化铸魂深度融合的发展潜力。在河西走廊地区进行文体旅融合,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富集的自然资源禀赋:文体旅产业作为一种多维度的新兴产业形态,其发展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要求自然资源具备突出优势,以满足业态选择的需求。河西走廊地处于丝绸之路的要冲之地,除了海洋之外,几乎所有的地形地貌都在这条走廊上呈现。拥有大漠戈壁、森林草原、冰川雪山、丹霞石林、边塞古城、山丹军马场等丰富的体育资源。这些自然景观为体育赛事、户外运动和旅游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场地和条件,不仅能吸引体育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参与,而且吸引游客前来观赛和体验;

(2)丰富的文化底蕴:河西走廊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区,拥有独特的文化旅游优势。有古代佛教文化、丝绸之路,以及水利工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古长城等历史遗迹。这里是佛教东传重要通道,敦煌莫高窟、西夏大佛寺等世界佛教艺术宝库展现了深厚的佛教文化魅力。还居住着蒙古族、藏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他们的风俗习惯和手工艺品为文化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多样性。这些文化资源为文体旅融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基础,通过举办文化艺术展览、演出和文化体验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观众;

(3)体育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已经成为河西走廊发展体育精品赛事的支柱,其中冰雪、马术、户外徒步、登山、越野跑、自行车赛、马拉松、沙漠极限运动等特色化的体育项目发展势头正猛。除此之外,滑沙、赛骆驼、摩托车越野、滑翔机飞翔等体育户外项目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为当地体育产业不断发展注入全新活力。通过体育赛事的举办,推动了河西走廊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河西走廊体育产业受众更为广泛,为文体旅实现融合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2.2、河西走廊文体旅融合的劣势(Weakness)分析

(1)融合发展不充分: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部分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在改革开放之前经济发展滞后,当地人民的基本生活条件相对艰苦。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西部开发战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人民的基本生活条件,但他们的消费观念仍然滞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难以支撑文体旅产业实现规模化的发展。文化旅游部门与相关部门融合发展不充分,融合领域较为单一。大多数文化、体育和旅游资源的融合、活化不充分,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存在短板。以至于文体旅产业融合的契合度明显缺乏深度,影响消费者的体验度和重游率,势必会限制文体旅产业实现高质量的融合发展;

(2)产品供给及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河西走廊一带居住着藏族、土族、裕固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23 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对体育、文化及旅游方面有着不同的认识。在这一情况下,河西走廊践行文体旅产业实现融合发展相关工作当中,针对以大众消费作为主体部分的产品供给及其服务能力明显不足,观光产品比例偏大,休闲、度假、康养、体育、研学等旅游产品发展不够,新产品、新业态、新空间不足,冬季旅游、夜间旅游产品偏少,旅游产品结构不优和产业链不长问题依然突出,文化旅游消费偏低,旅游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2.3、河西走廊文体旅融合的机遇(Opportunity)分析

(1)国家政策提供外部引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国家政策在推动河西走廊文体旅融合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引导作用。2019年1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 年)》明确提出:“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体育消费新业态;支持旅游景区引入体育资源,增设体育消费项目,升级成体育与旅游高度融合的体育综合体。”《“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的提出为河西走廊文体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经济发展环境回暖:近几年,受国内外环境波动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曾一度面临挑战,但现阶段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环境已有回暖趋势,中国迎来全新的旅游高峰,其中河西走廊以敦煌为例(图1),很明显2023 年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都达到了高峰。河西走廊出游频次高、出游群体广、出游距离短、单次消费低成为新旅游特征,旅游需求向健康生活、亲子研学、生态度假等方面倾斜。在这一背景之下,文体旅行业应当把握好时代脉搏,规范整个市场秩序,为河西走廊实现文体旅产业高效融合及健康发展提供助力,让产业品牌总体附加值及经济回报得以增加。

图1 敦煌市2019-2023 年旅游接待情况

2.4、河西走廊文体旅融合的威胁(Threat)分析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河西走廊,无论是文化发展,还是体育及旅游业的发展,均需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其奠定基础。河西走廊境内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黑河湿地、荒漠戈壁三大生态系统交错衔接,特殊的地质环境造就了特色鲜明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近几年,因人们盲目从事开发建设相关活动,致使河西走廊原有部分生态景观及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草地产生荒漠化现象,且天然草地逐渐退化,致使生态环境已明显失衡,频发各种气象灾害,对河西走廊实现文体旅产业融合及健康发展较为不利。

3、河西走廊文体旅融合发展实施路径

3.1、依托技术创新提升旅游体验

技术创新是实现文体旅高效融合及发展的动力基础,对文体旅相关项目开发有着引领作用。在交通方面,需要河西走廊各地方政府完善文体旅专线,促使游客出行更具便捷性及可达性;在卫生方面,应当持续完善现有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提高游客旅游体验实际满意度;在技术应用方面,旅游企业需要提升文体旅产品和服务水平,利用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和体育竞技为素材,打造非遗展演、VR 体验馆等沉浸式旅游项目,激活传统文化与体育资源,提供优质综合服务。文体旅相关运营及其管理主体,开发设立人工智能化的文体旅系统平台,为游客提供更具智慧化、一站式的公共服务;在行政与管理方面,应灵活实行多种利益分配机制,科学配置资源,搭建密切交流协作的平台,引入专业管理团队,并培养地方运营人才,促进当地政府、旅游企业和人民实现协同发展。

3.2、依托产品创新刺激消费

其一,深挖河西走廊更多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从民族生活、风俗风情及建筑各个方面入手,凝练出更多的文化元素及文化符号,并融入到文体旅各类产品开发当中,突出当地的文化及民俗特色;其二,充分利用当地现有公共设施及场所,致力于场景化的特色休闲及娱乐、体育运动等各类项目,以此来丰富游客们的人文及历史景观、户外运动各类项目参与体验等;其三,开发更多的文创商品和体育运动体验项目,如民俗历史体验馆、手工艺品制作坊、骑行之旅、极限运动挑战、户外徒步穿越等,丰富游客的旅行体验。通过微视频、直播等方式展示历史文化并提供体育运动体验,刺激消费增加销售量;其四,可充分利用河西走廊现有历史、自然各项资源禀赋,依托特色化的优势产业,设立研学及劳动教育各类实践基地,通过产品创新,促使河西走廊能够更好地实现文体旅高效融合发展。

3.3、依托市场创新提升知名度

其一,积极整合各种不同的营销渠道,因河西走廊各个区域有着文化共通性,建设相应营销渠道过程当中,就应当积极整合好产品营销及文化传播各个渠道,对文体旅产业的品牌形象予以统一定位,并在国际及全国范围媒体平台实施统一营销,将集群效应充分发挥出来,使得总体营销达到更高的转化率,提升河西走廊各个区域文体旅产业的知名度;其二,积极整合各种营销主题,将河西走廊良好的整体形象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或独特识别物)合理塑造起来,确立有一定地方特色化的相应子IP,如越野、攀岩、登山、滑雪、马术等户外运动、竞技类子IP,促使“母子型”整个IP 架构形成,母子IP 相互间不但有共性,且有差异存在,对IP 立体化联动开发起着促进作用;其三,充实营销团队,借助省级平台,凭借着项目模式搭建营销团队,整体实施营销推广相关工作,协调河西走廊各个地区的营销工作,把河西走廊打造成特色品牌,形成全国范围内知名的文体旅游线路,增加总体游客流量,推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达到文体旅高效融合发展的目的。

3.4、依托机制创新助力产业融合

河西走廊应依托国家政策,整合资源,促进文体旅产业发展。建立一体化创新机制,在各地政府牵头之下,确保各行业积极参与融合进程,加强特色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鼓励户外运营机构引进活动,并简化行政审批,大力支持户外运营机构,优化户外运动产业结构,着力提升服务业比重。深挖户外服务产业价值链,引入相关资源,提供公共服务、救援、向导、极限户外、赛事、食宿、旅行、金融、装备信息等全面服务。持续加大淡季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建立全市文化场馆、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演艺项目等淡季价格优惠联动机制,并大力推广普及冰雪运动,突破河西走廊旅游“旺季过旺、淡季过淡”的现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布局,构筑河西走廊户外品牌集群,发展四季户外运动,实现既可吸引高端人士眼球,又能留住中低消费人群脚步。促使区域资源总体价值得以充分发挥,走组织、产品、运营及产业融合良好路径,通过各产业的有效融合,使得河西走廊现有各项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共同助力于文体旅的高效融合及其发展。

3.5、依托生态创新展示魅力河西

保护生态环境是河西地区展现独特魅力的核心,生态创新是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屏障力。其一,生态景观打造:通过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创建绿色生态环境,并结合体育设施建设,打造适合体育运动和休闲旅游的民族体育特色小镇。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传统体育,为游客提供了亲身体验的机会,促进群众身体健康,提高整体生活质量,使得民族体育特色小镇成为河西走廊的一张新名片;其二,体育赛事与文化活动结合:结合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和体育资源,举办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和参赛者,推动文体旅的融合发展。但要充分考虑生态承载力,自然修复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做好预约调控、环境监测、流量疏导,建立健全防灾减灾预警机制,将体育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避免过度开发;其三,强化生态旅游教育: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教育活动,向游客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引导和教育旅游者把节能减排、低碳出行、“光盘行动”变成自觉的消费行为;其四,建设绿色体育设施:在河西走廊地区建设绿色、环保的体育设施,如绿色运动场馆、太阳能充电设备等。倡导绿色体育运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与生态旅游相互促进。推动河西走廊地区向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转型,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4、结论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文化、体育的不断升级,河西走廊地区的文体旅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通过研究发现,河西走廊文体旅融合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机遇,但也存在融合不充分、产品供给不足、生态威胁等问题。首先,我们应积极推动其融合发展,提升旅游体验,塑造本土特色与品牌效应相结合的文体旅产品,促进消费增长;其次,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合作与支持,整合营销渠道,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最后,要注重可持续发展,采取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不断推进河西走廊文体旅的融合发展,提升当地旅游业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河西走廊文体融合
河西走廊的风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在河西走廊聆听
《融合》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河西走廊戈壁主要类型及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