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统摄的“玩美24 节气”项目化学习实践与研究

2024-04-08 08:29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王涵波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节气蚂蚁素养

江苏省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 王涵波

一、“玩美24节气”学校实践研究现状

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自2015年开始对“二十四节气”进行探究,通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发“玩美24节气”项目,以全面了解“二十四节气”作为学校主题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学校发现项目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学校结合当前教育环境,研读新课标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针对“玩美24节气”课程的素养导向不足、内容知识化倾向、学习浅表化等问题,通过提取“玩美24节气”课程大概念、统领主题单元课程,将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项目化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围绕大概念统摄的单元课程开发、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表现性评价、促进深度理解的项目化学习案例深入开展研究,旨在推动“玩美24节气”主题课程开发,进一步探索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模式,促进深度学习发生,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突破。由此,学校对节气的探究从分散到系统,从广泛到集中,从浅显到深入,不断开展新一轮的探究尝试。

二、大概念统摄的“玩美24节气”项目化学习实践

以大概念作为理论支撑,以项目化学习为主要实践方式,以“二十四节气”为核心内容,以“玩美”作为实践教学中的主要手段,构建大概念统摄的“玩美24节气”项目化学习,旨在整合学校教育中的各专业学科知识,融合自然环境、文化熏陶、人文底蕴等因素,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技能。因此,学校开展自上而下、由表及里的实践尝试,意在培养教师研读新课标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借此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厘清核心概念,把握研究脉络

通过对现有节气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不难发现,涉及“二十四节气”的内容纷繁复杂,却很少有与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科知识直接联系的内容。如何寻找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进行实践学习,考验着参与教学的教师团队。为了更好地凸显节气探究的意义与价值,笔者所在教师团队以二十四节气的功能性特征,即二十四节气是指导人们传统农耕劳作的这一核心内涵为主要参考标准,确定“玩美24节气”的核心大概念——“与四时合其序,与天地合其德”。“序”既是自然变化之序,更是学生成长发展之序;“德”既是万物之本,更是教育之本。秉承“以序为由,以德为终”的教育情态,建立以“序”“德”作为指导项目开展的核心概念,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高度整理与提炼后,将小学阶段学科知识中涉及自然气候、风俗习惯、饮食文化、动植物变化等抽象概括的活动主题整合形成学习内容。以大概念统摄“玩美24节气”课程开发,明确课程核心素养,形成支持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开展让高阶思维发生的项目化学习研究,形成对“玩美24节气”的深入研究。

(二)明确项目主题,搭建学习框架

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有价值的课堂教学实践。经历以往的研究,以节气与自然、节气与民俗、节气与人文为主题的项目实践虽然能引导学生广泛地了解相关的节气内容,但对于为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学生都是迷茫的。因此,依托新课标、借助课堂实践,寻找节气与教材中的融合处、嫁接点,并开展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才能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为现实生活服务。因此项目组对小学阶段全年段、全学科教材进行整理,结合节气的特点,构建逻辑清晰、连接紧密的课程体系。

1.定主题,明要求

根据一年二十四节气资源特征与各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以三大领域分设三大主题,制订了“玩美24节气”课程主题内容架构。根据小学阶段低、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发展、认知水平的不同特征,开发“节气与生态”“节气与生活”“节气与生命”三大领域。

2.分内容,知重点

结合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确立与“玩美24节气”课程配套的72个主题内容建议。例如,芒种节气,一年级的主题是“可爱的螳螂”,二年级的主题是“百子送花神”,三年级的主题是“普天庆端阳”,四年级的主题是“收麦种稻芒种忙”,五、六年级的主题是“爱莲说”,借助具象化的意象让学生对二十四节气这一抽象的概念有更清晰的定位。

3.研项目,跨学科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不是简单地拼凑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而是在解决真实而复杂的问题中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产生整合性的成果与理解。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不仅需要学科立场,更需要跨学科的整合立场。

由此,学校初步形成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节气探究路径,将学生放在项目开始、实施、评价与反思的中心。在开展项目化学习前,教师根据节气中的真实变化创设真实探究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驱动性问题,并分解列出子任务;在多项子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先后经历发现并提出问题、知识与能力建构、成果展示与交流、评价与反思等阶段;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效的评价量表促进项目的迭代和进阶,从而形成体现高阶思维的成果展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图1)

图1 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的主要学习架构

以低年级开展的“蚂蚁力力行”秋分项目化学习为例,从“下雨天成群的蚂蚁搬家”这一真实现象出发,提出驱动性问题:你能解释蚂蚁搬家的原理吗?此驱动性问题可以分解为以下子任务:

(1)下雨天,蚂蚁为什么要搬家?

(2)蚂蚁为什么能搬动比它自己重百倍的物体?

(3)不同工种的蚂蚁是怎样承担搬运工作的,以及蚂蚁是如何有序搬运的?

借助科学课“认识动物”单元的学习,了解天气变化对动物生活的影响,并且观察蚂蚁的身体构造,了解蚂蚁为什么能够举起比自身重百倍的物体;体育课以“爬行”为主要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习模仿蚂蚁搬运粮食,以爬行、匍匐等基本姿势进行运动,从而了解和学习更多动物的运动特点;美术课则以“肌理画”为主要教学内容,与科学观察相结合开展跨学科学习,指导学生观察蚂蚁运粮的路径,并尝试运用纸的肌理和色彩搭配,创意设计蚂蚁搬家图。

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融合科学、体育、美术等学科,借助跨学科学习,将不同学科知识以系统的学习方式进行呈现,帮助学生形成有逻辑、会思考、能运用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对动物身体构造与生活习性之间的联系有更真切的体会。

除此以外,各学科教师更是扩大教研范围,提升教研氛围,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发掘“玩美24节气”的具体意象,开展主题沙龙,整理各年级、各学科教材,寻找节气与国家课程的嫁接点,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实践尝试。

(三)立足课堂教学,积累实践课例

在项目化学习开展“玩美24节气”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校更关注实践层面的整体架构、活动与学科的有机整合以及课堂教学的及时生成和反思。教师围绕课题内涵,剖析课堂样态,让课堂为课题研究服务。

学校以三大主题作为探究方向,着力寻找研究意象,并设计丰富多彩而有实践意义的项目化学习,具体见表1。

表1 “玩美24节气”项目化学习案例(部分)

通过梳理这些项目活动,教师的教研潜能被激发,通过对新课标的摸索和课堂实践,教师已不拘泥于现有教材中的课堂情境,有了更多可供运用的真实生活素材,课堂教学指向学生真实生活情境,实现有温度、有意义的教学。通过真实问题驱动课堂,在课堂引发真实思考这一良性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思考课堂,剖析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回归课堂,主动开展节气项目化教学实践活动;深入课堂,建立支持核心素养评测的表现性评价研究,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

(四)优化时空建设,拓展研究场域

项目化学习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之间互相配合,既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草草了事。因此,打造适合学生的探究环境、优化项目实施评价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校时空,构建美育环境,以美育之举筑育美之路。

1.强有力的课时保障

提供美育时效。确保课程实施所需课时,采用“固定+弹性”的形式,确保每个年级每学期至少完整地开展一次项目化学习活动或跨学科学习活动。

2.独具匠心的环境建设

营造美育环境。打造节气长廊、四季主题景观园林、节气种植园、小美节气主题餐厅、悉园等,构建从田地到餐桌、从眼前到心尖的沉浸式美育环境。

3.新颖创新的推广方式。

促进美育推广。加大校园网站、媒体对节气探究的相关推送力度,一方面提高节气活动的知名度,一方面对节气活动进行总结和展示,给予课程评价更多的平台,借助学校、家庭、社会的三方评价,促使项目开展的有序推进。

三、大概念统摄的“玩美24节气”项目化学习反思

基于国家课程的评价可以参照新课标相关要求,但融入节气元素后,课堂评价存在难度,其中的要素、标准、尺规有待完善,尤其是对一定节气探究中学生审美素养的评价,需要对“美”的界定有更客观、统一的考量。在项目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也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撑与保证,使得项目的推行能够更持久、更有效。

猜你喜欢
节气蚂蚁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蚂蚁找吃的等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