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如何改善心脏重症患者的预后

2024-04-09 00:02罗欢重庆市人民医院
人人健康 2024年4期
关键词:医学科状况医务人员

■罗欢(重庆市人民医院)

心脏重症是以血流动力学诊治为主的学科,需要精准地调整心脏的前、后负荷及心肌收缩力。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类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心脏重症患者也越来越多。重症医学科是心脏重症患者入住的主要科室,它让更多的心脏重症患者能够有机会进入手术室,并且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因此,重症医学对于改善心脏重症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重症医学如何改善心脏重症患者的预后。

强调预防,构建重症前早期预警体系

控制诱发因素对心脏重症疾病的早期预防有很大帮助。引起心脏重症的因素较多,包括感染、疾病等,所以需要优化药物的使用,并合理控制相关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等。

早期识别,阻断疾病的继续发展

在疾病发展早期,重症医学科需对疾病危重程度、预后及时识别和预判,这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继续进展,也能提高治疗效果。心脏疾病是慢性疾病中较为危险的一种,导致该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环境因素、社会因素、遗传因素及生活习惯和情绪因素等,均会导致患者疾病的持续发展,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但重症医学科对病情的早期识别和预判会阻断病情的发生和发展。

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

重症医学科的心脏重症患者往往伴随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如睡眠障碍、心理障碍以及反应迟钝等,部分心脏重症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体育运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早期的心脏康复,要使患者对疾病有信心、认识到生活有价值,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

心脏重症患者的情绪变化与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有密切关联。重症医学科的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察觉患者心理状况的转变,患者家属应支持医务人员的工作,多多陪伴,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制定急救方案

重症医学科通常会根据心脏重症患者病情状况的不同,实施个体化急救方案。包括建立中心静脉通道、呼吸支持、各项指标的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PICCO 等)。在患者发病时,需要动态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血小板、凝血功能等指标,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输注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人血白蛋白等血制品。

风险评估

心脏重症患者的身体及病情变化较快,医务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疾病史以及各项检查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同时,实时监测患者的病情状况,以便在患者发病时给予其针对性处理。

此外,应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避免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营养不良等状况,评估工具需要依照患者的病情而定。

强化监护措施

心脏重症患者在重症医学科住院期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状况,部分患者常常在无预兆的情况下发病。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强化监护措施,为患者提供动态连续性监护,并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心率、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如若患者的各项指标出现异常,则需要汇报给患者的主治医师,并时刻准备好实施急救方案。

猜你喜欢
医学科状况医务人员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简介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