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强筋小麦栽培管理与病虫害科学防治方法应用

2024-04-09 18:00陈丽霞陈丽锋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8期
关键词:麦苗纹枯病麦田

陈丽霞 陈丽锋

强筋小麦又被称为强麦,其特点是面筋数值高、筋力强,我国于90年代开始培育强麦品种,山东是优质强麦的主产省份,省内多个地区都是以强麦种植为主。为实现强麦优质、高产的目标,除了要掌握相关的栽培管理措施之外,还要做好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借此就优质强筋小麦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分析探讨。

一、优质强筋小麦栽培管理措施

1、播前整地

强麦播种前要先对栽培地精耕细整,并通过相应的措施培肥地力,给强麦的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为优质、高产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1)精耕细整

强麦栽培过程中,整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整地能够使现有的立地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并且还能改善土壤的水分和养分情况,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为达到预期中的整地效果,要依据深、细、净、实、平的标准开展整地工作,具体要点如下:整片强麦种植地块均需要通过机耕的方式整地,作业期间要对耕深严格控制,以22-26cm之间为宜,不宜过深或过浅。机耕整地完毕后要配合机耙,将种植地内的土壤耙细、耙实,将潜藏于土壤中的土块和根茬等杂物清除干净。并使土壤保持上虚下实的状态,机耕后的土壤要复平。在强麦播种前进行整地,要使畦面保持平整,畦宽控制在2.5-3.0m之间,畦面不宜过长,以免对节水效果造成不利影响。整地后、播种前要对土壤墒情进行检测,若是墒情不足,则应当造墒,土壤为粘土时,0-20cm耕层的含水量以20%为宜,壤土以18%为宜,砂土以16%为宜,要在墒足的前提下对强麦进行播种,以此来确保全苗。

(2)培肥地力

用于强麦种植的地块土壤肥力高,有助于优质高产目标的实现,若是土壤的肥力偏低,則会对强麦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品质和产量会随之下降。为此,可在强麦整地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培肥地力。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强麦生长的土壤条件为:土体密度为1.2g/cm3、孔隙率50%-55%、有机质含量>1.0%、pH值在6.8-7.0之间。同时,土壤中应当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并且还要有较强的供肥能力。通过有机肥的施用能够使强麦的籽粒品质得到显著改善,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及湿面筋的含量随之增加。通常情况下,有机肥的总施用量为2000kg/667m2,纯氮、纯磷和纯钾的施用量分别为14kg/667m2、7.0kg/667m2和7.0kg/667m2,硫酸锌的施用量为1.0kg/667m2。除此之外,秸秆还田在培肥地力方面的效果也比较显著,可结合实际情况对秸秆进行还田。需要注意的是,当大田的肥力比较一般时,应将全部有机肥、氮肥的50%和全部的磷肥、钾肥以及锌肥作为底肥在整地时施入。翌年春季,当强麦进入拔节期时,将剩余的50%氮肥施入。

2、选种播种

(1)选种

强麦的品种选择是栽培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若是选择的品种不当,则采用再好的栽培管理技术和措施,也很难保证优质高产目标的实现。所以必须对选种环节予以重视。选种时,应当以种植地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作为主要依据,确保所选的强麦品种具有高抗性和高产量等特点,同时应参照相关标准的规定要求,对选种指标加以控制,具体如下:湿面筋的含量应当达到35%以上、面团的稳定时间不低于7min、抗延阻力在450EU以上,延伸性不小于18cm、蛋白质含量在15%以上。除此之外,要保证强麦品种在栽培前期具有良好的抗旱性,中期抗穗发芽,后期抗病、耐湿,由此能够避免各种不良气候影响强麦的生长发育。

(2)预处理

强麦播种前,要做好预处理工作,这是确保种子成活率的关键。对强麦种子精挑细选,将质量不合格的种子全部剔除,尤其是虫蛀的种子,随后对挑选出来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具体做法如下:采用沙培发芽法,除种子之外还需要准备细沙、清水以及容器等。试验正式开始前,先对强麦种子进行浸泡,随后将细沙放入容器内,并将浸泡好的种子放入容器内,种子的埋深控制在1.0cm左右,再向容器内注入清水,要对清水的加入量进行控制,避免出现积水的情况,最后将容器置于20-25℃的环境中,并定期浇水,使容器内的细沙保持湿润。之后每隔3天或是7天,检查一次容器内种子的发芽状况,并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为预防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生,应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或是药剂拌种,包衣时,可以选用浓度为50%的麦迪安,比例为1∶500;药剂拌种则可选用浓度为50%的福美双,用量控制在种子总量的3%,拌好的种子应在播种前闷种,时间不少于24h。

(3)适时播种

①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可将强麦的播种时间选在每年的10月上旬,最佳的播种温度为15℃左右。昌乐县栽培地为旱地,则应每隔3-4年左右,对地块进行一次深耕,通过深耕改善土壤的透水性,水肥的利用效率将会随之提升,有助于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发育。

②强麦的生长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播种量的影响。因此,要确保播种量合理。播种时应分析土壤,并结合产量要求,对播种量加以控制,以10kg/667m2为宜,如果是晚播,则可在现有的基础上对播种量进行适当增加,但不宜增加的过多。

③目前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昌乐县在强麦播种环节中实现了全程播种机播种。作业期间要对播种深度和行距加以控制,其中播种深度以3.0-5.0cm为宜,行距以18-20cm为宜。

3、田间管理

(1)前期管理

强麦播种完毕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便会长出麦苗,在麦苗生长的初期阶段,要做好查苗补种、松土灌溉、促弱控旺等工作。

①强麦出苗阶段,要对麦田全面检查,看有无缺苗、断垄等现象,当相邻麦苗的间距超过17cm时,可视作断垄,如果间距超过10cm,则说明缺苗。在田间补苗的过程中,要确保用于催芽的种子与田间的品种相同,当催芽的种子发育好以后,便可将其补种在垄上。

②通过松土能够使麦田内的土壤更加疏松,有助于透气性的提升,对于麦苗的生长极为有利。所以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麦田进行中耕松土,消除板结的土壤,并灭除田间杂草。随后按照田间土壤的含水量开展灌溉工作,要控制好灌溉量,以30-40m3/667m2为宜。灌溉后,应结合麦苗的长势进行保墒。

③麦苗生长初期如果出现节间伸长的现象,要抑制其生长。对于长势比较弱的麦苗,可增施尿素,以此来促进其生长。

(2)中后期管理

麦苗生长发育进入中后期阶段时,要做好除草和水肥调控等工作,为优质高产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当田间出现大量杂草时,会与麦苗争夺养分,为此必须及时除草,如果杂草比较少,则可采取人工拔除的方法处理,若是杂草较多,则应选用高效低毒的除草剂进行处理。使用除草剂时,必须严格控制浓度和用量。除草后,可按照实际情况,对麦苗进行灌溉和施肥,以保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给。

二、优质强筋小麦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1、叶枯病防治

(1)发生特点

叶枯病多发生在拔节期至抽穗期,先在叶片上出现淡绿色病斑,病斑颜色逐步深化,范围不断扩大,形成淡褐色大斑病,并在病斑上生成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导致叶片枯死。强麦叶枯病的发生与种植环境息息相关,当遇到低温高湿气候、施入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土壤土质瘠薄、种植密度过大等情况时,会加重叶枯病的发生。

(2)防治技术

①优选抗病品种强麦,尽可能采用轮作方式,消灭潜藏在土壤内的病菌。加强施肥管理,增加磷钾肥施用量,以满足强麦在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提高强麦植株抵抗力。在播种时控制种植密度,避免高密度种植带来田间郁闭问题,增加田间采光和通风性。当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时,要做好田间排水。

②在发生强麦叶枯病时,可用甲硫·戊唑醇、苯甲·丙环唑、烯效唑等农药进行防治。当强麦植株的病叶率达到5%时,每亩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20g加水50L喷施防治,有效控制叶枯病发展。对发生严重病害的麦田,每亩使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g,或者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g,加水50L进行喷施防治,每间隔7d喷施1次。

2、纹枯病防治

(1)发生特点

纹枯病发生于强麦生长发育各个阶段,植株感染病菌后,在基部叶鞘处形成褐色病斑,可导致麦苗枯死、烂茎、白穗。在重病区的强麦田可减产20%-40%。纹枯病的病菌潜藏于病残体上越冬,在春季气温快速回升且光照不足的条件下,会加重纹枯病。当强筋小麦播种过早时,会增加苗期发生纹枯病的可能性。

(2)防治技术

①选用耐病性良好的强麦品种,采用测土配方技术,控制氮肥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以改善土壤熟化性质,促进根系发育。尽量避免早播,控制播种量,在田间管理中要及时清除杂草。

②在播种前,用施麦单悬浮种衣剂拌种,每10kg种子用种衣剂20mL,可防治苗期纹枯病。或者,可以选用农化华丹悬浮种衣剂拌种,每15kg种子用种衣剂80mL。

③在2月末-3月初时,喷施20%井冈霉素2000倍液用于防治纹枯病。或者,也可以采用烯唑醇、井冈蜡芽菌、苯甲丙环唑、噻呋酰胺、戊唑醇等药剂喷施防治。对病情较为严重的麦田,需连续喷药2-3次,间隔期为7d左右。喷施最佳时机为上午清晨叶片有露水时,向强麦根基部和叶片部位喷施。

3、条锈病防治

(1)发生特点

条锈病多发于强麦穗期,主要通过气流传播病害,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跨区病害大流行,导致当年产量大幅度下降。条锈病主要侵害叶片、叶鞘、茎秆和麦穗,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褪绿斑,之后长出粉状夏孢子,在风力作用下快速传播病菌。随着气温的升高,病害部位生成黑色疱斑。

(2)防治技术

①强麦种植要合理搭配种植品种,采用轮作方式,避免长期种植单一品种。在种子处理时用粉锈宁拌种,以减少越冬菌源对苗期的危害。

②在此期间,要带药查看麦田,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喷施防治。在3月下旬,喷施15%粉锈宁1000倍液防治强麦锈病。或者,可每亩喷施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5g、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5g、30%醚菌酯悬浮剂60mL、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mL进行防治。

4、赤霉病防治

(1)发生特点

赤霉病主要危害强麦穗部,在穗部形成红色霉层,影响强麦产量和品质,严重病害年份可减产50%以上。在强麦进入扬花期后,如果遇到田间高湿环境,则易发生赤霉病。到强麦灌浆期出现穗腐现象时,麦穗呈现出渍状褐斑,病斑延伸到整个麦穗,导致强麦籽粒失去食用性。当强麦前茬作物为玉米时会增加赤霉病的发生几率,这是因为玉米秸秆还田量较大,容易在土壤间积累病菌。

(2)防治技术

①在强麦抽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用量为每亩100g。同时,施入芸苔素内酯生长调节剂,控制强麦长势。

②在强麦抽穗扬花期时,喷施40%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防治赤霉病。在5月初,如果遇到连续性降雨天气,则要重点防治赤霉病。每公顷麦田喷施40%丙硫菌唑·戊唑醇600g兑水450kg、或者40%戊唑·咪鲜胺590g兑水450kg、或者48%氰烯·戊唑醇600g兑水450kg、或者20%氰烯·乙唑醇1800g兑水670kg进行喷施防治。喷施药剂后,如果在扬花期遇到阴雨天,则需要等雨停后补喷。

5、红蜘蛛防治

(1)发生特点

在每年的3月-4月红蜘蛛开始繁殖,对强麦造成危害。红蜘蛛喜欢温暖、干燥的气候,其具有避强光性、群生性等习性,一般寄生在田间的杂草上,当麦田周边杂草较多时,易发生虫害。红蜘蛛潜藏在叶片背面,白天危害叶片,夜间潜伏到根部。

(2)防治技术

①加强中耕除草,及时清理田间残枝败叶,将其带离麦田集中处理。在冬季到来前浇入封冻水,或者在开春时浇入返青水,对土壤内的虫卵造成灭杀。

②在虫害初期,每亩使用2.5%联苯菊酯乳油50mL或5%阿维菌素乳油10mL进行灭虫。当虫害较为严重时,可喷施10%阿维·哒螨灵乳油1000倍液、或者50%氯氰·毒死蜱乳油15mL、或者40%联苯菊酯·噻虫啉悬浮剂10mL进行灭虫。在灭虫过程中,可配合使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

6、麦蚜防治

(1)发生特点

强麦蚜虫主要发生在苗期和穗期,其中穗蚜危害较为严重。当发生穗蚜虫害时,对穗部、茎秆和叶片组织造成严重蚕食破坏。穗蚜在气温20-22℃,且天气干燥的环境下快速繁殖,到4月中上旬进入繁殖盛期,对强麦植株造成严重破坏,会导致麦穗无法正常抽出,阻礙籽粒发育,造成强麦大幅度减产。

(2)防治技术

①播种前深耕灭茬,合理密植、施肥,以改善麦田的通风透光环境。

②当田间蚜虫数量超过一定头数时,可释放蚜茧蜂等天敌降低蚜虫数量。在田间悬挂黄色粘板,利用蚜虫喜欢聚集到黄色物体上的习性进行诱杀。

③在强麦抽穗期后重视防治麦穗蚜,可喷施40%氧化乐果1200倍液。当每平方米蚜虫数量超过30头时,需要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每亩喷施20%菊马乳油80mL加水50kg,或者40%保得丰80mL加水50kg,或者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g加水35kg,或者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加水35kg进行灭虫。尽量在上午露干后和下午4点以后喷药,如此方可保证良好的灭虫效果。

综上所述,强筋小麦作为山东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在对其进行种植的过程中,要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栽培管理技术,并将之合理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同时,应当采取合理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对小麦生长期间常见的病虫害加以防治,如此方可为优质、高产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从而给农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262400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麦苗纹枯病麦田
HPLC法同时测定大麦苗中5种成分
小麦苗的梦
我到麦田看麦苗
小雪花与麦苗儿
四川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的评价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
不关我的事
别人做不到
只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