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控制方法及对DRGs分组的作用分析

2024-04-09 09:18南平市第一医院谢梦铃
办公室业务 2024年5期
关键词:病案分组住院

文/南平市第一医院 谢梦铃

医院住院病案也称住院病历,是患者住院时的病案记录。依照法律规定,医院针对住院病人应当制作住院病历,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住院过程信息、诊疗信息、费用信息等,是组织患者治疗、医院管理的主要依据之一。为保证医疗服务规范有序,我国各地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均比较关注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控制。目前,各地医疗机构一般遵循《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6年版)》文件要求,进行相关的信息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1]。从进一步规范管理工作、提升管理质量的角度出发,文件要求结合当前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控制工作的不足,探究新的管理思路、方法,这为DRGs分组法的运用提供了空间。

一、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信息管理以及DRGs分组概述

(一)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信息管理。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信息内容较多,但基本条目比较明确,原则上应呈现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同时能够简练反映患者的病情,包括主诉疾病、并发症等,一些与诊疗、入院治疗、疗护费用有关的内容也应同步予以呈现。为保证信息整理、呈现效果,需要医院工作人员加强住院病案首页信息管理,确保所有信息准确、简练,能够完整提供患者的基本信息[2]。目前,大部分医院采用的是病区负责制,即各病区独立根据医院要求,进行病案管理,将患者的住院病历交由所在病区,病区选区人员负责集中、统一保管。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是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英文简称。DRGs分组是一种病例组合分类方案,即根据年龄、疾病诊断、并发症、治疗方式、病症严重程度及转归和资源消耗等因素,将患者分入若干诊断组进行管理的体系。该模式起源于美国,早期主要用于短期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之后传入欧洲以及亚洲各国,因其在管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我国也能用于医保付费管理,因此得到了较多关注。据国家医保局消息,2021年3月,北京、天津等开展DRG付费国家试点工作的城市已全部通过模拟运行前的评估考核,进入模拟运行阶段。按我国现行标准,DRGs分组方案较为详细,包括26个主要诊断大类、376个核心DRG,细分为167个外科手术操作ADRG组、22个非手术操作ADRG组和187个内科诊断ADRG组,这为该模式的运用提供了制度保障。仅从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角度出发,各医院可强调DRGs分组法运用的灵活性,以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方式组织运用[3]。

二、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控制的不足

(一)信息较混乱。当前,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控制工作并不完善,存在信息混乱的情况。信息混乱主要是指多位患者的病案档案不便于集中管理,相同病区内不同科室患者的病案档案集中存放,但患者的病情、病况、医疗需求各有差别,集中管理的病案档案依然需要逐一分类,才能妥善用于后续工作。如高血压患者、脑梗死患者均属于心血管疾病病区,前者合并有其他症状需要住院,后者也需要接受住院治疗,但前者主要强调血压控制、并发症管理,后者则关注溶栓治疗,维持体征稳定。不同患者的医疗护理要求、收费标准等并不相同,管理要求也存在显著差别,集中在相同病区、不做首页信息的差别化处理,不利于快速甄别、提供管理和疗护方面的服务[4]。

(二)管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住院病案能够较为准确、全面地反映患者信息,既可以用于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也可以用于远程指导患者居住治疗和自我护理。目前,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这要求医院进一步提升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控制效果。常规管理模式下,部分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不高,信息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和处理,这也将持续干扰医院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如部分医院的住院病案首页信息不明确,没有要求工作人员按何种标准进行信息撰写,导致病案首页信息不够完善。因医院工作人员习惯了此工作模式,即便对实际工作造成干扰,也没有及时得到关注、处理,导致医院管理效率低下,住院病案首页信息的后续应用受到影响[5]。

(三)人工管理存在不足。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信息管理带有一定的复杂性,但由于不同患者的情况各有差别,要求确保住院病案能够精准、完善的呈现关键信息,工作人员在进行病案信息收集、病案撰写时可能会出现一些疏漏、错误,而在人工管理模式下,这些错误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察觉。例如,脑卒中作为常见疾病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类,前者也称脑梗死、脑血栓或脑梗死,原则上应规范书写为脑梗死,其致死风险较低,后者也称脑出血,致死风险高。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能在病案首页错将脑梗死写作“脑梗死”,不利于保证住院病案首页信息的规范性,增加了识别管理难度,也有部分工作人员在病案首页混淆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导致患者治疗方案、疗护收费方面的困扰。

三、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一)信息集中归档需要。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控制,是信息集中归档的需要。所有医院均需严格对待各类档案,尤其是患者病案档案,这要求其加强与之相关的各类管理工作,做好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控制,以服务归档管理。在各科室的管理工作中,应将相同病情(主要是主诉疾病)的患者档案进行适当集中,生成大数据服务院内管理以及可能的疾病流调需要。要达到上述目的,医院要提升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保证使各类信息清晰有效,便于用户查看和分类归档。

(二)问题处理需要。为保证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控制效果,原则上应关注各类问题的处理,如首页信息不完善、不规范、不完整等。以我国的医保管理工作为例,城镇医疗保险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额度并不相同,户籍所在地的报销额度以及异地报销额度也存在差别,在进行住院病案首页信息收集、撰写时,如果未能做好患者户籍所在地、户籍类别的记录,可能影响报销工作,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对此,应积极加强管理,以规范制度保证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使已有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三)消除人工管理疏漏的需要。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控制,有助于消除人工管理疏漏。如上文所述,病程记录错误问题,以及人工归档记录错误、人工统计上的错误等,可以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医院管理部门在DRGs分组法的支持下,确定可靠的、规范的分类模式,再将对应的工作机制输入计算机中,形成人工工作、计算机工作并行的模式,使人工管理疏漏问题进一步从宏观管理角度得到应对。

四、DRGs分组法下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控制方法

(一)明确分组方法。DRGs分组法下,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控制应以明确的分组方法为依据,建议采用病情和主诉疾病分类模式,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将患者分为三个小组,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分组模式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患者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应对A、B、C三类小组的患者进行分类,二次分类主要考虑患者主诉的疾病特点。如心血管疾病、外伤、恶性肿瘤等。如有必要,还可继续进行三次分类,将心血管疾病分为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类别,做到分类精准、病案首页信息清晰明确。

(二)加强质量考评。在分组管理模式下,还应针对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进行考评,以了解新模式的应用效果。DRGs分组法下,考评工作可从三个方面着眼,即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工作疏失和错误发生情况和信息复用情况。考评工作均以得分制加以表达,其中患者满意度可通过患者离院前通过访谈获取,分为满意、不满意、一般三个等级,每出现一次工作上的疏失和错误(如疾病记录错误、分组错误等),应扣除一定分数,信息复用情况由本院住院病案管理人员给予评价,分为满意、不满意、一般三个等级。具体评分标准可参考表2。

表2 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评分标准

此模式下,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最高得30分,最低得0分,得分越高表明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越高,也可以根据低分环节加强管理,保证信息质量能够持续得到提升。

(三)及时反馈和处理问题。借助DRGs分组法进行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控制,便于提升信息质量,以分组形式提升管理便捷性和最终管理效果,这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实现问题的及时反馈和处理。原则上,应强调发挥DRGs分组法的特点,以该分组法为依据组织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探讨应对方法。如在上文所述的三组分组模式下,患者病情危重程度作为初步划分小组的主要标准,可以跟踪此标准下的工作情况,并评估此方式是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如果发现问题,则由对应小组内的医护人员进行记录和反馈,并根据问题表现探讨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直到分组标准完善,可以妥善、有效提升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

五、结论

综上所述,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借助DRGs分组法可提升相关管理质量。目前,医院住院病案首页存在信息混乱情况,管理上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处理,且面临人工管理滞后、疏漏较多的困扰。基于此,可在DRGs分组法的支持下做好分组管理,通过质量考评和信息技术提供辅助,提升相关问题的应对效果,使医院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得到保证。

猜你喜欢
病案分组住院
妈妈住院了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试论病案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