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继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04-09 06:45王文君康菊红王梦茹
中国医药导报 2024年8期
关键词:抗凝药入院年龄

王文君 康菊红 王梦茹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脑卒中是器质性脑血管疾病,预后较差。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除与病情进展速度、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等有关外,也会受到继发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UGH)等并发症的影响,积极防治UGH 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1]。UGH是脑卒中的严重并发症,多与应激、某些药物的使用、脑功能损伤等因素有关[2]。研究发现,预防性使用抑酸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UGH,但抑酸药物的过量使用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3-4];因此有效识别脑卒中患者的UGH 高危因素对于UGH 的预防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26 例脑卒中患者为例,探讨UGH 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以期待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8 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6 例,本研究获得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JLXY-2023-02)。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节选)》[5]中脑卒中诊断标准;②入院时无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③发病至入院时间在72 h 内;④年龄>18 岁。排除标准:①伴免疫、血液系统疾病;②伴消化性溃疡、胃肠道恶性肿瘤;③伴血管畸形或动脉瘤;④入院前1 个月内有铁剂等药物使用史。

1.2 研究方法

记录126 例患者的UGH 发生情况,包括例数、症状、持续时间等。UGH 判定标准:参照《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6],患者粪便隐血试验阳性,且出现黑便症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UGH 分为UGH 组和非UGH 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疾病相关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脑卒中患者继发UGH 的影响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6 例患者中30 例继发UGH,发生率为23.81%。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及黑便,出血量<50 ml,为少量出血,无大量出血患者。UGH 组年龄≥65 岁、高血压3 级、有既往脑卒中史的占比高于非UGH 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例(%)]

2.2 两组疾病相关情况比较

UGH 组中出血性脑卒中、入院时GCS 评分3~8分、抗凝药使用的占比高于非UGH 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疾病相关情况比较[例(%)]

2.3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UGH 作为因变量(UGH=1,非UGH=0)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 岁(OR=1.472,95%CI:1.093~1.982)、高血压3 级(OR=2.209,95%CI:1.387~3.518)、入院时GCS 评分3~8 分(OR=2.692,95%CI:1.315~5.511)、使用抗凝药(OR=1.608,95%CI:1.125~2.298)是脑卒中患者继发UGH 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继发UGH 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研究认为,脑卒中患者多处于高应激及高能耗状态,此时体内蛋白分解更快,氧自由基合成增加,胃黏膜细胞完整性破坏与屏障损害,继发UGH 风险增大[7-8]。既往研究中,脑卒中继发UGH 发生率为20%~80%,且出血部位最常发生于胃部,以少量出血为主[9-10]。本研究中126 例脑卒中患者的UGH 发生率为23.81%(30/126),且出血量在50 ml 内,未出现大量出血,与相关研究结果接近。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 岁、高血压3 级、入院时GCS 评分3~8 分、使用抗凝药是脑卒中患者继发UGH 的危险因素。研究认为,年龄越大,机体退化越严重,丘脑、垂体调节等调节功能也会明显减退,使胃黏膜分泌及自我修复功能减弱,UGH 发生率由此升高[11-12]。有研究发现,年龄>70 岁的脑卒中患者继发UGH 风险远超于<70 岁患者,且年龄每增加1 岁,UGH 发生风险增加7%[13-14]。高血压的存在会对血管壁弹性造成较大影响,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也是脑梗死的病因之一,因此患者血压分级越高,胃黏膜管壁的弹性越差,越容易发生微循环障碍,增加UGH 风险[15]。GCS 评分越低,病情越重,机体耗能越多,蛋白分解越快,易造成胃黏膜脱落,大幅减慢胃黏膜上皮的更新速度,破坏胃黏膜的屏障保护功能,增加UGH 发生风险[16-17]。有研究发现,与GCS 评分≥10 分的患者比较,<10 分的脑卒中患者胃蠕动速度大幅减慢,胃内容物停留时间相应过长,使胃酸大量堆积,浓度升高损害胃黏膜而增加UGH 风险[18-19]。另外,GCS 评分较低的患者往往因昏迷而无法进食,无法及时消耗机体自身产生的胃酸,而诱发UGH。因此,GCS 评分偏低(<8 分)的脑卒中患者是UGH 的高危人群,可通过恰当的抑酸治疗来减少UGH。研究表明,GCS 评分较低的患者,更易发生感染及脓毒症等,诱发机体炎症反应,使机体出现胃肠动力及缺血等问题,最终诱发胃溃疡、胃出血等[20-21]。研究指出,脑卒中患者的UGH发生会受到患者自身长期用药情况的影响,其中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会增加胃相关疾病发病率[22-23]。本研究中,抗凝治疗也是继发UGH 的危险因素,原因考虑为抗凝药多属于酸性物质,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刺激,加重胃黏膜损伤而增加UGH 风险。有研究认为,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激素的使用也会促进胃酸与胃蛋白酶的生产,使胃黏膜屏障受损,增加UGH风险[24-25]。但本研究由于同时入选了缺血性及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的激素使用种类较为复杂和多样,难以进行统计和分析,因此未能作出判断,有待后续验证。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继发UGH 会受到年龄、高血压、入院GCS 评分、抗凝药使用的影响,临床可早期评估患者UGH 风险并针对性防治。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抗凝药入院年龄
变小的年龄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房颤 选华法林还是新型口服抗凝药
新型口服抗凝药能代替华法林吗
做支架前该不该停抗凝药?JACC子刊瑞典研究
如何安全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
年龄歧视
作文门诊室
算年龄
作文门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