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赋能式护理模式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04-09 06:45张媛媛苏亚蓉
中国医药导报 2024年8期
关键词:肝炎病毒性入院

庄 颖 张媛媛 苏亚蓉▲

1.江苏省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肝病科,江苏淮安 223002;2.江苏省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淮安 223002

病毒性肝炎是指肝脏在病毒侵袭感染下发生损伤的全身传染性疾病,以恶心、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为临床主要表现[1]。机体在感染应激刺激下,还会出现心理反应和病理改变,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慢性化、不可逆性症状,严重时还会发展为肝硬化[2]。临床常给予免疫调节、抗病毒等治疗手段,虽可有效控制肝组织功能损伤与纤维化进展、抑制机体内病毒的复刻[3]。由于此疾病病情较为复杂、治疗迁延时间较久,家属长期承受照顾患者压力与被传染风险负担,患者在病痛的折磨下,临床治疗配合度与生活质量普遍偏低。通过对病毒性肝炎患者采取多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利于强化其自我管理意识,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水平[4]。传统康复护理措施,忽视了对患者及家属心理安抚与生理需求,存在一定局限性。而联合赋能式康复护理以赋能理论为基础,通过联合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调动激发患者内源动力,有助于提升脑梗死偏瘫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5]。本研究通过对病毒性肝炎患者采取联合赋能式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江苏省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肝病科2019 年1月至2021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1~100 的顺序编号,依据单、双数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 例。入组标准:①经由血常规、病原血清学检查、肝功能、CT等检查,符合《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疫情报告》[6]中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②首次就诊、年龄>18 岁;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肝硬化、肝功能障碍;②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③合并脑、心、肺等脏器功能不全;④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或药物依赖。本研究获得江苏省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HASY 2018017)。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护理方法

1.2.1 参照组

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模式。护理观察周期为3 个月。患者入院后,将科室内环境、病毒性肝炎知识、护理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讲解,对其提出的问题及时加以解答。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情况,适当给予心理疏导与放松。指导患者遵医嘱按照剂量、规律服药,合理饮食指导,叮嘱患者进行日常自我监测与运动训练。出院后告知其定期来院复诊。

1.2.2 干预组

实施联合赋能式护理模式。在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联合家属、患者及同伴等共同赋能康复护理模式,观察周期为3 个月。

1.2.2.1 确定问题 于患者入院1 d,责任护士根据其既往疾病资料,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以开放提问的方式,如:“您从疾病发生至现在多长时间了”“疾病为您的日常生活与交往带来了哪些困扰”。引导其提出疾病相关问题,如“病毒性肝炎疾病产生原因”“疾病带来的危害有哪些”“疾病的传播途径与自我防控措施”“日常饮食、康复锻炼有哪些”等。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对其疾病知识掌握情况、预期希望目标及自我管理意识等加以了解,明确其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

1.2.2.2 表达情感 责任护士在心理科医师的协助下,对患者心理状态及变化情况进行评估,采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引导鼓励患者将自身在疾病发生、临床治疗等过程中遇到的或干扰心理情绪的不良因素加以阐述。

1.2.2.3 建立目标、制订计划 告知患者、家属其在康复护理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与主导地位,联合其依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制订临床可行性价值较高的护理计划。

1.2.2.4 计划实施 责任护士将病毒性肝炎病理机制、症状、流行病学特点、治疗干预、隔离消毒常识、家庭护理及自我管理技巧等疾病健康知识,以宣传手册、公众号推送、专家讲座等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讲解,2~3 次/周,40~45 min/次。对患者心理状态及个性特点进行初步掌握,始终保持专注耐心倾听的状态。待其倾诉结束后,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对其现状表达同情与理解,讲述既往临床成功案例、音乐放松疗法,通过榜样激励法与情绪调节,强化其临床治疗自信心。将在疾病治疗期间抗病毒药物服药剂量、不良反应、疗程等相关内容,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叮嘱其在服药前后反复核查药物名称、有效期、剂型等信息,切勿自行增减药物剂量,若发生不良反应需及时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同时,在营养师指导下,根据患者饮食喜好与习惯,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控制脂肪与糖分的摄入,以豆类、鱼类、禽蛋等优质蛋白含量较多的食物为主,适量补充能量、维生素等,严禁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遵循少食多餐原则,3~5 餐/d。鼓励患者进行慢走、太极拳、瑜伽等有氧康复运动,2 次/d,20~30 min/次。鼓励患者家属给予其安慰与支持,监督患者日常服药及运动的完成情况。邀请病毒性肝炎治疗管理效果较好患者,进行自我康复护理管理中成功经验的交流分享,每次交流时间1~2 h,每月举办1 次。出院后,护理人员通过信息、微信、电话等形式,对患者进行每2 周1 次的随访,询问患者或家属护理管理完成与临床症状等情况,根据患者病程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护理干预措施。若患者出院时仍在使用抗病毒药物,需要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根据需要进行药物的调整和管理。叮嘱患者强化日常手卫生消毒与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自我管理能力

责任护士于入院1 d、干预3 个月后,借助由冯建红等编制的病毒性肝炎自我管理评估量表对两组进行综合评估,主要包括躯体活动、临床治疗、心理、饮食4 个维度,共28 个题目,每个题目满分为4 分,总得分为0~112 分,分数越高说明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越高,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2[7]。

1.3.2 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营养不良、肝功能异常加重、高胆红素血症、肝区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3 生活质量

责任护士于入院1 d、干预3 个月后,使用慢性肝病问卷(chronic liver disease questionnaire,CLDQ)对两组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疲劳(5 项条目)、活动能力(3项条目)、腹部症状(3 项条目)、焦虑(5 项条目)、系统症状(5 项条目)、情感(8 项条目)等6 个维度,共29 项条目,每项条目满分为7 分,总得分为0~203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Cronbach’s α 系数为0.869[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入院1 d、干预3 个月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入院1 d,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个月后,两组躯体活动、临床治疗、心理、饮食评分均高于入院1 d,且干预组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入院1 d、干预3 个月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入院1 d、干预3 个月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s)

注t1、P1 为两组入院1 d 的比较;t2、P2 为两组干预3 个月后的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营养不良、肝功能异常加重、高胆红素血症、肝区疼痛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入院1 d、干预3 个月后生活质量比较

入院1 d,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个月后,两组疲劳、活动能力、腹部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入院1 d,且干预组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入院1 d、干预3 个月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4 两组入院1 d、干预3 个月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注t1、P1 为两组入院1 d 的比较;t2、P2 为两组干预3 个月后的比较。

3 讨论

联合赋能式康复护理模式在提升病毒性肝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效果显著(P<0.05)。可见,护理人员通过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疾病自我康复护理中的重要地位与积极参与管理的价值与意义,联合其参与到各项自我康复护理管理措施的设计与制订中,将病毒性肝炎疾病健康知识与护理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以潜移默化的形式逐渐渗透,满足患者及家属对于疾病知识的求知欲[9-10]。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的同时,加强家属监督管理意识,从而很好地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11-13]。

研究表明,与常规康复护理模式的参照组病毒性肝炎患者比较,联合赋能式康复护理模式下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下降明显(P<0.05)。分析原因,在营养医师的协助指导下,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膳食计划,满足机体消耗需求,维持营养水平均衡,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14-15]。同时,在共情式疏导、情绪反馈的心理干预措施下,可有效舒缓患者心理负担与压力,主动为患者提供护理,指导正确剂量服药,提高其临床治疗与服药的依从性,预见性地解决患者可能存在的症状加重与肝区疼痛等不良反应[16-18]。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由此可见,家属联合赋能式护理干预,有效调动家庭支持作用,促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庭亲友的温暖,满足患者爱与安全感需求,可协助患者将自身心理负担与压力加以合理宣泄,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面对疾病[19-21]。与此同时,家属在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过程中发挥了监督作用,养成规律且健康的日常管理行为,有效改善自身疲劳、腹部及系统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水平[22-26]。

综上所述,联合赋能式康复护理模式在强化病毒性肝炎患者自管理能力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肝炎病毒性入院
《世界肝炎日》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世界肝炎日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作文门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