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盘黑色素细胞瘤病例报道1 例并文献回顾

2024-04-09 06:46冯晶华吴小艳杨迎新
中国医药导报 2024年8期
关键词:患眼视盘脉络膜

冯晶华 杨 潮 李 钠 吴小艳 武 燕 杨迎新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眼科,北京 100010

视盘黑色素细胞瘤(melanocytoma of optic disc,MCOD)是黑色素细胞痣的深层色素变体,通常发生在视盘中,有时涉及邻近的视网膜和脉络膜[1]。一般无临床表现,少数伴有视力下降。MCOD 生长缓慢,在诊断后5 年肿瘤生长的概率为11%,10 年为32%,恶变率为1%~2%,是一种不需要治疗的良性肿瘤[2-3]。目前眼底照相及荧光素血管造影被认为是MCOD 诊断的金标准,因造影是有创操作,临床上患者接受度不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作为一种非侵入的检查手段,可以用来评估MCOD 的发生和发展[4]。近几年关于MCOD 的OCT 及OCTA 相关研究内容集中在影像特征,少有研究其与视野缺损的关系,鲜有量化MCOD 血管密度及神经节细胞(ganglion cells,GCL)的报道。本研究将1 例完善的北京中医医院眼科发现的体积较大的MCOD 病史资料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4 岁,2022 年11 月3 日因“双眼视物模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无其他不适。既往体健。眼科检查结果: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为20/20。双眼眼压分别为17/18 mmHg(1 mmHg=0.133 kPa)。双眼前节无异常。眼底照片可见右眼视盘区有一近似椭圆形的黑色肿物,约为2 个视盘大小,边界不清,呈羽毛状;左眼眼底未见异常。见图1。诊断:右眼视盘黑色素细胞瘤(待查)。为进一步明确诊断,2023 年4 月18 日复查,完善眼底自发荧光:可见约2 个视盘大小的椭圆形病灶,无强荧光,提示未见脂褐素。见图2。眼部B 型超声可见右眼视盘上圆顶状隆起占位病灶,病灶边界清晰,呈高回声,质地均匀,无压陷或挖空现象;手动测量肿瘤大小:3.09 mm×1.28 mm。见图3。动态视野结果:右眼鼻侧上、下方及颞侧上方见弓形视野缺损,生理盲点扩大。右眼视野指数:78%。见图4。OCT:右眼视盘见呈高反射带的隆起区域,信号强度接近于色素上皮层,隆起后的见低反射区域。见图5A。经Cirrus HD-OCT 5000测量,GCL 平均厚度右眼为79 μm,左眼为89 μm,右眼最小厚度为64 μm,出现在颞下方。见图5B。比较双眼视网膜分层结构图,红色箭头处可见右眼脉络膜血管层出现不连续的低反射区域。见图5C。OCTA:右眼视盘处可见椭圆形黑色强荧光区域,表面血管网丰富迂曲,遮蔽部分视盘血管网,隆起病变区域中见丰富血流信号。见图6A。比较双眼视网膜分层血流结构图,箭头处可见右眼脉络膜层血流量相对减少或血管网被遮蔽,提示右眼脉络膜层不完整,病变部位涉及脉络膜。见图6B。通过forum 分析测量黄斑区域血管长度密度和血管灌注密度数据。血管密度长度中黄斑处心、内环、外环、全部区域依次是:右眼为12.5 mm-1,18.4 mm-1,18.3 mm-1,18.1 mm-1,左眼为11.9 mm-1,18.1 mm-1,18.0 mm-1,17.0 mm-1;血管灌注密度中心、内环、外环、全部区域依次是:右眼0.283 mm-1,0.446 mm-1,0.452 mm-1,0.446 mm-1;左眼0.264 mm-1,0.435 mm-1,0.444 mm-1,0.437 mm-1。以上检查左眼均未见异常。

图1 眼底照相

图2 右眼自发荧光

图3 右眼部B 型超声图像

图4 右眼动态视野结果

图5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图6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根据眼科检查明确诊断为右眼MCOD,肿瘤较4个月前无明显变化,嘱患者1 年后复诊,如有视力下降随时就诊。本研究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312141645000196014)。

2 讨论

患者诊断时的平均年龄约为50 岁,多单眼发病,偏向以女性为主,国内女性与男性之比为1.2∶1,国外女性约占58%,约26%的患者伴轻微视力丧失,发病机制尚不清楚[1-4]。Shields 等[1]通过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发现:10 年内MCOD 损害视力的发生率为18%,5 年内为11%、10 年内为32%。MCOD 生长缓慢,Lee 等[5]统计分析1 年内肿瘤生长率为0,2 年内为5%,5年内为14%,8 年内为57%。本研究统计了8篇资料完整的病例报道,平均年龄为43 岁,女性占59.3%,14.12%有视力损伤;单眼发病占98.6%,48.9%为右眼发病;随访中9.3%肿瘤增大,3.7%肿瘤减少[5-12]。色素细胞瘤是沿神经纤维层生长,Krohn 等[13]通过MCOD 的立体眼底照相观察到色素散布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中。因此眼底照相的典型特征是75%病变部位边缘呈羽毛状[1]。

本病例视野呈弓形缺损。临床上部分MCOD 存在视野缺损,机制不明[14]。Usui 等[15]认为视野损害部位与视网膜神经纤维束缺损相对应。张红军等[16]证实RNFL 变化与视野变化呈正相关。Burgos-Blasco 等[12]、Osher 等[17]、Lee 等[5]研究中,分别有9%、30%、7%出现相对传入性瞳孔障碍。国内报道中相对缺失,临床工作者今后可加入瞳孔检查。

OCT 监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变化对视功能判断有重要意义[14]。MCOD 关于神经节细胞相关的报道极少,Башкатова 等[18]报道在1 例患眼发现神经纤维层缺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未见异常。本文病例中,患眼颞下方GCL 变薄,GCL 平均厚度也比对侧眼薄,这与其视野弓形缺损的区域相对应。提示MCOD 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受损,可能为瘤体压迫神经纤维所致。

郭文骏等[19]提出神经纤维层变薄和视网膜微血管改变有相关性。OCTA 能够检测血管内红细胞的前后运动差异,从而提供血管图像能力比荧光素血管造影更敏感,同时OCTA 可以量化肿瘤中的微血管密度,证实部分MCOD存在微血管变化[20]。Burgos-Blasco等[12]发现MCOD 患眼与对侧眼睛相比黄斑区血管面积更大。Zhou 等[4]报道MCOD 患眼视盘处的血管长度密度和血管灌注密度高于正常眼。本研究由于软件受限,仅可量化得出患眼与对侧眼相比黄斑区域血管密度数值均增加,提示,MCOD 血管密度发生异常增高,与文献研究结果一致。

Cennamo 等[21]报道MCOD 患眼在疑似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出现血流缺损,这与本病例中OCTA 影像学结果“患眼与对侧眼相比脉络膜层血流相对减少、脉络膜层缺损”的结果一致。Kwak 等[22]发现81%的脉络膜血管网缺损的位置与MCOD 的视野缺损位置相对应。

MCOD 需与脉络膜黑色素瘤这一眼内恶性肿瘤相鉴别,脉络膜黑色素瘤由梭形A 和梭形B 瘤细胞组成,超声中表现为有蕈状、挖空征及脉络膜凹陷征[23]。眼底自发荧光表现为高自体荧光。眼底造影检查的典型表现为晚期呈弥漫性强荧光,伴有橙子色素沉着。MCOD 向恶性转化后可见梭形B 瘤细胞,它与黑色素细胞瘤细胞交织在一起,没有任何间隔[24]。这提示梭形B 瘤细胞是由MCOD 的恶性转化引起的。Gologorsky 等[24]通过B 超扫描评估良性病变的恶性转化迹象,发现大小增加、血管增多等鉴别点。Salinas-La Rosa等[25]报道了1 例罕见且病史过程完整的恶性转化病例值得研究,患者确诊MCOD 时无明显视觉障碍,在25 年后急性视力下降。因此虽然MCOD 恶性转化率为1%~2%,但仍不容忽视[26]。

综上所述,眼科工作者在今后临床中发现MCOD病例时应注重与恶性疾病相鉴别,完善相关检查,每年定期进行眼科检查随访,以及时发现其恶性转化的迹象。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患眼视盘脉络膜
视盘倾斜在高度近视中的研究进展
用基于络病理论的针药结合疗法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效果观察
伴视盘出血的埋藏性视盘玻璃疣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眼底影像特征陈秀丽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严重眼外伤中的法医临床应用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OCT在健康人群脉络膜厚度研究中的应用及相关进展
视盘内出血伴视盘旁视网膜下出血1例
角膜球差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