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派出所:绘制荆州古城最美“枫”景

2024-04-10 04:55刘志勇
派出所工作 2024年3期
关键词:东城警情警务

刘志勇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局荆州区分局东城派出所成立于1982年,位于荆州古城宾阳楼下,紧邻明朝宰相张居正故居,现有民警32人、辅警33人。辖区面积18平方公里,是荆州市政治、文化、商业、旅游中心。

近年来,东城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抓手,深耕“派出所主防”理念,创新“八建五查三联动”工作法和“1333+N”机制,用小切口打开大局面,用小举措撬动大平安,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子,先后获得“全国人民满意派出所”“全国优秀公安基层派出所”等100余项荣誉,荣记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2次,被评为第一批湖北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2023年以来,东城派出所辖区刑事、治安、纠纷警情同比分别下降38%、32%、22%。

推行“两队一室”,激发警务模式“新活力”

在荆州市公安局的大力推动下,紧扣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东城派出所率先在全市推行“两队一室”改革,按照“2:3:5”科学配置综合指挥室、案件办理队、社区警务队警力。通过做强综合指挥室,把科技手段、基础数据、视频监控等资源全量汇聚,利用岗位交叉、一警多能的优势,推动“两队互为协同、一室支撑两队”的警务运行机制。同时,确保社区民警占比达40%以上,在社区工作时间80%以上,由以往的“下社区”变为“在社区”。以社区民警辅警为载体,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建密群防群治网络,夯实联动共治基础。

现如今,在综合指挥室,墙上的电子大屏数据实时更新着相关的警力布置、警情情况、电子地图。依托民警随身配置的5G可视执法记录仪,实现了“警指联动”“警情合一”,警情、警力、现场、处置“看得见”。

2023年10月7日上午,某菜场摊主报警称蔬菜被盗。案件办理队现场走访排查,锁定一名戴白色鸭舌帽的中年男子。综合指挥室调取视频同步研判,向案件办理队推送信息,不到3个小时人赃俱获。通过复盘案件,社区警务队指导菜场管理方加强了技防、物防和人防措施。

一体推进“打、防、管、控、治、建、宣”,是“两队一室”改革的重中之重。综合指挥室发挥警情流转、指令发起、任务盯办、执法监督、考核统抓的中枢作用,牵引“两队”构建起信息互通、线索互传、工作互动的全链条闭环工作模式。

在东城派出所,还有一个雷打不动的做法:每日8点晨会,16点会商会,18点调度会,清单式交办、销号式管理,对警情、案情、稳情等信息,形成研判、指令、督导、落地、反馈的“闭环回路”,真正实现警力调度到位、任务派遣到位、情报研判到位、队伍管理到位。

东城派出所紧扣“主防”要求,强化“主防”理念,将“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找堵防”等工作一体统筹,坚持治理重心下移、治理关口前移,制定了包括党建统领、警力配置、预警预防、支援保障和考评体系等工作“主防清单”,明确要素管控、群众工作、治安隐患等“主防要点”。

创新推行“八建五查三联动”机制,即建立信息网络、研判队伍、调解队伍、联防队伍,建立排查机制、预警机制、联调机制、回访机制;查重点人员、重点群体、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警情;实现警民联动共治理、警种联动聚合力、部门联动增实效。

创新全域“八建”,构建联动共治“新格局”

建立信息网络,广辟信息来源。夯实社区警务基础,将社区干部、网格员、保安、楼栋长、治安积极分子物建为情报信息员,按照“灵、通、快、准、深”标准,全面收集矛盾纠纷、隐患风险、涉政涉稳等方面的各类情报信息。

建立研判队伍,实时研判督导。明确由教导员分管,一名副所长负责“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研判指挥室工作,每日对案件高发、易发区域持续关注研判,每周分析高发侵财案件种类、作案方式、高发区域等,实时掌握规律特点、发布预警,确保打与防的一体化、科学化、高效化。

建立调解队伍,提升调解水平。进一步做实“纠纷调解室”,以優秀退休社区民警为主体,将社区民警、辅警、下沉党员、网格员、律师纳入兼职调解队伍,主动联合街道司法、信访等部门,分类建立劳务纠纷、医患纠纷、婚恋家庭、情感纠纷、邻里纠纷、工伤事故专业调解队伍,形成“群众说事、民警普法、干部讲理”的调解工作格局。

建立联防队伍,强化防范能力。以东城街道办“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化阵地为牵引,组织由志愿者、保安、护校队、商户联防员等社会力量组成的义务巡逻队伍,完善“1+1+N”群防群治工作机制,以万达广场、聚珍园广场、宝安步行街、球场路步行街等大型商圈为重点,发动门店从业人员主动参与,建立千店联防联控网络,实现辖区群防群治力量倍增。

建立排查机制,消除风险隐患。每周由社区民警、辅警会同社区干部、网格员对辖区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把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与开展治安清查、流动人口摸排等日常警务活动相结合,深入社区、建筑工地和社区居民家中走访,加强社会要素全采集、全管理,努力将矛盾纠纷发现在萌芽、化解在初始。

建立预警机制,集约指挥处置。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10号球员”作用,以东城派出所“情指行”一体化情报研判指挥室为中枢,会同街道办搭建“情指勤舆”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第一时间接受预警、第一时间互通信息、第一时间组建专班、第一时间落地核查、第一时间办结反馈,实现涉稳情报核处率、案件线索处置率、业务指令落地率流转率达到100%,确保隐患问题发现得了、交办得快、处置得好。

建立联调机制,提升化解实效。进一步完善三级四色联调机制,对收集掌握的情报信息认真梳理、分析,按照矛盾特点、规模大小,落实“蓝、黄、橙、红”四色管理模式(蓝色为一般消费纠纷,黄色为一般债务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纠纷,橙色为5人以上的债务纠纷或较难化解的矛盾纠纷,红色为扬言报复类、涉众类、群体性纠纷),每月定期召开调解工作协调联席会议,汇总通报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情况,针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研究化解处置措施,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处置到位。

建立回访机制,跟踪问效管理。对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以“找堵防”形式分类交办、限期办结,及时了解当事人的思想动态,对已处置完毕的矛盾纠纷跟踪问效管理,常态化开展“回头看”,防止事态反复,真正做到调解一起、平息一起。

开展精准“五查”,打造融合共守“新模式”

东城派出所以“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同“找堵防”专项行动有效结合,围绕“最不放心的人、最不托底的事、最容易冒泡的地方”,以开展14类重点人员“十问十知”重点摸排行动为载体,全面排查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社会矛盾、公共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不让潜在隐患变成现实风险、不让现实风险演变成现实危害。

查重点人员。加大对辖区重大刑事前科人员、吸毒人员等重点人员的日常管控工作,台账应建尽建、信息应录尽录,全部落实“多包一”常态化源头稳控措施,从人员轨迹、关系网、从业状态等方面开展排查,堵管理服务漏洞,防止重点人员脱管失控。

查重点群体。对辖区重点群体加大走访排查力度,对排查出的“窟窿”隐患建立街道、社区、包保单位、行业主管部门等多部门参与的包保帮扶、调处化解工作责任清单,全力做到信息“一条不漏”、隐患“一查到底”。

查重点行业。全面采集录入各类行业特别是辖区刻字印章业、广告印刷业、物流业、旅店业、娱乐业、金融业等行业数据,分类建立从业人员微信群,全方位排查安全隐患或矛盾纠纷隐患。

查重点领域。加大对工程建筑领域、网络金融领域、教育培训领域等重点领域的排查工作,注意发现欠薪讨薪、合同纠纷、投资受损和下岗失业等风险隐患,及时上门开展工作,严防小风险酿成大事件。

查重点警情。对接到的警情进行全面梳理,对家暴警情、同事由多次报警、同样当事人不同事由多次报警、扬言报复的家庭纠纷、债务纠纷、情感纠纷、邻里纠纷、欠薪纠纷,全面分析研判;对可能造成现实危害的突出矛盾纠纷、安全隐患、重大紧急情况“一纠纷一专班一方案”,及时跟进督导处置,确保化解到位、消除隐患,从源头预防“民转刑、刑转命”和个人极端案事件。

强化“三个联动”,建设固本强基“新体系”

东城派出所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按照“人警案比”科学划分十个巡区三个防区,由警长发动门店长、楼栋长、巷道长“三长”力量,组建“东城义警”等11支社区警务团队,汇聚“景区安防”“夜市群防”等十个行业成立安保联盟,不断深化平安联创新格局,全力降警情、压发案。常态化开展防火防盗、反电诈、校园安防等宣传教育,构筑起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

警民联动共治理。通过“警务区+网格”的融合模式,由党政领导、公安指导、部门共建推动“警网融合”,民警、辅警、网格长、网格员、保安力量等社区力量,通过警务室联系起来,将信息集成、共享、协同,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综合治理警务室,切实做到“宣传防范无死角、服务群众有温度、帮扶群众零距离”,推动社会治理由单打独斗向多元协作的新格局转变。

警种联动聚合力。建立所队、所所、警区之间一体化协作机制,紧盯各类刑事治安警情,注重案件串并,开展破案攻坚,做到“警情日清零、案件月清结、积案积清查”,提升严打质效。

部门联动增实效。成立街道办“情指勤舆”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办党工委书记、分管综治工作的副书记分别任正副组长,派出所所长、综治中心主任、司法所所长、各社区居委会书记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协调统筹街办各部门、社区定期召开政法联席会议,牵引各方力量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发挥职能优势,打造多元共治、各尽其责、综合施策的基层社会治理特色样板。

开设“解纷超市”,开创矛盾化解“新局面”

不久前,家住東门社区的两邻居因安装摄像头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社区调解未果报警。综合指挥室分流非警务警情,“解纷超市”闻警即动立即介入。

调解员和公益律师一起为双方释法说理,安装摄像头的住户主动更改位置,安装好后相关画面也给邻居过目。不到2小时,原本针尖对麦芒的双方握手言和,当场签订矛盾纠纷调解协议书。

东城派出所实体化打造“解纷超市”,聘请离退休老干部、志愿者等担任专职调解员,引入综治、司法、律师“三方力量”,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联调联解”,将不能当场调解的非警务纠纷统一移送至“解纷超市”,按照“接、研、交、办、督、结、访”原则进行分流处置。

像社区的装修噪音、房屋漏水、夫妻吵架等简单的邻里家庭纠纷,交由社区居委会解决;涉及利益较多的纠纷通过协调综治、司法、律师来解决;治安类纠纷则转交派出所解决。为防止“矛盾后遗症”,该所建立“1333N”纠纷回访机制,即一案一档案,3天回访、30天走访、3个月评估和N个部门联动,已在全市推广。

目前,“解纷超市”已拓展联合调解、慈善救助、法律服务、支援行动、民情收集等五大功能,成为该所矛盾纠纷化解的“桥头堡”。自2022年7月成立以来,有效分流矛盾纠纷警情252起,调解率达99.6%,实现非警务纠纷转刑、转治为零的目标。

古城绘出好“枫”景,遍地盛开为民“花”。东城派出所全体民警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持之以恒强化“主防”理念、落实“主防”责任,巩固“创枫”果实,坚决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全心全意做好保民安、护民利、惠民生、聚民力等各项工作,展现“国枫所”良好精神风貌。

(作者系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局荆州区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东城派出所所长)

猜你喜欢
东城警情警务
和谐发展 创达未来
——东市莞东城实验中学
东城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不能吃的饺子
“霉神”彦哥
警情多,赖别人的嘴?
券游东城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警用直升机的作用及在我国警务实战中的应用
警务专用手机ZD-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