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探讨

2024-04-11 17:23孙业欣莫斌陆识丽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3期
关键词:产业园区水土保持广东省

孙业欣 莫斌 陆识丽

[关键词] 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产业园区;广东省

[摘 要] 2020年12月4日,《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粤水水保〔2020〕10号)发布,这是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的技术性指导文件。以广州智慧城市产业园(广龙地块)为例,基于《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试行)》开展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研究,包括水土保持评价、水土流失分析和预测、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投资估算、水土保持管理等,并提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相关建议,希望为省内其他产业园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提供借鉴。

[中图分类号] S157[文献标识码] CDOI:10.3969/j.issn.1000-0941.2024.03.006

[引用格式] 孙业欣,莫斌,陆识丽.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24(3):18-21.

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可以对区域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整体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严格区域水土保持管控和准入要求,有利于贯彻“预防为主、保护有效”的理念,推动人为水土流失的有效防治,提升区域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此外,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可以简化区域入驻项目的水土保持相关手续,提高审批效能,促进区域入驻项目尽快落地。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厅字〔2018〕2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号)、《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的意见》(水保〔2019〕160号)、《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开发区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意见》(办水保〔2020〕235号)等文件的陆续出台,自由贸易试验区、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区域开始推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工作。国内各省(区、直辖市)立足自身基本情况,积极探索省内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模式。

自2019年5月开始,为有效指导广东省内开发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工作,明确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的技术标准依据、评估内容和评估报告格式等,广东省人民政府、广東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陆续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粤府〔2019〕49号)、《关于印发〈广东省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工作指引〉的函》(粤自然资函〔2019〕1931号)、《关于印发广东省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操作规程的函》(粤自然资函〔2019〕2284号)等文件。2020年6月,广东省水利厅制定了《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编制工作方案,要求加快制定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并在全省范围内发布试行,确保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工作高效有序开展。2020年12月4日,广东省水利厅发布了《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粤水水保〔2020〕10号),自此广东省内有了编制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的技术性指导文件。《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试行)》共分为9章和5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区域调查、水土保持评价、水土流失分析与预测、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投资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管理等。本文以广州智慧城市产业园(广龙地块)为例,基于《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试行)》开展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研究,以期为园区制定切实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指导园区“五通一平”施工及入驻企业后续施工管理,也希望为省内其他园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提供借鉴。

1 园区概况

广州智慧城市产业园(广龙地块)规划用地面积146.90 hm2,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园地、建设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以平原地貌为主,地形平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22.2 ℃,年均降水量1 696.5 mm,年均风速1.9 m/s;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草覆盖率约20%。产业园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道路交通工程、绿地景观工程和配套附属工程等,规划基准年为2019年,规划建成年为2030年。

2 水土保持评价

2.1 水土保持限制性因子排查

《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试行)》要求对区域是否涉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等水土流失敏感区、生态保护红线,以及是否存在外弃土石方情况等水土保持限制性因子进行排查,对于区域涉及水土流失敏感区的需要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对于区域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和存在外弃土石方情况的应提出区域规划调整要求。经过资料调查分析与现场查勘,产业园不涉及国家、广东省、广州市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预防区,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地、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敏感区域;避开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等;建设区域及周边区域不存在泥石流等潜在自然灾害。产业园区气候适宜,生态系统自然恢复能力较强,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可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

2.2 水土流失隐患度评价

水土流失隐患度评价指标包括土石方挖填模数(W)、林草植被面积消长率(L)、敏感区面积率(M)和地表综合径流系数消长值(J)。

依据《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试行)》,经过资料分析,产业园土石方挖填模数为135.17万m3/km2,林草植被面积消长率为-10.1%,敏感区面积率为0,地表综合径流系数消长值为0.27。依据水土流失隐患度评价指标赋值标准(见表1),产业园水土流失隐患值R为各评价指标赋值的乘积,计算得到R=32。依据水土流失隐患度分级标准(见表2),产业园属严重隐患等级。

2.3 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

产业园平面布置充分考虑周边区域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划,以及自身发展需要,同时考虑保护耕地、维护区域生态功能等因素,规划用地合理。竖向布置充分考虑园区内土石方调配平衡,园区土石方挖填模数为135.17万m3/km2,符合《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试行)》提出的园区挖填模数不宜超过500万m3/km2的要求。产业园永久占地不涉及生态敏感区和生态保护红线,临时占地尽量利用永久占地进行设置,在满足园区建设需要的同时尽可能减少额外的占用。产业园施工工艺采用机械施工和人工施工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减少施工扰动时间。综上,产业园规划方案比较合理,符合水土保持相关要求。

2.4 表土保护评价

经过现场调查,产业园在建施工区域表土剥离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产业园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规划了表土临时堆存场地,补充完善了表土剥离保护措施,要求对临时堆放的剥离表土采取临时拦挡、排水、沉沙、苫盖等措施进行防护。表土运输过程中要做好运输车辆的防护措施,防止表土沿途散落。随着后续企业入驻,临时堆土场内保存的表土全部用于入驻企业的绿化覆土,待表土利用完毕后,临时堆土场依照园区规划进行后续建设。

3 水土流失分析和预测

产业园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土壤流失量预测参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和《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SL 773—2018)进行计算[1-2]。预测单元分为已出让在建区、在建区、待建区3个一级预测单元。其中在建区分为区域规划功能区、公用设施区、施工临建区3个二级预测单元;待建区分为区域规划功能区、公用设施区、表土堆放场区3个二级预测单元。产业园水土流失预测分析包括:①已出让在建区。因已出让在建区已交由入驻企业进行施工,相关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已转移,故不进行水土流失预测。②在建区。可通过水土流失调查、类比邻近区域相同类型建设项目和基于《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中水土流失预测模型等方法进行水土流失预测。③待建区。主要通过水土流失预测模型、试验观测等方法进行水土流失预测[2-3]。經过产业园水土流失预测分析,产业园水土流失重点时期为施工期,重点区域为区域规划功能区和公用设施区。

4 水土保持措施

4.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依据《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试行)》,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即为评估范围。依据资料分析和现场调查,产业园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146.90 hm2,包括已出让在建区、在建区、待建区3个一级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其中已出让在建区已出让给入驻企业开始开发建设,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已转移给相关入驻企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31.47 hm2;在建区分为区域规划功能区、公用设施区及施工临建区3个二级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水土流失责任范围面积分别为9.22、9.22、2.01 hm2;待建区分为区域规划功能区、公用设施区及表土堆放场区3个二级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水土流失责任范围面积分别为66.28、23.70、5.00 hm2

4.2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产业园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包括区域控制性指标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依据产业园实际情况,制定产业园区域控制性指标,包括:裸露地表防护率100%,土石方外弃率27%,表土保护率95%,生态边坡实施率85%。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制定基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 50434—2018)中南方红壤区一级防治标准,并依据产业园实际情况进行修正。由于产业园位于南方红壤丘陵区,原区域土壤侵蚀强度为微度,因此将设计水平年土壤流失控制比调整为1.0;由于产业园位于县级以上城市区域,因此将设计水平年渣土防护率和林草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见表3)。

4.3 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产业园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按照“区域控制+分区联控+项目防控”原则进行总体布局,形成覆盖产业园、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生产建设项目3个等级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1)区域控制措施。包括产业园汇流出口泥沙控制措施、产业园临时汇流排洪设施和蓄滞洪设施等。由于产业园位于城市区域内,且原地貌类型为平原,产业园没有集中的汇流出口,因此主要排水方式为通过设置排水沟,将区域排水汇入沉沙池,经过沉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中。产业园可与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和生产建设项目共用一套排水沉沙设施,在满足区域水土流失防治要求的同时减少水土保持投资。

2)分区联控措施。以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为单元,针对性布设施工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产业园处于场地平整施工期,该时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时段,也是水土流失防治任务最艰巨的阶段。针对已出让在建区,要求已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入驻企业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严格落实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入驻企业建议按照《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开发区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意见》(办水保〔2020〕235号)要求,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报告表,并尽快提交相关材料至有关部门。针对在建区,应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落实表土剥离保护、土地整治、撒播草种、景观绿化、临时排水和覆盖等措施。待建区水土流失较轻,应做好水土流失预防工作。

3)项目防控措施。根据不同类型生产建设项目的扰动特点,针对性布局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产业园后续建设项目主要为房建类项目,属点型工程,在产业园“五通一平”结束后,入驻企业要落实好包括永久雨水管网、园林景观绿化、临时截排水、沉沙、拦挡、苫盖等水土保持措施。

5 水土保持监测

推行由产业园管理机构统一实施水土保持监测。监测范围为产业园规划用地范围,监测内容包括产业园水土流失现状和危害、区域水土流失危害事件、产业园开发建设进度、扰动土地情况、弃土(石、渣)情况、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等。监测手段以卫星遥感和无人机航测为主,地面观测为辅。地面观测包括产业园汇流出口、重要水土流失敏感点、深挖高填边坡、表土堆放场、土方周转场等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卫星遥感监测和无人机航测原则上每季度开展一次,雨季可适当增加频率,发生水土流失危害事件时需要开展专项监测[4]

6 投资估算

产业园水土保持投资预算的编制方法、有关费率、编制格式及要求执行《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发布我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与系列定额的通知》(粤水建管〔2017〕37号)的相关规定。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估算由工程措施费、植物措施费、监测措施费、施工临时工程费、独立费用、预备费和水土保持补偿费7个部分组成,重点需要复核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7 水土保持管理

水土保持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建设管理、变更管理及后续设计、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理、施工管理及水土保持设施验收6个方面内容。①建设管理:明确园区的管理机构、人员、岗位职责、管理制度等内容,需要有相关文件作为支撑。②变更管理及后续设计:参照《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水利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6〕65号)对园区建设进行变更核对,在后续规划设计中,规划设计单位应将产业园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中的水土保持措施纳入主体工程规划设计中。③水土保持监测:由产业园建设单位统一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并共享监测成果。④水土保持监理:参照《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的意见》(水保〔2019〕160号),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监理工作。⑤施工管理:需要明确对施工单位的相关要求。⑥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参照《水利部关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的通知》(水保〔2017〕365号)、《广东省水利厅关于我厅审批及管理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备有关事项的公告》及《广州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广州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的通知》(穗水规字〔2020〕12号)等要求开展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试行)》作为广东省内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的指导性文件,分别从区域概况、水土保持评价、水土流失分析和预测、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投资估算及水土保持管理等方面给出了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的建议及指导性意见。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按照《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试行)》编制的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既可作为指导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总纲,也可为共享水土流失情况和水土保持成效信息、加强水土保持监管、做好水土保持工程投资预算和进度管理提供支撑。

8.2 建议

1)本研究中广州智慧城市产业园处于施工阶段,有别于新建园区,园区现状调查十分重要,建成区、在建区、待建区需要针对性布设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依照“区域控制+分区联控+项目防控”原则进行总体布局,形成覆盖产业园、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生产建设项目3个等级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2)产业园中部分建成或在建项目已编报水土保持报告书并取得批复,其水土流失防治责任、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设施维护及验收应依照相关规定执行,编制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时应注意区分这些内容。

3)《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试行)》首次提出了区域性水土流失控制指标“水土流失隐患度”的概念,包括土石方外弃率、表土保护率、裸露地表防护率、生态边坡实施率4项指标。产业园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应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 50434—2018)要求设置目标值,并结合区域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4)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中投资预算部分的水土保持补偿费计算十分重要。产业园水土保持补偿费计算建议参照《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财综〔2014〕8号)、《广东省发展改革委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水利厅关于规范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标准的通知》(粤发改价格〔2021〕231号)等对于一般生产建设项目的征收办法,按照征占地面积一次性计征,但是需要扣除产业园中已批复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公园绿地、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区域,同时要综合考虑施工时序,避免重算、漏算等问题,保证水土保持补偿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陈知送,段东亮,姚成平,等.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理念及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2021(11):16-19.

[2] 郝福星,王志刚,刘晓路,等.开发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22(2):39-42.

[3] 靳雪艳,张永红.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测算导则在水土保持方案中应用初探[J].内蒙古水利,2020(7):29-32.

[4] 陈知送,段东亮,姚成平,等.区域评估背景、功能定位及重点问题探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21(6):30-32.

收稿日期: 2023-06-18

第一作者: 孙业欣(1990—),男,辽宁大连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监测工作。

E-mail: 754947539@qq.com

(责任编辑 李佳星)

猜你喜欢
产业园区水土保持广东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水土保持
园区产业的投融资规划测算
浙江特色小镇初探
毕节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探讨
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知识产权服务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