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器材玩转小学体育课堂
——以耐久跑游戏开发为例

2024-04-11 17:25许梦迪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苑学校山东威海2642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6期
关键词:器材游戏体育

许梦迪(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苑学校 山东 威海 264200)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为更好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教师需积极利用体育器材,并融入多种形式的游戏,让学生将游戏与体育相结合,体会体育活动的乐趣。组合器材具有一材多用、一材多练的特征,将此类器材应用于耐久跑游戏后,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游戏中运动,在运动中游戏,增强自我运动技能。一些教师在开发耐久跑游戏时灵活应用了组合器材,打造了趣味课堂。未来教师在耐久跑教学中还需开发新的游戏形式及内容,大力推广组合器材。

1、耐久跑游戏开发的必要性

小学体育作为重点科目,其教学内容相对较多,耐久跑仅为其中的一个内容。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影响下,耐久跑一直是很多学生害怕和恐惧的项目,主要是因为耐久跑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开展重复跑、间歇跑、定时跑、定距跑等方式。虽这些教学方式能锻炼学生耐力,但教学形式过于单调和枯燥,强调身体锻炼效果,未过多关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运动兴趣等,无法适应新课改教学要求,长此以往甚至会使学生厌烦、恐惧耐久跑。从《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发布及落地以来,教师在体育教学方面坚持“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学的重点,耐久跑教学中教师需创新教学方式,于常态化教学任务中融入情境化表达,利用比赛、游戏、组合器材等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耐久跑游戏开发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1.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喜欢游戏,教师需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来安排教学活动,以通过游戏来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感官、心理刺激,让学生对耐久跑这一体育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构建高效课堂。开发耐久跑游戏时,教师不仅需注重游戏形式,还需要将其渗透到体育课堂中,把握融入时机,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课堂耐久跑项目的丰富多彩,保持他们的专注力,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游戏任务,在游戏中开展耐久跑训练。

1.2、能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任何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都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年龄特征,不断完善、改进教学方法,引入灵活的、创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自主学习。小学体育课堂上的耐久跑游戏教学,实际上从小学体育教学主题着手,不断拓展了教学思想,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一致。将游戏教学融入小学体育课堂,因游戏具有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与学生互动,让小学生享受过程,不自觉地参与到耐久跑游戏,锻炼其身心。

2、耐久跑游戏开发中组合器材的应用

2.1、废旧物品设置越野障碍

耐久跑游戏开发中应用组合器材,实际上就是要将组合器材与游戏相结合,改变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堂,让学生参与游戏来感受耐久跑项目,进而锻炼学生的耐力素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耐久跑教学目标,合理开发体育组合器材,如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废旧物品及破旧材料,旧报纸、化纤袋等,均能在体育课堂上实现循环利用。为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应组织学生开发和设计相应的游戏,在游戏中利用组合材料,使组合器材凸显其作用。

例如,课堂上可组织定向越野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力。游戏方案为:(1)分组。将班级学生分组,将男女平均分为4 组(1 名组长、10 名组员),每组的人数相同、男女比例相同,“小胖墩”、“小豆芽”、体弱娃娃平均划分到4 个小组中;4 个组长抽签选组,遵循公平分组原则;(2)竞赛。学生担任设计师角色,在日常的打卡任务中(攀爬区、田径区、亭廊区等场地开展)设置专属任务,让每个学生在小组长带领下,积极与其他小组比赛。在此游戏中,学生们自觉、自愿参与了耐久跑训练,且每个学生都能给该游戏提供建议,在小组比赛时可通过设置英语拼词组句、古诗词、汉语拼音组合等各种障碍,让学生在耐久跑过程中冲破重重关卡。在此游戏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废旧纸盒、架子等充当障碍器材,并且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其中,在有需要的情况下适当提点有障碍的学生,但需注意“点到为止”。各大小组第一支队伍到达终点后返回起点,由下一支队伍继续,依次进行。比赛结束后,小组内还需根据比赛结果总结经验与教训,逐步让学生掌握耐久跑技巧。

2.2、开动脑筋“发明”组合器具

耐久跑游戏中可选择的组合器材相对较多,废旧轮胎、滑滑梯等较为常见。为提高耐久跑教学水平,教师也需要适当改变组合器具的类型,让器具更符合学生耐久跑训练的要求。教学过程中率先分组,将轮胎放置到障碍地点,要求学生在游戏中以“8”字形绕过轮胎,同时跳跃触球式地控球,给学生创造往返耐久跑条件。通过这一游戏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动作熟练度、敏捷度,还能让学生有一定的判断力、应变能力,凸显组合器材的作用,改变组合器材的形式及作用。另外,在设计耐力框架时,教师也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创新组合器材,让学生在这些器材辅助下锻炼其跳跃、平衡、协调能力。比如教师应自制多种体育器械,如利用废旧钢材等焊接单杠、双杠,在晨间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训练内容。在投放自制体育器械时,教师还需分析学生年龄、兴趣及动作情况,使学生不仅能使用活动量小的器械进行锻炼,也能使用活动量大的器械,锻炼上肢和下肢。

2.3、结合学生身体素质选择组合器具

耐久跑游戏中为合理利用组合器材,教师需合理选择器材,综合学生特点及教学目标。比如利用废旧衣服上的布条布设彩色跨栏,或者用这些布料来做“门”设置耐久跑障碍。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重新优化障碍跑方式,使组合器材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总之,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选择组合器材,都需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参考。某次耐久跑游戏教学中,教师选择了4 根平衡木、小轮胎、沙包、拱门、体操垫、小桶等作为器材,游戏过程为:学生站在起点,听教师指挥,当教师发出“开始”口令后,学生背驮沙包适当弯曲膝盖钻过山洞(拱门),跳到河边(单脚、双脚跳均可),头顶沙包走过小桥(平衡木),匍匐爬过封锁线(地垫),双脚夹包跳到粮仓线,到达终点。在此游戏设计中教师可在班级内组织小组比赛,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去。当然,教学过程中石块也可作为器材,教师可从现场环境及游戏安全等角度选择适当大小的石块,将其用在游戏中。总之,开发、利用组合器材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周边空地,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很多物体均可作为体育器材,为学生创造耐久跑训练条件。

2.4、多元组合器材,玩转耐久跑课堂

耐久跑游戏的开发中,组合器材是首要任务,教师应全面贯彻求真、务实及创新原则,形成全新的教学路径,使学生有所行动,并能主动开发、设计器材。为达到组合器材“玩转”体育课堂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需注意以下方面:(1)自制“软梯”,也就是设计网绳,将此作为耐久跑中的辅助器材,将此器材与其他专业、非专业器材相组合,让学生能在组合器材、耐久跑游戏中参与各种竞争性、趣味性活动,从而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身体协调性;(2)形成体育器材的新玩法。教师的耐久跑游戏中,不能单纯局限于某一种游戏形式、内容及器材组合需要不断变化,让学生有新奇之感。比较常见的有球、圈、绳、垫子、沙包等器材,教师需让学生熟悉这些器材的基本用途,并着力开发新玩法,实现一材多用。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一定的主动权,让学生能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探索体育器材的新玩法,如学生提出了相对有趣的玩法,可在课堂上尝试开展这一游戏,肯定学生的想法。比如一些学生提出了单人“开飞机”玩法,两手各拿一个大布条,展开手臂向前跑,可锻炼其臂力;双人跷跷板游戏,锻炼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使学生在参与各种体育运动时,与他人积极合作;三人“抬花轿”游戏,提高学生协调及平衡能力。以篮球场的扑克牌游戏为例,器材主要为呼啦圈、标志牌、旧扑克、小贴画,通过这些器材与游戏,为学生安排“目标导向”训练。游戏过程为:单边线按一定顺序放牌,学生成组按序号递增跑动进圈;每组8 人,在篮球场单侧均匀放置呼啦圈,圈中顺次或交替放上扑克的1-8,每圈一张,呼啦圈与扑克牌一一对应;给学生编号,选出每一组的小组长,每人手背贴8 个与他人不同的贴画,从篮球场另一端起点处集体顺序跑开,到1 号呼啦圈在扑克牌上贴一个自己的小贴画,集体折返后返回起点;继续折返跑向2号呼啦圈,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全部扑克上都留有本组全部队员的号码;继续集体跑出,每次仅能按顺序带回一张扑克,当带回全部扑克后结束游戏。这一游戏过程中需注意以下方面:全部学生都需要抵达呼啦圈位置后,组长才能发出命令,集体跑向下一目标;竞赛以最后一名学生完成任务时作为计时时间;每张扑克到位后教师检查牌上的8 个贴画是否齐全,必须包含8 个,否则结果作废;练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体力情况,适当减少扑克数量,以控制学生的总跑动量,当学生熟悉了游戏规则,并具备了一定的耐力后继续增加扑克牌数。总之,体育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耐久跑游戏中需要让学生积极探索,创新游戏形式、器材组合方式;(3)学生自主参与组合器材,使他们在持续探索、感觉和摸索中,体会耐久跑游戏的本质,降低游戏难度、创新器材形式。结合大量的研究,开发和创新体育器材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其智力水平,增强学生体能。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自由探索、大胆创新,尝试新想法。例如,在具体的训练中,为保障学生在耐久跑中的动作灵敏度、爆发力,教师需指导学生将手臂配合前后摆动,前脚掌着地,一步一步快速跑动。此过程中学生提出利用场地台阶,在台阶第一节左右脚交替跳动的训练方式,在此训练中锻炼其动作灵敏度、垂直弹跳力。

3、小学体育耐久跑游戏教学策略

3.1、转变教学观念

为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积极开展耐久跑游戏教学,在学校范围内需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真正让教师、学生都意识到耐久跑游戏教学的重要性,尤其要让学生区分游戏教学与传统教学在形式、手段上的区别。在组织宣传教育活动时,有关人员需向学生、教师讲明耐久跑的重要性,不仅仅需安排理论讲解内容,也需要安排一定的训练任务,让教师、学生意识到耐久跑的基本锻炼方法。因此,小学体育耐久跑游戏教学为符合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对自我角色有更为清晰的认知,能够作为教学活动的引路人,结合学生行为、素质、能力,合理设计游戏内容及形式,并将专业和非专业的体育器材用于游戏中,给学生提供相对和谐的教学环境。

3.2、更新教学内容

各学科教学任务中,教学方法及内容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耐久跑游戏、组合器材应用等均属于体育教学中相对新型的教学方式。但为了让学生有更为新奇的教学体验,教师在更新教学内容时,需以耐久跑教学目标为前提,合理设计游戏形式,科学选用器材,形成更符合学生兴趣的耐久跑游戏项目。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特征,教师在更新教学内容时需注意趣味性、参赛性、参与性与娱乐性,让学生在参与耐久跑游戏时不仅有游戏之感,更能有运动之乐,从而喜欢上耐久跑运动。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紧跟时代变化,了解每一时期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将相关要素融入到耐久跑游戏中,如学生对奥特曼感兴趣,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奥特曼小玩偶等,当学生在游戏中有突出表现时,可以获得玩偶奖励。当然,教师所组织的耐久跑游戏不应仅集中在篮球场上,也可聚焦于校园内的其他地方或者附近公园等,让学生将耐久跑游戏与自我生活相联系,感受到体育项目与生活的关系,乐于参与各种体育运动。

3.3、优化考核评价

从根本上来看,体育教学改革的任务就是要转变学生的运动思想,让学生爱上运动,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在耐久跑游戏、玩转组合器材的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注重考核评价,经常性评价每一阶段的教学成效,一旦发现耐久跑游戏、玩转组合器材的教学效果不佳,则应该在未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侧重点。一些小学教师在耐久跑教学中过于关注学生的耐久跑能力,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耐久跑游戏与组合器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下,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有所侧重,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考核学生个人耐力素质在耐久跑游戏教学前后的变化幅度,但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等有所差异,考核时也需关注这些方面。同时,考核中也需分析学生对耐久跑的认知程度、参与游戏的积极性等方面,开展综合性考核与评估,以得到更为客观的考核结果。

4、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积极开展耐久跑游戏,并将组合器材应用于游戏过程,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真正让学生享受耐久跑游戏过程。未来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需继续致力于开发耐久跑新游戏。

猜你喜欢
器材游戏体育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2016体育年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我们的“体育梦”
爆笑游戏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