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

2024-04-11 12:48曹峰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1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完善措施高校

[摘 要]高校国有资产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以及管理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高校应加强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价值。在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也在不断优化创新。高校通过采取智能化与信息化的资产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控制国有资产的管理成本投入,实现对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文章分析高校开展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合理完善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完善措施

0     引 言

对于高校管理实践工作而言,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实施思路是促进高校现有的资产实现增值保值,采取规范化与智能化的管理平台提升资产分配利用的效率。近些年以来,高校国有资产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开展日常教学以及管理工作都不能缺少国有资产作为重要的物质保障。但是,高校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弊端,高校资产管理必须全面整改。采取信息化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举措,有利于高校现有的宝贵资产资源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减少国有资产的浪费。

1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一是促进高校资产的利用效率优化。高校开展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具有顯著的必要性,高校的管理部门机构通过采取规范化的国有资产管理举措,那么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综合效益能够给予明显的提升,客观上达到了科学配置利用国有资产、整合与优化高校物质资源、拓宽高校资产资源的共享范围等目标。因此从根本上来讲,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应当构成高校核心性的管理实践要点。通过科学配置高校资产,那么对于国有资产的合理使用宗旨目标应当能够予以充分体现[1]。

二是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的价值。现阶段,高校普遍开展信息化与智能化资产管理平台建设,高校相关负责人员对于国有资产如果能够采取信息化的创新管理方案,则会有益于高校资产实现整体价值提升的目标,确保国有资产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信息化的资产监督管理平台能够动态采集高校资产变化状况信息,非常方便高校相关负责人员制订更加完善的资产管理方案。

三是保障高校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全方位的资产动态监管,使高校资产管理部门人员能够准确排查国有资产的使用状况。对于高校发生资产减损以及资产收益降低等安全风险进行实时性的判断,有益于高校维护资产的良好与完整。通过以上分析可见,高校在当前阶段采取信息化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具有提升资产管理效率、保障资产安全等重要作用。

2     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实施中存在的缺陷

2.1   软硬件的基础设施缺陷

高校实施信息化的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关键性的保障前提就要体现在配置软硬件的基础设施系统。然而在目前的高校管理实施趋势下,高校软件与硬件的管理系统平台未能得到更加全面的建立,高校资产管理的相关负责人员没有定期展开针对资产管理系统的保养维护[2]。高校资产管理软件存在多个层面的安全漏洞,容易泄露高校资产的关键信息,威胁到高校国有资产的良好性与完整性。高校管理人员忽视对资产管理实践中的硬件系统设备的维修与维护,不利于高校执行信息化的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方案。

软硬件的基础设施属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重要保障因素,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涉及较为复杂的管理实践内涵,那么高校资产监管的机构部门必须要正确采取高校信息化的监督管理措施[3]。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信息化资产管理理念没有得到全面的确立,从而阻碍了高校资产监管理念的创新。高校资产监管部门缺乏对于固定资产发展变化趋势的把控,忽视了对高校现有资产状态变化的监督。因此对于高校部门而言,滞后的资产监督管理理念必须转变,必须运用信息化的创新发展理念完善资产管理模式。

2.2   管理规范制度缺陷

国有资产的管理规范制度重点涉及高校现有的财务内控制度、会计监督制度以及高校采购制度等,以上各个层面的高校管理规范制度都要保证良好的完整性[4]。但是实际上,高校目前施行的智能化与信息化资产管理规范并不符合高校真实的资产管理需求,导致高校现有管理规范与资产管理需求之间存在相互脱节的弊端。高校资产的采购管理、预算管理与会计报表管理等关键环节没有规范化整改,高校资产管理人员仍依照以往经验开展资产管理工作。资产管理机构或部门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配合模式,没有明确界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权限职责。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导致无法实现国有资产科学配置的目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目的是确保将高校管理资源投入于最佳的管理实践领域。高校资产管理缺乏良好的综合业务素养,无法正确选择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高校监管部门对于信息化的管理实施方案未能给予完善的制订,忽视了国有资产管理与实践人才培养的融合。高校资产的动态变化状况没有得到实时性的准确掌控,从而不利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实践资源得到整合利用。国有资产管理的总体实施效果主要取决于高校管理部门人员的综合素养,国有资产管理的高校现有人才队伍没有获得必要的建立,导致资产管理技术存在滞后发展的弊端[5]。

2.3   管理人员的思维认识缺陷

高校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会对资产管理效果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高校人员现有的信息化管理实践思维仍然较为薄弱。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没有积极提升自身的信息化业务能力,导致无法顺应高校智能化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此外在高校资产采购环节中,资产管理人员由于忽视了采购方案的科学制订,导致高校目前普遍存在重复采购以及盲目采购等弊端。

高校资产管理的具体负责人员存在思维认知层面的缺陷,没有充分了解到智能技术手段应用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价值。信息技术融入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表面化的实施弊端,没有突破形式化的高校管理实施模式。高校资产的发展变化状况由于缺少了信息反馈渠道,导致高校资产的整体变化趋势无法得到准确把控。因此高校资产的监管部门目前针对资产信息化的监督管理总体实施方案应当给予必要的完善,推广采用高校发展中的信息技术管理措施。高校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具有综合性的实施内涵,国有资产管理牵涉的管理实践领域较为广泛。然而对于高校资产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保障力度仍然较为薄弱,根源主要体现在高校资产监管中的信息技术平台没有加以完善。高校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实践资源只有得到了最优化的分配,高校资产管理的最大化管理效率才会得到体现[6]。国有资产管理全面实施中的信息化管理资源亟待得到更加有序的分配利用,切实防止高校管理中的信息化管理资源存在盲目浪费的趋向。

3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完善措施要点

国有资产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必须要包含高校资产的各个组成部分,信息化的高校资产管理保障支撑体系要在完善高校现有规范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构建。在现状下,高校深入实施国有资产的创新管理举措已经得到了普遍重视,从而反映出资产信息化管理对于高校各项工作实施的重要价值。具体体现在高校国有资产的分配利用以及监督管理过程中,正确采取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应当突出如下举措。

3.1   巩固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

在现阶段的高校管理工作中,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实现思路已经普遍获得了高校机构人员的重视[7]。然而总体来讲,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网络信息化的资产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导致高校存在缺少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缺陷。因此,高校目前必须要促进国有资产的管理信息资源实现充分共享,建立信息化的高校资产管理监督机制。

高校对于资产管理的网络数据库应当进行必要的完善,要合理采用高校智能化管理与现代化管理的实践技术手段。高校运用的资产采购管理、财务内控管理与会计账目管理等软硬件基础设施都要进行定期维护,及时更新高校资产管理中的信息化系统。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当涉及综合性的资产管理实践要点,确保采取全过程的资产入库管理、资产调配使用管理、资产入账管理与资产报废回收管理等实践工作举措。

3.2   健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保障机制

高校资产管理的运行保障机制应当覆盖于高校各种类型的资产管理,其中包含高校现有的基础教学设施、固定资产与财政经费等。维护高校信息化的资产完整性,重点应当落实在增进高校各个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员协作,建立信息共享与互动的资产安全保障制度体系。高校负责资产安全监督的各个机构的人员需要形成良性的配合关系,增进各个部门之间的资产管理信息交流。搭建高校资产管理中的信息共享平台必须要落实于健全现有的监督管理体系,高校针对资产安全监管的规范制度需要实施全面的整改。

对于涉及高校重要资产以及基础教学设备等的资产监督管理领域而言,目前亟待设立规范化与体系化的资产安全监管保障制度[8]。在精细化的资产管理规范制度下,高校需要建立起实时性、动态化、透明化与公开化的全新管理体系,结合大数据的资产管理立体结构模型来准确判断资产变化因素。高校在资产管理与监督的全过程中需要深入施行“放管服”的保障措施,构建高校资产与固定设备的归口管理机制。

3.3   提高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

高校资产管理的具体负责人员如果未能形成良好的综合业务能力,则会阻碍高校深入推行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工作。因此,高校管理需要做到健全高校财务管理人员以及会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机制,采取信息化的高校人员培训规范制度来培养优良素养的实践人才。高校针对网络信息化的资产安全监管系统应当进行必要的定期维护,资产管理的负责人员需要做到及时察觉高校资产的安全风险隐患,并且实施相应的资产安全维护措施。

高校机构部门的管理人员应当侧重于选拔资产管理领域的优秀信息化人才,从而做到不断扩充高校现有的管理人才队伍。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形成多个终端互联的资产安全管理体系,提高资产管理監督的实践效率。管理人员对于高校各个院系与各个年级的固定资产使用状况都要准确了解,防止固定资产的浪费与闲置,合理配置高校的宝贵资产。

4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高校目前亟待建成信息化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采取信息化的资产管理创新技术手段来提升高校资产的配置效率。现阶段的高校管理部门由于存在着管理体系制度、管理人员素养以及管理基础设施的显著缺陷,从而导致高校很难应对大量的国有资产管理数据信息,造成国有资产缺失与损坏风险的增加。在此前提下,高校目前关于采取信息化的资产管理方案应当侧重于提高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健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保障机制,同时还要巩固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1]陆登高.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现状及对策探

析[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4):103-105.

[2]李莉.“双高计划”建设视域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26(2):156-159.

[3]张开元,赵静,熊烨明,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促进育人探索[J].陕西开放大学学报,2022,24(4):75-79.

[4]刘永平.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投资与创业,2022,33(20):159-161.

[5]高东辉.新时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0):79-80.

[6]张杰.大数据视野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3):30-31.

[7]陈文倩,颜忠诚.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基于首都师范大学多校区“大资产”管理的案例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8(3):88-90.

[8]徐惠强.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研究:以江苏省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4):44-47.

[收稿日期]2023-07-26

[基金项目]河南中医药大学项目“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2020-ZLZD-008);2022年度河南中医药大学项目“‘治未病廉政建设专题研究”(HZYLZ2022-4)。

[作者简介]曹峰(1981— ),河南周口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资产管理。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管理完善措施高校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
谈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实施与完善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类课程教学新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