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县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

2024-04-11 04:17徐锦凤张开礼袁丽晶魏润明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1期
关键词:古浪县养殖区胶体金

徐锦凤,杨 琨,张开礼,袁丽晶,魏润明

(武威职业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0)

布鲁氏菌病是近年频发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布鲁氏菌引起在羊群中发病率较高,家畜感染后会严重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如公畜睾丸炎和附睾炎、母畜出现流产和不孕。同时布鲁氏菌还可以感染人,威胁人类的健康。人感染后会出现波状热、乏力、关节疼等症状,且容易迁延至多个脏器系统成为慢性虚弱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牛、羊等家畜流通广且数量大,养殖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认识不足,养殖设备生物安全设施参差不齐,以及未及时接种疫苗等,使得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防治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家畜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为将布鲁氏菌病的扩散降到最低水平,新型高效的布鲁氏菌病疫苗的开发迫在眉睫。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对古浪县5 个乡镇集中养殖区和散养区域开展布病知识问卷及羊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共采集羊血清样品100 份。

1.2 实验试剂 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实验抗原(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布鲁氏菌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卡(维德维康),标准阴性、阳性血清(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1.3 实验方法

1.3.1 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咨询古浪县畜牧局技术人员,以羊养殖规模大、养殖较集中的乡镇为主要单位,选择了5 个乡镇,通过询问、发放调查问卷、现场查看等方式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50份。根据问卷反馈的信息,深入养殖场,对养殖场负责人、饲养员及散养农户进行询问,对羊和人患布病的症状及羊个体检查、疫苗使用情况和流通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研究。本次调查对小型规模化养殖场及散养户进行随机抽样检查,确定的抽样调查对象完全可以代表该县区羊养殖的真实现状。

1.3.2 血清学评价 (1)虎红平板凝集实验 根据国家标准GB/T 18646-2002《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对所采集的羊血清进行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检查。在玻璃板上标记后用50 μL 移液器滴加虎红抗原30 μL,再滴加被检血清30 μL,用移液吸头搅动使血清和抗原混匀,5 min 后观察凝集情况,同时设定阴阳性对照。在对照结果成立的情况下,判定被检血清结果。判定方法如下:在5 min内进行结果判定,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者判为阳性(+),无凝集现象,呈均匀粉红色者判为阴性(-)。

(2)胶体金试纸卡检测试验 用移液器移取30 μL 分离的血清于胶体金检测稀释液中,混匀后滴100 μL 于布鲁氏菌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卡滴液孔。静置1~2 min,1 min 内出现两条线判定为阳性(+),一条线判定为阴性(-)。

2 实验结果

2.1 调查结果 走访共计5 个乡镇,调查发现,定宁镇、永丰滩镇、黄花滩镇及土门镇四个乡镇的养殖人员对布病相关知识及羊患布病的症状基本不了解,超过50%以上(见表1)。西靖镇养殖场有过多次羊患布病导致流产的病例,当地兽医站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及疫苗注射;对养殖户进行过相关知识培训。因此,该调查结果也为后续实验提供实验依据,在后续实验中对西靖镇养殖场的羊进行抽样采血及检测,对该区域羊布病的发生情况工作进一步调查。

表1 布鲁氏菌相关知识调查统计表

2.2 血清学评价

2.2.1 虎红平板凝集实验 被检血清在3~5 min内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者判为阳性(+);无凝集现象,呈均匀粉红色者判为阴性(-),如图1 中5、6、7 号样品结果所示。

图1 虎红平板检测结果

通过RBPT 初查检测5 个养殖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结果表明该区5 个养殖区中C 和E 村羊体内存在布鲁氏菌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8%和52.9%。其余3 个养殖区均未检出阳性(见表2)。

表2 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情况统计表

2.2.2 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实验 用移液器移取30 μL 分离的血清于胶体金检测稀释液中,混匀后滴100 μL 于布鲁氏菌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卡滴液孔。静置1~2 min,1 min 内出现两条线判定为阳性(+),一条线判定为阴性(-)。如图2 结果所示。

图2 胶体金试纸卡检测实验结果

通过胶体金检测卡检测5 个养殖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结果表明该区5 个养殖区中C 和E村羊体内存在布鲁氏菌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8%和52.9%。其余3 个养殖区均未检出阳性。该实验结果与RBPT 实验结果一致(见表3)。

表3 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情况统计表

3 讨论

3.1 养羊户养殖观念落后,生物安全意识缺乏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及走访的形式对古浪县5个乡镇展开调查,发现养殖户主要以小规模散养户居多,且对布病防控知识不甚了解,没有自我防护能力。被调查者基本为农民养殖户,文化水平低,虽然大部分人听说过布病,但多数不了解布病的传播途径、如何预防等知识。调查发现古浪县有过羊感染布病流产的先例,养殖户在畜牧养殖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了隔离防护,并注射了布病疫苗,但防疫措施仍不完善。

3.2 古浪县羊布病感染率低 本研究利用RBPT方法和胶体金试纸卡检测方法,对古浪5 个乡镇的羊群布鲁氏菌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血清学调查。从这次调查结果看,羊布病血清学检测虽有阳性病例,但初步判定为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体。目前尚无法明确判断阳性血清病例中是否存在布鲁氏菌感染,有待进一步观察。在本次调查中,未免疫疫苗区域的羊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区域布鲁氏菌感染率较低。

3.3 防控措施 (1)加大布病危害的宣传 在此次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养殖户对布病一无所知,防范意识不强,在养殖过程中很少采取防护消毒措施。建议今后对羊养殖户开展布病预防知识培训及宣传普及工作。重点对散养农户、贩运商贩进行宣传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只有广大群众都认识到布病的危害,自觉参与布病防治,布病才能真正得到控制。

(2)加强牲畜流通监管 政府部门应严格把关,严禁贩运人员从布病阳性地区调运羊,同时对外地引进的羊严格进行布病检测,确保无感染后方可混群饲养。

(3)加大经费投入 由于养殖户大多为农户散养,无过多资金来保证养殖过程中的防控投入。应提倡养殖户加强资金和人力投入,保证布病的检测、免疫和净化等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4)密切部门协作 布病防控工作涉及面比较广、执行难度高、工作量大,须由卫生与畜牧等多部门密切配合与协作,方能将布病危害降到最低。

4 结论

本研究调查分析了古浪县5 个乡镇的流行情况,并通过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胶体金试纸卡检测实验对随机采集的100 份羊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测,发现3 个乡镇均为阴性,未感染布病,2个乡镇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42.8%和52.9%,为疫苗免疫产生的抗体,有待进一步跟踪检测。虽研究结果显示古浪县地区羊布病感染率低,但仍需加大布病危害的宣传,加强牲畜流通监管,加大经费投入,多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方能将布病危害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古浪县养殖区胶体金
古浪县水果型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广西北部湾近岸养殖区表层沉积物和养殖生物体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评价*
江苏近海紫菜养殖区的空间扩张模式研究
古浪县祁连山北坡退耕还林现状生态效益探讨及可持续经营对策
甘肃古浪县黑果枸杞人工栽培与采收技术研究
胶体金在钩体病监测中相关因素的研究
A族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及应用
对银行业支持贫困县生态移民情况的调查
新型B族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临床应用评价
HCG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灵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