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概念研发工程化研究概述

2024-04-12 00:44李大鹏
军事文摘 2024年7期
关键词:定量化工程化定性

李大鹏

研发作战概念,就是设计未来战争。发挥作战概念的牵引作用,就是要主动设计战争,引领战争变革。

作战概念研发中的突出问题

历史上看,在普遍接受和采用作战概念研发方法后,往往侧重于新军事思想和新作战样式的提出,而在支撑军事思想和作战样式落地的能力需求、装备形态、技术梳理等方面,重视不足,研究不够。

这种实践倾向,极大制约了作战概念的落地,难以充分发挥作战概念的牵引作用。

概念研发缺乏工程化传统。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技术创新对战争变革的影响,至少要与思想创新扮演同等重要的角色,这种现象在人类历史和战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换言之,作战概念研发,需要思想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

工程化程度不够,造成作战概念研发的技术驱动难以实现。缺少技术创新这个“车轮”,不但会造成作战概念研发的驱动力大大减弱,作战概念研发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发展也将严重失衡。

技术创新,最终归结为工程化问题。思想创新的实践,就是战争智慧的涌现;而技术创新的实践,则需要依靠作战概念研发的工程化。

概念研发工程化要求迫切。工程化程度不够,造成作战概念研发的“设计感”不足。未来战争,既需要大胆构想,也需要详细设计。构想需要设计来体现、规划、落地。

设计战争,应推广使用工程化方法。同任何工程问题一样,战争设计的表达、实施、考核、评估等环节,非工程化方法难以科学高效进行。在此形势下,对作战概念研发的“工程化”要求凸显迫切,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解决上述作战概念研发存在问题的“牛鼻子”。

在作战概念研发工作中,全面贯彻工程化理念,大力应用工程化方法,以工程化的概念研发实践,推进概念研发理论的发展成熟;以工程化的概念研发方法,带动概念研发实践的科学高效,进而实现概念研发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概念研发工程化的前提基础

流程规范化旨在解决作战概念研发的效率问题,是概念研发工程化的前提基础。

作战概念研发流程可定义为: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实施的与作战概念研发相关的活动的总和。流程规范是对任何有组织的人类活动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工作效率、统一管理标准、保证进展一致的前提条件。作战概念研发工作也概莫能外。

流程规范化在作战概念研发的初期,流程不规范是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现象。流程不规范的最大恶果,是研发效率极为低下。流程不规范的突出表现,同时也是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作战概念流程长期以来一直未得到固化。不同的研发组织、单位、团队和个人,采用的作战概念研发流程也是千差万别,甚至同一组织、单位、团队和个人,采用的作战概念研发流程也是随意制定。结果就是作战概念研发的理论和实践成果难以持续积累、可靠传承和高效利用,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

作战概念研发需要思想创新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作战概念研发工程化,必须首先实现作战概念研发流程的规范化。流程规范化的最大好处,是作战概念研发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现研发流程的完整性,不但可保证作战概念研发的科学性、研发要素的完备性和研发组织的有序性,还有利于作战概念的修改完善、反馈迭代和持续深入,以及研发工作的组织、管理和考核。

管理高效化应研究制定科学高效的作战概念研发流程,并在作战概念研发工作中加以遵循。

首先,研发流程应由权威单位制定和发布。责清则任明,位高则令重。根据作战概念研发归属于军事理论研究范畴,应明确军队作战概念研发工作的管理机关,制定研发流程的时机基本成熟,表现为:实践基础已经具备、理论认识基本统一、工作需求日趋强烈。

其次,研发流程应是指导性而非强制性的。鉴于作战概念的外延广阔,如前所述,包括战争概念、战术概念、战法概念、能力概念、装备概念等。不同性质的作战概念,在组成要素上可做取舍,相应地,研发流程也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此角度看,作战概念研发流程与条令条例有相似之处。

最后,研发流程应为申报材料作统一要求。面向“战建备”各参与方,包括但不限于军队、军工集团、军事院校、智库等单位,将规范化的作战概念研发流程,作为对提交材料的统一要求,在规划计划、构想建议、立项申报、比赛竞赛、研讨交流等存在作战概念申报要求的场合加以贯彻。

定量化应贯穿作战概念的研发

概念研发工程化的应有之意

用好作战概念研发的定性和定量方法。目前,作战概念研发更多使用的是定性/定量混合方法。鉴于战争本质上是不确定的,“摩擦”“阻力”总是存在的。

随着战争进入信息化战争的高级阶段并快速向智能化转型,战争的不确定性将伴随存在,虽然可以降低,却难以消除。这意味着,以研究和解决作战问题为宗旨的作战概念研发,也将是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并存。

定性方法总是伴随战争而占据一地,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在军事思想、制胜机理、战术战法、军事文化等要素上,可能仍以定性方法为主。应及时跟踪和积极借鉴军事、人文等学科门类的研究成果,采用定性方法于人因为主和难以量化的情景,如战略谋划和指挥决策等。

定量化是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发生巨变,一个突出共性特征,就是在陆、海、空、天、网络、电磁等所有作战领域都要求实施精确作战。通过精确作战实现作战能量的精准释放和作战成本的大幅降低。

“精确”在很大程度上意指“量化”。精确作战,首先是定量上的精确,是可量化的作战。信息化作战概念,应将定量化贯穿作战概念研发的全流程和各要素,尽力采用定量化描述、定量化指标、定量化验证等定量化方法。

强化定量研究是智能化战争内在要求。方法定量化旨在解决作战概念研发的评估问题,是概念研发工程化的应有之意。工程问题依靠量化来表征和描述,工程建设依靠量化来组织和管理,工程效益依靠量化来考核和评估。相应地,作战概念研发工程化的一个应有之意,就是定量化。

定量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用数字表达,用数据说话,用算法做事。发轫于20世纪下半叶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交织演进,带动新一轮军事变革高潮迭起,并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掀起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人工智能在改变人类社会所有领域的同时,也渗透进入军事领域。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自主系统、云/边缘计算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群,推动战争形态向智能化转变。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成为主要军事强国的竞争热点,掌握人工智能优势,就是掌握未来作战优势。当前,智能化战争形态显现雏形,集中变现为军队的数字化转型。核心体现——“数据是战略资产”“以数据为中心”。

作战概念研发各流程中采用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用于机器学习的数据,需经定量化处理才能为人工智能算法使用。当前这一轮人工智能浪潮的最大特点,就是由机器学习驱动的。机器学习所使用的结构/非结构化数据、数字/图像/语音等多种类型数据,需经定量化,才能作为人工智能算法的“燃料”。

随着战争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可计算的场景也将迅速增多。可以预测,定量化方法将更多地在概念研发中得到使用,并愈发重要。

作战概念研发方法的定量化,不但可极大地助力打通作战概念研发大逻辑,也是用好作战概念的牵引和指导作用、抓好作战概念的组织和管理、推进作战概念的落地和生效的有力手段。

应在作战概念研发的需求分析、概念设计、推演评估等主要阶段贯彻采用定量化方法。换言之,作战概念研发方法应向定量化转型。

应用概念研发

应用概念研发需求分析阶段的定量方法。战略背景可采用定性方法。该部分阐述作战问题产生的背景形势,重点阐述“战争三变”——形势之变、时代之变、科技之变。战略背景,要给出定性的判断,而判断的依据,要有量化数据作为支撑,量化数据通常来自置信度较高的第三方数据。

人工智能应是未来作战概念设计的内嵌设计要素

威胁研判可采用定性/定量混合方法。作战威胁是作战问题产生的根源,可以是潜在对手创新了作战样式或战术战法,也可以是发展了新质或新域作战力量。作战威胁之所以存在,往往是由于敌方作战效能效率的提升。因此,威胁的严重性,要给出定性判断——如紧迫、严重等,而定性判断是建立在作战效能的定量评估基础之上的。

应用概念研发概念设计阶段的定量方法。作战构想可采用定性/定量混合方法。该部分阐述己方为解决所提出作战问题而构建的总体设想。作战构想不但应定性地语言阐述,还需作战构想给出作战概念研发的预期目标,即作战问题的解决程度。作战构想大都用作战效能效率的定量提升表示,这也是通常被作战概念研发人员忽视的。

概念提出可采用定量方法。内涵要义和制胜机理,都应是定性的语言进行准确、精要的阐述。

主要内容可采用定性/定量混合方法。战略指导,是定性的语言阐述。理论依据,是作战概念得以成立的军事科学和科学原理,是公认确立的军事思想、作战准则、科学原理等,可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式表达。科学基础,主要关乎作战问题解决方法——“双轮驱动”之“技术驱动”,特指自然科学之科学技术基础,使用定量表达。作战样式,是在作战场景视图基础上的定性的语言阐述。作战体系,需用复杂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主要采用图表、关系、结构、指标等定量方式,表达作战问题解决方案的物质基础。作战运用,是针对所提出的特定作战问题的作战解决方案的运用形式,既包括定性语言阐述的作战指导和原则,也通过借助量化数据表征的作战效能效率目标。

战术战法,传统上一般以定性表达为主,但随着科技发展,精确作战要求精确战法,相应地也更多地采用量化表征。作战编组,承担作战问题解决所使用的作战力量的编成和组成,主要包括兵力构成和装备数量的定量描述。指挥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传统军事理论上的作战指挥,以及随着武器装备技术密集化复杂化带来更多更高要求的技术指挥,前者更多地采用定性语言阐述,后者更多地采用系统工程、运筹学、控制论等学科的定量方法阐述。教育训练,当前在教育和训练方面的定量化成为趋势,体现在目标、手段、方法、考核、评估等所有方面,相应地也反映在支持作战概念落地的教育训练上。组织实施,实际上是管理问题,管理重在量化。在概念研发的进度阶段、节点目标等方面,多采用定性表达。而人力、经费、设施等方面的量化资源投入,要能够科学匹配进度阶段和节点目标。条令条例,如同战术战法要求,以定性阐述为主,定量表达为辅,而定量表达需谨慎,既不应制约指战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也不能对作战概念的适用场景给出过严过多的约束。

作战想定可采用定性/定量混合方法。作战概念的作战想定,主要包括想定条件和交战场景,在要素、内容和格式上,与传统的作战问题研究时所使用的作战想定基本一致,完全可以移植使用。

能力需求可采用定性/定量混合方法。能力需求是作战问题解决方案的输出,可按照作战要素,如侦察预警、指挥控制、火力打击、后勤保障等分别描述。作战概念研发的能力需求,主要包括作战能力需求、作战体系构建、武器装备发展、关键技术梳理等内容。能力需求不但应尽可能量化,还要尽可能精准,才能够使作战概念的牵引作用更具针对性。应承认,有些能力可能仍需定性表达。例如,实施分布式作战,相应地要求分布式指挥控制,而分布式指挥,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基于任务指挥或委托指挥的“集中控制、分散指挥”的理念,这也可视为一种作战指挥方面的能力需求。

兵棋推演可作为评估作战概念的方法

应用概念研发推演评估阶段的定量方法。在推演评估阶段可采用定性/定量混合方法。推演的目的是检验所研发作战概念的有效性。推演分类,在方法上,包括手工兵棋、计算机兵棋、二者混合使用等推演,手工兵棋适合定性推演,计算机兵棋使用定量推演;在层次上,包括战略级、战役级、战术级等推演,战争层级越低,可计算性越强,也更适合使用计算机仿真兵棋推演。战略级推演,决策层面的人因等不可计算因素多,难以量化仿真,往往使用手工兵棋或手工兵棋的计算机化推演。战役和战术兵棋,目前多采用计算机兵棋,这也符合信息化武器装备广泛使用的现状,结果是战争的可计算性增强。对于基于武器系统的作战概念研发,战斗/交战过程同时也是武器系统的技术对抗过程,可做到较为精细的仿真计算,因此,战斗/交战推演相当于工程推演。

评估既是推演的收尾环节、保证推演的闭合,也保证作战概念研发全流程的闭合。作战概念研发的评估,可采用作战评估相同的理论和方法,存在以下区别。在评估目的上,前者服务于评价所提出作战概念的有效性,而后者服务于更广的范畴,如实战、计划、演练、推演等。在评估依据上,前者基于作战概念研发所制定的构想和想定,而后者是基于作战、演练、研究等活动所制定的构想、想定和计划。

猜你喜欢
定量化工程化定性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约束隐结构研究冠心病痰湿证的定量化辨证规则
工程化原子重力仪综述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软件测试工程化模型及应用研究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进展
SGTR事故人员可靠性DFM模型定量化方法研究
基于综合评判的脉冲MIG焊接质量定量化分析
共同认识不明确的“碰瓷”行为的定性
殴打后追赶致人摔成重伤的行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