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人文内涵

2024-04-13 18:36路云亭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人文

路云亭

(上海体育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438)

从中国学术语境的角度考量,“一带一路”的理念富含诸多创新点,且熔铸了儒家文化中的共融性内涵。现代体育原本就有增进互信的功能,而利用体育达成外交目的几成世界通例。与现代体育赛事一样,“一带一路”倡议中也包含多边性人际交往功能。“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已经演进为一种社会与文化工程,其核心意义在经贸,而其展示主体则为文化,其中包括体育运动、旅游及其他文娱活动。“一带一路”倡议试图构建一种开放的经贸合作平台,同时也在建设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合作场域。从现实情况看,“一带一路”着重体现的是一种和合主义、平等主义和自由贸易精神,其重心是人心相通。道理很简单,任何一种经贸往来活动都是人性自然性的显现,其所折射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自然情感,而这种情感又以人的自然需求为动能。类似举措的福祉性、民生性、共享性特质都很鲜明,而身体主义则是其中的重要元素。

1 体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多维度功能

1.1 促进沿线国家合作交流

古代丝绸之路原本凸显的便是一种海外贸易诉求,其所体现的是一种相关主体在流动中寻求合作的精神。现代体育与跨境贸易的文化属性大体一致。相关人士已然关注到体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功能。有学者认为,体育可以直观地显示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水平,且能够促进世界各国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一带一路”中也有体育文化板块,且可以为互通有无的贸易活动助力。“一带一路”是一种世界各国实现自由贸易的举措,其价值体现在主动性层面。其中的体育交流活动应当走产业化、合作化、充分沟通的道路。体育赛事本身就有带动经济、促进团结、增进友谊的功能,大型体育盛会更是如此,它能够将一种现代性的融合、互利、互惠的精神呈现在大众面前。通常来说,“一带一路”倡议体现出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诉求,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交通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亦包含了能源、文化、体育、信息产业、自贸区方面的合作、交流与建设[1]。这里展示的是现代贸易主义的既有原则。“一带一路”的特征很明显,它彰显出一种辽阔的地缘结构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宏大景观。其又融合了高度的现代性理念,俨然是一种成色很足的地缘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体育学理念的综合体。

从历史的角度看,体育与贸易一度在中国文化中处于次要地位。儒家文化体系中一向有重义轻利、重教化轻体验、重群体意志轻个体感受的倾向。然而,一切都在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表明,儒家文化的氛围中也可以产生商品经济。Dong-Jhy Hwang和Grant Jarvie引述了Dirlik的观点,进而认为:“这种新文化态势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过去20年来努力调和资本体系与儒家价值观的对立性,这是对长期以来认为儒家是资本体系障碍这一说法的逆转。”[2]“一带一路”具备了超越儒家思想中类似内涵的优势,也拥有超越重商主义的地方。同样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间,中国体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程渺然等人认为,习近平体育外交实践应包含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体育援助,其中包括开展运动员、教练员的培训工作,为所在国家建设体育场馆,更新体育设施[3]。2023年7月中旬,笔者在上海体育大学的中国乒乓球学院采访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乒乓球员时看到,每位球员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对乒乓球运动充满了热爱。这里不仅展示出了“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的体育元素,亦属于体育促进国际合作的典型范例。

1.2 展示国家良好形象

体育在促进人类合作方面的功能早已为人所熟知。John Bale认为:“除了战争之外,体育运动是一种通过归属性原理将人们捆绑在一起的少数事物之一。在一个融合就等于成就的时代,体育也许已经成为集体认同的主要媒介。”[4]14John Bale更敏锐地看到了体育独特的交际功能。“体育的特征(实际上经常被定义)在空间上的限制性在社会上也很重要。将‘正常’社交活动压缩到人为创建的运动时空限制中,可以实现‘流畅的人际交往体验,这种体验在现实生活中永远不会迅速地实现,亦不会在类似的序列中发生’。”[4]12体育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一向为国人所关注。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外交场合谈及体育话题,在“一带一路”倡议及相关国际合作文件中也强调要加强体育领域的合作,体育外交已成为传播中国文化、表达中国理念、扩大中国影响力的重要方式[5]。出于文化传承的惯性,中国体育界对“一带一路”倡议一向抱有很高的期待感,中国体育人也将其看作是一种值得信赖的理念,以及一种提升阐释者主体身份的象征性符码。中国的足球外交活动不乏“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和内容,借以展示中国开放、友好、包容的国家形象[6]。由此可见,“一带一路”不仅是一种文化地理学概念,还是一种关于时间、空间、语境的复合性理念体系,还是一种蕴含丰富体育元素的国际交往范式。作为一种现代文化产品,体育一直保持着广泛传输、促进交流、鼓励参与之类的功能。

1.3 建立文化自信

“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着跨民族认同的特殊意义。Stuart Murray在研究体育的外交功能时曾说:“仅靠理论并不足以确保光明、可持续的未来。体育外交必须有具体的实际操作性,这便意味着应该在体育和外交领域的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建立更多的物理联系。将学术界的‘象牙塔’与国际关系的‘一带一路’或‘采掘面’连接起来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21世纪,体育外交等跨学科的新理念不仅促进了联系、网络和伙伴关系,而且为全球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7]由此可以观照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本体精神。

从文明的高度看,“一带一路”带有鲜明的文明融合态势。其实,“一带一路”有其宏观化内涵,也有其微观化诉求,后者直接将“一带一路”的经济诉求纳入一种复合的文化元素。中国的传统贸易活动一度以集会形态呈现,而传统的各种集市场域中,一直流行有“文艺搭台、经贸唱戏”的说法。这里所言之文艺,指的是一种宏观的演艺体系,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身体演示形态以及近现代体育项目。换句话说,在很多中国人看来,集会活动融汇了贸易、文艺、体育等多重元素,是一种有效的民族文化展示形态。“经由丝绸之路这一贸易通道,中西文明交汇融通。”[8]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现代转型体,“一带一路”蕴含着高度的人文理念,这也意味着相对于古代丝绸之路相对单一的贸易追求,它体现出了更加广泛多元的价值倾向性。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倡议包含了沿线国家的整体利益,而要实现既定目的则需要更为多样化的文化交流活动作为支点。中国学者已然看到了其中的多维度的交际功能,认为2000多年的“丝绸之路”融合了贸易、文化、旅游、教育等人文内涵[9]。从目前的情况看,“一带一路”框架内的人文合作领域也很广泛,其中包括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环保、考古等传统领域,同时也有智库、媒体以及青年间的交流[9]。“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体育活动也会自动纳入一种多边性的国家交往秩序当中。具体而言,中国已经和很多参与国家签署了双边乃至多边的文化合作协定,举办过涵盖体育活动的“国家年”、文化周、艺术节之类的活动[9]。“一带一路”的理念包含了很多友善、共赢、合作之类的元素,这些构建出一种关于现代文明的细节体系。Anna Kuteleva与Dmitrii Vasiliev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认为,中国正在国际体系中为自己打造一个新的空间,并在国际交往中变得更加自信[10]。体育是一种身体性、意志性与精神性的深度游戏,在彰显参与者的自信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2 “一带一路”语境中的文明理念

2.1 尊重文明差异与倡导共同繁荣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国度,拥有古老的文明符号。从历史的角度看,近代以来的中国历经了百余年的磨难,需要在更大的平台上赢得全球性的身份确认,其中包括大型集会仪式的身份转移程序。Dong-Jhy Hwang和Grant Jarvie认为:“一方面,西方化已成为对中国现代历史的一种解释;但另一方面,这种关于中国文化认同的谈判还没有在历史上联系起来。”[2]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看,新兴国家希冀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而新兴国家中也包括了像中国这样的拥有独特文明体系的大国。“面对全球秩序,国家发挥的作用及采用的方法是什么?由于再分配不是各国的唯一目标,各国需要考虑折中或补充选择如何提供更温和、更复杂和更隐蔽的机会,借以获得尊重、声望和声誉。”[11]人类社会中的个体与群体的身份皆源于竞争过程,而体育则是一种验证参与者身份的最佳媒介。

加拿大历史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米伦认为:“对那些不拥有权力或感觉自己没有足够权力的人而言,历史可以变成一种武器,来帮助他们反抗自己被边缘化,或是反对诸如全球化等他们不认同的趋势和观念。那些关于过去不正义和犯罪的历史,在如今都可以被用来纠正或平反那些错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不论拥有权力还是处于弱势,历史都会帮助我们确定自己所属群体的界限,帮助我们证明自己是谁。”[12]正因如此,百余年来的中国人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现代性身份。Dong-Jhy Hwang和Grant Jarvie认为:“在这种文化的混杂性与中间性当中,中国性作为一个能指,需要在与‘传统’和‘西方’(即与现代中国人)相关的民族和个人身份的解放实践中定位和证实。其中包括历史想象以及从他者经验中产生的社会和文化想象。”[2]其实,中国的古典性身份早已得到了反复验证,其所需要验证的仅仅是现代性身份。“影响我们确定自己身份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性别、种族、性取向、年龄、阶级、国籍、宗教、家庭、宗族、地理区域、职业等,当然历史也会影响我们身份认同的形成。每当一个新的自我认同方式出现时,就会有一个新的群体出现。”[12]“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意义蕴含在其历史的自然张力场域当中,而体育的融通性价值在此语境中可以获得全面的展现。

利用体育赛事在国际场域中展示本民族的文化便是一种具体的寻求认同感的策略。体育运动还蕴含着天然的身份平等意味,它会将人类社会中的差异性降到最低。如果说文化竞争依赖的是其认知类品质的话,那么体育竞争所蕴藏的则是一种文明符码。其实,“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体育文化元素体现的是一种共同繁荣的理念,同时也有安全协作的内蕴,其所展示的是一种维持文化独立性前提下的主权与政治独立的主张。现代体育得以构建的前提是尊重对手,类似的对手自然也包含具有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士,这里折射的是一种文明类型的差异性现象。

2.2 超越文明隔阂与建立共同价值

文明性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最为稳定的元素,具有人类学意义的广泛而深刻的价值。中国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为主导,目的在于超越文明之间的隔阂,以文明互鉴的方式超越文明的冲突,又以文明共存之道超越文明间的排异之状,借以促进和谐世界的构建[9]。中国学者高度强调“一带一路”的文明性特质,体现出一种对远古的中华意志的追思。当然,文明性还是一种现代主义的精神符码。“一带一路”倡导的恰是不同文明间的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其实,任何一种独立的文明都有其既定的张力,中华文明亦然。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华文明一度创造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一带一路”涉及中国与各沿线国家的贸易问题,其中的关键是文明融合问题。Paulo Afonso等人在阐释欧盟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战略’为中国和欧盟的软实力注入了创新性元素;尽管由此产生了一些共同点,但二者在观念、期望和表现方面的差异仍然明显。”[13]无以否认,世界各国的文化充满了多样性,“一带一路”倡议恰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推进区域间合作的新的尝试,体现的是一种对文明多样性的高度尊崇态度。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特征[14]。不仅如此,不同的文明还与大自然中的其他生命体一道构建出世界的本源[15]。中国学者看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文明性元素,多次谈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文明性内涵。“通过加强与各国多轨道、多渠道的平等交流,使‘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世界文明对话与交流创新的平台,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9]类似的现象构建出中国人高度的文化自信力。“文明多样性是世界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9]“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文化合作动向极易触及有关文明构建的诸多问题。“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就立足于跨文化合作,体育元素亦蕴含于此。其实,体育本来就属于一种带有原始性与文明性特质的文化现象,现代体育的发展大体与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成正比,正因如此,中国体育的迅速发展会生发出一种外溢动力。体育人口的增长在客观上培养了体育消费群体,而中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上取得的良好成绩促进了对外交流,这让在近期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的中国体育产业进一步获得了走向国际的动能[1]。体育的外溢功能可以更好地促进地区或全球的全域合作程度。2005年10月,第3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文化多样性作为一种理念被赋予了法定的意义[9]。文化多样性源于一种人类学的发现,其宗旨在于保护文化的自然发育过程。体育同样如此,体育本身就充满了多样性,而类似的多样性形态也极易为人感知。

2.3 消弭文明冲突和实现平等竞争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体育产业成为核心议题。2018年4月,第13届斯迈夫全球体育产业大会暨国际体育消费展在浙江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充分展示了消费升级背景下体育产业的强劲发展动力和多元发展态势[1]。从生物进化以及人类社会进化的角度看,人类社会中的文化多样性既是人类社会自身特征的自然显示,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符号。其实,面对当下的强势西方文化,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很明显。从本质上说,“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在于搭建了一种国际合作共赢的平台,让中国在深度融入国际社会的同时,为世界的文明发展路径提供积极动力。以文明性取代文化性,意味着其实操的比值有所提升。由此可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操性取向十分明确,它本身就足以展示出一种独特文明叙事性诉求。

鉴于文明多样性的需求,“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体育元素理应发挥其既有作用,借以中和化地融通中西文化。体育是为人类所有民族共享的精神财富,具有天然的化解真实冲突的能量,而“一带一路”倡议也有类似的功能,从而抑制文明冲突的可能性。其实,体育自身的平等性已具备消弭文化强权的能量,而通过优势项目的竞争还会凸显自身文化的重要性,进而谋求一种平等的竞争权利。换句话说,体育是一种天然的合作性文化品类,而和平与合作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体育还是一种传输信任感的理想媒介。“一带一路”倡议就有这样的动能,其基础在于经贸合作,其成就在于全面合作,其目的在于共同繁荣。客观而言,“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理念,并具有明确的地缘文化内蕴,其中的体育则具备了更有时效性的内涵。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任何一种策略都带有明确的功能指向性。Grant Jarvie曾说:“对于体育政策是否是或应该是某种基本理念的反映,政治观点大相径庭,但大多数人都同意,体育政策应该是一致的、合理的,并为那些有权反对体育政策的人所接受。”[16]这便说明,体育策略具有隶属于自身的融通性身份。“一带一路”倡议属于一种互惠性合作机制,其中的融通性成分反倒成为其立足于现实与历史的良性基石。“一带一路”倡议属于一种基于地缘文化实体的安全合作体系,同时也是一种经贸合作的推手,更是人文交流与合作的新动力。其中的体育人文交流与合作具有更为鲜明的基础性、广泛性和持久性。

3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现实主义元素

3.1 以互惠互鉴为核心的人文交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习俗都不尽相同,这就更需要平等对话、相互理解、取长补短、融通发展。2019年5月15-22日,北京曾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其核心议题是“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两廊一圈”以及欧亚经济联盟的概念再度得以重视,多元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亚洲文明的独特意义也得以再次强调[17],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得以强化[18]。这里已然显现出一种独立的东方思维在现时代的表现形态,其所体现的是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对世界的重新认知。

从本质上说,“一带一路”倡议属于国际贸易意义上的互惠之道,需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开拓了区域合作的新领域,跨国互惠机制也得以建立。从行政学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同样带有明确的社会动机,其中不乏深化政治互信的功用,并最终促成一种人文交流的崭新格局。

3.2 以合作共赢为理念的体育文化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为了积极应对国际局势的变化,其中的体育交流在整体上属于人文交流层面,而人文交流一向被认为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主体构件。“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体育元素原本就具有很强的人文性。人文领域的合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目的在于培养各国民众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进而有效解决地缘政治纠纷,促使经贸合作顺畅进行[9]。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体育是最不具备观念分歧的文化元素。从身体主义的角度看,体育交往本身就有强烈的真实感、体验感与对话感。现实中,借助体育推动经贸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体育并非身份证明的唯一方式,但是体育的身份符号学的内涵十分丰富。其实,体育的交互性在所有社会、文化与外交活动中都有很好的体现。体育在书写国家形象方面的功能十分强大,体育自身的外交属性也很明确,且在现代社会中一直扮演着外交使者的角色。“丝绸之路”原本即以东西方贸易为核心,是经济繁荣的代名词,而体育同样具有类似的功能。世界上体育发达的国家大多为发达国家。体育自身的繁荣性符号隐喻及其所扩散的有关交流、贸易、共赢之类的理念十分强烈。

整体来看,“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工作也在一种不完全均衡的语境中推进,体育元素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一带一路”倡议所追求的公平公正观念也与现代体育的宗旨一脉相承,而将体育置于“一带一路”倡议中会发现,竞争性主题变成了合作性主题,赠予性主题递进为互惠性主题,参与性主题演进为工作性主题。从当下中国的现实需求角度看,经济与体育并重,可以更好地体现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学理均衡感。不难发现,从古代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其中的文化链接脉络始终是商贸、文化、身份构建、利益共享之类的宏大叙事,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此境遇中也获得了重构的可能。

3.3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体育实践

“一带一路”的实操性意义很明确,其中的体育人文交流亦是如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普遍,居民生活环境较差,卫生健康保障不足。体育与健康关系十分紧密,二者是构建“健康丝绸之路”的重要元素。“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体育人文交流可以有更宽阔的领域和更丰富的形式,健康新观念与新型产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1]。在整体性的外交活动中,体育日益成为一种难以完全脱离的元素,且在外交活动中的占比越来越大。且以中俄关系为例。中俄两国交往的主体机构是2000年成立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2007年更名为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合作领域也扩展到教育、卫生、旅游、媒体、体育等9个领域[9]。此外,“金砖国家”每年都举办运动会,即便是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仍旧举办了线上运动会,包括武术、国际象棋和霹雳舞等项目[9]。自2016年开始,上海合作组织举办了多届高水准的马拉松赛事。鉴于体育强大的交流能量,体育人文合作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4 结束语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重大的国际合作倡议,体育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比很高。新冠疫情暴发后,全球产业链重心有所变易,“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受到影响,而体育在其中的地位并未发生改变。要实现体育在此领域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更为强劲的人文和社会能量作为基石,其中包括理念创新与体系创新等宏大论题。由于地理、人口、种族、信仰之类的元素存在,“一带一路”倡议兼备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殊含义。其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核心是相互理解,人文属性鲜明,其中的体育人文理应取得与经济、安全、政治合作相似的地位。“一带一路”倡议所包含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与现代体育的基本精神高度一致,其具体的价值指向同样蕴含有与之匹配的人文价值。“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项重大的区域甚至全球合作实践工程,必然具有长期性、曲折性、复杂性,而其落实的基石则源于一种信念、认知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全新的探究程序。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人文
人文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