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功能的发展历程及优化建议

2024-04-13 04:39钱旭升张雨露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参用书数学教师

钱旭升 张雨露

*该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1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基本理论及权责机制研究”(AAA210015)的研究成果

教师教学用书在将宏观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可理解的知识及内容设计等方面上提供了基础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的功能经历了初探、发展、形成、完善四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的功能支持逐渐提升,在支持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师学习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基于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通过历史梳理及比较研究,提出今后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功能的优化路径: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促进教师学习和适应在线环境。

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功能;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师学习

钱旭升,张雨露.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功能的发展历程及优化建议[J].教学与管理,2024(07):58-62.

广义的数学教材不仅包括教科书,还包含辅助教科书的教师教学用书以及其他资源。在我国,教师教学用书的发展主要跟随着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内容变化而发展。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主要理论依据,而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核心材料,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关键性教学工具,而教师教学用书则是为配合教科书使用所设计的,是教师理解教科书内容的重要参考材料,主要体现教学论[1]。本文以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数学教材(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功能的发展历程,分析时代诉求,提出优化建议。

一、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功能的发展历程

1.教师教学用书功能的初探阶段

为逐步统一全国中小学教学用书,出版总署和教育部于1950年12月共同组建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社成立后根据《数学精简纲要》,着手对解放区的旧课本进行修订、改编和删减,出版了一套通用的中学数学精简课本,暂时结束了全国数学教材紊乱的局面。1954年10月,为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主张先搬过来再中国化,以苏联数学教育改革为蓝本,批准颁布施行《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草案)》,逐步修订中学教学计划和教科书,并尝试为教师编制教学参考资料,这套教学参考资料主要是补充大纲要求讲述而现行初中课本中没有呈现的一些课程内容,较少涉及教学建议及教材分析等内容。1956年人教社根据重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并结合全国一线教师的意见编制了第三套全国通用初中数学课本,且配备相应的教学参考书。该教参既包含教学目的,又简明扼要地概括教材编排的系统和教学进度,是人教社出版的第一套为辅助教师理解数学课本的教学参考书[2]。1959年,为纠正中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问题,人教社依据《教育部关于修订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编写中小学数学通用教材的请示报告》出版了第四套全国中学数学暂用本。

总体来看,这一阶段教学参考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开始探索教学参考书的基本功能取向,具体来看,教参的编写思想紧靠教学大纲,比较注重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初中数学教育在此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备实用数学知识和基础技能的人才,因此其功能集中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支持上,更加详细地解释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内容,注重提供基本运算和方程的讲解,而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没有其他的教学资源,且多为文字说明,少有图片和图表。教参在评估体系上比较简单,主要提供基础性的例题、习题和参考解答等,用来评价学生的考试范围和题型都比较单一。

2.教师教学用书功能的发展阶段

1961年秋季,在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编写课本的经验和1960年教改以来的经验基础上,人教社开始编写了第五套全国通用的十年制中学数学课本及教参,该教参基本沿袭了1956版教参的编制体系。1963年,人教社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编写了全国通用的第六套全日制十二年制中小学数学教材,史称“六三年教材”。该版教参汇集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和一线数学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有关教学目的、教材分析、编写原则、编排体系、教学方法等重要元素都进行了比较系统详细的阐述。许多教师都认为这套教参是1949年以来所出版的教材中最好的一套,其程度已经提高到我国近几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充分体现出我国逐渐走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数学课程和教材改革的道路[3]。

这一时期,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的发展逐渐走上正轨,提供的功能愈来愈丰富。基于数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中对教学内容的支持得到了扩展和创新,不再单纯地依靠数学课本解释某些数学概念或定义,也囊括了实际生活中所需要的计算、几何和代数等领域的知识和资源。由于教育手段和技术条件的改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提供了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指导和建议,详细讲解了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如何进行课堂控制等,由于教育体制逐渐向能力导向转变,教师教学用书中编写的习题数量和难度逐渐增加,针对不同接受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梯度的练习,不再是简单地应用知识点练习,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教学用书功能的形成阶段

1978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并开始编写全日制十年制中学数学课本及相应的教学参考书。1978版教参试用以来,各地提出不少意见,但一致认为这套教参基本是好的,其努力贯彻了教学大纲中的相关要求,明确把教学目的界定为“知识+能力+思想道德”结构,旨在为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培养人才打好基础,但是同教学大纲一样,该版教参在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上存在着超出学校实际客观条件的要求。为了照顾教材的稳定性,1983年版教材是在1978年版教材的基础上修订成的,教学内容没有很大的变化,所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与1978年版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只新增了对每一章教材的明确目的要求,严格控制例题、习题的深广度,以便于教师掌握,这也使得这两套教材一直使用到20世纪末,甚至九年义务教育时期的中学数学教材体系也是在此教学改革的实验的基础上构建的[4]。1992年8月,国家教委正式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其他地区根据此大纲编写了适合地区发展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大致分为“六·三”教材和“五·四”制教材,形成了“一纲多本”的局面。人教社数学组基于此计划编写了义务教育三年制、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及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这套教师教学用书中首次写进了“在教學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将原来的“教学参考书”改名为“教师教学用书”。

这一时期,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已经建成完整且全面的结构版式和编写体系,整体分为三个板块:总论、分论及附录部分。将教科书按原样排印在教师教学用书内,并按章、逐节、逐页进行分析,附有全部练习、习题答案以及一些参考资料,其功能定位基本确定,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编者注重教学背景的提供,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点叙述,而是通过生动的例子、实际情境等来支持和解释。且考虑到使用主体的特殊性,其功能也渐渐由讲授基础知识为主转向了促进教师理解教学原理及设计意图。课程评估的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和扩展,学生的考核方式和题型变得更加多样化,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和教育帮助。

4.教师教学用书功能的完善阶段

随着基础教育开启新课程改革实验,2001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理念全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与1949年以来历次数学课程改革相比,新一轮改革在设计和实施方面都有全新的突破,内容上统筹划分了四大领域,且在培养目标上落实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为教材编制提供了直接依据[5]。截至2006年,经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初中(七~九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有9套。针对《实验稿》及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质疑和问题,教育部在2011年12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11标准”),其课程理念与《实验稿》基本保持一致,内容体例进一步优化,明确提出并完善了“四基”“四能”的目标要求,培养目标扩大到十个数学核心素养,促使各大教材出版社对原有教材进行修订或改编,以弥合实际教学与课程标准之间的落差[6]。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2标准”),在保留《2011年标准版》关于“四基”“四能”的基础上新增了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对新时代育人目标进行重新定位[7]。

在此阶段,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制跟随课程理念的更新不断深化,重视功能发展的全面性,不仅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还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学案例和教学工具等。在教学设计支持上不仅仅包括基础知识的讲解,还根据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引导其通过情境创新、问题解决等方式来探索数学的内在规律和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其功能越来越趋向于智能化,提供了多媒体教学资源、互动课件、教学视频等多样化的教育技术支持,更加直观地展示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评估支持功能除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能力等因素之外,还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评价。

二、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功能的发展趋势

从上述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紧跟着不同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及数学教科书,做出相应的修订或改编,其功能发展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支持、教学设计支持、教师学习支持三个方面。为了便于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功能的发展趋势,本研究选择了人教社在不同发展阶段中所编制的,具有起始性或转折意义的四套教师教学用书:56版、63版、84版、12版。

1.教学内容支持:从单一理论解释到多元实践资源

1949年以后,不同历史阶段的教学内容会有所删减或调整,教师教学用书对教学内容的支持主要围绕着教科书展开。56版教参以阐述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系为主,每章节内容按照“课—课题”方式编排,编者没有将很多笔墨放在对教材的分析上,而是侧重于教学中应渗透的教学思想及应向学生传递的价值观。63版教学指导书分别编写了总说明、各章的说明、各单元的说明,更详细地解释课本内容的编排原理,在对基础性概念进行解释时标注了重难点教学内容,并且额外提供了供教师查阅参考而并不作为课堂讲授的其他参考资料,大多是关于某个数学概念的起源或是某个数学家的思想。84版教参不仅分析全章教材内容,而且指明这些内容的地位、作用与相互联系,给出全章课时分配的参考意见,按节分条阐述教材编写意图,提出教学建议以及例题、习题的处理意见。20世纪末教学参考书的功能被异化,为强调其辅助作用以及促使教师更加主动利用,人教社将其称呼改为“教师教学用书”。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更新,12版教师教学用书更加注重实用性,相比于之前长篇论段的文字性描述的教学建议,利用思维导图和知识框架将本章节知识点进行串联,不仅将教科书内容嵌入其中,而且补充了大量的数学史料和学术动态信息[8]。

我国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教学内容支持经过七十多年的完善与发展,从强调理解知识点到注重培养技能与思维能力,从基础知识点的传授逐渐转向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入了大量与实际问题相关的例题和练习,并且将每一项内容的知识关系建立在翔实的数学知识体系上,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化的教学内容结构。除基础学科知识以外,教学用书还引入了拓展性知识。此类知识不一定是课程要求的内容,但通过与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联系,可以帮助教师建立更广阔的教学视野。此外,编写者越来越注重语言表达的质量,避免语言晦涩,力求使表述内容易于理解。

2.教学设计支持:从重复陈述性建议到多模块程序性表征

教师教学用书所提供的教学设计不应是简单地给出实施过程,而要提供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整合及调动各类资源来达成富有成效的教学目标。56版教参有阐述清楚的教学目标群,运用“列出、使用、绘制、解决”等行为动词指明本单元、本节课的教学意图,以讲授法为主,教学建议比较单一。63版教学指导书从“为什么教”“教什么”再到“怎样教”都有涉及,整体阐述了小学、初高中教学内容和编排,在厘清学生先前经验和后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教学建议,并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产生的想法与问题。84版教参更加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指导,但是由于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教学建议仍以晦涩难懂的描述性文字为主,整体上以讲授法为主,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发现性学习”“探究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等新方法。12版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為中心理念,呈现了某些课时的完整教学设计流程及意图,在每章开始和结束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及情感态度方面阐明教学目标及达成标志,为教师提供了本章评价建议及测试题。该版教师教学用书开始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例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解决、案例分析、信息技术等。此外还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和更强大的备课支持,包括教学视频、课件、电子资料等。

总体来看,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设计功能发展愈来愈多样化和个性化。从传统双基教学转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注重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而且为适应学生个体学习差异,加入了更多思维导图、概念图的应用,吸收了国内外的教学理论和模式,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的应用,并提供数字资源、在线学习平台、教育应用软件等教育技术工具,支持教师开展在线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同时,教师教学用书更侧重于启发教师主动思考和改进教学,加强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3.教师学习支持:从单向指导到双向互动

每一版教师教学用书在编写说明中都会特别标注“供教师参考”,以辅助教师更好地教学。56版教参相对简单,主要是为教师理解课本内容而设计,提供一些基础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教学过程的指导。63版教学指导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并涉及教育心理学和学生发展方面的知识,例如提供对处于这一阶段接触新知识的学生的特点展开分析,解释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或可能产生的反应等具体情况,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和发展特点,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84版教参注重促进教师“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仅为教师提出具体的操作过程,还说明背后的原理,指导教师如何切入教学内容,例如课程内容设置与编排、知识点讲解技巧,并阐明了学生学习时的心理、需求和应对方法等方面的信息。12版教师教学用书不再是单方面为教师提供描述性建议,更注重与教师之间的双向沟通。编者将在编写时所考虑的问题,例如学生特点,内容编排,教学建议等与教师进行探讨,提供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增加关于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教师更新课程理论,提升教育教学素质。

每一版教师教学用书都是由专业的团队编写,内容丰富、权威,既保证了教材的准确性和基本质量,又提供了更多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教师教学用书还通过提供问题和思考点,鼓励教师进行反思和评估,而教师通过记录和反思会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技能。在编写过程中,教师教学用书的编者越来越鼓励教师放弃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将教师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纳入重要考虑范围,加入与教学伦理、法律法规、教育规划方案等相关的内容。

三、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功能的优化路径

1.整合教学内容,建立自适应教学体系

2022版新課程标准强调教学内容是落实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在教学中要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教师教学用书作为解析教科书内容的基本载体,对“教什么”的准确理解和阐释是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之一[9]。而“教什么”主要涵盖三个问题: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事实性是什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本质是什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结构是什么。

第一层面的解读往往比较简单,教师教学用书要对基础内容要素进行注释,概念的说明可以包括定义、性质、例题和应用等,以帮助教师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解读知识的产生与来源,说明特定内容在数学上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二层面则需要教师教学用书明晰不同年龄阶段和知识背景的学生思维特征,通过揭示教科书中的深层结构逻辑以及内容之间的组织和架构关系,进而辅助教师对教科书进行解析和整合。对于第三层面的理解,教师教学用书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数学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即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将不同内容相互联系,形成有序的知识体系,同时避免过度学术化的表达,以便教师可以轻松理解和吸收书中的内容,建立自适应教学体系。

2.优化教学设计,开发启发式设计方法

我国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素材不可谓不精,但教学设计却比较单一呆板。教学设计大体有学科导向型和素养导向型之分。学科导向型设计看重学科系统知识的表达,以学科为依托,注重学科价值;素养导向型的设计则看重基于内容、旨在培养素养的知识建构及学习活动设计,注重通过内容的创造性重组、内容主题的跨学科整合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10]。

启发式设计方法结合了学科导向和素养导向两种设计,旨在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和能力[11]。具体包括:(1)呈现每个知识(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的示范做法。教师教学用书应通过补充说明、概览、解释等形式具体呈现本章节的学科专业知识及相关概念,让教师思考并明了隐藏在实践背后的基本理念,进而越来越能够预测学生可能产生的想法。(2)推动师生学习情境化。教师教学用书应提供具体的教学场景和应用案例,教师可以参考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具有可操作性。(3)促进跨学科融合。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设计应呈现学科融合的知识,确定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叉点以使跨学科有学理可循。(4)利用简短的教学场景模拟预期实践。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应包括内容解析、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育支持条件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目标检测设计,以及反馈与评价等多方面内容。

3.促进教师学习,嵌入教育性元素

教师教学用书从1949年到如今能够持续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有稳定的受众群体(即中小学教师),因此编制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的重要考量维度是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现实需求。然而在现如今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中,教师并没有成为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教科书依然是教师教学用书阐述的中心。

嵌入什么样的教育性元素取决于课程改革的需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怎样的挑战,教师需要在哪些方面增强课程的执行力,教师教学用书就应提供什么样的支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被视为知识的传递者和教学计划的执行者,而新时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师更应该成为教学的创造者和设计者,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因此,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制需要符合教师教学的专业规律,提供最新的教育理论、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等内容,帮助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基于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教师教学用书应提供案例分析、教学经验分享及观察反思等内容,帮助教师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适应在线环境,多渠道促进教师使用

今天这个时代,资料的获取已不是难事,几乎任何内容在搜索网站中都应有尽有,比数学教师教学用书所能提供的要多得多,如果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依然是做一些整理编辑工作,那是远远不够的。

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应该有思想的丰富性,有开拓的广度和挖掘的深度,不是代替教师去思考,更不能代替教师教学。优质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应该运用各种方式,如通过设计问题链(串)等,提供支持性框架,构建思考的平台,给予教师广阔的思维空间,促进教师与教材的对话,帮助教师与课程对话,形成教师与学生的多层次互动。教师教学用书可以利用教育技术工具增强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引导教师运用适当的技术工具来支持和增强教学过程,如在线资源、多媒体教具、虚拟实验等。教师教学用书可以提供和支持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真实、综合和形成性评价为导向,客观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发展。教师可以设计基于教学用书的项目作业、学习档案、学习展示等评价形式,帮助学生展现他们的学习成果和个性化的发展。教师教学用书可以与在线教学平台结合,实现学习管理和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通過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建议,以及有针对性的学习体验情境场域。

参考文献

[1] 蔡上鹤.谈谈初中数学教学参考书和课外习题集[J].中学数学教学,1991(03):35-37.

[2] 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编辑室.初级中学课本代数教学参考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1-12.

[3] 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编辑室.初中数学代数教学指导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1-24.

[4] 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编辑室.初级中学代数教学参考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1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8.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2.

[8] 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编辑室.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8-22.

[9] 刘学智.新时代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的着力点[J].课程·教材·教法,2023,43(02):21- 23.

[10] 石鸥.教科书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9:136-137.

[11] Quebec Fuentes S,Ma J.Promoting teacher learning:a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the educative features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mat-

erials[J].Journal of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2018,21(04):351

-385.

【责任编辑    王泽华】

猜你喜欢
教参用书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体育院校教参数据库的建设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吃书与用书
吃书与用书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用书装饰心灵
语文教参使用与更新问题浅析
试试老师的真功夫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