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2024-04-13 07:19岑苑君
职业技术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产教

杨 超 岑苑君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其首要任务是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高职院校专业群竞争力主要是指高职院校集聚相关专业对接产业链、岗位群需求,通过教学资源整合配置,形成并保持的能够促进受教育者价值提升和自身发展,在其区域中实现协同服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1]。开展高职院校专业群竞争力评价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做好专业群战略发展布局,打造高水平特色化的专业集群。在中国知网检索发现,现有研究探索了专业群评价理论和指标体系的构建[2][3][4],但对指标应用和结果分析研究不足。在“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面临终期验收和二次遴选的背景下,本研究构建高职院校专业群竞争力评价体系,实证分析专业群竞争力及建设成效,通过发挥教育评价诊断、改进的功能,对增强“双高计划”专业群的适应性和持续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专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构建原则

科学性、可操作性、全面性是本研究遵循的三点原则。在科学性方面,全面梳理专业群建设目标、关键环节,聚焦评价环节的核心要素,遴选评价指标,合理确定权重,并以实际建设数据为依据,方便开展独立的专业群竞争力评价活动。在可操作原则方面,选择可以获得可靠数据并容易进行测量和跟踪的指标,遴选出专业群竞争力关键绩效指标的“数据指标池”。在全面性原则方面,通过均衡分配各指标权重并设计有层次的评价指标,全面反映专业群的综合实力与发展潜力。

(二)评价指标筛选

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方法筛选评价指标,邀请省内外21名职业教育专家及5名头部企业人事或项目总监组成专家组,“数据指标池”中的评价指标,就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开展两轮问卷调查。第一轮进行专业竞争力关键绩效指标必要性专家问卷调查,对所有指标进行5级评分,对调查结果的均值、满分频率、标准差进行统计,分析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得到初步筛选结果。第二轮对筛选后的53个指标进行重要性专家问卷调查,进行5级评分。计算专家咨询意见协调程度指标评估W指数(W index),用来评估专家对每个指标的意见一致性。W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值越大表示评估者之间的一致性越高[5]。本研究第二轮专家评价结果W=0.734,可以接受,最终确定了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

(三)确定指标权重

本研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制作权重专家组调查问卷,要求专家对同一级的各项指标两两比较,使用1~9级标度度量两者重要性,对汇总结果取均值得到各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分别得到系统判断矩阵M和一级指标判断矩阵Mi(i=1,2,…,5)。利用MATLAB软件计算:(1)一致性比例CR值,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CR=CI/RI,CI=(λmax-n)/(n-1),其中,CI为一致性指标,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所有判断矩阵CR值均小于0.1,表明通过了一致性检验。(2)根据各判断矩阵归一化的特征向量确定专业群竞争力评价体系权重,见表1。

表1 高职院校专业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专业群竞争力评价实证分析

(一)广东省“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情况

广东省“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共有14所(包括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和9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院校),围绕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目前共建设有19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97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专业群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广东省14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国家级、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情况

其中,电子与信息大类专业群占比18%,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群占比17%,财经商贸大类专业群占比16%,与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布局适度匹配,支撑广东省“制造业当家”的产业高端发展格局。同时,广东省“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绝大多数专业依据相关组群逻辑,已建立起校级、省级、国家级的专业群建设机制和梯队。

(二)广东省“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专业群竞争力评价综合分析

依据专业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广东省14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专业群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出其评价体系中一级指标中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和社会服务的得分、排名,以及专业竞争力评价总得分、总排名,见表3。

表3 广东14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专业竞争力评价排名

结果显示,省内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稳居前五,“双高计划”对推动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职院校的榜首,多项指标彰显较大优势,但在社会服务能力方面,如技术产权交易收入、横向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等,指标略显薄弱;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改革方面成果显著,产教融合方面有待加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相对均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社会服务方面有待加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产教融合、社会服务方面发展较好,在师资队伍、教学改革方面有待进一步突破。

从表3可见,省内9所“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院校发展也不容小觑,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改革和产教融合方面表现强劲;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师资队伍和教学改革水平均名列第三;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水平名列第四,但从整体来看专业群建设发展不均衡,还存在短板。

(三)广东省“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专业群竞争力评价分维度分析

1.广东省“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情况分析

14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才培养评价指标中月收入受地域影响差异较大,有接近1/5的学生实现升学深造。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毕业生创业难度增加,自主创业率呈下降态势,应届毕业生满意度略有下降,但毕业生职业发展较好,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见表4。

表4 毕业生落实情况及满意度描述统计

近年来,高职院校通过“一把手”访企拓岗等多措并举,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但毕业生中“慢就业”现象不乏存在,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应融入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同时,应为高职学生向上发展提供通道,不断完善职业教育自身纵向贯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融通的教育体系和机制建设。

2.广东省“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分析

14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评价指标中企业兼职教师年课时总量差异较大。有6所学校生师比超过了18∶1,“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比例超全省中位数。“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注重教师发展与团队建设,自建设期以来广东省获得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和国家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共29个,其中14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拥有27个,占比93%,见表5。

表5 师资队伍建设描述统计

高职院校应不断推进结构化教学团队建设,形成了“国家示范引领、省级统筹实施、院校特色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格局。国家级教学团队以领域内同专业为纽带,开展专业群与团队建设及教学改革专题研究,打破以专业组建师资团队的现状,依据能力互补原则,打造专兼结合、跨界融合的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形成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新合力。搭建多样化教师发展平台,建立校外“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落实校企人才“双向流通”和教师企业挂职锻炼与培训,提升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3.广东“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情况分析

14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评价指标中在线精品课程数、课均学生数、编写教材数、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差异较大。部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在在线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方面未建立起校级广泛培育、省级重点培优、国家级示范引领的阶梯建设发展机制。2022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接入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按照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统一部署,建立以国家智慧教育门户为核心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体系,部分高职院校前期缺少对线上精品课程的有效入库管理,短时间内无法达到对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审核要求,同时,由于在线精品课程上线平台众多,出现资源分散、数据不通、对学生过程性学习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见表6。

表6 教育教学改革情况描述统计

高职院校要适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专业建设的新需求,有效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利用智慧教育平台,不断建设、丰富在线教学资源,推动教学资源情景化与学习情境资源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助力学生实现泛在学习,同时为终身学习提供优质的公共资源保障,助力全民终身学习。

4.广东“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情况分析

14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评价指标中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差异较大。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比例平均超14%,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比例平均超38%,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平均超1200万元。产教融合载体呈现出职教集团、产业学院、产教联盟等多样化形式。“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覆盖率超过了69%,省级以上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覆盖率接近30%,见表7。

表7 产教融合建设描述统计

高职院校应把产业学院作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组织抓手,把握“产业”逻辑,建设校企命运共同体,不断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可持续创新发展。紧密对接产业链的特色专业群,充分发挥“政校行企”多方办学主体多方协同联动作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载体,探索“双主体”育人机制、推动招生招工一体化;完善重构课程体系,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等产业需求对接;校企共同开发高质量教材和案例库,把产业发展的最前沿的实践成果纳入教材,创新教材形态;基于行业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生产流程,创新多主体间的合作模式,构建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环境。

5.广东“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情况分析

14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评价指标中差异化进一步拉大。部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贡献呈现较高水平,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平均值超1900万元,横向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平均值超1.2亿元,技术产权交易收入平均值近400万元,非学历培训到账经费平均值超1400万元,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方面彰显了较大优势,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但仍有部分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薄弱,院校间差异较大,见表8。

表8 广社会服务情况描述统计

高职院校要抓住战略机遇,构建有效的政校行企联动机制,校企协同攻关,助力关键技术升级。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和专业特色,组建开放性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优化技术技能服务供给模式,增强技术创新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产教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