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PBL理念的生活活动园本教研实践
——以优化梳头发生活环节为例

2024-04-14 23:03福建省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吴艳青
幼儿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保教教研环节

福建省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 吴艳青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实验幼儿园 刘兴玉

PB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或设立开放性的问题,将学习者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实践,最终实现某个目标或者解决某个问题。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保育老师往往缺乏问题意识,在司空见惯的一日保教工作中缺少教育敏感性,难以真正落实保教结合。生活活动的园本教研活动,正是以保育老师面临的真实问题为出发点,在问题情境中通过研讨、实践不断推进问题的解决,与PBL的理念不谋而合。在PBL理念的指引下,南平市建阳区实验幼儿园以幼儿一日生活环节的保育活动为研究内容,引导保育老师在园本教研中“审视现场、聚焦问题、研讨策略、实践优化”,从而逐步优化一日生活流程,帮助保育老师树立问题意识,从教育视角优化保育工作,真正实现保教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以优化梳头发生活环节为例,介绍在PBL理念下开展生活活动园本教研的实践探索。

一、审视现场——发现生活活动中的问题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很多,每一个生活环节都有许多值得教师关注的生活教育契机。一日生活中某一环节的拖沓,就会影响后一环节的正常开展,而保育老师常以完成常规生活保育为出发点,缺乏问题意识,难以从教育视角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保教结合没有真正落实。

当教师真正关注生活环节时,就会发现还有许多可以优化的空间。因此,我们以梳头发这一代表性的生活环节为突破口,开展生活活动的园本教研。

(一)直击现场

教研活动之前,我们以拍照、录像等直观的方式,收集各班级梳头发这一环节的真实生活场景片段。

场景片段一:每个班级的墙上都挂着插满梳子的小挂袋。数一数梳子数量,多的近20把,少的也有15把。从数量上看,需要梳头发的女孩不少。

场景片段二:当班老师指导幼儿更换睡衣。保育老师专注地为长发女孩梳头,后面等着梳头发的女孩排起了小长队。几个先起床的幼儿,面对着被盖住的水果,在等待保育老师投放取水果的工具。

场景片段三:起床时间到了,保育老师忙着为女孩梳头发。其余的幼儿起床后陆续穿衣和整理床铺,而后自己如厕、饮水、吃水果。户外活动的时间已经到了,但几个女孩的辫子编得比较复杂,还没有编好,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时间被拖延。

…………

(二)聚焦问题

我们通过播放场景片段,让保育老师从观察者的视角,审视保育现场。我们向保育老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组织幼儿起床环节中遇到哪些问题与困难?”这个问题引发了保育老师的思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起床要为那么多女孩梳头,时间上来不及。”“顾不上对其他幼儿的生活指导。”……看来保育老师都看出了这一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问:“那么你们尝试用哪些方法去优化这个环节?”保育老师回答:“动员家长让孩子剪短发。”“早点叫女孩起床梳头发。”……保育老师解决的方法,仍以顺利完成常规生活环节为目的。我们继续追问:“你们都听过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小故事吗?有没有好的方法优化这一环节?”年纪轻一些的朱老师马上说:“不是要鼓励幼儿自主吗?我们可以试着指导幼儿自己梳或互相梳。幼儿先梳顺了,我们扎得更快。”也有保育老师说:“幼儿应该不会梳吧,会不会很乱?”“梳得不好,家长会不会怪我们没照顾好孩子?”“大班能力强的幼儿应该会梳,但可能不会扎。”……保育老师带着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

梳头发问题虽小,但真实存在于保育老师的工作实践中,并会对一日活动中各环节衔接的连续性产生影响。要让保育老师将生活教育的理念内化并转化为保教行动,就应引导保育老师树立问题意识,善于从幼儿生活的日常环节中发现问题,并尝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次教研中,通过场景片段的回顾,我们引导保育老师对梳头发环节进行了自我审视,发现了平时视而不见的问题,看到了自己以往在组织这一环节时只考虑了快速完成梳头发,没有给予幼儿动手机会的保教行为。当个别保育老师提出要鼓励幼儿自主梳头发时,她们开始从完成生活环节转向支持幼儿发展。

二、实践尝试——找寻问题解决的具体策略

保教工作者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才能发现幼儿的需要和带班过程中的问题。保育老师的问题意识,需要管理者去培养与引导。我们立足保育老师的实践,抛出关于梳头发的系列问题,又让保育老师带着问题,回到岗位中去实践与尝试,探寻问题解决的策略,意义在于引导保育老师在实践中思考,逐渐向科学保育的方向靠近。

(一)审视现状

经过第一次研讨,保育老师共同意识到:因受困于为幼儿梳头发,让起床这个生活环节的组织与指导变得紧张而匆忙,甚至对幼儿穿衣、整理床铺、如厕、饮水、吃水果等生活环节疏于指导。还有的班级因为梳头发用时比较长,幼儿不能及时投入游戏环节或体育活动,导致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衔接不够流畅。为此,我们要求保育老师根据第一次教研时大家提出“鼓励幼儿自主”的优化策略,回归班级,尝试实践。

(二)找寻策略

各班保育老师实践后,我们组织了第二次园本教研活动。各班级保育老师分享了自己“鼓励幼儿自主”后的梳头故事。

保育老师A:大班幼儿真的能自己梳头发,而且越梳越好。我们班的梓涵就梳得特别好。幼儿自己梳头后,我们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指导其他幼儿叠被、穿衣等。

保育老师B:我们班准备了镜子,幼儿起床后对着镜子把自己的头发梳得漂漂亮亮。有些幼儿学会了自己夹发卡,个别幼儿还特意在家学习梳不同的发型。幼儿能自己梳头发后,我经常鼓励、表扬她们,她们也变得更加自信。

保育老师C:中班幼儿会自己将头发梳顺,但扎皮筋还差一些。自从我们放手鼓励幼儿自己梳头发后,她们就开始尝试自己梳和互相梳。短发的幼儿基本梳得很好。为了让幼儿学会扎皮筋,我们班在游戏区中投放皮筋和布娃娃让幼儿练习,相信她们慢慢就会自己扎,而且会越扎越好。

保育老师D:小班的幼儿还不会自己梳。为了有效利用时间,有些先起床的女孩,我就先帮她梳好头发。我陆陆续续给先醒过来的女孩梳好头发,等到全班幼儿都起床时,基本也快梳好了,再也不会被梳头发时间不够的问题困扰。

分享式的研讨氛围宽松,每位保育老师都有发言的机会,也能够倾听其他同事的意见。这种研讨打破了以往保育老师只听不说、被动接受的情况,保育老师会主动参与、自主实践、积极表达。对于一日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同经验水平的保育老师有不同的理解和解决策略。保育老师在与同事互动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一起找寻解决策略,迅速找到认同感。特别欣喜的是通过保育教研活动,保育老师能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能力差异,关注到不同的梳头发方式给予不同年龄幼儿不同的发展机会,也使优化一日生活环节的好经验、好方法得到推广与运用。

经过集体研讨,各年段的保育老师共同确定了各年段具体的梳头发目标(参见“表1”)。

不同年龄幼儿的自理能力不同。保育老师由小班到大班的指导,可以帮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实现“自己梳头发”的目标。我们组织保育教研的初衷是解决保育老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研讨出不同年段的目标定位后,保育老师更容易树立起科学的保育观,尊重和接纳幼儿在不同时期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发展水平,把握放手的时机,让生活的教育价值得以实现。

三、主题活动——回归实践让生活更优化

每个幼教工作者都认同“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的理念。如何真正将这一理念落到实际工作中,不仅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还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落实。为此,我们尝试让“幼儿自主梳头发”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延续下去,让生活环节的教研成果回归实践,使保育老师的指导变得有深度、有温度,让幼儿的一日生活更加优化。

(一)主题活动

中、大班幼儿自己可以梳头发后,保育老师就不梳了吗?我们认为,梳头发是保育老师与幼儿亲密接触、互动交流的最佳契机,为了通过这短短的时间实现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我们开展了“让爱从梳头发开始”的主题活动。主题活动先在班级进行,然后各年段组织观摩,最后每一个年段推荐一位保育老师在全园教研活动中展示。

全园保育教研活动中,三个年段的三位保育老师以班级真实的保育环节为情境,围绕“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又快又好地梳好头发?”“帮幼儿梳头发时可以对她说些什么?”“怎样指导中、大班幼儿自主互助梳头发?”等内容,展示了保育老师与幼儿之间的真情互动:“兮兮,你的小马尾扎得特别好!你是怎么扎的?可以把你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吗?”“桐桐,今天要不要试试把长头发编成小辫子呢?”“佳佳,你梳头发又快又好,去看看有没有谁需要帮助吧。”“囡囡,你今天在播报餐点时声音很响亮,表现很棒。”……

主题活动中,保育老师在优化梳头发环节的同时,通过鼓励以及和幼儿之间的温情对话,自然地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有效互动,建立了亲近的师幼关系。保育老师立足于保育工作实际,看见幼儿的点滴成长,真正成为关注幼儿成长的生活指导老师。

(二)回归实践

幼儿是自己生活的小主人。一日生活对于幼儿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育教研活动的最终成果应落实在幼儿的发展上。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全园性的主题活动,“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幼儿自主梳头发?”“什么时候适合放手让幼儿自己梳?”“梳头发时和幼儿聊什么?”“幼儿可以自己梳什么发型?”等成了园内保育老师茶余饭后的话题。我们将优化后的梳头发环节回归幼儿的一日生活,并在各班级持续实践。保育老师在指导幼儿梳头发的过程中,与幼儿的情感有了更深的联结,梳头发的短暂时光成为幼儿每天期待的事。

同时,保育老师与幼儿平等交流,真正理解幼儿的需求,聆听幼儿对优化后的梳头发环节的感受与体验,并鼓励幼儿自己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梳头发这一环节真正实现了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基于PBL理念开展的保育教研活动,将保育老师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沟通、讨论、合作、决策,最终实现了生活保育环节的优化。梳头发,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生活环节,但“研”的是保育老师在一日生活组织中遇到的问题。保育教研活动将问题解决与保教目标达成相融合,引导保育老师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更深刻地理解并认同保教结合的理念,进而辐射到午餐、午睡、离园、饮水等其他生活环节。她们慢慢地学会思考,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同一问题,从仅为完成工作任务到利用一日生活渗透对幼儿的习惯培养,再到在一日生活中真正看见幼儿的需要。她们看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形成从幼儿发展和教育的视角来处理保育工作中的问题的意识和习惯。针对梳头发环节的保育教研活动,切实提升了保育老师的专业能力。

猜你喜欢
保教教研环节
如何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实施保教融合?
科研引领科学保教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幼儿园半日保教工作细则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途径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