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畅言智慧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
——以《石壕吏》教学为例

2024-04-14 23:54安徽陶玉萍陶绍兵
语文教学之友 2024年1期
关键词:石壕吏学情精准

◎安徽/陶玉萍 陶绍兵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线上资源或微课视频等学习材料达成初级认知目标,在课堂参与合作探究等多样化教学互动,实现对知识的吸收与运用,从而达到更高级的认知目标。

在畅言智慧课堂教学平台中,丰富的课件和视频等线上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参考学习活动的反馈数据所生成的学情分析报告,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与评估、修改与完善,从而实现精准有效的混合式教学。

以《石壕吏》教学为例,对混合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前、课中与课后的应用进行实践与探讨。

一、“自学任务+学情分析”课前自主学习

《石壕吏》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诗人仅用120 个字叙写“有吏夜捉人”的故事,反映了老百姓的苦难生活。诗中人物关系并不复杂,八年级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可读懂诗意,但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略有难度。可结合写作背景,通过补写人物对话来创设教学情境,深入解读老妇和差吏的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作者情感。本课的教学目标可设定为: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知人而论世;模拟人物对话,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通过勾勒诗歌所写场景,品读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培养学生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线上教学”是混合式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智慧课堂平台接收预习任务单,将线上查找得知的作者、背景等知识积累与线下的课本阅读相结合,初步感知文本。学生在平台提交作业和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可形成课前自学的反馈数据,生成个体与班级学情分析报告。教师据此设定教学的重难点,以便更加契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

笔者在课前给学生推送自主学习任务单为:查找资料,了解杜甫的生平和本诗的写作背景;朗读诗文,语音测评,感知诗意。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完成第一项作业,拍照提交,收到批改反馈;第二项朗读作业完成后,语音测评系统即时评分,教师查看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等测评结果,了解每一位学生朗读得分与用时等信息。AI 智能分析模块从流畅度、准确度、完整度等方面精准分析每一位学生的语音朗读情况,用雷达图呈现结果。在分析班级平均能力和学生个人能力等学情数据之后,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戍”“逾”“咽”等字发音不准确。教师向朗读有误的学生推送正确字音等相关资料,精准解决学生学习的个性问题与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另外,分析前测习题等数据,也可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

结合相关微课资源,学生明确《石壕吏》的写作背景为“安史之乱”期间,郭子仪败于叛军,唐王朝强行抓丁,杜甫一路所见多为征夫怨妇的苦难,所闻常是抛家别子的哭泣,乃写成著名的“三吏”“三别”。学生自读背景资料,辅助理解诗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石壕吏》篇幅短小,学生诵读后能基本了解大意,教学时重点品析作者体恤民生多艰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在分析学情后,笔者将教学重难点设定为:通过学生互评文章画作,分析人物心理,了解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

二、“课堂互动+随堂检测”实现混合阅读

混合式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互动是最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习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学生在合作讨论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总结,不断修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探究中思考并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线上教学的延续与提升,畅言智慧课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探究、讨论等多种互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石壕吏》。

在整体感知文意后,学生任选角度,画出自己认为最能体现“有吏夜捉人”的场景,将画作在全班作答功能中拍照上传,大家点赞或投票,根据获赞数评选班级“最美画作”,并在评论区发表个性评论与阅读感受,形成思维碰撞。教师将各小组推选出的优秀画作拍照分享、对比讲解,各小组代表围绕画作的创作设想,汇报组内合作探究成果。

《石壕吏》全文集中笔墨叙写老妇的诉说,但细读后会发现老妇的每一句话似乎都是差吏逼问出来的,明为老妇独白,实则“藏问于答”。笔者引导学生紧扣“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句来分析老妇和差吏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合理想象,在评论区开展接龙活动,补充老妇和差吏的情境对话,深入理解人物心理,思辨讨论主题,生成课堂智慧。

天明作别老翁,杜甫百感交集。在研读作者内心情感时,选用学科模块中的划词搜索功能,搜索并展示“独与老翁别”句中“独”字的相关词句资源。学生结合文意组词,如“孤独、独自、唯独”等。在评论区展示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如“独有老翁出门与作者挥手作别,暗示结局”“老翁独倚门框泪洒晨曦,渲染孤独、凄凉与无奈”等,丰富了课文意境。

此外,智慧课堂中的连线活动功能,可让学生将关键词语和叙述脉络匹配连线,提交后查看匹配结果的正误,梳理故事情节。抢答、讨论、分享、PK 板、分组作答等组织活动模块,可以实现点对点、点对面的互动交流,直观呈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分类、连线、画廊、翻翻卡等交互式小游戏可以创造交流学习场景,让课堂更添趣味。点赞、评论、投票等功能可给学生提供展示与自由评价的空间。全班巡视功能,可查看每一位学生解答与互动过程。这些互动功能,可实时呈现学习过程与结果,方便教师精准了解并评估每一位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效。当然,组织学生学习活动时,教师要随时给予知识与技术上的支持和方法上的指导,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评估是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需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智慧课堂教学平台的随堂检测就是反馈学习效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可在新建资源中精选同步习题组卷进行评价。第一题与第二题分别考查字音与词义,第三题考查作品主题解读,第四题考查对人物的性格把握和阅读感受。从检测数据可以看出:第一题与第二题正确率为91%,表明学生对本文常见字音、词义多已掌握。第三题仅有76%的学生答对,正解为D,却有部分学生选A,须引导学生精准解读A 选项中“独与老翁别”一句深意。随堂检测的结果呈现出每一位学生答题时长和对错情况,教师可精准纠错,这是混合式教学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既有学习激励功能,又直接决定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安排,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

三、“课后作业+分层布置”实现精准评估

在混合式阅读中完成《石壕吏》内容教学后,可在课后推送相关拓展性应用任务以达成知识的迁移、应用等高级教学目标;或推送一些线上资源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达成课文学习的强化与查漏补缺,这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是学生继续学习的过程。

教师通过智慧课堂平台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任务并在设定的截止时间前提交。作业的形式可以是一个文档或图片、一段音频或视频等。比如,布置诵读类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录制《石壕吏》背诵视频上传打卡。

此外,学生修改、完善并提炼自己的学习成果与收获后提交,小组互评交流。比如,学生根据教师和小组同学的建议,完善自己的《石壕吏》绘画作品,默写《石壕吏》并题文,合成书画作品并拍照分享,在全班交流分享。

教师课后推送三个分层学习任务:

1.背诵诗歌,积累杜甫相关故事与诗句并上传。

2.推送杜甫“三吏”“三别”等作品课后阅读,自主完成阅读笔记。

3.将《石壕吏》改写为记叙文,不少于500字,合理想象,可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分层作业呈现梯度设计和不同要求:任务一要求学生巩固知识与课后积累,温故而知新,全体学生完成;任务二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并收集学习成果,分组布置,学生选择完成;任务三是改写诗文,根据学生写作基础与学习程度的差异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不同小组的学生写作字数可酌情增减。针对一个或多个学生推送不同难度、不同作业量的分层作业,旨在弱化班级授课的普适性弊端,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根据作业反馈分析,关注学习变化明显的学生,聚焦高频错题和共性问题,根据关联规则推送同类型习题或相关微课。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观看与总结,进行精学与精练,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课后辅导。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性创新,基于畅言智慧课堂平台的混合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的推送与反馈、学情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以及丰富的课堂互动功能,有效提升了教师对学生学习信息的获取与优化能力,提高了《石壕吏》教学的实效性与精准性,逐步引导学生由浅层学习有序提升为深度学习,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和创造等高级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线上资源和线下课堂的学习与应用中实现语文知识的认知、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语文学科素养的逐步完善。

猜你喜欢
石壕吏学情精准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刍议音韵学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石壕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