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两篇文章获第八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

2024-04-14 04:15
中国摄影家 2024年3期
关键词:塞罕坝文艺摄影

[资讯]

本刊两篇文章获第八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

2024年1月16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评协”)主办,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大学)基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第八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推优发布典礼在北京大学举行。

本届推优活动作品经过推荐单位按名额推荐和中国评协会员自荐,共收到作品608件,其中著作59部、长评373篇、短评176篇。经过评委会初评、复评、终评,最终推选出优秀文艺评论著作5部、优秀文艺长评文章15篇、优秀文艺短评文章15篇。

2023年第6期本刊主编阳丽君撰写的“卷首语”《AI语境下的摄影创作和批评》入选优秀文艺评论短评文章;2022年第8期邢千里撰写的《光影臆想到主观现实——概念歧义化考古与中国当代摄影浅论》入选优秀文艺评论长评文章。

“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涵盖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以及艺术学理论等领域,旨在推出优秀文艺评论作品,激励文艺评论工作者,推进全国文艺评论创新和繁荣,促进文艺事业健康发展。推优活动每年举办一次,2016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八届。

ICP成立50周年收藏展,1845-2019

展覽地点:美国纽约国际摄影艺术中心

展览时间:2024年1月24日至5月6日

作为纽约国际摄影艺术中心(以下简称“ICP”)成立50周年的序幕,展览以探索构成摄影媒介历史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展示了ICP自1974年成立以来50多年的大量摄影收藏,包括罗伯特·卡帕、维吉、弗朗西斯科·斯卡维洛和格尔达·塔罗等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以及本地作品和近期收藏,包括杰斯·T.杜根(Jess T. Dugan)、诺娜·福斯汀(Nona Faustine)、迪安娜·劳森(Deana Lawson)、保罗·帕吉·塞普亚(Paul Mpagi Sepuya)和徐冠宇的照片。此外还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966年拍摄的月球表面照片,以及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团体ACT UP、Gran Fury和fierce pussy的激进主义海报。展览在庆祝摄影50年演变的同时,也展示了ICP收藏的深度和广度。

编年史:20世纪摄影珍品

展览地点:德国柏林摄影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4年2月15日至5月20日

展览展出了皮诺收藏馆(Pinault Collection)收藏的20世纪杰出摄影师们的作品,涵盖肖像、时尚、静物、建筑和新闻等类型,其中包括著名的康泰纳仕档案馆(Condé Nast Archive)的作品,共250幅。这些作品的时间跨度为1910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这次摄影之旅按年代排列,从1910年康泰纳仕接手出版Vogue杂志开始,展览中最早的彩色图片出自欧文·佩恩(Irving Penn,1917-2009)之手,拍摄于1952年,表明了从黑白时代到彩色时代的视觉演变,同时,展览展出了20世纪音乐、艺术、体育和政治领域的偶像肖像。“编年史”的展览策略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让人们了解摄影舞台起源、当代时尚潮流演变的同时,也反映了西方世界剧烈的社会变革。

布拉塞:巴黎之眼

展览地点:意大利米兰王宫

展览地点:2024年2月23日至6月2日

展览由米兰王宫与布拉塞庄园(Estate Brassa?)合作举办,展览展示了200多幅布拉塞(Brassa?,1899-1984)的作品,其中特别关注那些描绘法国首都及其生活的著名图片。布拉塞是出生于匈牙利的巴黎人,他的作家朋友亨利·米勒(Henry Miller,1891-1980)将他定义为摄影界的“生活之眼”(the living eye)。从1924年开始,布拉塞参与了当时在巴黎掀起的文化热潮,与超现实主义运动紧密相连,并与毕加索、达利和马蒂斯等艺术家关系密切。他拍摄的关于巴黎生活的照片——从工人阶级社区到具有象征意义的伟大纪念碑,从时尚界到他的艺术家朋友肖像,再到涂鸦和夜生活,已经成为公众对巴黎的集体想象。

格雷戈里·哈珀恩:19个冬天/7个春天

展览地点:美国罗彻斯特乔治·伊斯曼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3年9月16日至2024年3月3日

展览讲述了纽约州布法罗及其居民的生活,包括人类和动物的生活、建筑和景观,所有这些都由格雷戈里·哈珀恩(Gregory Halpern)以动态的复杂性呈现。展览描绘了时间的循环性质和季节更替,但哈珀恩的照片也记录了历史的视觉证据和当下生活的特殊性。哈珀恩在布法罗出生和长大,自2009年以来一直住在罗切斯特。过去20年来,他在19个冬天/7个春天拍摄了整个纽约州西部及其他地区的照片。他的实践源于对世界仔细、广泛的观察以及对他所拍摄人物的敏感感知。这些照片和他们之间建立的关系也接近超现实、梦幻和神秘。通过哈珀恩的摄影,日常现实的表象变得既不稳定又奇妙。

克劳迪娅·安杜哈尔:世界末日

展览地点:德国汉堡堤坝之门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4年2月9日至8月11日

对克劳迪娅·安杜哈尔(Claudia Andujar)来说,摄影是一种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是一种收获与给予兼具的媒介。安杜哈尔于1931年出生于瑞士纳沙泰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她移民美国,并于1955年移居巴西。在20世纪70年代,安杜哈尔获得了约翰·西蒙·古根海姆基金会(John Simon Guggenheim Foundation)和FAPESP的资助,多次前往亚马孙流域拍摄該地域规模最大土著之一亚诺玛米人,并研究其文化。从1978至2000年,她曾在“支持亚诺玛米委员会”(the Pro-Yanomami Commission,简称“CCPY”)工作,并协调了由巴西政府创建于1992年的亚马孙亚诺马米领土划界运动。2008年,她被巴西文化部授予文化功勋勋章。2010年,她的出版物《马卡多斯》(Marcados)获卡塞尔摄影奖,2018年获歌德奖。安杜哈尔将摄影视为艺术和政治的工具,作品以强烈的责任感为特征,用摄影践行着保护亚诺玛米人的承诺。

[出版]

《我拍长江七十年:晓庄摄影集1952-2022》

2023年10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晓庄、姚乐、干有成合著的《我拍长江七十年:晓庄摄影集1952-2022》。摄影集精选了300多幅照片,每幅都配以历史学人的文字介绍,深度关注了1952年以来江苏段长江治理与生态景观、城市与工业、乡村与农业、文化与艺术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向读者呈现了这片江域之上人们的生活形态和社会风貌的变迁。以照片为窗口,摄影集凝聚了许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要历史瞬间,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清晰、丰富的现代中国历史画卷,也呈现了摄影家晓庄的摄影记者职业生涯。晓庄,浙江奉化人,1933年生,中国第一批女摄影记者,现为江苏省摄影家协会顾问。曾任第四届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第四届、第五届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

《画说塞罕坝》

2024年1月,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画说塞罕坝》。该书由高俊虎撰文、摄影,从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三方面展开,通过塞罕坝机械林场的部分历史图片资料和反映塞罕坝生态美的摄影作品,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塞罕坝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发展历程,再现了塞罕坝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态风貌。1962年,林业部在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决定将原由河北省和承德行署管理的大唤起、阴河、塞罕坝三个林场合并成立林业部直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把“黄沙遮天日, 飞鸟无栖树”的荒漠变成了拥有115万亩森林的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工林场,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责任编辑/樊航利

猜你喜欢
塞罕坝文艺摄影
1942,文艺之春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塞罕坝之歌
塞罕坝
□文艺范
塞罕坝点兵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