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广西区位优势,助力职教“扬帆出海”

2024-04-14 03:01常爽
职教通讯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国

摘 要:为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进一步探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空间,以“集聚开放·合作创新”为主题的“202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论坛内容集中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中国-东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个板块,与会专家围绕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产教集聚融合、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建设等主题进行分享与交流,并对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思考与建议。未来还应不断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格局,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新贡献。

关键词: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国际化;会议综述

基金项目: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发展人文交流研究院2022年度人文交流专项课题“基于中法对比视角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IIPERVER-03)

作者简介:常爽,女,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4)02-0107-08

在“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为推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深度合作、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023年12月24日,由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南宁师范大学承办的“202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本次论坛以“集聚开放·合作创新”为主题,来自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老挝等国家的近500位代表参与了线下会议,共同探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此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依据各发言人的主旨演讲和主题演讲,本文将论坛内容从大到小划分为三大板块,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新使命与新方向

(一)新时代: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及特征进行了深刻阐述,明确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理解“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张桂春教授分别从“目的”“目标”“认知”“行动”四个角度来审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并从大背景“知识社会”和小背景“强国”必须“强教”来审视“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中的“中国特色”。他指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对其现代性的审思,关键看其是否具有现代性及其可能的目标“达成度”,而现代性是指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呈现的某种“新特征”或“新性质”。现代性的核心标志是人的现代化,即人的素质文明化,就人的现代化来说,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的更好生存、生活和发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张桂春教授从社会发展历程和整个时代背景的角度来解读“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既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关键所在。

(二)新使命:建设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这是中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和政策基础。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3]。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德全教授指出,职业教育一定要跨界协同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跨越教育时空,优化类型定位,形成纵横立交体系,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因此,建设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当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为进一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徐国庆教授提出,应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到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层面,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构建连续的学习路径,同时积极推进中高、中本贯通学习模式及制定并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职教高考制度,以此实现职业教育三个学制层次的制度性衔接。

(三)新方向:落实“三教三融”政策举措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伍锦昌在讲话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4]。“三教三融”的提出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成为教育适应现代化发展、搭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突破口[5]。在会议上,朱德全教授对“三教三融”的价值逻辑和教育逻辑进行了详细论述。在价值逻辑上,他将其划分为社会逻辑、教育逻辑和职教逻辑,同时指出“三教三融”的提出对“学习型社会与技能型社会”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皆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6]。在教育逻辑上,他认为,“三教协同”有助于建立教育纵横立交体系、拓展教育的时间与空间及优化教育的体系与类型,有助于优化“现代教育体系”建设、因循职业教育的“空间逻辑”及助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朱德全教授通过深入分析“三教三融”的协同逻辑,为进一步落实“三教三融”政策举措指明了行动方向。

二、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要点与新举措

(一)新思路:部区共建,打造中国职教特色品牌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黄辉在致辞中表示,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协议,通过部区共建、区域联动,立足广西独特区位优势,持续深化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王屹教授指出,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和国际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与教育部达成“部区合作”,获得教育部的大力支持,这为广西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这也为其他地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各院校应充分发掘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联合周边省份,加强区域联动发展,充分发挥联盟效应,实行“抱团出海”,积极打造中国职业教育特色品牌,进而提升职业院校的国际化水平。如:广西应利用沿边的独特区位优势,面向东盟积极打造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构建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及形成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陕西应立足古丝绸之路起点和“向西开放”战略前沿的区位优势,建设“秦岭工坊”国际品牌,推动区域对外开放[7]。

(二)新要点:校企同行,深化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和普遍共识。正如王屹教授所讲,职业院校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企业是产业技术的需求方、创新方和人才培养方,二者均是产教融合的核心主体。职业院校协同企业深度合作是职业教育深度产教融合的关键,校企合作以共同愿景為指向,是创造产教融合战略与理念的基本前提。为此,职业院校应积极联合“走出去”企业,协同进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然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白玲副教授则提出,目前来看产业和教育国际化发展尚未达到同频共振,主要在于职业院校作为教育类公益主体的特殊性,不具备和“走出去”的大型企业形成对等合作机制的能力,难以调动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接着,白玲副教授针对校企合作不足的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一是张政策之风帆,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政策优势和资金援助,探索国际化发展的新方向;二是通民意之航路,顺应产业发展,满足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利益相关各方的合作需求;三是把融合之金舵,致力于构建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共建共享合作机制,鼓励学校与企业同向而行,以此实现双赢局面[8]。

(三)新举措:双向并举,深化职校国际化内涵

职业院校在提升对外影响力过程中,往往容易轻视和忽略自身国际化办学基础的夯实和提升[9]。为进一步提高院校国际化水平,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陆春阳首先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和职业院校国际化进行了区分,他认为,职业教育国际化不能简单等同于职业院校国际化,职业院校国际化是实施职业教育的主体,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主体。接着,他将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路径划分为跨境国际化举措和在地国际化举措,跨境国际化举措包括建立国际伙伴关系、在海外举办国际会议、在海外建立合作中心三个方面,在地国际化举措集中在理念国际化、学生国际化、课程与教师国际化和服务国际化四个方面,这为职业院校推进国际化发展拓宽了新思路。职业院校在追求对外影响力提升的同时,更应该增强自身国际化办学实力,以此实现院校自身国际化办学实力和对外影响力的双向提升。

三、中国-东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愿景、新任务与新挑战

(一)新愿景:面向东盟,打造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合作创新高地

2023年7月,教育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推动产教集聚融合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实施方案》(以下称为《方案》)明确提出,通过部区共建、区域联动,建立立足广西、面向东盟、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合作创新高地[10]。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伍锦昌在会议上表示,未来广西愿同各方携手打造面向东盟服务“一带一路”的产教融合示范区和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以此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明显提升、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新格局基本形成、职业教育面向东盟的国际合作能力显著增强、职业教育治理机制更加完善的目标,这是我国在职业教育领域内面向东盟合作的美好愿景。在会议上,王屹教授针对如何建设中国-东盟区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聚区提出相关策略,如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职业院校牵头组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建设中国-东盟工匠学院等,这对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任务:打造10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和组建10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为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合作创新高地,王屹教授在会议上分享了《方案》中提出的四项重点任务,即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构建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发展新格局、建设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创新高地、搭建中国-东盟产教融合数字化平台。《方案》中针对每一项大任务提出了更为详细具体的小任务,其中打造10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和组建10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为当下重点任务,同时也是产教集聚融合的核心要点。王屹教授在会议上表示,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一个在市域范围的依托产业园区的整体,政府必须寻找职业院校和企业作为关键参与设计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组建的要点是由自治区统筹主导和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是在自治区(省级)层面的具有行业性的共同体。二者建设的关键在于组建市域或全区职业院校专业联盟,以联盟的身份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构,同时职业院校专业联盟要与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及重点企业积极对接,并积极配合自治区与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主动地向牵头政府机构汇报工作计划和建设方案。

(三)新挑战:面向东盟,建设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

在本次论坛上,柬埔寨国家技术培训学院副主任EK Phanna Rann分享了中国-柬埔寨现代工匠学院的建设经验,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韦林对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建设策略进行了详细论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梁裕重点介绍了中国-泰国“智造”现代工匠学院的发展规划与实践路径,还有多数发言人在演讲中提及中国-东盟工匠学院的建设,“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成为广西未来重点建设任务之一,同时也是一项新的挑战。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是由广西高校与东盟国家高校、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以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为主,主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实现与东盟国家共建共享职业教育标准和资源的目的,对促进人文交流、助力国际产能合作及推进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来看,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处于建设初期阶段,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切实有效的政策指引、高效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制度保障,从政府统筹推进、校企共建共享、院校内涵发展等方面持续推进,建设特色鲜明、质量过硬、效益显著的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

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和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十周年,中国与东盟的教育合作保持着稳定增长和持续深化的发展态势[11]。本次论坛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通过分享中国和东盟各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成功经验,共同探讨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共同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对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产生了积极影响。新时期,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重要指示的重大意义,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方案》,将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重要抓手,将打造中国-东盟技术创新学院和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不断深化适应以东盟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格局,为持续推动构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小青.面向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发展逻辑与路向[J].教育与职业,2023(15):20-27.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2024-01-17].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3]中華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EB/OL].(2022-04-21)[2024-01-17].https://www.gov. cn/xinwen/2022-04/21/content_5686375.htm.

[4] 张盖伦.培养一代又一代栋梁之才[N]. 科技日报,2023-06-01(2).

[5]匡瑛,吴君逸.基于“一统三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新思路、新挑战与新举措[J].职教论坛,2023,39(7):26-36.

[6]宋亚峰,闫广芬,孙善学.中国式现代化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22):32-37.

[7]白玲,安立魁.“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实践样态与推进策略——基于全国1344所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2):20-25.

[8]白玲,安立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成就、瑕缺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24(2):13-20.

[9]王丹.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价值逻辑、现实表征及推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7):18-25.

[10]教育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动产教集聚融合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实施方案的通知[J].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23(12):3-10.

[11]杨体荣,段寻,吴坚.“一带一路”倡议十年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成就与高质量发展路径[J].比较教育研究,2023,45(10):39-49.

[责任编辑   秦    涛]

Based on th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of Guangxi, Assist the Overseas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verview of the 2023 China ASEAN Forum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NG Shuang

Abstract: In order to actively implement the national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cooperation spac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the "2023 China ASEAN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Forum" with the theme of "Agglomeration, Opening,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was held in Nanning, Guangxi. The forum focuses on three area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 ASEA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attending experts shared and exchanged ideas on the theme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China ASEAN modern craftsmanship colleges. They also put forward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continue to deepen the opening-up patter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ASEAN as the focus, and make new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Key words: China ASEA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verviews of forum

猜你喜欢
中国
负面清单的管理研究
解析“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贸易分析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