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的优化与创新

2024-04-15 21:54张艳丽
北方水稻 2024年1期
关键词:物流服务物流成本优化策略

摘  要:简述我国粮食物流仓储、运输、配送体系的现状,分析粮食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粮食物流体系优化策略,通过构建绿色化的粮食物流体系、智慧化的粮食物流网络体系,应用现代化的粮食物流设施设备、智能化的粮食仓储管理系统,最终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智慧高效、协同融合、绿色发展、保障有力的粮食物流仓储和粮食物流运输体系。

关键词:粮食物流体系;物流服务;物流成本;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11;F32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6737(2024)01-0061-04

The Optimization and Innovation of China's Grain Logistics System

ZHANG Yan-li

(Panj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anjin Liaoning 12401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grain logistics warehousing,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grain logistics system,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the grain logistics system.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a green grain logistics system, an intelligent grain logistics network system, apply modern grain logistics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and intelligent grain storage management system, and finally build a grain logistic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with reasonable layout, complete facilities, intelligence and high efficiency, synergy and integration, green development and strong guarantee.

Key words: Grain logistics system; Logistics services; Logistics cost; Optimization strategy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11 833万hm2,比2021年增加70万hm2,增长0.6%;全国粮食总产量68 653萬t,比2021年增加368万t,增长0.5%。近年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与产量均呈增长态势,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已形成庞大的粮食商品流通网络和基础设施格局,粮食物流消费市场广阔。粮食物流是粮食从生产到消费之间重要的支撑性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粮食物流体系包含仓储、运输、配送等多个环节,当前形势下,整个体系需要不断进行优化与创新,才能更加完备。

1  我国粮食物流仓储、运输、配送体系现状

1.1  我国粮食仓储体系现状

我国粮食仓储设施包括国家粮食储备库、地方粮食储备库以及各类农民储粮仓,这些仓储设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调节市场供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粮食仓储设施正在不断增加和完善,国家和地方的粮食储备规模逐年扩大,储备能力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粮食仓储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智能通风系统、温湿度监控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储存的安全性和效率。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平抑粮价、备战荒年的重要举措,做好粮食储备就是保障粮食供给的重要后盾。

1.2  我国粮食运输体系现状

我国国内的粮食运输,是粮食实体在生产、收购和销售过程中在国内省级行政区域之间的转运和流通。我国粮食运输主要采用铁路、公路、水路三种运输方式。公路运输主要承担粮食从农户到粮站再到收纳库之间的粮食集中运输。公路运输的灵活性较高,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运输车辆可以随时调度。我国长三角及珠三角等地区,由于地理优势水路运输相对发达,粮食大部分采用水路运输,其中长三角水路粮食运输包括国内粮食调入和国外粮食进口,国内粮食调入主要包括东北三省和黄淮海地区,进口粮食调入多采用海港转运与内河运输相结合的方式沿江而上运至沿江各地区。铁路运输方式可以减少粮食装卸时的损耗,实现颗粒归仓。铁路货运架起了粮食运输“铁桥梁”,目前,铁路部门能够与粮食企业、农商对接,协调空车、调配空箱,全方面统筹规划,为企业提供“点对点”装车。

1.3  我国粮食配送体系现状

我国粮食配送主要涉及生产、收购、仓储、运输、加工、销售、消费和政府调节等环节,在每个环节都会产生配送行为,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成本和风险因素。我国粮食物流体系中的物流配送环节正在不断优化,通过建设现代化物流设施、提高运输效率等措施,降低了粮食流通成本,保障了市场供应稳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水平。

2  粮食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粮食物流市场反应迟缓

目前,粮食物流网络还不够完善,粮食仓储、中转、网点等空间节点布局比较分散。这些领域基础设施不完善、仓容不足和布局不合理,粮源和生产能力配置不合理,造成粮食物流市场反应迟缓。在粮食物流过程中,生产、收购、存储、加工、销售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联系紧密,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粮食供应链受阻,对粮食的稳定供应造成不利影响[1]。粮食物流企业与政府之间缺乏创新合作,导致粮食物流供应链反应缓慢。

2.2  粮食物流成本高

我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及维护费用较高,尤其是在粮食主产区,仓储设施不足或老化可能导致粮食损耗严重,从而增加仓储成本。我国地域辽阔,粮食运输距离较长,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的粮食运输。长途运输过程中,燃油价格上涨、物流配送效率等因素都会影响粮食物流成本。随着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粮食加工企业需要不断更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粮食销售涉及批发市场、超市等众多环节,其中涉及到的租金、人力等费用也会影响粮食物流成本。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和政策调整也会影响粮食物流成本,例如最低收购价政策、临时收储政策等都会对粮食物流产生一定影响。我国粮食物流成本较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基础设施、政策、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为降低粮食物流成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率。

2.3  物流人才缺乏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全国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国内开设物流专業和课程的高等院校比较少,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仓储企业对人才的绩效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物流行业更需要的是有着丰富的一线运营经验的人才,懂得运作逻辑和自动化的应用场景,懂得仓储、运输方案的设计规划和运输路线的选择等。

3  粮食物流体系优化策略

3.1  推进建设高效的粮食物流体系

首先,提升粮食物流设施设备功能,在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增产核心区域,依托现有粮食仓储设施设备,建立粮食物流中转站和存储库,有效利用粮食仓储设施,优化粮食仓型结构,提高准储备仓比例,提升粮食仓储的用仓质量和效能,通过整合优化粮食仓储设施,推动粮食绿色仓储、科学化管理和高标准化建设,提高仓储设施使用效能和现代化水平,实现粮食仓储的规范管理、数据共享。通过积极推进粮食物流设施功能提升,充分发挥粮食物流产业链的各种功能,提升我国粮食物流的集聚能力,进而推动粮食物流与粮食产业协同发展。

其次,加强粮食物流的节点建设,建设粮食物流的中转仓库、港口码头、堆场等物流节点,通过粮食物流节点辐射粮食运输及网络体系,完善散粮集并发运设施和集装单元化装卸设施,促进粮食企业与物流配送企业深度合作,提高粮食运输配送保障能力,形成集粮食物流、仓储、检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物流体系,促进粮食仓库、运输和中转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粮食仓储物流资源整合,提高粮食物流配送能力,增强普通粮食物流和应急保障粮食物流的配送能力,全方位提高粮食物流的应急运输配送保障能力和应急供应能力。

再次,各省、市、县的粮食产区要充分发挥所在区域的区位交通优势,优化相关的物流信息网络,实现高速的粮食物流体系,鼓励参与粮食物流运行的企业从全产业链视角考虑粮食物流的优化问题,即要适合顾客的需求,按照一定的管理流程,由产地到终端消费的全过程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等进行无缝链接和供应,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2]。

另外,应加强粮食仓储物流设施的保护和监管,统筹考虑政府储备、应急保障和产业发展需要,整合优化粮食仓储设施,优化设施布局,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多元主体作用。

3.2  推进建设粮食物流信息网络体系

着力建设粮食物流的信息网络体系,实现粮食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完善粮食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的监管功能,加大仓储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粮食仓储物流设施的绿色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推进仓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将绿色物流理念贯穿到粮食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环节,积极推进粮食运输结构调整,科学引导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全链条绿色化发展[3]。完善粮食物流的应急保障信息系统功能,推进粮食物流应急信息化体系建设,在粮食物流安全预警、应急指挥、应急物流等方面促进粮食物流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粮食物流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粮食物流信息化水平,促进粮食物流与信息化共同发展,实现各级储备粮企业间的互联互通。

3.3  推动粮食物流服务技术创新发展

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粮食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粮食提质进档,推动节粮减损,促进农民增收。建设专业化、经营性粮食物流服务中心,服务粮食仓储、加工、运输等环节,推进粮食物流全流程服务,鼓励向粮食产销两端延伸,打造创新惠农的粮食物流服务保障体系。

在粮食仓储技术方面,基于太阳能等新能源的稻谷低温保鲜储藏工艺,研发高水分稻谷的变温智能一体化保质干燥技术等,打造绿色安全仓储技术,进行仓储环节技术创新,提高仓储服务水平;在粮食仓储技术领域,深入研究粮食仓储环境,开展粮食仓储技术创新;在粮食质量安全领域和加工领域,研究粮食的物理、生物、化学等特征,分析粮食在仓储和运输等物流环节的相关技术标准,探索出符合粮食的储备系统和运输体系。

“十四五”时期粮食领域服务创新还要聚焦在粮食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上,加强人才培养,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性,成立研发团队进行粮食物流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强研发成果和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产、学、研协调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系统创新能力,为粮食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在粮食物流仓储领域,采用信息技术、远程控制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建设仓储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仓库布局合理化、智能化和多元化,全方位提高粮食物流效率。

3.4  政府协调推进,强化组织实施

综合考虑本地粮食仓储、粮食运输物流实际、财政收支情况、企业筹资能力等因素,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强资金统筹管理,组织社会资本参与粮食仓储、粮食运输物流设施建设,鼓励企业运用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企业与农业发展银行、各类商业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的多层次合作,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方式。政府政策应鼓励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依托核心企业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有关部门应加强协同配合,解决粮食物流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政府部门应积极探索粮食物流社会化服务新方式,进一步强化优质粮食物流监管工作,打造优质粮食物流服务体系[4]。各地各单位要强化组织领导,确保粮食储存安全,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加强宣传解读和服务指导,结合本地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项目计划和项目储备,通过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更好地提高粮食的流通效率,稳步推进粮食物流产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中国粮食物流发展的挑战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23(4):48-50.

[2] 杨春红,史文莲,汤静,等.江苏粮食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粮食问题研究,2023(2):15-19.

[3] 郑沫利,黄思思.服务融入新格局 开启“十四五”粮食物流发展新篇章[J].中国粮食经济,2022(4):19-20.

[4] 吴志华,苑浩妍.中国粮食物流2021年回顾与2022年展望[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2,47(2):11-16.

基金项目:物流管理专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2021XH-85)。

收稿日期:2023-05-11

作者简介:张艳丽(1979—),女,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电子商务。

猜你喜欢
物流服务物流成本优化策略
电商环境下快递企业物流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简论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具体应用
危化品生产企业的物流控制与物流成本管理研究
探析企业物流成本会计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框架探析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河北省物流业发展分析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基于95306网构建铁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