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生活元素的渗透

2024-04-15 09:59黎欣鑫林俐安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4年2期
关键词:应用文生活化中职

黎欣鑫 林俐安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涵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作文教学环节,脱离生活实际,这对语文学科的改革、中职学生的发展均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在中职作文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是一项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

一、在中职作文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的必要性

(一)语文学科发展的根本要求

语文既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也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可以为其他专业的学习奠定基础。而根据中职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语文学科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使教学与就业、创业需求相适应。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按照语文学科发展目标的要求,作文教学中必须渗入生活化元素,否则将无法完成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

(二)中职学生发展的切实需要

中职学生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在接受职业教育后能够顺利就业,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满足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写作是强化基本能力训练、思维能力发展、培养应用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发展的切实需要开展作文教学,能够为学生能力的发展及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但如果作文教学固守课本内容,与学生职业发展、未来发展、现实生活相脱节,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会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作文是直观反馈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载体,也是评价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依据。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既是核心,也是难点。由于学生基础较为薄弱,他们在写作时经常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对作文提不起兴趣。加上作文教学长期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可用的写作素材太少,导致作文内容空洞乏味、毫无真情实感。对此,教师亟须进行改革,使写作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立足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体验,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和写作内容。

二、中职作文教学渗透生活元素的策略

(一)立足校园生活,深挖生活化素材

1.聚焦校园活动,记录成长瞬间

中职校园的活动丰富多彩,有运动会、技能大赛、院系才艺会演、节假日纪念活动等。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时会留下诸多美好记忆,也会有深刻的感受与丰富的体验,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学生可以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将参加活动的经历、体会、感受记录下来,将其定格成美好的瞬间,成为内心永不磨灭的印记。

例如,在开展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记叙文之叙事”教学时,恰逢学校组织院系才艺会演活动,学生为此做足了准备,积极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节目,想要将最好的表现留在舞台上。教师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将创作视角聚焦在活动的准备过程、正式的演出过程,以日记、周记、随笔等多种形式,将难忘的瞬间记录下来,积累生活化的写作素材。

在叙事类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基于这些内容进行思考,将对生活的感悟、对未来的畅想写进作文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例如,有学生在随笔中这样写道:“为了迎接院系才艺会演活动,我们五名女生准备了古典舞。但排练节目的过程并不顺利,从最初的磨合到默契的配合,我们经历了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有过争吵,有过懊恼,有过伤痛。但看到舞蹈在舞台上呈现的效果时,我们又觉得这一切都值,就像蚌壳里的砂砾,经受了无数磨难和煎熬,最终成为一粒耀眼的珍珠。”

校园活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校园活动中的经历、感悟写到作文中,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并将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自己干瘪的语言变得生动起来。

2.捕捉学习画面,书写成长篇章

校园生活除了多姿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外,更多的则是学习活动,而日常的学习生活也是学生宝贵的财富,他们在学习不同学科时,也有着不一样的体验。这些都可以转化为生活化的写作素材。

例如,在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教学中,教師可以引导学生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感想和特殊情感融入作文中,深入挖掘学习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深刻剖析现实问题,丰富写作内容,使作文内容更有深度。

如某位同学将对专业学习的认识、感受写进以“职业”为主题的作文中,想象未来从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并与当下的学习生活相联系,由此引发对职业的讨论,抒发自己对职业的热爱之情。

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学习生活中的画面,挖掘丰富的生活化素材,并进行深入思考,将情感蕴藏在字里行间,打通作文联系生活的通道,学会观察生活,运用生活化元素进行创作,借助语言还原现实生活本色。

(二)注重家庭生活,丰富生活化作文内容

1.创设情感氛围,丰富情感体验

家是港湾、坚实的堡垒,保护着每个人,也记录着每个人的成长。与校园生活相比,家庭生活中有着更丰富的作文素材。同时,每个人对家都有着深厚的情感,一提起家,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基于家庭生活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可以进一步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能够让他们丰富写作内容,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真实的情感。

例如,在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记叙文之人物描写(片段)”的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还原家庭生活场景,创设真实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回归情感本真,进而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更为生动,作文更具感染力。

如以“父爱”为主题进行片段练习,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父子对话的视频,视频中父亲与孩子小心翼翼地说话,在每一句话说完后,视频都会弹出一个关于父亲内心想法的文本框。观看视频后,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为这就是大家日常与父亲对话真实情境的写照。但很多学生并未能体会父亲每句话背后的深意及隐藏的爱。很多学生在观看后深受触动,对父爱也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在片段中生动描写了自己眼中的个性化父亲,赋予了文字生命力。

2.走进家庭生活,剖析真实自我

家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场所,也是每个人心灵的归宿,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走进家庭生活,拉近与家庭生活之间的距离,在作文中深刻剖析自我,提高写作的深度,使作文不再空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电话、微信等沟通渠道,更加全面地了解家庭生活;也可以组织学生去感受不同的家庭生活,深化他们对家庭生活的感知,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与生活阅历。

例如,在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写作“记叙文之选材组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到其他同学家去感受别人的家庭生活,积累作文素材,让学生认识到观察与体验生活是记叙文选材的重要途径,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素材,这样才可能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情感更为真挚。

如某次到一位留守同学家进行家访,学生看到这名乐观向上、积极努力的同学的居住环境,又听他年迈的奶奶讲述他的成长经历,大都表示内心很沉重,并在回到学校后通过实际行动为该名同学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在本次家访结束后,有的学生就用到了这个素材:

常听人说“鸟有一个巢,人有一个家”,我曾经也以为每个人的家庭都是温馨的、幸福的、美满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上周去了一名留守同学的家,了解了他的日常生活,也听他奶奶讲了许多过往的故事,发现他的生活艰苦朴素,他长期缺少父母陪伴,但他能够理解父母、懂得感恩,不仅自己的学习不让父母操心,他还主动承担起照顾奶奶的责任,让父母在外打拼时没有负担与顾虑。我十分佩服他,与他相比,我过于任性,从现在开始,我应该向他学习,懂得感恩,孝敬父母。

正如俗语讲:“只有登山才会有情满于山的感触。”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的家庭生活,使其对生活产生思考,并在思考中剖析自我、认识自我、正确把握情感,合理地对素材进行取舍与运用,使作文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三)体验特定情境,强化生活化作文训练

1.基于技能发展,训练应用文体

应用文写作是中职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从未来就业角度来讲,应用文也是从业者日常处理事务、高效进行信息交流的工具。与普通作文相比,应用文对规范性有着更高的要求。目前,由于社会分工愈发精细,应用文的使用频率大幅提高,规范的應用文写作成为对求职者的最基本要求。

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应用文的格式要求和专业术语较多,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在应用文写作过程中出现抵触心理。对此,笔者认为应该在应用文的写作训练中融入生活元素,进行生活化训练,拉近应用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应用文之启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真实的交际场景:语文老师在周三下班时发现车钥匙丢失,从当日的活动路线来看,基本可以确定在学校丢失,现在寻求大家的帮助,希望同学们可以帮忙写一份“寻物启事”,快速找到车钥匙。学生迅速进入情境,知道老师十分焦急,希望快速帮老师找到钥匙,并纷纷查阅资料,思考如何规范书写寻物启事,并最终成功帮老师找回钥匙。之后,教师再对启事的相关写作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可以快速理解并掌握。

掌握不同类型的应用文体是中职学生技能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生活化场景进行应用文体的写作训练,使得应用文写作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应用文的价值,从而产生写作的内驱力,积极主动掌握应用文的相关知识。

2.基于专业培养,训练表达能力

想要写出准确、客观的文字,首先要学会条理清晰、逻辑通顺的表达,这对中职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由于他们未来就业的特殊性,能否与同事、领导顺利沟通、准确传递信息、文明交往,表达能力是关键。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需求,强化他们表达能力的训练。

强化表达能力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未来工作与生活中能准确表达与交流,正确运用接待、协商等交际性语言表达技巧,养成文明、礼貌的口语交际习惯,从而能够满足未来从业岗位的要求。而口语表达也是写作的另一种形式,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且表达能力的提升也能够带动写作能力的进步。但表达训练仍不能与生活实际脱节,合理融入生活化元素才能使训练高效进行。基于此,设计以下训练:

训练1:利用课前5~10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就生活话题进行演讲,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探究社会百态,发表自己的观点。

训练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形式与内容要紧扣写作要求、学生专业素养发展需求、未来从业岗位基本要求。如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设定生活化综合实践活动场景:假设自己是一名学前教育教师,现针对学生上小学事宜召开一次家长会,需要脱稿完成开场白,向家长介绍本次家长会的目的、所要完成的任务。针对这个活动,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

猜你喜欢
应用文生活化中职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