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几点建议

2024-04-15 09:48宋泽
建材与装饰 2024年11期
关键词: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过程

宋泽

(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长治 046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施工技术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声誉、经济效益以及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施工质量不稳定、安全事故频发、环保问题严重等。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施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部分施工企业拥有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高效、优质地完成工程任务;另一方面,部分施工企业技术实力较弱,施工过程中存在质量隐患。其次,施工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不足,许多施工人员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掌握程度不够,导致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和质量问题。此外,施工技术队伍流动性较大,人员变动频繁,也对施工技术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同时,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问题依然突出,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屡见不鲜。再次,现代信息技术在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程度不高,许多施工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导致施工过程中数据采集、分析和利用不充分,影响了施工技术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后,施工技术创新与科研投入不足,部分施工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难以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

2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关键

2.1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

在制定施工技术方案前,要对工程项目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质地貌、周边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为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施工条件,结合企业自身的技术实力,选择适用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在选择施工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因素,力求实现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和效益的最佳平衡。此外,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技术方案的核心部分,应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施工任务分配、施工顺序、施工时段、施工资源配置等。施工组织设计要力求合理、紧凑、高效,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需要针对工程项目的特点和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例如,针对高空作业、交叉作业、大型设备吊装等高风险环节,要强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在施工技术方案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同时,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在制定完成后,要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审,确保其符合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和企业技术标准。通过专家评审、内部审查等环节,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不断完善,提高其科学性和合理性[2]。

2.2 强化施工技术培训与交底

建筑行业中,施工技术培训与交底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的重要环节。强化施工技术管理,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施工技术培训与交底工作的重视。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工程类型,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施工技术培训。通过系统的培训,使施工人员掌握先进的施工理念、工艺和方法,为工程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在施工前,项目技术人员应向施工人员详细讲解施工方案、技术要求、安全措施等内容,确保施工人员明确施工目标、任务和要求。技术交底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既要强调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际操作,使施工人员能够迅速掌握施工要领。通过对培训效果、施工质量、安全事故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进一步优化培训与交底工作。同时,企业还应鼓励优秀施工技术人才的脱颖而出,选拔、培养一批具有高超技术水平和责任感的施工队伍,为建筑事业贡献力量。

2.3 落实施工技术责任制

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施工条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将施工技术责任具体分配到相应的部门和人员,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和目标任务。企业应制定完善的施工技术责任制度,包括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内容。通过制度建设,确保施工技术责任制的实施有据可依。此外,企业应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责任心。通过培训,使施工技术人员熟悉施工技术标准和要求,增强其对施工技术责任的认识。在施工前,项目技术人员应向施工人员详细讲解施工方案、技术要求、安全措施等内容。确保施工人员明确施工目标、任务和要求,降低施工过程中因误解或不清楚要求而产生的质量问题。同时,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施工技术监督检查部门,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安全措施、环保要求等进行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并跟踪落实,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得到有效执行。并针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评价其在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的表现。通过考核,激励施工技术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对于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团队给予奖励,并对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通过奖惩制度,增强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

2.4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监督与检查

企业应制定完善的技术监督与检查制度,明确监督与检查的职责、内容、频率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得到有效执行。企业应设立专门负责施工过程技术监督与检查的部门,配备具有丰富经验和技术能力的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安全措施、环保要求等进行全面监督与检查。巡查人员应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密切关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确保施工质量。及时开展施工技术专项检查,针对关键工序、高风险环节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开展施工技术专项检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得到有效解决。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等,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通过培训和交底,提高施工人员对技术要求的理解和执行力,降低施工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产生的质量问题。此外,企业还应建立施工技术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施工现场的技术问题和建议,对施工技术管理进行持续改进。

2.5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施工技术管理

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施工技术管理已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关键途径。为此,企业应结合自身需求,搭建涵盖工程概况、施工计划、技术规范、安全措施等内容的信息化平台,实现施工技术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快速传递。通过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潜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为施工技术管理提供有力支持。施工企业可以利用智能化监测设备对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为施工技术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借助无人机的优势进行高空俯瞰,实时掌握施工现场状况,快速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巡查效率。同时,施工企业还需要构建施工技术管理物联网系统。将施工现场的各种设备、设施和传感器连接到物联网系统,实现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4]。

3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建议

3.1 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企业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需求,明确施工技术管理的目标和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有的放矢。为此,可以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与权限,确保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高效开展。企业应制定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包括施工技术管理的工作流程、考核评价、奖惩机制等内容,为施工技术管理提供制度保障。针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责任心,确保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在施工前,项目技术人员应向施工人员详细讲解施工方案、技术要求、安全措施等内容,确保施工人员明确施工目标、任务和要求。需要设立专门的技术监督检查部门,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安全措施、环保要求等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应该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等,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3.2 加强施工技术队伍建设

在此环节中,需要应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施工技术管理提供人才保障。选拔具有丰富经验、技术能力强、责任心高的优秀人才担任关键技术岗位,确保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应制定合理的薪酬待遇和激励机制,鼓励技术人员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激发工作积极性。鼓励施工技术人员之间的内部交流与合作,分享施工技术经验和心得,提高整体技术水平。此外,企业应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考核,评估其在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的表现,确保技术要求的有效执行。培育以质量、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施工技术人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通过鼓励施工技术人员开展技术研究与创新的方式,推动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应该与企业内外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为施工技术人员提供晋升通道,鼓励他们不断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明确施工技术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3.3 强化施工技术创新与科研

企业应设立专门负责技术研究与创新的部门,汇聚各类优秀人才,为施工技术创新提供组织保障。所以,企业应合理安排科研经费,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和新技术研究,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外部合作伙伴的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施工技术研究与创新。选拔具有创新精神和技术实力的人才,组建技术创新团队,培育施工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鼓励申请专利,保护企业技术成果,提高企业知名度。加大对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推广力度,提高施工技术整体水平。通过积极参加国内外技术交流活动,与他人分享技术创新成果,拓宽企业技术视野。此外,应该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制度,对取得重要技术创新成果的员工给予奖励,激发创新积极性。加强对技术人才的技术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他们关注行业新技术、新动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骨干[5]。

3.4 促进施工技术标准化与规范化

企业应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自身的施工技术标准。编写详细的施工技术规范,为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确保施工质量。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标准规范的培训和宣传,确保全体员工对标准规范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不断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标准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施工技术要求得到有效执行。针对施工现场应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环保和质量。定期对施工技术标准化与规范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需要鼓励员工积极提出对施工技术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改进建议,持续优化企业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与企业内外合作伙伴分享施工技术标准化与规范化的经验,共同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3.5 加强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秩序。针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断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消除。确保施工现场安全设施设备齐全、完好,为施工安全提供物质保障。同时,需要制定环境保护措施,降低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施工。加强对员工的环保教育,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自觉性。图1为建筑工程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流程。

图1 建筑工程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流程

4 结语

总之,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全面提升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通过实施以上建议,为建设工程的优质、高效、安全、环保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智慧与力量。

猜你喜欢
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过程
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基于GPS技术的施工人员区域调车机管理系统的研究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