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提升

2024-04-15 07:19
辽宁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教龄健康状况分量

王 浩

(盘锦市盘山县甜水学校)

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而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其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侯金芹、陈祉妍在《2022年中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一半的教师被焦虑情绪困扰,超半数教师存在轻度以上焦虑,31~50岁的中青年教师是心理健康问题的易发群体。由此可见,目前我国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以往研究大多探讨了性别因素和学段因素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少关注不同教龄、学校性质、学校城乡类型之间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因此,本研究在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盘锦市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探讨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为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策略的方法提供研究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盘锦市9 所中小学进行调查,其中包含2所高中、2所初中、3所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860份。参与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见下页表1所示。

表1 参与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借鉴了俞国良、金东贤、郑建君编制的《教师心理健康评价量表》,删除了一些不符合此次调查的试题,并补充了一些涉及问卷调查对象身份的题目,形成《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此问卷共有92 道问题,分为生活、工作、自我、社会四个分量表。其中,生活分量表分为正视现实、有幸福感、有效应对日常压力三个维度;工作分量表分为职业角色认同、有成就感、有效完成本职工作三个维度;自我分量表分为正确的自我认知、自尊感、有效的自我控制3 个维度;社会分量表分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社会责任感、较多的亲社会行为三个维度。问卷采用六点计分法,包含正向计分题71 道,反向计分题15 道。在调查结束后,测定该问卷的信度值(Cronbach's alpha)为0.979,说明此次调查的结果有效、可靠。

(三)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 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数据处理前对15 道反向计分题进行得分转置处理。

二、研究结果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整体在各分量表中的得分情况

按照量表编制者的观点,生活与工作对应适应,自我与社会对应发展,因而本研究在进行数据分析时,也考虑到了对教师适应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的比较。在归类时,将生活与工作归类为适应性问题,将自我与社会归类为发展性问题。

将教师作为整体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各分量表的平均分均在4~6 分之间。该结果说明,参与调查的教师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处于健康状态。从各分量表得分来看,工作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生活分量表的得分,自我分量表的得分显著高于社会分量表的得分,说明教师同时存在适应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

(二)不同维度教师在各分量表中的得分情况与差异比较

本研究将性别、学段、教龄、学校性质、城乡类型等因素进行比较,发现各因素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1.不同性别的教师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本研究对不同性别的教师在生活分量表的各维度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有效应对日常压力维度中,女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教师;对不同性别的教师在自我分量表的各维度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正确自我认知维度中,男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

2.不同学段的教师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本研究对不同学段的教师在生活分量表的各维度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正视现实、有幸福感两个维度中,小学教师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对不同学段的教师在工作分量表的各维度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职业角色认同感维度中,小学教师的得分明显高于初中和高中教师;对不同学段的教师在自我分量表的各维度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正确自我认知、自尊感、有效自我控制3 个维度中,小学教师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对学段不同的教师在社会分量表的各维度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社会责任感、较多的亲社会行为3 个维度中,小学教师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

3.不同教龄的教师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本研究对不同教龄的教师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对于教龄在5 年以下的教师而言,在工作分量表的得分显著高于生活分量表的得分,但其在自我分量表的得分与社会分量表的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新教师只有适应性问题,没有发展性问题。

本研究对教龄不同的教师在生活分量表的各维度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正视现实维度、有幸福感维度中,教龄为26~30 年的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教龄为其他年份的教师;对教龄不同的教师在工作分量表的各维度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职业认同、有成就感、有效完成本职工作3 个维度中,教龄为26 年以上的教师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教龄为其他年份的教师;对教龄不同的教师在自我分量表的各维度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正确自我认知、自尊感、有效的自我控制3 个维度中,教龄为31 年以上的教师得分均显著高于教龄为其他年份的教师;对不同教龄的教师在社会分量表的各维度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社会责任感、较多的亲社会行为3 个维度中,教龄为31 年以上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教龄的教师。

4.不同性质学校的教师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本研究对学校性质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对于民办学校而言,其工作分量表得分明显高于生活分量表得分,但自我分量表得分与社会分量表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民办学校教师只存在适应性问题,不存在发展性问题。

本研究对不同学校性质的教师在生活分量表的各维度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有效应对日常压力维度中,民办学校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公办学校教师的得分,其他维度不存在显著的学校性质差异。

5.不同城乡类型学校的教师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

本研究对不同城乡类型学校的教师在各分量表的各维度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其在各分量表的各维度中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三、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策略

本研究通过调查得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无论是教师自身,还是教育管理者,都要重视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一)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体验有着重要影响。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能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保持积极的态度。如果教师心理压力过大或出现情绪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教学表现,降低教学质量,甚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教师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使自己拥有幸福感。

教师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一是提升自我认知。教师要从自我认知出发,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水平,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二是有效管理压力。教师要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跑步、适当休息、转移注意力等方式释放自己的压力,注意合理饮食和休息。三是学会情绪调节。教师要学会识别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不过度强调负面情绪,并寻找适当的情绪释放途径,如与朋友或家人交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等。四是寻求支持。如果感到压力过大或情绪低落,教师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支持,专家会帮助教师更好地处理情绪问题。五是持续学习。教师要通过参加专业发展课程或研讨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增强自信心,从而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学校要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好学生的同时,也应重视对教师的呵护和关心。只有让教师感受到关爱和支持,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学校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建设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帮助教师提升职业幸福感:一是为教师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包括良好的教学设施、合理的课时安排等。二是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教师有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学生表现的权利。学校管理者应尊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不要过度干预教师的教学工作。三是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教育工作的需要。培训内容应包括教学方法、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特别要加大对新入职年轻教师的心理健康指导,激发新入职教师的工作活力。初中和高中尤其要加大对毕业年级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四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工作,如设立奖励制度,表彰优秀教师,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等。五是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例如,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心理健康讲座或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三)教育管理部门要做好教师心理健康的保障工作

一是加大对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培训,使教师掌握自我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教育部门可借助教研机构或聘请教育专家,开展对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培训,帮助教师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并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适应性心理问题的引导,按照学段特点和学校性质特点,以及男女教师的不同特点,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教师心理辅导的渠道,帮助教师找到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途径。教育部门可借助工会等组织,以学校心理咨询室为基础,组建教师心理辅导团队,建立健全并完善教师心理辅导的渠道,帮助教师解决其在工作或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三是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创造有利于教师工作的环境。教育管理部门要统筹兼顾,减少非教学事项进入学校,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四是优化教师管理机制,为教师提供后勤支持与保障,让教师在教学上“无后顾之忧”。例如,改进教师奖励制度,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晋升、进修等方面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给予教师相应的福利待遇,如给予乡村教师通勤补贴等生活性补贴、制定城市和乡村教师同工同酬政策等。

总之,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学校及教育部门应采取多种途径来关心关爱教师的心理健康,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使命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更好的精神面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教龄健康状况分量
帽子的分量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分量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
基于瞬时对称分量法的三相四线制D-STATCOM控制研究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