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平台上科普视频制作与传播策略研究

2024-04-16 07:59张恒皓
大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制作者科普知识科普

张恒皓

(柳州市动物园管理处,广西 柳州 545005)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传播逐渐成为潮流趋势,知识+视频的信息传播方式逐渐流行。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普视频的播放量,让科普知识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科普视频的制作需要与新媒体平台视频特点相融合,保障科普知识完整的同时,提高人们对科普视频的认同度,满足人们的需求。

1 新媒体平台科普视频传播面临的困境

1.1 主体缺位

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科普知识的传播让用户在选择科普视频上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自主权与选择权,由于大众的猎奇心理,这会让新媒体平台出现大量信息来源不明、内容考证不详的“科普视频”,造成以讹传讹问题的逐渐严重。目前新媒体平台的科普知识传播主要以个体制作者为主,且该质量的账号这类账号具有一定的粉丝量,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传播的科普知识经过大量研究与学习,其内容客观、真实,但仅仅利用个人制作者的科普视频进行科普知识传播不能达到良好的科普教育效果,与广大人民群众所期望获得的信息存在差距,需要科研人员、科普相关机构等加入科普知识传播中,发挥自身的作用,提高社会公民的个人素质,引导正确的、客观的社会舆论。

1.2 视频内容质量不一

目前新媒体平台在科普知识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于:科普视频总量较少,高质量科普视频更少,甚至由于新媒体平台的信息发布门槛较低,多数没有科学依据的视频打着科普的旗号进行传播,大有“挂羊头卖狗肉”的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思想认识,对人们的判断能力带来影响。

科普视频制作与传播的基本与根本条件是科普内容的真实客观,还需要考虑到社会大众的喜闻乐见以及人民素质提升的需要,这为科普视频的制作、传播、产生的效果带来挑战。由于新媒体平台的多元化、时间短、能够与人们进行互动等特点,科普视频的传播内容良莠不齐,即使该科普视频的内容具有一定意义,其制作依然存在着内容不严谨、制作水平低等问题,此外,科普视频的审核需要严谨,如果其细节出现问题,也会影响该科普视频的整体质量,影响人们对该视频的评价以及对视频内容的思考[1]。

一些以娱乐为主题,但内容含有科普知识的视频也存在着审核不严谨的问题,例如,笔者在观看某视频过程中,其中的问题为:东南风刮什么方向,正确答案为西北方向,但视频中说东南方向,虽然该问题被指正,但笔者认为,部分人并不理解该问题,认同东南风刮东南方向,因此,针对这类含有科普知识的娱乐性质的视频,建议视频制作者加大自身对知识的考究力度,提高审核水平。

1.3 传播效果有待加强

新媒体平台让信息传播由单向传播转向双向传播,人们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知识搜索,有目的地寻找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在搜索过程中,他们也会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尤其是评价该视频内容较为平面之类的评价,这会影响人们是否观看该科普视频,影响人们的客观判断能力。

此外,科普视频的制作具有制作周期长、内容较为枯燥的特点,在现今高速生活环境下,人们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完整且注意力集中地观看科普视频,例如,“人民科普”在哔哩哔哩的粉丝量少于自媒体用户,且视频观看量在1000 上下浮动,科普视频没有发挥良好的科普教育作用。

现今大众对科普知识的需求较大,但科普知识的范围更加广大,每个人感兴趣的内容不同,这也为科普视频的制作与传播带来挑战,为科普视频的内容选题带来困难,因此,建议科普视频的制作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打造先进、开放的传播方式,提高科普视频的传播效果[2]。

2 做好新媒体平台上科普视频制作与传播对策

2.1 相关部门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优化资源配置

一个视频想要传递的中心思想、价值观受到制作者个人能力、素质、价值取向的影响,进而影响该科普视频的传播效果。新媒体平台的所属企业,由于对利益的重视,更加热衷于商业广告以及娱乐视频,对科普视频的推广投资的资源不足。视频制作者在新媒体平台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其科普视频的制作也会逐渐迎合新媒体平台的价值取向,科普视频制作与传播逐渐目的不纯,让科普视频的制作与传播逐渐失去原本的意义。为了给科普视频制作者信心,相关部门需要承担起一定的公共职责,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加大对科普视频的支持力度。

(1)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知识产权政策,建设专门的知识产权许可条件协商机制,此外,加大保密力度,确保科普视频传播时效性的同时,保障科技成果的专利授权,保护科普视频具有其合法的知识产权,保障科普视频的收益。

(2)推动科普视频制作与商业资本进行合作,让商业资本以市场化的角度以及管理方式参与到科普视频制作中,秉持适可而止的原则,避免在科普视频中融入大量广告,避免让科普视频失去其自身立场。让商业资本参与到科普视频制作中为视频制作、传播并扩大影响力提供物质支持,为科普视频的品质、影响力提供保障。此外,商业资本的加入为丰富科普视频的传播形式提供支持,例如,将同一科普视频利用文本、图片等形式进行体现,利用海报、H5 页面等形式进行再次呈现,扩大科普视频的受众范围,形成多形式推广科普视频的局面,提高科普视频的传播效益[3]。

2.2 引导学科领域专家进行科普知识宣传,保障科普知识的权威性

科普知识的传播如果仅仅依靠相关科普机构、个体制作者,并不能真正让科普知识走入社会大众。科普知识的传播需要社会大众的参与,也是科普工作者与教育人员的担当与责任,在科普知识传播方面,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应当占据主动与主体地位,拉近自身与社会大众的距离,改善社会大众对科普知识高高在上的看法。

让相关领域专家进驻新媒体平台进行科普知识传播需要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具有的交互性特点,利用评论区网友的留言了解到他们感兴趣的、迷惑的、存在错误认知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视频选题,此外,在账号命名方面,明确该账号的中心内容,如“海洋”等具有明确范围的字眼,能够让人们第一时间了解到自身可以从该账号学习到的内容,有利于提高人们与该账号的粘性。

科普知识是否具备权威性决定着科普视频的影响力,反映了视频制作的用心程度,当相关领域专家进驻新媒体平台后,人们对该账号具有较高信任度,对该账号的视频内容具有好奇心与积极性,因此,在科普视频制作以及内容审核方面,需要相关人员在科普视频的脚本编辑、分镜头制作以及视频呈现等环节中,以专业人员提供的数据、证据等为依据,视频制作结束后,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且审核流程至少3 次,保障视频内容的专业、真实、科学,避免对大众带来错误引导[4]。要求在科普视频末尾对参与制作人员、机构进行署名,提高人们对科普视频的信任度,体现该科普视频的专业性。

2.3 新媒体平台加大管理力度,树立宏观视野

新媒体平台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其具有速度快、传播效率快且影响范围广的特点,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大量以讹传讹的科普视频大面积传播,对人们的思想以及舆论带来影响。由此可以看到新媒体平台在视频审核管理上存在不足,需要加大其信息筛选与信息安全防护的力度,尤其是针对具有一定争议,且必然会吸引诸多人关注选题,确保且视频内容真实、客观。

新媒体平台加大市场化监管力度,提高运营水平,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营造平台良好的舆论氛围,为科普视频的制作与传播提供动力、信心,鼓励个体科普视频制作者继续创作,保障其收益,为相关机构、相关领域教育专家的科普视频加大推荐力度,提高科普视频的影响力。

新媒体平台社区运营管理人员与个体科普视频制作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为他们的科普视频选题、制作剪辑、视频语言文字等进行指导与规范,要求他们的视频内容真实、客观。针对平台内的跟风视频加大审核力度,如果其内容真实性有待考究,需要及时对这类视频进行下架,针对内容抄袭视频进行下架,保护原视频制作者的合法权益。

在科普视频传播方面,新媒体平台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力度,根据用户画像进行科普视频的定制化推送,满足人们对新媒体平台内容推送个性化、精细化的需求。例如,新媒体平台分析用户的行为特征、对视频内容的需求方向等,向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推送定制化科普视频,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普视频的播放量与影响力,可以将科普视频在页面置顶,体现新媒体平台的社会担当与责任,促进科普知识的传播,为提高全民素质贡献力量。

及时对传播策略进行创新,根据新媒体平台的播放反馈数据分析不同主题科普视频的传播规律,绘制人物画像,分析科普视频的播放量、转发次数、评论量等数据与视频发布时间、长短之间的关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科普视频传播策略。例如,根据科普视频的同时观看人数分析该时段是否为最佳视频发布时间,为提高科普视频的播放量提供支持,此外,在科普视频的制作风格与新媒体平台风格相融合的基础上,重视对视频封面的创新,确保视频封面具有创新性的同时,能够让人们第一时间了解该视频中心内容[5]。

2.4 个体科普视频制作者坚定科普本质,丰富视频制作手段

目前,新媒体平台上的诸多科普视频存在着戏剧化、人为强化科学技术等特点,这一视频表现形式虽然在一定形式上强化了视频呈现效果,提高视频内容吸引力,但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在这一过程中会逐渐出现模式化问题,进而影响人们对科普信息的接受与转化模式,不利于科普知识的正确、客观传播。科普视频制作者或者团队需要秉持科普视频制作的科学教育品质,为人们提供科学、客观的科普知识。

视频制作者对科普视频的表达内容、形式进行创新,利用新颖的结构、视听策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利用创新的表达形式让科普知识具体化,降低人们的理解难度,加深人们对科普知识的印象。例如,利用MG 动画进行科普知识的讲解,该方式具有新颖的视觉表达效果,将科普知识利用简单直接、有趣的方式进行传输,让科普知识保障其专业性的同时,具有一定趣味性。此外,为了避免科普知识传递的“形而上”问题,建议将科普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深入对科普知识的讲解深度,在语言文字利用上,保障其传达特定思想的同时,提高其幽默程度,避免过多专业术语,避免视频整体风格偏向说教,展现不一样风格的科普视频。

2.5 相关机构加大科普视频策划力度,丰富科普视频展现形式

科普视频制作应当秉持内容至上这一原则,加强前期策划,明确科普视频定位,有效提高视频质量,获得稳定的流量,逐步提升自身的粉丝数量,为科普视频的制作与传播提供支持。视频制作者或者团队以结果为导向,在视频内容前期策划过程中,善于抓住社会以及新闻热点,让视频内容具有新闻价值,有利于提高视频播放量;提高视频内容的互动性,让人们感受到视频内容与自身实际生活相关联,有利于提高视频的转发量。

在视频制作过程中,动画、素材剪辑与实景拍摄是常用的3 种视频类型,针对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内容建议采用实景拍摄方式,如火灾发生的原因等,人们可以充分了解自身行为不当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发挥科普视频的教育作用。在后期加工过程中,让视频的画面比例与新媒体平台相适应,但一些大场景、多人物的画面尽量利用横屏,确保视频画面囊括的信息全面。视频发布后,重视与评论区的网友进行互动,鼓励他们提出建议,拉近账号与他们的距离,逐步提高自身账号的粉丝量,为科普视频的制作、传播以及创新提供支持与新思路。

3 结语

新媒体平台上,科普视频制作需要坚持内容至上,确保科普知识的真实、客观,创新视频展现形式,让科普知识具有专业性、趣味性,发挥科普视频的教育作用,引导良好的社会舆论。在科普视频的传播方面,相关部门与新媒体平台加大监管力度,为个体科普视频制作者益以及相关机构提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为科普视频创作者提供信心与动力,针对平台内抄袭、虚假的科普视频及时下架,为科普视频的传播提供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制作者科普知识科普
Sugar Painting 糖画
科普达人养成记
卷雪茄
纪录片伦理问题的几个维度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古人怎样制作瓷器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