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对策研究

2024-04-16 05:48郭晋瑞
大观 2024年1期
关键词: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

郭晋瑞

摘 要:男中音线条丰富,音色浑厚饱满,给人以独特的听觉享受,为声乐演唱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在声乐演唱训练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男中音的特点、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的创新思路、提升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效果的策略,以期促进男中音聲乐演唱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

一、男中音的特点

男中音是介于男低音与男高音之间的一种声部。要有效地对男声进行分类,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仅仅根据歌唱者的音阶高低来判断其声部是不够准确的。在早期声乐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男中音的声乐演唱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然而,随着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男中音的声区逐渐变得更加自然且具有伸缩性。男中音的音色深沉、浑厚,具有强壮有力的特点,在声乐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中的很多问题是需要高度重视的。明确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以推动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制定完善的训练方案

在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中,制定完善的训练方案是很有必要的。制定完善的训练方案不仅可以使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更加具有科学性,还能解决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使整个方案中涉及的要素更加协调。

(二)注重技巧与情感的高质量表达

在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中,技巧与情感的高质量表达是很重要的。技巧的运用可以使男中音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而情感的表达可以使男中音声乐演唱更加具有灵魂,这对于声乐演唱效果的提高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建立有针对性的评价机制

在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中,建立有针对性的评价机制很有必要。有针对性的评价机制可以使声乐演唱中男中音的不足及时地体现出来,同时也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样一来,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的过程不会很盲目,有利于声乐演唱水平的提高。

(四)建设高质量的训练人才队伍

在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中,建设高质量的训练人才队伍很有必要。高质量的训练人员可以借助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引导男中音更好地进行训练,对于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的创新思路

在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的过程中,拘泥于传统的训练方法与模式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结合创新的训练思路是十分有必要的。具体来说,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的创新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形成独特的训练规律,养成有针对性的训练习惯

在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训练规律,养成有针对性的训练习惯至关重要。男中音的高音区要保证唱得高,而在中低声区要建立良好的气息通道和放松宽广的共鸣腔。因此,训练时要有意识地打开通道,让声音自然流淌。而要实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长期遵循一定的训练规律,养成有针对性的训练习惯。

(二)对换声区的训练给予高度重视

中低声区接近正常说话的声音,高声区高于正常说话的声音。如何实现二者的转化,不出现换声点的卡顿是很重要的。因此,在男中音声乐演唱过程中,要对换声区的训练给予高度重视。要吃透每一个母音的声音位置,使声音转换自然,并且要注意舌、喉、横膈膜及整体歌唱腔体的配合。这一训练过程不仅需要脑力与体力的双重付出,还需要强大的意志力。

(三)注重声乐作品的整合与体验过程

实现男中音在声乐演唱中的能力提升需要高度重视男中音与声乐作品的整合与体验的过程。只有在经历认识提升、体验促进、有效整合的一系列环节之后,演唱者才能对声乐作品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这一整合与体验的过程,不仅能够使演唱者的解读能力进一步提升,还能够使男中音的作用更加显著。

(四)演唱技巧与情感渗透相结合

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效果的不断提高要建立在演唱技巧与情感渗透有机结合的基础上。良好的技巧运用可以充分发挥男中音声乐演唱的优势,同时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情感的有效渗透可以使男中音声乐演唱作品的表达更加具有生命力与感染力。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引发听众的共鸣,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男中音声乐演唱者的演唱能力与声乐作品表达能力。而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对于声乐作品的演唱与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四、提升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效果的策略

在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的过程中,一旦忽视训练细节,或者忽视演唱者的心理,就无法实现有针对性的训练,导致表演者无法掌握男中音的歌唱特征,无法有效提升演唱水平,其训练热情也会受到打击。因此,积极落实行之有效的策略是很有必要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策略。

(一)指引演唱者掌握男中音的艺术特点

男中音声部特点鲜明,在声乐表演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音域角度来看,男中音主要分为较低男中音和较高男中音两种类型。而从声音表现形式层面看,男中音可分为戏剧男中音、抒情男中音和炫技男中音等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男中音在声乐表演中有着各自独特的表达效果,使声乐艺术更加丰富,训练者需要结合不同声乐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不同情感对其进行有效分析,通过有针对性地模仿来体会演唱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技巧,在换声方面也要关注过渡点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男中音的音域范围虽然十分明确,但仍然存在演唱者共鸣腔体与声带不匹配的问题。因此,需要根据男中音的艺术特点,结合具体作品、个体,有针对性地对演唱者进行引导。通过深入研究和灵活指导,进一步提高男中音声乐演唱水平,充分展现男中音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注重技巧培养,提升专业水准

在实际的声乐演唱过程中,掌握足够的男中音演唱技巧可以使演唱者如鱼得水。而技巧的获得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在男中音声乐训练实践中,指导者需要根据训练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技巧进行培训,从而使训练对象深刻感受到男中音的魅力和价值,进而深入探索技巧。通过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来激发训练对象创造力、表现力,展现男中音的独特魅力。

首先,男中音声乐训练引导者需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了解训练对象的嗓音条件和发声规律开始。其次,引导者需要使训练对象充分掌握训练要点,在进行全面的喉部训练时,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男中音声乐训练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无法自然地打开歌唱通道或者喉部肌肉紧张等。为避免这些现象发生,引导者需特别注重喉部肌肉控制与放松训练。再次,在实际的引导训练过程中,要对不同声区进行专门训练,以此促进男中音训练效果的提升,使表演者进一步掌握中低音的歌唱规律。在训练过程中,引导者要尽量保证训练对象处于放松、舒适的状态,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男中音声乐演唱技巧。在男中音声乐训练中,引导者需特别关注训练对象横膈膜、舌、喉、整体歌唱腔体等器官之间的配合。这些器官之间的协调配合对于发声和呼吸控制至关重要。通过训练,引导者可以帮助训练对象逐渐掌握正确的配合方式,提高其声乐技巧和表现力。

在中国声乐唱法中,男中音声部演唱者对于音色有着独特的审美要求。相较于高声部在美声与民族之间的音色共性,男中音在演绎中国民族作品时需要更加注重技巧的运用和融合。因此,男中音演唱者需要掌握中西结合的演唱方法,展现中国民族作品的韵味和特色。例如,用传统的民族唱法来传达作品中的情感和内涵,借鉴美声唱法的技巧来丰富音色和表现力。通过这样的方式,男中音演唱者能夠更好地展现中国民族作品的独特魅力,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中国声乐的演绎中,以《杨白劳》为例,演唱者可通过运用特定的演唱技巧来达到更好的效果。演唱开始前,演唱者需要进行基础发声训练,确保音色和气息稳定。其中,打嘟训练是非常实用的方法之一。打嘟训练要求双唇微微闭合,为发声和气息留出充足空间,需要上颚抬起并上提悬雍垂。完成准备工作后,深呼吸并利用小腹力量将气息均匀地输送至口腔。这时双唇放松,产生快速的“碰撞—闭合—碰撞”过程,形成打嘟声音。这一训练方法作为热身发声的有效手段,对于男中音演唱者来说非常有益。

(三)强调情感表达,引发听众共鸣

在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过程中,情感表达是十分重要的。饱含真实情感的声音更加容易引发听众的共鸣,使声乐作品更具有感染力。而要实现男中音声乐演唱的高质量情感表达,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声乐演唱之前,引导者要引导演唱者对作品内容、作者所处的环境进行有效考量,结合作品的旋律高潮部分认真分析作品的创作技巧。这样一来,创作的针对性会显著增强,演唱者对于作品的解读能力也会进一步提升。其次,在学习声乐知识时,通过解读一些具有坚韧品质的人物形象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而为自身的情感表达带来更多启示。再次,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运用正确的发声技巧进行科学发声,从而在融合自身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演唱作品。最后,运用语言深刻地阐述作品,清楚明确地表达作品的情感,这样才能打动听众。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演唱艺术歌曲,则需要演唱者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

(四)精准把握演唱语言,实现语言与声音的深度融合

在声乐演唱中,男中音对于演唱语言的精准把握可以使演唱的整体效果得到显著提升。而不同类型的语言,其把握技巧也有不同。例如,德文演唱过程中的发音相对中文更加容易,并且发音规律明显,节奏感较强。在声乐演唱中,男中音声音要柔和、集中,语言和发声之间联系紧密,注意不能出现断开读的现象,尤其是诗歌不能随意断开,这样才能给听众带来良好的感受。最后,男中音训练要关注语言的完整性,如果演唱者不能深入地理解作品,那么就很难从演唱风格中领悟作品的内涵。因此,为引导男中音演唱者更好地演绎声乐作品,意境层面的训练至关重要。通过科学换气法,演唱者能掌握作品语言规律,保证声乐演唱的完整性,展现声乐作品的韵味。通过与作品深度对话,演唱者能更好传达作品意境和美感,使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加丰富的艺术魅力。

(五)突出伴奏的作用,实现伴奏与演唱的结合

声音演唱要注意结合演唱和伴奏。这不仅有助于表演者更深层地理解音乐作品,还有助于其充分把握音乐作品风格。如果演奏者能够准确把握音乐元素,实现人声与伴奏的紧密结合,那么将呈现更佳的音乐状态。例如,在《冬之旅》中,伴奏可引导听众感受到曲目所营造的意境,而声乐演唱所呈现的景象会因此更加具体和生动。为实现这一目标,引导者可以在《冬之旅》男中音训练过程中对声乐演唱者和钢琴伴奏进行科学分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二者的融合,凸显音乐情绪,表现音乐形象。再以《老艺人》为例,简单的音型可以通过八音琴等乐器来表现。这些乐器可以模仿传统音乐中的各种声音,从而为音乐作品增添更多的层次感和韵味。这时就可以借助人声与八音琴的结合来实现作品的生动呈现,通过力度与音色的变化来塑造一个穷困潦倒的老艺人形象。

五、结语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男中音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男中音声乐演唱水平的不断提升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思考的问题。如何提高男中音声乐演唱的实际效果,进一步实现创新也是人们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与研究。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方式方法、训练目的与过程、训练人员的专业素质等等都会对男中音声乐演唱造成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采取多元的提升策略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夏.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气”与“韵”[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09.

[2]陆忠波.咏叹之中见“声”“情”:从《蝴蝶夫人》的独特创作手法分析重要咏叹调的演唱[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3]赵献军.从经典角色看民族歌剧男中音的特点[J].艺术教育,2016(9):84-85.

[4]戈海涛.浅论美声唱法中男中音声部的训练[J].文化月刊,2019(2):121.

[5]李浚铜.试论男中音声部的演唱技巧:以咏叹调《快给大忙人让路》为例[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8.

[6]王孝忠.抒情男中音如何塑造抒情歌剧中的角色:以古诺《浮士德》瓦连廷的咏叹调为例[J].当代音乐,2015(24):96-97.

[7]张凌宇.声乐教学中常见问题之思考[J].当代音乐,2015(22):85-86.

作者单位:

郑州西亚斯学院

猜你喜欢
男中音声乐演唱训练
轩辕柏之歌
黄河男中音独唱
马蹄岛(男中音独唱)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浅析元音训练在声乐学习中的特殊意义
浅谈气息在歌唱中的合理运用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