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成都气息

2024-04-16 20:10李杨
先锋 2024年3期
关键词:花会赏花桃树

李杨

桃树,属蔷薇科,是发源于中国的植物类群之一,也是最具中华文化特征的果树之一。而对桃花的钟爱,莫过于成都人。一种“桃花生活方式”被成都人发明出来,并发扬光大。

到龙泉驿看桃花,是成都人迎接春天的仪式。诗人张新泉说“桃花才骨朵,人心已乱开”,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迫切赏花的心情。

天府之国,春来第一花,非龙泉驿桃花莫属;以花为媒,举办盛会,又首推龙泉驿桃花节。这个节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桃花观赏会,后来叫成都桃花会;2001年8月,国家旅游局批准将成都桃花会命名为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

成都人天性好耍,又喜好热闹游乐,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春游龙泉驿赏桃花的“桃花生活方式”。成都作家林文询一语道破——借赏花之名,行游乐之道,获热闹之趣,这才是咱们贪玩好耍的成都人的“踏花之情”。

成都的花会习俗由来已久,可上溯至唐宋时期。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青羊宫的花会仍远近闻名,老成都人谓之“赶花会”。现在,龙泉驿桃花、新津梨花、大邑李花、蒲江樱桃花……成都人拥有了更多自然的花会,能生活在如此“花花世界”,何其幸运!千百年来,成都人始终对花草一往情深,大抵就因这份发于民间、缘自内心的热爱吧。

成都人独特的鲜花情结,正如作家洁尘的解读,“长久以来,对植物的热爱、亲近,已经植入成都人的基因,于是才衍生出‘桃花生活方式。其实成都这座城市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活力,成都人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在赏花的同时,人们得到一种性情的陶冶,携手出游,和亲友聚会,又拉近了人们之间的关系,人情味很浓。”

古往今来,不只成都人喜欢桃花,就连客居成都的杜甫也不例外。我曾经和同事杜均通过检索《全唐诗》,发现写植物最多的是杜甫,写成都植物最多的人也是杜甫,有117首。杜甫有桃树情结,他亲手栽种桃树,用桃树美化庭院,还创作了不少写桃花的诗。據统计,杜甫在成都留传下来的写桃花的诗就有12首。

“杜甫写花,大都泛泛而谈,无特定所指,桃花算是少有的例外。”四川大学教授周裕锴说。杜甫笔下的桃花总是娇艳欲滴,惹人怜爱,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的争奇斗艳,也有“江晴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的活泼灵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桃有着生育、吉祥、长寿的民俗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以不同的形式潜存于民族心理之中,并通过民俗活动得以引申、发展。桃花象征着春天、爱情、美颜与理想世界;枝木用于驱邪求吉,在信仰中源自于万物有灵观念;桃果融入了中国的仙话中,隐含着长寿、健康、生育的寓意。桃树的花叶、枝木、子果都烛照着民俗文化的光芒,其中表现的生命意识,致密地渗透在中国桃文化的纹理中。

桃被作为美好的象征,是古代绘画的重要题材,这种认知和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现在,成都就有一个画家周春芽用油画专门画桃花。“成都的生活气息非常浓厚,这是一座适合艺术家生活和创作的城市。就像我画的大家很熟悉的题材——桃花,也是在成都获得的灵感。”周春芽说,成都有龙泉山,春天一到,满开桃花,“春天始终能唤起人性的一些东西,比如对生活的热爱。桃花为什么能感动我,首先我是热爱这个地方的生活,才能感觉到桃花这种气息。”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猜你喜欢
花会赏花桃树
河边的桃树
北京花会与年味儿
那些人
桃树秋管 来年丰收
桃树咋样冬剪好
春天到,赏花去
赏花
赏花海
走,赏花去!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