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次高考

2024-04-17 13:51童志斌
中学生天地(B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浙江师范大学衢州市结论

我有过两次高考的经历,分别在1987年、1988年。

1987年我应届高中毕业,参加第一次高考,考了456分(最低分数线是465分),未能上线。

当时高考招生工作的流程是:考试、体检、填报志愿、公布成绩,最后发放录取通知书。我第一次高考之后参加体检,在“听力”这项上卡住了。正常人的听力值是5米。听力值在3~4米的,有部分高校與专业限制报考;听力值在3米以下的,就是不合格,任何学校都不能报考了。我的体检结论是“听力值小于3米”。也就是说,即使我那年高考分数过线了,也没法读大学。

我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是家人认为我的听力问题有遗传成分,治疗会有困难。二是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我去复读已要花钱,没有额外的钱再用于治疗。

我高中最要好的同窗郑云锋向我伸出了援手。他帮忙联系了当时金华县汤溪镇一所学校的高复班,他的父亲是汤溪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如此,我可以一边复习,一边治疗。

1988年,我参加了第二次高考。考完后,我回到家对正在地里侍弄棉花的父母说:重点线可能上了。紧接着我便去参加了体检,结果听力值依然是3米不到,不合格。这对我来说是“终审”宣判,我想我这辈子是和大学无缘了!高考成绩出来了,我考了522分,超过重点线13分,但我没有去填报志愿——老老实实做一个农民吧,谁让我有生理缺陷呢?我对自己说。

没想到,有一天傍晚,湖镇镇教育办公室的倪东老师骑着自行车到村里找到我,让我去补填志愿。原来,衢州市招生办公室打电话询问龙游县招生办公室:“童志斌这个考生分数还挺高的,为什么志愿表是空白的?”

按照规范流程,各县考生的体检表会汇总到衢州市招办,由市人民医院组织专家进行复核,然后出具“终检结论”。哥哥带着我在衢州市招办见到了三位专家医生:陈根喜、陈昭杰、吴军。他们都很热情,对我进行了耐心细致的专业询问。

接着,陈根喜医生放下手头的工作,带我到医院五官科去做了检查。“器质没什么问题啊!”他说,然后让我重新进行了听力测试,测试之后,填写了终检结论:“4米”。我获得了“大赦”!

三位医生又热情地做起填报志愿的参谋:“你们家经济条件不好,那就填报师范大学吧,可以享受国家补贴。”最终,我在1988年8月收到了浙江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个农村娃的命运从此改变了!

后来,我成了衢州第二中学的语文老师、衢州市的高中语文教研员。2007年,我调到母校浙江师范大学,成为大学老师、教育硕士和教育学博士。2012年,我担任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副校长、校长,直至现在的党委书记,同时担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的人生经历及我在成长路途中遇见的人们,影响和造就了我。“为人为己、利人利己、成人成己”是我做人、做老师的信条。或许我这样的人生经历和际遇,很少有人会遇到。但是,相信生活、相信生命,我想这是任何人都应该抱有的人生态度。

猜你喜欢
浙江师范大学衢州市结论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手绘作品选登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LiBa0.95-yBO3∶0.05Tb3+,yBi3+荧光粉的制备及荧光性质
于昕卉作品
Application of “Process Approach”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Writing-Teaching
结论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