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诗词去旅行

2024-04-18 03:17何尧婕
新教育·校园 2024年2期
关键词:双飞西塞山斜风细雨

何尧婕

一蓑烟雨朦胧而来,一抹平生徐徐而去。亘古不变的是诗人一字一句里蕴含的风华,在千百年后,也似满城飞花。

诗词,或浅吟低唱青山妩媚,或一路啸歌大江东去。当我们走遍千山,踏过万水,在墨香氤氲的时光里跌跌撞撞,总会邂逅别致的风景。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跟着诗词去旅行,第一站,我来到了南浔,感受那声韵流转。

江南水乡,四处清丽,不管是斜风细雨的天籁之音,还是吴地方言的温柔细腻,不知是否因为诗韵的传承而更显独特。“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将西塞山的白鹭和河畔的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是画面感。“飞”与“肥”的押韵,上下句相间的平仄,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是音乐美。那披“衣”戴“笠”不须“归”的人是谁?也许是缓缓踱步的张志和,也许是品读诗词的你我。毕竟南浔难寻,在枕水江南里最温婉最宁静。张志和用沉吟回味的声韵调动了这座旖旎的水乡。“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最让人喜爱。“微雨”对“落花”,“双飞”对“独立”,句子连贯,对仗工整。落英缤纷中斯人独立,霏霏细雨中燕儿双飞。这是诗人的艳歌,这是映衬的手法,在虚实相生中,读者仿佛在神游,看到晏几道与歌女的俗尘往事。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跟着诗词去旅行,第二站,我来到了成都,幸会那烟雨画卷。

成都的春雨是滋润的,马上迎来的就是繁花似锦;成都的春雨是朦胧的,总会让人产生遥远的思绪。这是杜甫诗中的春雨,也是现实的春雨。站在春雨中,不独见那“江船火独明”,还有那阑珊处的锦里,幽绝天下的青城山,碧涛荡漾的都江堰。在外人看来,杜甫寓居成都的日子里,精侍花草,热于耕作,活像一个无忧无虑的乡野农夫,这一刻他不是“安得广厦千万间”的仁人,更不是“白头搔更短”的忧者。回望杜甫一生,一间草堂却遮蔽了天下,一杯浊酒却道不尽平生。春雨无声,却让成都有了凄清迷蒙的意境。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跟着诗词去旅行,第三站,我来到了洛阳,深悟那情意绵绵。

洛阳,一座充溢愁绪的城市。儿时,不明白何为思乡,说不清为何李白“舉头望明月”,更道不明为何“月是故乡明”。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大后,悟出飘泊的况味。回想张籍一袭青衫,以重重的脚步丈量着古城的寥落,意万重,书万重。一纸家书,迎着冠绝天下的牡丹,路过钟鸣悠悠的白马寺,翻越重峦叠嶂的老君山……乡愁,一种最是难耐的情感,在诗中惊艳了时光,感动了流年。“千娇百媚看不够,魂牵三月洛阳花”,让人驻足,让人怀想。今日漫步洛阳,芳菲处处有,古迹时时现,但最厚重、最静美的,还是诗人多愁善感的心性。

一站又一站,一程又一程,中华大地,随处都弥漫着诗意。古镇典雅质朴,新区清新秀美;雾都让人思接千载,草原让人顿生豪情;大漠有苍鹰的健劲之声,江南有黄鹂的婉转啼鸣。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幽深的历史,有博大的文化。

一首诗,一个世界;一阙词,一段轮回。追随着诗词的脚步,我们总会在一些不经意间产生奇妙的悸动。

指导老师:李国贵

猜你喜欢
双飞西塞山斜风细雨
寿龟、西塞山前倦鸟归、达摩渡江
傅卫国
己亥暮春雨中登西塞山
渔 歌 子
今夜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苹果里有五角星
渔歌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传承经典,时尚表达
跨世代双飞本田飞度改装案例(GD&G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