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能大赛的空中乘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2024-04-18 07:40李子欣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4期
关键词:乘务专业技能航空

李子欣

空中乘务专业是一个向民航业乃至全国服务窗口行业输送人才的特殊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然而,当前许多开设空乘专业的院校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不匹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弱等。空中乘务技能大赛作为一种通过竞赛形式评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强化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一、空中乘务专业技能大赛基本情况

(一)中职学校航空服务专业技能大赛基本情况

相较于高职和本科院校,中职院校开展航空服务专业技能大赛的机会较少。北京市、广东省等集中举办中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技能竞赛,主要目的是引导中职院校关注民航新形势、新规章、新技术,以及顺应行业对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有效推动航空运输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对接,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教学过程与实际服务过程对接,进一步提升航空运输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中等职业院校按照“理论竞赛—基础技能竞赛—专业技能竞赛”理实结合、能力递进的设计思路,确定航空服务技能比赛的赛项。例如,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技能与展演融合、技能与情境融合,把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航空运输服务岗位核心技能及综合职业素养的考查贯穿于竞赛全过程,形成“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的竞赛模式。部分赛项依据航空售票员、值机人员、安全检查员及乘务员等地勤和空勤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操作规范,考查学生按照航空服务岗位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要求去服务旅客的能力,检验学生基于航空运输服务工作过程中核心操作技能的规范性与熟练度,以及现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技能大赛基本情况

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技能大赛覆盖范围较广,参赛院校遍布全国各地。全国航空职业院校空中乘务专业技能大赛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空中乘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民航职业教育与航空产业深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助力全面提高航空服务类人才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航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2023年在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举办的“空中丝路杯”全国航空职业院校空中乘务技能大赛决赛为例,高等职业院校空中乘务专业技能大赛重点考查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基于职业所需工作任务的核心技能和职业素养,涵盖职业形象展示、客舱服务、舱门操作、特情处置VR、动态舱特情处置、机上急救等模块。

二、空中乘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学生职业素养不足

空中乘务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和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思维。因此,关于职业素养、心理素质的考查是技能大赛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当前多数学生的心理素质及抗压能力都较弱,难以承担起空中乘务人员进行客舱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的责任,对于空中乘务专业的技能水平产生较大影响。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许多院校存在实践课程比例过低的情况,学生虽然对于礼仪、民航概论、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却缺乏航空急救、紧急撤离、客舱服务等实操型课程的应用。空中乘务专业教学虽要求学生“多听、多看、多感受、多练习”,但一些课堂教学仅依靠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难以锻炼实际技能。部分教师存在错误观念,认为学生只要形象好,专业技能可以等就业后再学,因而忽略了实践知识教学。

(三)实践教学设施缺乏

现阶段,空中乘务专业的实践课程所需环境与设备较为复杂,相关设备种类繁多,教学模拟机型号没有统一标准。航空实训室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与技术支持,全国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院校中拥有模拟机舱的比例过低,许多院校没有开展校企合作,更没有专业设备的支持,教师难以开展实践课程,只能把实践课程转化为理论课程,形成恶性循环。

(四)实践型师资不足

模拟客舱、应急处置、舱门操作等课程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教导培训。一方面,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对于教师招聘的学历要求高,基本上是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国内没有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硕士点,一些学校在招聘空中乘务专业教师时,宁愿选择相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不愿选择有飞行经历的空中乘务专业本科生。另一方面,虽然一些院校放宽学历门槛,招聘有飞行经验的乘务员,但民航业发展迅速,乘务员离开企业后,也无法精准把握民航企业的政策和飞机机型,教学案例过于老套。

三、基于技能大赛的空中乘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一)建設技能大赛相关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建设与技能大赛相关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是为满足航空企业对空乘人员的要求所必须进行的工作。首先,空乘人员要具备卓越的服务技能和应急处置技巧,因此技能大赛通过对客舱环境的模拟进行实景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航空服务中,全面掌握安全管理、应急处置和礼仪规范等相关技能。其次,航空业正不断引进新技术,如智能化客舱管理系统、无线网络服务等。因此,与现代化技术的紧密结合是实践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课程体系可以融入信息技术、数据分析、人机交互等学科的培训,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和创新应用技术能力。最后,实践课程体系还应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训练。技能大赛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课程可以设置团队合作项目、模拟旅客投诉处理等任务。

(二)打造岗课赛证融通实践教学内容

教育部提出的“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倡导,对职业教育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空中乘务专业教师可以按照专业技能大赛中的项目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结合“1+X”证书的标准和要求,在教材、教师、教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把技能竞赛内容、岗位能力要求、职业素养融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1+X”双证融通教学模式。教师还应根据本专业就业实际情况和企业需求,鼓励学生获得除学历证书外的技能证书,如安全员证书、民航乘务员证书等,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教师不能照搬照抄、闭门造车,而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民航业发展现状,编制出适合民航安全运行和服务标准的应用型教材和与时俱进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并加入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利于教师开展实践课程教学,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三)组建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

全国空中乘务技能大赛中的应用型项目较多,如舱门操作和应急处置,需要有丰富乘务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但职业院校及高校的许多教师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学校可通过“双师型”教师培训或者乘务技能培训锻炼教师技能,使其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挑战,向学生传授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除了鼓励教师参加校外实践项目来提升自身技能,学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聘用在航空公司就职的专业教员作为兼职教师。这类教师不仅能将新的理念和先进的实践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还能把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企业,形成良性沟通。

总之,有丰富实践经验、专业知识和行业资源的师资队伍建设是空中乘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航业正处于新的蓬勃发展时期,空中乘务是民航业必不可少的保证旅客安全的重要岗位。因此,通过技能比赛提升空中乘务人才的专业素质能力,是民航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院校可以从参加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取经验,调整课程体系,优化师资力量,加强校企合作,进而全面提升空中乘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满足中国民航强国战略对于航空业的人才需求。

猜你喜欢
乘务专业技能航空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高速动车组司机乘务交路优化编制方法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高职院校空中乘务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带立即折返的高速动车组乘务交路回路优化编制方法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制服设计研究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