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陌生到熟悉(杨依依)

2024-04-18 22:04杨依依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瑰宝心血薪火相传

杨依依

我驻足眺望远方,眼前浮现出曾流传千百年的文化瑰宝,似一条盘旋于塔尖的巨龙,一声声咆哮荡涤着心灵。它嘶吼着,唤醒沉淀于尘世间流失的血脉,渐渐重温昔日輝煌。

——题记

那年我同父母登门拜访家中长辈,亲戚们热情地招呼着,在饭桌上畅所欲言,闲谈家中琐事。大家说的话十分晦涩,是我不懂的方言。我只觉索然无味,便离席走开了。同家中小辈玩耍,询问得知,他们竟也无一人懂家乡话。曾几何时,我们与它之间,已有难以跨越的鸿沟,向后凝望是祖辈血脉传承的断裂,向前窥探是文化的流失。

我要重新认识它——学习家乡方言的念头,渐渐在心里扎了根。

翌日,我来到奶奶家,道明所想,奶奶轻轻地笑着:“家里的孩子都不乐意学,你倒有这份心思!”我坐在板凳上与奶奶相视,轻轻闭上双眼,细细聆听她如吟唱般动听的方言,感受它似清澈见底的溪流缓缓流淌。似午后暖阳,投落于一片净土上。字音好似轻巧的百灵鸟,让人不停地跟随着它灵活的双翅翱翔,驰骋于漫山遍野,别致的韵味让人沉醉。言止,我恍若初醒,仔细品来,它不复当时的晦涩难懂。

感受到方言之美妙,与学会间仍有巨大的鸿沟。我微微蹙起眉,托起下巴。我想起自己学习英语时,是从一个个单词开始,学习方言也应该细细追随一字一词语、一步一脚印,搭建起富丽堂皇的宫殿。

我劳烦奶奶再说一遍,一字一句,抑扬顿挫,如同跳跃的音符,扣人心弦。我双目炯炯有神,燃起星星之火,喃喃低语,模仿着奶奶的话语,尝试自己再细细品读。质朴的韵味,缠绕于我的舌尖,韵味无穷。眼前闪现昔日古城的繁荣景象,浮躁的灵魂,历经一次次的锤炼洗礼,早已沉静下来,沉醉其中。再闭眼,几百年前,在我踏足的这片土地上,文人墨客的吟诵声、贩夫走卒洪亮的吆喝声、孩童稚嫩的嬉笑声……在耳边回响。

悄然之间,我已渐渐习得方言。

我漫步在归家的石板路上,“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满天的晚霞,散发出夺目光彩,一片赤红璀璨,美得令人心醉。

我忆起最初听见方言的那一幕:与我同龄的后辈们皆不知它温柔的模样,一声一调皆是生活的感怀;一字一句皆带着笑意,如同青铜器上所镌刻的铭文,隐隐泛着光。它凝结着先辈们的心血,凝结着上千年的智慧,凝结着数代人传承的文化瑰宝。它流淌在祖祖辈辈的血液之中,有着穿透时空与地域的力量。难道要让明珠在我们这一代蒙尘吗?不,它是无法泯灭的!它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血脉深处,散发着璀璨金光。失了它,我们就如同那失了根的浮萍,漂泊无依。它是根,是永不消散的乡愁。

我注视远方,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家乡的方言像一条长长的丝绸,衔接着今时和古代,穿梭时空与祖先们对话。同时,它如浮光掠影,匆匆闪过,碾碎于指缝、发梢间。生于幸福年代的我们应趋光而行,让薪火相传。

年华如流水,不可让祖先们的心血与智慧湮灭于世,我对它渐渐从陌生到熟悉,愿“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指导教师:罗周洁)

猜你喜欢
瑰宝心血薪火相传
千年灵渠 世遗瑰宝
华彩少年薪火相传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惊世发掘,瑰宝无数
大清金币瑰宝“短须龙”
南仁东 用心血铸造“天眼”
南仁东用心血铸造“天眼”
薪火相传
且看心血幻烟霞
薪火相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